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概论.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80664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政策概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公共政策概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公共政策概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公共政策概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公共政策概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政策概论.doc

《公共政策概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概论.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政策概论.doc

一、单项选择题(20题20分)

1、对于利益不相关的决策类型,一般来说应当强调“(公事公办)”。

这是一种十分恰当的“职业行为”思维类型,无论是在利益相关决策还是利益无关决策中,我们都需要提倡。

29、多者博弈的公共决策体制其实质是(公共决策体制扁平化)。

2、多个环境因素对政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共同作用上,而且还突出地表现在(交叉)作用上。

这种作用常常会引起预料不及的连锁反应,使得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3、公共政策是(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

4、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惩罚性)措施相联系,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5、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是(公共问题)。

6、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个人负责制)两种具体形式。

7、公共利益是公众(共享)的资源和条件。

8、公共政策的归宿在于(及时有效地解决公共问题)。

9、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是运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公共政策案例进行辨析,发现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以促进对公共政策认识和研究的深化,改进公共政策实践的一种研究方法。

10、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系统性)。

11、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12、公共政策评价有利于政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

13、公共政策评价能够在公共部门内部形成浓厚的(竞争D)意识,有助于提高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14、公共政策思维方法的特殊性就在于它具有“决策”和“(公共性)”的双重特征。

15、公共政策案例是公共管理领域内某个管理问题或政策问题的描述和记录。

公共性是公共政策案例的基本特点,(管理性)是公共政策案例的另一重要特征。

16、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有利于促进公共政策实践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

17、公共问题是指那些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广泛影响,具有(不可分性),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性社会问题。

18、公共利益是个人与(其他社会成员)所共享的资源与条件。

19、各公共政策主体对政策结果的影响各异。

他们之间(既非平起平坐的关系,也非从属关系。

20、决策权力角逐的核心问题是(权力),因为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21、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常被称为决策者的(外脑)。

22、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在政治结构中立法、司法、(行政)权力的分化,以及行政部门的分化。

23、决策支持系统是指辅助决策工作的一种(计算机)系统。

24、经济合理性思维是对(完全理性思维)的一种改进或具体化,并且是现实公共决策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

25、渐进思维指导下的公共决策者主张走一步看一步。

渐进思维是对(完全理性思维)的又一种修正。

26、科学家明确地直接把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一般公认以(贝塔朗菲)提出“一般系统论”的概念为标志。

27、(剧烈变革思维)强调决策的迅速和彻底性,要求在较早的时间内和较大规模下改变系统的运行情况。

当系统的问题很多而且积重难返,关系盘根错节时,就可以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进行决策。

28、(巴拉姆驴子思维法),其基本过程就是让决策者逐项地对每一个选择方案极尽挑剔之能事,使其失去原有的吸引力。

如果成功了,那么放弃它们就不再成为痛苦的事,于是最好的决定就产生出来了。

29、人们把分析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失效现象所描述的曲线称为(浴盆模型)。

30、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

服从、认同与(内化)。

31、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层次:

(服从)、认同与内化。

32、人们遵守一项政策,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政策(合法性)的认同。

生活于法制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对政府经过合法程序制定的政策,理所应当要遵守。

33、(政府主体)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

6、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伙伴)。

34、(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

35、(头脑风暴法)是一种专家会议法,可用来产生有助于查明问题和使之概念化的思想、目标和策略。

36、(德尔菲法)是一种直觉预测技术。

这种技术最初是为军事策略问题的预测而设计的,后来逐步扩展到其他领域。

37、史密斯认为,政策执行中有(四)个基本要素是必须认真考虑的。

38、思维就是有意识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关系所作的反映,而思维方法则是指人们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和手段。

(自觉性、概括性与间接性)

39、(简单矩阵法)实际上是一种将完全不适用的选择方案筛选出来的方法

40、所谓公共政策体制,不仅指公共政策权力在政策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格局,而且指政策主体在政策过程中的(活动)。

41、所谓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

社会问题既包括私人问题,也包括(公共)问题

42、(史密斯)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

43、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是:

(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44、为了实现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在进行决策之前,必须要有充分的系统分析活动。

45、下列关于知识经济时代基本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社会组织层级化)。

46、“系统分析”最早是由(兰德公司)提出并使用的。

47、拥有完全理性思维特征的公共决策者追求(完美主义)类型的决策。

48、拥有完全理性思维特征的公共决策者追求(完美主义类型A)的决策。

49、(顺序决策思维)有利于在十分不确定的情况和无所适从的条件下进行公共决策。

50、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倾斜性),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51、"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最早提出的。

52、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取决于不同的参与者对它的(共识)。

53、政策效果评价从本质上看是一种( 价值)判断。

54、政策评估是对政策( 效果)所做的判断。

55、政策执行者根据政策内容和局部利益对政策进行取舍,有利就执行,无利的不执行,这属于执行政策的(折扣)型

56、在拟定公共决策方案时,要求各备选方案之间互相(排斥)。

57、在政策方案执行过程中,偶然失效是指执行过程进入(正常状态 )的失效。

58、在任何决策过程中,(理性)因素和超理性因素总是混合在一起的。

59、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思维者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

(灵感思维)

60、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主体应该树立(发展型)政策理念。

61、中国国务院制定政策的许多活动实际上是体现在(国务院各部门)的身上。

62、(无为思维)指的是政府采取不行动的决策方式,即政府在决策中采取一种搁置或静观其变的做法。

二、多项选择(25题50分)

1、按照人们决策时对自然状态规律的认识和重点掌握程度,通常可将公共决策分为(B.风险型决策  C.确定型决策 D.非确定型决策)。

2、按照性质的不同,可以将公共决策划分为(A.非程序化决策 C.程序化决策)

3、从政策执行者对执行政策的态度分析,政策执行问题有如下几种(A.折扣型B.结构型  C.滞后型  D.抵触型  E.僵化型)。

4、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公共政策评价可以分为(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C.事前评价、执行评价和事后评价D.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

5、处于不同地位的人们,对政策效果评价的态度会(B.支持D.反对)。

6、创造性思维的各种基本形式包括(A.顿悟B.灵感 C.判断D.直觉)。

7、(A.客观C.全面)的评价标准需要在各类人员通过协商、平衡利益关系中产生。

8、大众传播媒介对决策问题提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下列方面(A.缩短了公众议程的时间B.缩短了正式议程的时间C.扩大了决策问题提出的数量)。

9、当代公共政策面临的现实挑战主要包括(A.公共政策的程序化与非常规决策之间的矛盾B.公共政策体系的相对封闭性与系统开放性的矛盾C.公共政策的特性与传统方法论之间的矛盾)。

10、发展型公共政策理念的主要内容包括(B.科学民主观念C.公平优位观念D.创新超前观念E.人本观念)。

11、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A.选择B.综合C.分配D.落实)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12、公共政策的功能包括(A.分配功能B.导向功能C.调控功能)。

13、公共政策核心主体包括(A.立法机关B.行政机关C.司法机关D.执政党)。

14、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B.准公共政策主体C.社会公众D.核心主体)。

15、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主要包括(A.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B.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C.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D.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E.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

16、公共决策体系包含着(A.监控B.智囊C.决断D.信息)等子系统。

17、公共政策评价的基本组成内容有(A.建议B.信息C.分析D.规范)。

18、公共政策效果的类型有(A.潜在效果B.直接效果  C.附带效果D.象征性效果)。

19、公共政策案例的特点有(C.公共性D.管理性)。

20、公共政策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A.效益B.效率C.效果D.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

21、公共政策突出了“公共”二字,这意味着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的行为特征,应充分体现作为社会公共利益(A.代表者B.维护者D.倡导者)的角色。

22、公共政策对利益的分配过程大致经历以下环节:

(A.利益选择B.利益综合C.利益分配D.利益落实)。

23、公共政策主体引导公众观念行为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主体(A.自身观念的影响程度C.行为的规范程度D.行为的模范程度)。

24、公共政策系统由(A.信息系统B.智囊系统D.决断系统)及监控系统构成。

25、公共政策评价与一般的评价活动的区别是(A.公共政策要从公众的、宏观的、系统的高度来进行评价B.公共政策的评价应放到一个比较长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进行。

C.公共政策的评价要考虑社会公共利益是否得到科学有效地分配和落实)。

26、公共政策评价标准包括:

(A.绩效B.效率C.充分性)

27、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要素主要包括(A.弄清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目的B.选准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角度C.确定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立足点)。

 

28、公共政策未来的基本走向包括(A.突显“公共性”,将决策视为公共行为,视政策为重要的公共物品B.更加强调公共问题的具体要求;C.突出公平在其目标体系中的地位D.公共政策民主化)公共政策科学化.

29、公共责任是指社会成员对参与公共生活的(A.使命感B.责任心C.自觉性),也是指他们对其行为结果承担责任的程度。

30、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这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理解:

(A.公共利益的基本属性B.公共机构的特性)

31、公共机构的特性是(B.公共机构有存在的必要性C.公共机构有维护公共利益的能力D.公共机构产出的独特性)。

32、公共文化的内容包括(A.对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关系的认识B.对公共道德观念的认识C.对公共责任必要性的认识)。

33、根据公共政策案例记录的过程,可以把公共政策案例分为(A.完全公共政策案例B.未来公共政策案例C.实时公共政策案例)。

34、管理理论认为主要负责政策执行的行政机构会受到(A.其合法委任权的影响B.与之相关的利益集团的影响C.政策系统中立法机关干预的影响D.特定的政治环境中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

35、决断系统在公共政策及其运行中的作用(A.界定政策问题B.确定政策目标C.设计政策方案D.选择政策方案)。

36、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形成共识的途径通常有(B.说服C.强制 D.交换)。

37、决策支持系统由(B.斯科特D.基恩)提出。

38、决策方案性质的界定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