4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82063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4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4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4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4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

《4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

4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4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四年级数学教师要全面培养学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开展素质教育,从课堂走进生活。

在数学教学工作中,你会写四年级数学教案?

不妨来学习四年级数学教案的写法。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4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下面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4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一、背景设计“空间与图形”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对“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作了比较具体的要求,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等。

而“角”的认识是苏教版第四册第七单元的内容。

但对于刚进入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对“角”的知识比较抽象。

虽然生活中对角已积累一些经验。

但对角的几何图形还是第一次认识。

教学起来比较困难,教学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经历活动增加学生对角的感性认识,创设认识和理解数学角的情境。

使学生对“角”的认识由生活中的具体感知,逐步过渡到数学中的抽象概括,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学情分析(学习需要的分析)。

1、实际是什么?

(认知起点能力)学生在认知上已经认识了平面图形,能够识记平面图形中的角及实物中的角。

2、应该是什么?

(认知上达到——使能目标)。

知道角是如何形成的识记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不同方法做角,知道角有大小,会比较的大小,学会画角并能实际理解应用。

二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基础性知识掌握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在撑握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会很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的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够识记和理解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能识别角有大小,学画、能识记理解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感知—表象—抽象概括”的过程,初步体验空间与图形的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二、教学策略分析一教学重点:

经历活动,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的概念。

二教学难点:

经历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并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关系。

三突破方法:

设法为学生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其次借助直观动演示,使抽象为具体降低学习难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教与学的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运用动手操作法、直观演示法、互动交流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方式,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并借助多媒体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

从而“变教为诱、变诱为思、以诱达思”。

三、教具学具的准备:

课件、活动角、剪刀、水彩笔、木棒、纸。

四、教学媒体的选用1、设计思想:

第一次认识几何图形的角,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教学时必需通过直观形象来帮助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图形,先认识实物中的角,指一指、摸一摸等初步感知,然后经态课件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角,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链接生活引入新知1、板书角,师:

你认识吗?

读一读,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或者说生活中你在那里看到角)师:

是呀!

这些角生活中处处可见,而今天我们要研究的角是数学意义的角,数学中的角是怎么样的呢?

老师想听听大家的看法,好吗?

2出示实物图: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正方形等)指角:

指一指你认为的角在哪里?

画角:

看来大家对角的认识有些不同,能画出你心目中的角吗?

3谈话引入:

大家心目中的角有所不同,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数学意义的角具有仕么样的特点呢?

1、说生活中的角2、指角(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3画角:

在纸上试画,说说画的角是怎样的)为学生学习数学角创设具体情境打开思路,使学生对角的认识由生活中的具体感知逐步过渡到数学中的抽象根据二、操作感知、自主构建

(一)抽象角—建立表象1、演示观察,正确感知:

1课件演示—角的形成过程(从房子剪刀、扇子中抽象出角)提问:

你又发现了什么?

2、画角、课件演示(从一点出发,引出两条直的线)。

3、师:

动动小手也画一个角,好吗?

4、师:

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是怎样画的。

5、学习角的各部分名称(自学教材)。

6、练习内化、丰富表象、课件演示。

①判断,深化表象(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②回归生活,深化认识。

师:

我们已经认识了数学意义中的角,所具有的特点,那么生活中的角是否都是数学意义中的角。

课件演示(实物图:

五角星、扇子、山羊等)1、观察交流、初步理解角的形成过程2、学生画角3、汇报你是怎样画的4、汇报角各部分名称5、学生练习、评价通过从实物中抽象出不同的角的过程让学生感知角的特点,然后通过看、画、找等多种感官活动初步建立角的表象,进一步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其次借助于媒体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

(二)做角—操作内化、实践体验1、谈话:

想不想做角呢?

比比看谁的手最巧?

2、师巡视3、师:

通过展示你们发现了什么?

1、做角:

用毛线、吸管、小棒等学具做角。

2、交流做法3、展示、相互评价4、议一议做、比、议、评,体会解决问题策略性的多样化,这一过程即巩固对角的认识,又为学习角的大小架起了桥梁。

(三)感知大小—实践活动、感悟体验1、引导观察,比较大小。

师:

谁来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

2、创设冲突,引发争论。

师:

你能画一个很大的角吗?

3、在视频仪上展示,提问:

你认为哪个角大?

为什么?

4、直观演示:

①课件演示:

有两边重合,向左旋转;②拉活动角5、师:

根据观察和活动,上面的角到底谁大,它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观察、说一说哪一个角大?

2、学生画角,小组讨论。

3、学生仔细观察,感知它的变化4、学生拉活动角、体验(角的大小与边叉开的距离有关)让孩子经历实践活动沟通了学生经验与知识的联系,获得感性知识并掌握角的本质特征,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交叉开的程度有关,从而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三、总结欣赏延伸1、师:

这节课,每位小朋友都开动脑筋,经历指、画、做、摸、想等活动,获得了许多新知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师完成板书,认识角。

3、欣赏—发现美。

师:

同学们,角不仅不数学中被应用,而生活也被广泛应用,古今中外许多建筑都利用了角的特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它们的奇妙和美丽。

(课件演示:

伴随着悠扬的音乐,欣赏古建筑物)4、“小小设计师”用角或者有角的图形拼出你喜欢的图案。

1、生谈收获2、带着音乐,感受角在生活中的价值感受角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及数学的魅力,体验数学的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使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油然而生。

五、教学流程六、自我评价1、以生动活泼的课堂组织形式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贯穿与教学活动中,借助于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深入浅出的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

使学生进的大小,获得对数学的理解,成功的快乐。

2、《课标》指出:

“数学活动必需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

为此,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在情境中生疑引探,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

在练习中升华,从中学到了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从而产生了数学学,用数学的需要。

3、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生活,回归生活。

在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时,发现数学知识的价值,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了一个悠扬动听的音乐和一幅幅美的图片和建筑物,这样一个情境,不仅让学生看到了角的广泛应用,并感受到了数学的魁力,从而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4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一、认识角1、角的特征:

一个顶点,两条边(直的)2、角的大小:

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3、角的画法:

(1)定顶点。

(2)由这一点引一条直线。

(3)画另一条边(直角时,用直角边对准画好的一条边后,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线)二、角的分类:

1、认识直角:

直角的特点,2、认识锐角和钝角:

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3、会用三角尺来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

吧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与被比较角的顶点重叠在一起,再将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条边与被比角的一条边重合,最后比较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条边与被比角的另一条边,线上为直角,内为锐角,外为钝角。

4、画直角、锐角和钝角。

4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设计思路1、本节微课以小灰灰上学记的故事作为导入,激起学生对角的认识产生兴趣;2、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图片演示和介绍,使学生认识角的组成和特征;教学设计内容教学目的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知道角有大有小,会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难点:

探索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师:

小朋友,你喜欢看动画片吗?

今天老师给你带来一个喜羊羊与灰太狼里面的故事——小灰灰上学记!

早上小灰灰高高兴兴地来到了羊村的学堂,但是喜羊羊却很生气地跟小灰灰说,昨天我听到你跟灰太狼谈论角的问题,你们是不是想打我们羊角的主意?

小灰灰委屈地哭了起来。

这时候,村长村长慢羊羊来了,你们都误会小灰灰了,平时不好好学习,没文化真可怕!

他们说的不是羊角,而是数学图形中的“角”。

现在请你跟我一起来“认识角”。

2、认识角1、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从实际生活中的事物中找到角,继而从具体到把角抽象出来,仔细观察,再摸一摸感受角各部分的特点,尖尖的顶点,滑滑的、平平的边,引出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2、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跟角的张口有关。

利用动画过程:

一把剪刀把角的两条边剪短了,提出问题:

这个角变小了吗?

容易得出,角是没有变小了,因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跟张口的大小有关,张口越大,角就越大;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3、比一比比一比一中,比较的是张口一样大,边的长短不同的两个角,再一次熟悉只要张口一样大,边的长短不影响两个角一样大这个结果。

比一比二中,比较的是一个边短张口大的角和边长张口小的角,结果是张口大的角大,即使角的边长角也不会变大,还是再一次强调角的大小只跟角的张口有关,跟边的长短无关。

4、小结儿歌用村长送的一首儿歌来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符合二年级小孩子的心里年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回忆起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4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而且可以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本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2、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培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学会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物体在中心点的哪个方位和偏角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用的小卷、量角器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1.游戏:

找找我在哪?

游戏说明:

在全班同学的座位上,编好行和列,根据老师指定同学的位置,说出他所在的行和列,快者获胜。

师:

请根据老师指的同学的位置,快速定位第几行和第几列。

请根据老师报的行和列快速确定同学,并说出他的名字。

设计意图:

本环节用游戏的形式,以小组竞争的方式复习根据行、列两个条件确定位置的方法,既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