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应对策略1.0.pps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81516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PPS 页数:29 大小:2.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合同法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应对策略1.0.pps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劳动合同法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应对策略1.0.pps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劳动合同法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应对策略1.0.pps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劳动合同法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应对策略1.0.pps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劳动合同法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应对策略1.0.pps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劳动合同法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应对策略1.0.pps

《劳动合同法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应对策略1.0.p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合同法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应对策略1.0.pps(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劳动合同法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应对策略1.0.pps

一、劳动合同法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二、劳动合同法环境下的劳动关系管理实务三、劳动合同法环境下的招聘与试用期管理实务四、劳动合同法环境下的绩效管理实务五、劳动合同法环境下的规章制度管理实务六、劳动合同法环境下的商业秘密保护管理管理实务七、劳动合同法环境下的培训管理实务八、劳动合同法环境下的离职管理实务合同合同法法买方、出租方、股东A等地位平等地位平等合同法的宗旨卖方、承租方、股东B等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劳动者劳动者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劳动者劳动者不平等不平等的的地位地位(A)A)原先实情原先实情保护保护平等平等的的地位地位(BB)新法的目新法的目的的劳动合同法的宗旨劳动合同法的宗旨结论:

整体上看是结论:

整体上看是有松有紧,更倾向保护劳动者有松有紧,更倾向保护劳动者。

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劳动者劳动者Staff事实劳动关系的保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与工会/职工协商程序明确约定试用期员工辞职的自由化2倍的经济赔偿企业企业Company劳动合同的书面化劳动关系的长期化规章制度的民主化试用期的严格化解雇保护的重点化违法成本的加大化1、劳资纠纷时的举证风险2、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风险;3、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4、辞退不当,双倍赔偿的风险;5、员工辞职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的风险6、员工赔偿范围缩小的风险;

(一)劳动合同文本重新设计1、尊重必备条款、尊重必备条款

(1)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2)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3)劳动合同期限;(4)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5)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6)劳动报酬;(7)社会保险;(8)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9)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2、灵活设计对企业有利的条款

(1)解决送达问题;

(2)解决调整工作岗位问题;(3)解决调整工资问题;(4)解决工作交接问题。

(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管理1、了解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风险

(1)辞退不了,只能继续履行;

(2)正常经济补偿基础上的双倍赔偿。

2、如何减少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风险

(1)建立无固定期限合同评估机制评估工作岗位,哪些工作岗位可以与员工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评估符合签订无固定期限条件的员工,决定是否与员工签订无固定期合同。

(2)利用两次签订固定期限合同的机会,减少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风险对于核心岗位员工,实行先一年,后三年的方式签约。

单位就四年的时间可以评估这个员工,以决定是否与该员工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对于一般性工作岗位的员工,实行三年加三年的方式签约。

这样,企业就可以六年内使用同一员工,六年后再更换其他员工。

3、要求员工自己主动提出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保存备用,作为不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合法理由4、改变劳动合同签订主体其一为在关联公司内部流动;其二为进行劳务派遣。

5、建立无固定期限合同管理机制,避免无固定期劳动合同成为铁饭碗其一为将劳动合同的期限与工作岗位的期限分开确定,保证企业可以以工作岗位的期限到期为由进行岗位的合法调整;其二为加强绩效考核,保证公司可以以不胜任工作为由辞退员工;其三为合理设计薪酬,降低基本工资,加强绩效工资,促使员工努力工作,减少企业在员工怠工时的成本。

(三)事实劳动关系风险防范1、先签订合同再入职2、先员工签字再盖章3、设计签收表格,员工领取劳动合同要签字4、建立职工名册5、禁止下属部门临时用工

(一)招聘及入职过程管理招聘过程一般性风险提示:

1、不得将乙肝血清作为体检指标,否则罚款一千元2、招聘阶段进行背景调查防止身份欺诈及简历欺诈五种渠道:

(1)公安部门、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查询身份;

(2)教育部门、学校查询学历信息;(3)原单位查询工作表现、离职原因;(4)医疗机构职前体检,了解健康状况;(5)关键岗位,专业调查公司。

3、入职时进行个人基本信息登记,并明确虚假后果,要求员工亲笔填写4、停止使用担保手段,包括人保与物保5、注重单位取证意识,制作基本信息告知函,要求员工签字认可

(二)录用条件与试用期辞退1、试用期考核程序风险2、考核不合格是否等于不符合录用条件?

3、如何考核取证考核是一个跟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写总结和心得,考核之前,要求写自我总结,割裂考核事实与考核结论。

提示:

不胜任工作进行辞退的三次举证义务:

1、不胜任工作;2、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3、仍不胜任工作。

(一)不能胜任解除与绩效管理体系的挂钩1、不能胜任工作与业绩目标制定

(1)设定绩效目标应当符合实际情况,具有可行性;

(2)目标制定应当与员工通过沟通共同制定,并要求员工签字确认;(3)确定考核标准亦要与员工沟通,并要求员工签字确认;(4)告知员工考核不合格的结果。

2、不能胜任工作的认定与业绩考核

(1)整个业绩考核的过程注意书面化,或者按一定周期进行书面化;

(2)注意在考核过程中,在进行业务指导与提高时,给员工进行辩解和陈述的机会,并要求员工书面确认;(3)有意识地将事实认定部分与考核结果部分拆分(4)注意保留考核过程中的相关文件以及客户的反馈意见。

3、不能胜任工作员工的处理与业绩改进

(1)调整工作岗位,并书面化通知,注意要求员工签收;

(2)进行培训,保留培训记录,注意与员工确认培训内容及培训过程;(3)满足“不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胜任工作”三个条件者,可以解除合同关系,并支付经济补偿金。

(二)绩效管理的变通处理1、协商解除2、合同终止3、薪酬调整4、完善配套制度,值得提倡的是,对工作岗位设定时间,与劳动合同期限区别开来

(一)规章制度内容设计规章制度中应该包含试用期解除、严重违纪解除、严重失职解除、利益冲突解除等法律模糊性规定的细化规定。

对于利益冲突解除,属于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新增加的一个种类。

单位需要尽到“与其他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举证责任。

探讨:

兼职是否属于严重违纪?

具体细化办法:

1、区分兼职岗位;2、建立兼职申报制度,对不申报的,按违纪处理;3、对兼职岗位进行严格业绩管理,以证明是否对完成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4、解雇应当谨慎。

(二)规章制度的制定程序1、尊重和建立职代会制度;2、设计规章制度的告知程序。

(三)严重违反规章制度处理注重取证细节,注重让员工写自我陈述,建立过失单或者自我检讨制度

(一)建立公司的保密制度需要建议企业档案资料及重要会议的参会人资格,对于秘密资料的交接使用方法,存入转移等环节都要作出相应的规定。

(二)与接触商业的员工签订保密协议1、明确商业秘密范围2、列明保密义务和泄密行为3、确定保密待遇4、明确违约责任,约定赔偿计算方法竞业限制的使用1、不要轻易与员工约定竞业禁止义务2、竞业禁止义务必须支付经济补偿金3、补偿金应当按月发放4、公司可以约定免除条款,在合同结束之后竞业禁止义务履行之前,可以单方声明放弃此权利,同时免除支付经济补偿金的义务。

(存在什么问题?

)5、如何确定员工是否在履行竞业禁止义务如何运用培训的方式留住员工1、签订培训协议,定性培训的性质为专业技术培训2、培训协议中,明确培训费用,对培训费用范围及计算方式进行约定3、培训过程中,要求员工填写培训记录,提交培训报告,载明培训时间4、培训过程中,保留培训费用相关票据,注明来源,并要求员工签字确认

(一)什么是合法辞退?

都有什么样的后果?

1、协商解除2、预告解除(包括满医疗期、不胜任工作、客观情况变化)3、裁员4、试用期以及严重违纪严重失职解除责任只是经济补偿金。

责任只是经济补偿金。

(二)什么是违法辞退?

相应的后果是什么?

不符合上述四种情形者,即为违法辞退。

后果为两个:

一为继续履行合同;二为支付经济补偿金,加付二倍作加付二倍作为赔偿金为赔偿金(三)还有哪些经济补偿责任?

1、合同到期终止有终止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如何避免?

)2、特定情形下,员工辞职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如何防范?

)问题:

如何裁掉长期泡病号员工?

问题:

如何裁掉长期泡病号员工?

(四)离职过程中的风险控制1、解雇理由管理

(1)辞职性离职注意保留书面文件;

(2)解雇性离职加强证据管理;(3)尽量签订固定期限合同;(4)避免非法解雇。

2、离职程序管理

(1)用人单位在非过失解除劳动合同时可以选择提前通知或代通知金;

(2)用人单位解除、终止通知文本要求劳动者签收。

3、如何尽量减少经济补偿金的支出?

通过终止劳动合同或改变劳动合同主体减少存量经济补偿金4、离职管理交接

(1)细化工作交接管理;

(2)及时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转移手续;(3)及时出具离职证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