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必修3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73282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1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必修3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二历史必修3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二历史必修3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二历史必修3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二历史必修3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必修3_精品文档.doc

《高二历史必修3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必修3_精品文档.doc(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历史必修3_精品文档.doc

高二历史必修3.txt54就让昨日成流水,就让往事随风飞,今日的杯中别再盛着昨日的残痕;唯有珍惜现在,才能收获明天。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必三P4--P7)

1、百家争鸣:

(1)背景:

①经济:

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政治:

列国纷争,王室衰微;

③阶级关系:

士阶层崛起;

④思想文化:

“学移民间”,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2)主要流派(具体内容见P5-P7):

儒家:

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

老子、庄子。

法家:

韩非子。

墨家:

墨子。

(3)意义:

①“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②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③“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

(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P4

⑴政治思想:

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和“礼”。

①“仁”即“仁者爱人”,“礼”就是要“克己复礼”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调整好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②“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这种思想包括了对百姓的关心和爱护,包含了民本思想,也是他提倡的道德观和伦理观。

.

③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P4)

⑵教育思想:

①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②教学对象:

“有教无类”;

③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3、孟子的主要思想主张(P4):

①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发展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②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③伦理观:

“性本善”;

4、荀子的主要思想主张(P4):

①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②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

③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④“性恶论”,认为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原因:

(1)现实的需要:

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时期,但也面临许多问题,需要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

(2)用人政策:

汉武帝起用“贤良文学”的儒生,担任官职,以备咨询治国方略;

(3)个人发挥: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发挥——新儒学,使其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其建议得到采纳。

2、董仲舒的儒学主张(P9):

①根据中央集权需要:

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加强中央集权;

②为加强君权:

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

3、汉朝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及其影响:

(1)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①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起用文学儒者参政。

③兴办太学,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2)影响:

①新儒学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巩固了国家统一,同时也限制君权的过度膨胀;

②教育逐渐为儒学所垄断,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③太学兴盛,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儒家地位大大提高;

④儒学在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⑤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⑥结束各学派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百家争鸣局面彻底结束),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三、宋明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理学:

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

)(P13-P14)

(一) 北宋—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代表——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

(二)南宋—理学的成熟:

朱熹(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

1、主张和成就:

⑴理气论:

以二程学说为主,部分吸收张载思想;

①理是根本,理先于气;

②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离不开气;

③万物皆有理,终归于一,就是太极(客观唯心论)。

⑵修养论:

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

①区分教育的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强调学习积累、循序渐进。

②强调仁是人的爱心和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③仁者无私无畏,大智大勇,光明磊落,仁民爱物。

④仁者境界是追求精神自由和强烈的社会责任心。

⑶社会政治理论:

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

①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只有达到仁者境界才算得道。

②认为帝王都是无道之君,导致政治黑暗。

③认为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力,其关键是“正君心”。

⑷为《四书》注解,成为理学的经典著作。

①四书: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地位高于五经)

②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乐》散失)

2、历史影响(P14):

⑴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大师,仅次于孔孟。

⑵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

⑶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三)明朝——理学发展(发展为心学;南宋-陆九渊;明朝-王守仁)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P16-P18)

(一)社会背景:

1、政治:

君主专制的强化,封建制度趋于衰落。

2、经济:

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内因

3、思想:

理学空谈义理,八股取士,限制了思想的自由。

4、外因:

西学东渐,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经世致用)

(二)明清之际的思想家:

1、李贽——明朝中后期独具个性的思想家(P16-P17)

(1)个人经历:

祖父两辈都是从事商业活动的伊斯兰教徒,自幼受传统思想束缚较少(家庭影响)

(2)思想主张:

①认为“理”存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对正统思想提出挑战。

A、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断是非标准。

B、儒家经典不是“万世至论”。

②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和官场的欺诈。

③诗文写作主张“真心”,反对摹古之风,对晚清文学产生重要影响。

(3)代表作品:

《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等多种著作。

(4)思想评价:

①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②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的色彩。

2、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说(P17)

(1)主要经历:

①参加抗清斗争;②失败后隐居著述;③是浙东学派创立者。

(2)思想主张:

①最精彩之处:

敢于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思想。

A、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B、呼吁废除“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

C、提出臣民平等的思想(实质:

反君主专制)。

②具体制度:

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认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是学校而非君主。

③经济思想:

反对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反映:

清初工商业繁荣的情况)。

(3)思想评价:

①这些主张是传统社会生产关系变化的具体反映。

②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有力的思想武器。

3、顾炎武——具有启蒙精神(P17-P18)

(1)主要经历:

①早年参加复社,反对宦官专权;清军南下参加抗清活动;

②失败后游历北方,是大学者,开清代考据学之河。

(2)思想主张:

①批判“私天下”的君主专制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

②提出“众治”的主张: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原始的主权在民思想)。

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梁启超归结)。

④提出“经世致用”,注重实学(三人中最注重实学)。

(3)代表作品:

《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都涉及关系国计民生的实用学问)。

(4)思想评价:

脚塌实地的学风对晚清学者影响很大。

4、王夫之——“孤秦陋宋”的批判(P18)

(1)主要经历:

①早年参加抗清斗争;②失败后隐居著书,收入《船山遗书》。

(2)思想主张:

①政治思想:

主旨“循天下之公”,抨击“孤秦”“陋宋”,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做法。

如:

批判秦朝以来的暴政。

②哲学思想:

发挥“气一元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唯物主义思想家)

(3)思想评价:

王夫之的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5、归纳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共同点及评价:

⑴共同的生活背景:

①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②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③自然科学有了一定的发展。

⑵共同的经历:

都参加过抗清斗争。

⑶共同的进步思想。

①政治上:

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民本思想,即“人民为主”。

②经济上:

重视手工业和商业:

工商皆本(黄);减轻人民负担(顾);减免赋役(王);

③思想上:

提倡“经世致用”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⑷评价:

①重视手工业、商业,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②继承晚明进步思想,反对民族压迫和专制主义,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意义。

五、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

⑴创立:

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礼”的学说;

⑵继承:

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荀子,对“礼”深入讨论;

⑶重创:

秦朝,“焚书坑儒”;

⑷独尊:

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表彰六经”;

⑸冲击:

魏晋南北朝,三教并立;

⑹融合:

唐宋时期,三教开始走向融合;

⑺改造:

宋明时期,形成以“理”和“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

⑻批判继承:

明清时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

(一)造纸术(P24):

(1)书写材料的演变:

①秦汉:

竹木简牍和丝织品;

②西汉:

最早发明纸;

③东汉:

105年,蔡伦用植物纤维造纸(即蔡侯纸)。

(2)外传:

造纸术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3)意义:

①地位:

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和社会进步也最为显著。

②作用:

有利于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和继承。

(二)指南针(P24-P25):

(1)方向测定技术的进步:

①战国:

司南。

②北宋:

发明了指南针,并运用于航海。

③南宋:

指南鱼和指南龟。

(2)外传:

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人阿拉伯,然后再传人欧洲。

(3)指南针技术的应用和意义:

①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

②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

③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三)火药的发明(P25-P26):

(1)火药的发明:

与古人炼丹制药有关

①春秋战国:

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硝石已经为人们所熟知。

②汉代:

《神农本草经》中,硫磺、硝石都被列为重要的药材;

对炭、硫、硝三种物质性能的认识,为火药发明创造条件。

③东晋:

葛洪的《抱朴子?

仙药》中已提到“火药”

(2)火药的应用:

①唐末至宋初:

已经开始使用火药箭,随后出现火炮。

②北宋:

火炮、火球、火蒺藜;《武经总要》记录了当时3种火药配方。

③明朝:

早期的自爆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在当时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3)影响:

①改变人类作战的方式:

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

②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成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

(四)印刷术(P26):

(1)印刷术的进步:

①雕版印刷术:

唐朝(868年)《金刚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②活字印刷术:

A、发明:

北宋平民毕升创造了泥活字印刷技术,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

B、作用:

节省雕版的费用,提高印刷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的传播。

C、改进:

a、元代:

王祯创制木活字,又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