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什刹海统计指标分析及发展建议.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808666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什刹海统计指标分析及发展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关于什刹海统计指标分析及发展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关于什刹海统计指标分析及发展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关于什刹海统计指标分析及发展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关于什刹海统计指标分析及发展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什刹海统计指标分析及发展建议.docx

《关于什刹海统计指标分析及发展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什刹海统计指标分析及发展建议.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什刹海统计指标分析及发展建议.docx

关于什刹海统计指标分析及发展建议

关于什刹海统计指标分析及发展建议

西城区旅游局

一、关于什刹海现状的指标情况

(一)经济指标

经济指标主要分为三大分指标——对当地居民的经济影响,带动周边消费情况以及什刹海旅游总收入。

分指标一:

对当地居民的经济影响

(1)因房产升值以及出租房屋带来的收入

抽样调查显示,%的商户租用了当地居民的房屋;75%的居民不愿迁出,如果政策要求迁出,%的居民要求政府为房产提供每平方米1万元以上的补助。

(2)参与经营所带来的经济收入抽样调查显示,在什刹海的商户中,35%的企业法人或者个体老板是西城区居民,其中有%为什刹海居民。

当地居民通过参与经营得到部分经济收益。

(3)作为胡同游景点所带来的收入

抽样调查显示,只有%的当地居民一直对游客开放自家住宅;有%的居民没有开放过自家住宅;相关的居民参与程度较低,经济收益不理想。

(4)工资收入

抽样调查得知,有%的什刹海商户,雇用了一定数量的西城区居民作为员工,旅游给居民带来的收入不理想。

(5)居民的年收入情况

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的家庭人均年收入在5000元以下,人均年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只有%,情况不甚乐观。

分指标二:

带动周边消费情况

(1)什刹海地区2004年末企业情况

表1什刹海地区企业数量及收入(略)

(2)接待客人数量

抽样调查得知,%的商户每天接待的客人数量在10人以下,%的商户每天接待量在50人以上,其中有%的商户每天能接待100人以上。

表明什刹海人气较旺。

(3)商户年收入(息税前收入)

在接受调查的商户中,有30%的商户年收入1万以下,多为小型摊贩;50%的商户年收入在5万以上,其中有20%的商户在20万以上。

(4)酒吧经营状况

结果显示,酒吧规模不一,小的可容纳20-50人,大的可达到200多人,人均消费水平在50-100元不等(除了少数酒吧的少数餐位有最低消费之外),在夜间上座率较高,但换座率偏低。

(5)游客消费额以及游客对物价的感觉

游客消费额(在此都指单次的消费额)是旅游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的游客消费额在50元以下,%的游客消费额在200元以上,消费额普遍偏低。

另外,有高达59%的游客觉得什刹海的消费水平一般或较贵。

(6)游客停留时间

除少数在酒吧休闲娱乐的游客外,大多数游客停留时间较短。

大多数为团队客人,在什刹海停留不到一个小时;在为数不多的散客中,%的游客停留不到3小时。

(7)游客的收入情况

游客收入情况能够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什刹海地区游客的构成。

%的游客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342%的游客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

分指标三:

什刹海旅游的直观收入

表2什刹海近三年收费景点门票收入(略)

根据量化分析,我们得出结论一:

什刹海旅游发展的经济类现状:

游客构成及消费情况不理想,消费额偏低;游客停留时间较短;居民参与经营不多,接待规模不错;居民大多不愿迁出,要求的外迁补助较高,侧面反映房产的升值;单个商户收入较好,但总体的商业结构不合理;门票收入季节性强。

结论二:

从目前来看,什刹海旅游给当地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影响,但经济收益不充分,旅游发展呈现“有气无力”的现象。

(二)文化指标

1、什刹海文化分类

(1)商贾文化

(2)皇家文化

(3)宗教文化

(4)水系文化

(5)休憩文化

(6)名人文化

2、什刹海旅游发展对文化影响

(1)文化延续力指标体系

文化延续,指的是一个地区或社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即保持自身特有的文化本质和基调,又适应于整个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使自身文化既可以保持独特性,又不会被淘汰或同化。

根据什刹海地区文化分类,我们从以下6点考察什刹海地区文化的延续力:

①什刹海地区古迹现状

按照随机原则,我们从什刹海地区现存古迹中抽出57处,对其使用状况进行调查,情况如下:

图1什刹海地区古迹抽样情况图(略)

从调研的结果看,什刹海地区现存古迹中,只有少部分为对外开放的景点,且多采用博物馆的形式。

绝大多数古迹被改为单位办公楼、家属宿舍或被当地居民使用。

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现存的没有对外开放的古迹中,保存较好,规模较大的多被单位使用;保存较差,规模较小的多被当地居民使用。

②什刹海地区民居开放

对什刹海当地居民的抽样调查结果如下:

图2什刹海地区民居开放情况图(略)

什刹海地区民居的开放程度并不理想,被访当地居民中,坚持对游客开放自家住宅的仅占4%;曾经开放过但最终放弃的占8%;表示从未开放过自家住宅的占38%,其中,还有33%的当地居民明确反对对旅游者开放自家住宅。

从而我们可以判断什刹海地区民居开放情况不乐观。

③什刹海地区居民迁出情况

关于什刹海当地居民外迁意向的抽样调查结果如下:

图3什刹海居民迁出意向图(略)

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虽然什刹海地区的住宅多为平房,居住环境不甚理想,但是没有迁出打算的当地居民仍然占据大多数。

我们对选择“没有迁出打算”的当地居民做进一步的问卷调查,发现:

图4什刹海居民不愿迁出原因分析图(略)

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居民不愿迁出什刹海的主要原因,还是对什刹海地区的留恋之情,占到了60%,其次才是经济上的原因。

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当地居民对什刹海文化留恋程度还是比较高的。

居民外迁意愿程度低。

④什刹海地区文化商品化力度

我们对什刹海地区41家商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当被问及“向顾客提供何种商品”时,得到如下的结果:

图5什刹海地区服务商品评价图(略)

被调查的41家商户中,他们对自己提供产品的定性如下,有7家认为是历史文化知识;有19家认为是历史或文化的体验;有9家认为是有别于都市生活的环境的;有14家认为是休息场所或个性商品。

从调研结果可以发现,有近一半的商户认为自己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历史文化的体验,有16%的商户认为自己的商品和服务本身就是历史文化知识。

可以推断,什刹海文化在该地区旅游发展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文化商品化程度较高。

⑤什刹海地区文化趋同力度

文化趋同指一种文化被另一种文化所同化。

文化趋同对一个地区的文化延续有严重的阻碍作用,严重时甚至会终止一个文化的延续。

对什刹海烟袋斜街和荷花市场店铺实地调研,结果如下:

表3什刹海商户文化相关度统计表(略)

大体上说,什刹海地区商户的经营与什刹海地区文化还是存在密切的关系。

以酒吧为例,虽然酒吧的形式来自西方,但什刹海的酒吧在经营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借鉴了什刹海本地文化特征,富于什刹海文化因素。

⑥什刹海地区居民对旅游参与力度

从被抽样问卷的41家商户的情况看,仅有2家经营商表示自家雇佣了什刹海当地居民员工。

从对36位随机抽样的三轮车夫问卷发现,竟没有一位是什刹海地区的原住民。

进一步访谈得知,什刹海地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主要方式是房屋出租。

(2)文化退化指标体系

文化退化指的是一个地区道德的丧失,文明的退步,我们在这里用居民对当地治安环境的感受来衡量什刹海地区文化退化力度。

对什刹海地区居民的抽样调研,得出:

图6什刹海地区居民对社区犯罪看法(略)

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发展旅游后,绝大多数什刹海居民对社区治安情况持乐观态度。

只有13%的当地居民认为治安环境不如以前。

什刹海地区居民对当地的治安环境持比较乐观的态度。

整个地区文化退化现象不突出。

(3)总体评价

从以上现状描述看,旅游发展对什刹海文化总体上讲是起到了积极作用。

文化指标所反映的问题集中在居民和旅游业的关系上。

具体来说,就是民居开放程度和社区参与较低。

此外,还有一定的文化趋同的现象出现。

(三)环境指标

我们这次选取了什刹海中与人类生存环境最密切的三种自然环境要素:

水、空气、噪音进行了一个量化分析,并对相关社会环境比如犯罪率、垃圾处理状况进行了相关实地调研分析,对于什刹海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会有一个详细的了解评估。

1、自然环境分析

(1)水指标

我们主要选取了COD(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作为我们主要的评价指标。

①COD(化学需氧量)

COD是测量水样氧化的量。

它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

该指标也作为有机物相对含量的综合指标之一,是测量水体污染的核心指标之一。

在西城环保局我们拿到了近三年的COD指标:

图7后海近三年COD指标图(略)

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看,很明显可以看出,什刹海的化学含氧量指标仍然是处于一等质量水体状态。

②总氮指标

总氮,是水中含有机氯、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氯的总量,简称总氮,主要反映水体受污染的程度。

图8后海近三年枯水期总氮指标图(略)

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看,总氮处于四类水体向三类过渡状态,质量仍然高于风景区观赏水源。

③总磷指标

图9后海近三年枯水期总磷指标图(略)

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看,总磷指标处于三类水体状态。

也已经远远高于风景区的水体标准。

(2)噪音指标

图10近三年噪音指标图(略)

以上是西城区环境监督站对噪音监测的平均指标数据,总的来说,噪音仍然是处于比较低的状态。

我们再来看看居民对于噪音大小的反应调研图示:

图11居民噪音感知图(略)

总的来说,居民对酒吧和胡同游等旅游休项目是颇有微词,认为旅游发展对于正常生活带来了比较大的影响,而且夜里的歌声和吵闹声很晚才会平息。

项目组也分别在白天和夜间对什刹海地区噪音状况做了实地感知调研,白天什刹海附近还是相对于城区(什刹海以外的市区)安静许多的。

但是在夜晚,由于酒吧数量太多,而每个酒吧或多或少都会有歌舞表演,所以比白天喧闹许多。

但是由于大多数酒吧离居民区有一定的距离,所以还没有对居民的起居休息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3)空气质量指标

由于什刹海地区没有工矿企业,我们选择了国际上通行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作为评价空气质量的主体核心指标,这也是国际上对空气质量进行评价的核心指标。

空气质量监测点分别是野鸭岛、小金丝胡同、大金丝胡同、毡子胡同。

基本涵盖什刹海地区的核心区域。

图12什刹海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示意图(略)

根据国家对于室外空气的环境评价标准,什刹海区内空气的质量极高,属于一类空气质量状况,这和实际感知也非常相符。

居民对于什刹海地区的空气质量感知程度图:

图13什刹海空气质量居民感知图(略)

什刹海地区由于绿色植被比较多,而且有大片水域,另外没有工矿企业,给人感觉空气还是比较清新的,所以酒吧街、胡同游对于空气质量的改变不大。

什刹海地区的空气质量,完全符合一个历史文化风景旅游区的标准。

2、社会环境分析

(1)卫生状况

图14什刹海游客对垃圾处理状况态度示意图(略)

总的来说,区内对于卫生还是比较重视,垃圾处理效率也比较高,所以直观看来,什刹海的卫生状况还是比较正常,甚至超出北京大部分区域,对于这样一个大量游客进入、居民生活、商业活动交叉型开放性的景区而言,更是非常难得。

(2)治安及犯罪状况

什刹海地区的治安和犯罪状况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直接影响到当地居民对于旅游发展的接受程度。

我们在负责什刹海地区治安的地安门派出所,拿到了近三年的什刹海的治安统计资料:

图15什刹海地区近三年治安状况图(略)

三年内随着什刹海地区旅游休闲业的发展,商户、酒吧的进入并没有导致治安状况的较大变化,而大致稳定在—个/天左右的治安类案件的犯罪率,也在北京地区算正常,没有恶化的趋向。

这跟什刹海地区本身吸引的游客素质比较高、区域内酒吧大多文化氛围比较浓、管理有序等多个因素是分不开的。

总体上治安较好、没有恶化趋向。

(3)交通状况

区内的交通状况也是什刹海旅游发展中引起广泛争议的问题之一,我们这次采用了三种方式来了解和评估区内交通状况:

首先我们在主管什刹海地区交通的西城交通支队做了详细的实地访问,并对当地游览的游客做了问卷调查,更在当地进行了较深入的交通状况实地考察。

总的来说,这三种手段了解到的情况大致吻合:

什刹海地区内部交通的难于畅通,再加上区内停车场的严重缺乏、内部胡同游的车流量大等原因,使得什刹海地区的交通状况已经成为制约什刹海旅游发展、居民反映强烈的重要问题。

3、环境分析结论

(1)区内的自然环境状况仍属一流

从什刹海的水体状况、噪音评测、空气质量状况等指标看,什刹海地区拥有北京市区内难得的新鲜空气和大面积较优质水体,适合居民居住和进行游览、休闲。

(2)区内的社会环境有所恶化

从卫生状况上说,大量商户和酒吧的进入增加了垃圾量,需要加强区内卫生监督。

而治安状况虽然从数据上表现良好,但是从访谈中了解的赌博、吧托等现象也有存在,需要加大治安监控力度。

从交通上看,内部交通拥堵严重,需要大幅度加强区内交通管制,并对三轮车、机动车进行有效管理。

(四)景气指标

1、什刹海地区旅游景气状况分析与研判

(1)什刹海地区旅游景气定性分析

项目组前后三次到什刹海地区进行实地调查,在这三次的实地调研中,我们通过观察和适当的访谈(与当地居民、旅游者和旅游从业人员,比如三轮车车主),得出一个定性的认识:

什刹海地区旅游资源吸引力很大,知名度比较高,很多旅游者包括国外旅游者都把其列为到北京旅游必须要去的景区之一。

同时北京市民也把该地当作一个很好的休闲场所。

从总体上讲,我们判断什刹海景区的旅游经济景气处于乐观的状态,并且可以预计:

随着宏观环境的改善以及各方力量的作用,什刹海地区旅游业的景气将进一步上涨。

(2)什刹海地区旅游景气定量分析

通过对旅游者抽样调查的有效问卷进行整理、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初步结论:

什刹海的知名度指数是%。

什刹海的好评度极高,达到75%。

什刹海的旅游者重游率相当高,约为%。

预期的重游率高达%

通过关于旅游者旅游效用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后,结果显示旅游资源状况、交通状况和环境状况对旅游者对该地区的总体评价影响显着。

通过关于旅游者行为的相关因素分析,如旅游者在什刹海的主要活动、停留时间及其消费水平等,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旅游者在什刹海的主要活动是看景点、游胡同、泡酒吧等,一般停留时间在1-3小时,消费水平比较低。

通过关于什刹海地区人流量的实地调查,获取特定时段内(16∶00-17∶00)到什刹海的客流量。

我们发现统计数据中,存在一部分是当地居民的数字,因此不应视为是旅游者的流量。

但总体上可以判断,该地区的人气比较旺盛。

通过关于什刹海地区酒吧经营状况的实地调查分析,在20∶30以后,客流量明显增多,22∶00到23∶00这个时段,酒吧接待客人数量达到高峰,虽然没有满座,却是相当火爆。

根据我们的观察和估计,所调查的4家酒吧,每个客人的平均消费额大概都在50—100元以上。

2、什刹海地区旅游景气状况小结

通过上述对什刹海地区旅游景气状况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我们基本上可以对该地区的总体景气状况作一个总结,那就是:

有气无力。

(1)初步看,什刹海地区旅游景气很乐观

所谓的“气”很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该地区在现有的资源禀赋、交通条件和环境状况之下,在市场经济的自发作用之下,拥有很大数量的旅游客源或潜在旅游客源。

从这角度看,什刹海地区旅游景气相当乐观。

在对酒吧等相关旅游企业的调查中发现,当地的旅游企业经营状况也很不错。

客流量、客人平均消费水平等指标均比较理想。

(2)进一步看,什刹海地区旅游景气存在深层次问题

所谓的“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旅游者在该地区的停留时间很短暂,根据统计分析,旅游者在该地区停留时间一般不超过3小时。

旅游者在该地区的旅游活动,主要是游览观光层次的旅游活动,旅游产品缺乏深度开发规划,度假体验型的旅游产品缺乏。

旅游者的消费水平不高,给当地带来的经济利益有限。

(五)什刹海发展现状总结

什刹海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各种影响,通过以上各方面的数据加以汇总,得出我们对什刹海现状总的分析。

1、环境方面

(1)自然环境一流

(2)社会环境有所降低

2、经济方面

(1)地区旅游休闲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与税收增长

(2)居民承受正负面经济影响

(3)周边产业受惠于旅游效应

3、景气指数方面

(1)景气指数高涨

(2)景气指数仍有上升空间

(3)旅游吸引力独一无二

(4)国际游客反映良好

4、文化方面

(1)文化资源丰富且延续性强

(2)文化商品化较为成功

5、结论

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共存,形成了什刹海历史文化旅游风景区的核心价值,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促进了什刹海地区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1)文化因素是什刹海旅游发展的核心

(2)环境因素是什刹海旅游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3)经济因素是旅游发展的前提条件

(4)景气指数是什刹海旅游发展的杠杆

总之,通过我们对什刹海地区经济、文化、环境、景气等四方面的分析,什刹海的未来发展战略应该是“以文化为核心,经济为前提,环境为保证,景气为杠杆”。

即什刹海的旅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文化的独特性,什刹海所有的发展战略,都应该围绕什刹海独一无二的北京传统文化展开,由文化来促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环境优化来促进什刹海区域内的人居和谐。

并不断利用什刹海的文化优势、地域优势来提升景气,并最终以景气为杠杆撬动什刹海区域内旅游全面发展。

二、什刹海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主题形象不突出,营销宣传缺合力

主题形象直接涉及游客印象、目标市场定位、产品开发和营销等诸多重要问题。

目前,什刹海的知名度较高,但是,游客对什刹海的主题形象缺乏整体性认识,而只有一些模糊的片面的概念。

什刹海的整体营销工作缺乏合力。

主要是由于什刹海管理相关的职能部门较多,相互间的职能分工不甚清楚,以至于缺乏整体性,没有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去支撑营销宣传工作的开展。

2、游客停留时间短,带动消费水平低

调查显示,%的游客停留不到三个小时,%的游客消费额在50元以下,观光型景区存在的普遍问题在什刹海充分体现。

游客停留时间短、消费水平低就使得什刹海光有人气,而没有因人流带来的强大的物流和财流,从而使旅游的发展有气无力。

3、景区规范缺依据,管理整合有难度

什刹海作为旅游景区,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办法进行规范,也没有一个权威的统一机构来进行协调。

比如三轮车的问题。

在具体管理中,由于各个部门隶属于不同的上级管理机关,在三轮车客运管理的相互衔接和配合上存在问题,不能对客运三轮车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4、社区参与程度低,旅游发展欠和谐

什刹海既是一个开放型景区,又是一个居民的生活区,对于这样的景区而言,社区参与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什刹海的社区参与程度很低。

什刹海地区的情况与国内一些开放型旅游地区很不一样。

什刹海地区绝大多数的居民都有自己的工作。

在工作以外,他们需要有一定的休息时间,游客的登门造访势必带来一定的干扰,所以很少有什刹海的居民坚持开放自家住宅供游客参观。

而且,旅游发展提供的工作岗位大多为服务类,不是具有优越心理的什刹海当地居民所向往的职业类型。

5、景区交通缺规划,日渐拥堵限发展

作为一个历史街区,什刹海地区道路交通状况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局限。

在这种交通状况下,该地区的可进入性差,地区内景点间的交通问题较难解决。

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景区内部及周边的交通管理缺少整体性规划。

尽管相当程度的游客都对什刹海景区比较满意或者表示重游的意向,但是景区的可进入性问题不能妥善地解决,会影响游客到此出游的意愿,甚至影响他们对重游的选择。

6、资源利用不充分、文化趋同损韵味

什刹海历史街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但目前古迹利用情况不太令人满意。

旅游的发展需要文化的延续,一方面是文物古迹的保护,另一方面是活文化的继承。

所以,资源利用的不充分对旅游发展会带来本质性的负面影响,同时使文化的传承成为一纸空谈。

什刹海是北京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区,肩负着传承文化的重任,什刹海地区集中体现了京味文化的精髓,这也是什刹海的独特吸引力所在,然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游客普遍认为什刹海酒吧太多,使最具老北京民俗风情的一条街过分西洋化,失去了什刹海的传统味道。

什刹海应该体现其原有的北京的传统文化、京味文化,这才是什刹海的文化特色,也是核心竞争力所在,而不是似是而非的西洋文化。

7、配套功能不完善,产业衔接不紧密

什刹海地区现有公共设施建设、交通发展、文物保护、景区管理与旅游业发展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什刹海地区内缺少历史街区导入形象标识管理系统、什刹海地区解说系统、游客问讯服务中心以及导游导览系统等公共服务设施。

公共服务设施的匮乏,直接影响着旅游者的旅游效用,更不利于什刹海进一步的旅游发展。

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产业链。

导致大量游客在什刹海地区的观光游览活动,留下的仅仅是“门票经济”,而将更多的消费带到其他地区。

三、解决问题的理念与思路

(一)树立两大核心理念

1、核心理念一:

首都核心游憩区

(1)以京味文化为核心,构建人文休憩中心

什刹海地区必须利用自身文化优势,把什刹海打造成北京居民和追求深度旅游的旅游者的“人文游憩中心”。

我们要突出的核心功能就是传统文化,要吸引的核心客源就是追求这些核心功能的旅游者。

不管是国内旅游者还是国际旅游者,不管是有怀旧情结的中国人,还是有猎奇心态的外国人,只要他们对中国的传统京味文化有需求,只要他们想体验最地道的老北京风情,那么他们就是什刹海的目标客源。

(2)以食为产业链龙头,点缀北京夜生活

“食”应该是什刹海旅游发展的核心产业。

什刹海地区在北京旅游格局中强调“食”的因素,不仅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避开与其他景区的正面冲突,增加自身收入,又可以使旅游者在就餐过程中体验老北京风情,在就餐前后得到放松休息,提升旅游者的旅游体验。

北京作为中国政治文化中心,生活节奏快、需要在夜晚提供一个舒适而富有特色的地方休息,什刹海地区正是北京市民茶余饭后休闲聚会的理想场所。

无论是北京人,还是在北京旅游和居住的外来者,都可以在夜间的什刹海地区找到一种文化大融合的感觉,与亲朋好友以及彼此陌生的人一起体会京城恬静舒适的一面。

通过营造一个与都市喧嚣截然不同的“人文夜生活”,使什刹海成为北京最有文化气息、最能放松享受的夜间休憩明珠。

2、核心理念二:

人文奥运制高点

(1)以奥运为契机的“人文示范区”

人文奥运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将对北京建设和谐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什刹海作为北京重要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北京传统风貌旅游区,是北京历史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建设“人文奥运示范区”的理想场所。

什刹海建设“人文奥运示范区”,有以下的优势:

众多文物古迹、名人故居;保存完好的传统风貌;土生土长的北京居民;北京城区内难得的水系和优美的自然风光。

(2)以人文为基础的“和谐旅游区”

什刹海作为首都的中心城区,古都北京传统文化保存比较完整,拥有建设“首善之区”的天然优势。

独具特色的文化是建设“和谐旅游区”的基础。

日前,由《中国地理杂志》组织100多名专家,评出了中国五大最美城区,什刹海名列其中,被誉为“紧邻中南海的时尚”。

由此可以看出什刹海作为京味文化主要载体的文化魅力。

因此,从文化的角度提升什刹海的影响力,是扩大什刹海品牌效应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和谐旅游区”的基础。

人居环境的改善,是建设“和谐旅游区”的必要途径。

“人文”、“首善”这些概念的引入强化了地区文化和生活特色的重要性。

在提高当地居民素质的同时,也促使外来的旅游者接受并学习什刹海地区所表现出的高尚道德和传统文化。

社区的积极参与,是建设“和谐旅游区”的必要保证。

鼓励当地社区的参与,使当地居民在参与中,感受到旅游发展对什刹海文化的传承,感受到品牌效应会促进什刹海的发展,这样,居民就会以做什刹海人为荣,地区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也会增强。

综上所述,以“人文奥运制高点”和“首都核心游憩区”为理念,在什刹海建设“人文奥运示范区”和“首都和谐旅游区”符合什刹海地区自身资源特点和发展要求。

(二)什刹海发展必须遵循的两大和谐

1、什刹海发展与政府管理的和谐——构建高效和谐的政府管理机构

目前景区内管理隶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

文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