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制剂生产与应用模板.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804091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1.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酶制剂生产与应用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酶制剂生产与应用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酶制剂生产与应用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酶制剂生产与应用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酶制剂生产与应用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酶制剂生产与应用模板.docx

《酶制剂生产与应用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酶制剂生产与应用模板.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酶制剂生产与应用模板.docx

酶制剂生产与应用模板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酶制剂的定义

一、酶制剂的定义

从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中提取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酶,辅以其他成分,用于加速加工过程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制品,称为酶制剂。

二、酶制剂的分类

1.从形态上分类

从形态上可以将酶制剂分为固体酶制剂和液体酶制剂。

2.按酶制剂在应用领域上的分类

按酶制剂的应用领域可以分为:

用于工业生产上作为催化剂的工业酶制剂,如-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葡萄糖异构酶、青霉素酰化酶、天冬氨酸酶、富马酸酶等;

2.按酶制剂在应用领域上的分类

用于饲料中提高动物消化率的酶制剂,又称饲料酶制剂;

用于食品生产加工的酶制剂,又称为食品酶制剂;

用于临床检测的诊断酶制剂;

用于化学分析的酶分析制剂;

用作药物的药物酶制剂;

用于洗涤剂的洗涤酶制剂等。

3.按酶的来源不同分类

按酶的来源不同,可将酶制剂分为植物酶制剂、动物酶制剂和微生物酶制剂。

4.按酶生产加工方法的不同分类

针对应用的需要,可将酶分为游离酶制剂、固定化酶制剂、酶试纸、酶电极等。

5.按酶的组成成分分类

根据酶制剂中所含酶种类的多少可分为单一酶制剂(只含有一种酶,如淀粉)和复合酶制剂。

复合酶制剂由一种或几种单一酶制剂为主体,加上其他单一酶制剂混合而成,或由一种或几种微生物发酵获得。

复合酶制剂可利用各种酶的协同作用,降解各种底物,最大限度地达到酶制剂的作用。

6.按酶的含量分类

根据酶制剂中酶的浓度,可将酶分为普通酶和浓缩酶。

普通酶具有价格低、效果好等优点。

浓缩酶颜色较深,具有成本较低、用量少的特点。

第二节酶分析

一、反应速率用来测定催化活性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提高了反应的速率或允许该反应进行。

因此,可以检测底物的转化率υ来确定酶的催化活性。

酶动力学的各个方程中,底物的浓度保持在一个远远高于米氏常数的水平上,这样,所有的酶都被底物所饱和,反应以恒速即最大速率进行。

因此,酶的催化活性与所用的酶量线性相关。

在酶的活性的测定中,往往要设法达到这一条件。

二、单位定义

酶活单位最初是由第一个发现酶并对酶进行描述的研究者来定义的。

因此在一些较早的文献中,酶的活性以任意各种形式来表示,如吸光度的变化、还原基团的增加,以mg或µg表示的被转化底物的数量。

这些参数和各种时间单位,如1min、30min或1h。

1961年,世界生物化学协会酶学委员会用国际单位U来定义酶的活性,定义为在优化的标准条件下,1U即每分钟催化1mol的底物的量。

有关酶基本的国际单位(SI),世界临床化学家协会数量和单位专家小组以及国际理论和应用化学联合会临床化学数量和单位委员会定义了一个基本单位,katal,定义为测定体系中,每秒钟催化1mol的转化反应速率所需要的酶的数量,但这个单位并不常用。

每一次测定中必须标明温度。

通常,在0~40℃范围内,温度每提高10℃酶催化反应的速率会变为2倍。

而为获得可重复性的结果,必须精确控制温度,并保持其恒定。

但由于许多实际的原因,对于许多酶反应的监控并不能够通过消耗的底物或生成的产物的化学计量来实现。

因此,对于某一特定的酶,它的催化活性也许根本不能用国际单位来表示。

在分子生物学中,大部分的酶的单位定义相当随意。

例如,限制性内切酶(E.C.3.1.21.3-5)的酶活定义为:

在一定的温育条件下,酶使DNA某一特定键断裂,在电泳后可以检测到的精确数量(通常1g)的DNA时酶的催化活性。

还有其他一些定义这些酶活的参数,如以微克、纳摩尔、吸光度单位或者是碱基对的数目来表示的核酸降解以及核苷在核酸分子中的结合,由于一些实际的原因,不同的时间周期如1min、10min、30min或60min被选作参考。

三、吸光度法

基本的考虑因素。

由于吸光度法技术上简单可靠,所用仪器价格合理,因此是目前酶活测定中首选的方法之一。

当底物或产物是有颜色的,或者是在紫外区有光吸收的,吸光度法就可以非常快速和方便地进行,因为吸光产物的出现速率或者消失速率可以用分光光度法来跟踪检测。

催化活性z对应于每分钟的吸光度的变化为:

z=(△AV×100)/εd△t

式中,V是测量体积,L;t是时间,min;z的单位是mol/min,对英语前面章节里给出的国际单位制U的定义。

四、荧光光度法

荧光光度计的方法很少用于粗酶或者是纯酶制备中催化活性的检测。

由于它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可以用于器官或者组织区域的微量酶的测定。

总体上,这种方法的灵敏度是吸光光度法的1000多倍。

五、发光法测定

发光法应用荧光、磷光以及化学发光等作为检测器体系。

活的生物体中观察的化学放光称作生物体发光。

生物体发光是由成为荧光素酶的酶类催化产生的,这类酶的底物即虫荧光素,被转化为发光产物。

在发光法中,单位时间内反应体系发射的光子数目可以由特殊设计的仪器——照度计来测量,这类仪器是以单光子探测器为基础的,通常是光电倍增管。

由来源于萤火虫的荧光素酶催化的反应就是一个例子,萤火虫荧光素4-单加氧酶(ATP水解酶)

ATP+D-虫荧光素+O2→氧合虫荧光素+AMP+pp+CO2+0.9hν

在该反应中,ATP作为底物被消耗掉,光子在562nm的波长处发射。

每摩尔的虫荧光素的量子产量是0.9爱因斯坦,也即消耗掉一分子ATP,大约发射1个光子。

因此该反应适合用来测定ATP,从而测定那些能够催化ATP消耗或者是ATP生产的反应的那些酶。

为借助于萤火虫的生物发光来检测酶的活性,光强度必须在几分钟内呈线性增加,而且必须严格正比于酶的催化活性。

这些测定条件在测定肌酸激酶的催化活性时,已经得到了实现。

磷酸肌酸+ADP→肌氨酸+ATP

其他依赖于NAD(P)的反应可以通过来源于发光细菌的生物发光来跟踪检测。

六、辐射线测定

当使用一些放射性标记的底物时,一些酶的活性就可以得到高灵敏度的测定了。

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领域以检测:

(1)放射性标记的核苷结合入不溶于酸的核苷酸或者多核苷酸(DNA或RNA聚合酶);

(2)放射性标记的DNA的分解(核酸外切酶Ⅲ);

(3)放射性标记的磷酸基团从-32P-ATP到多核苷酸的5-羟基端(多核苷酸激酶)的转移;

(4)载体基质上放射性标记的焦磷酸盐之间的交换(T4DNA连接酶)。

标记最常用的同位素是32P,14C,3H,用的较少的是35S。

七、电位测定法

pH敏感的玻璃电极可以用于测定那些产生或消耗质子的反应。

出于这个目的,利用反滴定法保持pH的恒定,所需要的酸或碱的消耗量就可以被测定。

电极控制着自动滴定器,这个概念就是BUCHER描述的pH-stat技术。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脂肪酶(E.C.3.1.1.3)[9001-62-1]催化活性的测定。

某脂(甘油三酯)被该酶水解,生产的脂肪酸被NaOH在pH-stat的模式下反滴定中和。

甘油三酯+H2O→甘油二酯+脂肪酸

橄榄油作为底物,和含有脂肪酶的稀释样品溶液混合温育,混合物在恒定pH下滴定。

纪录器标绘出了NaOH的消耗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所得到的斜率与酶的催化活性相关。

其他的例子如木瓜蛋白酶(E.C.3.4.22.2)[9001-73-4]的测定和葡萄糖氧化酶(glucoseoxidase,E.C.1.1.3.4)[9001-37-0]的测定。

八、电导测定法

原则上,所有酶的反应只要能够引起总离子流动性的变化,就能够通过电导测定法来测定。

这样,使用未修饰的弹性蛋白作为底物,胰肽酶(elastase,E.C.3.4.21.36)的胰肽水解活性已得到了测定。

其他的一些应用也有报道。

反应中肽键的断裂导致质子的释放。

九、量热法

许多酶反应会放出热,因此引起人们对量热(量焓的)法的兴趣。

在合适的实验安排下,温度传感器用作测定酶催化活性的装置。

根据这种方法,分析化学出现了一个新的领域。

以前称为微量热法,现在大家所熟知的称为热焓测量法。

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研究领域。

十、旋光测定法

旋光测定法很少被使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其不方便性。

但是在测定变旋酶(mutarotase,E.C.5.1.3.3)[9031-76-9]的催化活性时确是必需的,该酶催化-葡萄糖和-葡萄糖之间的转化平衡。

十一、测压法

测压法是生物化学中的经典方法之一,它不再用于酶的常规测定。

以前,葡萄糖氧化酶(glucoseoxidase)和精氨酸酶(arginase,E.C.3.5.3.1)[9000-96-8]以及其他的一些酶是用这种方法测定的。

十二、黏度测定法

黏度测定法在酶活检测中在实际上已经被摒弃了。

例如,以前纤维素酶(cellulase,E.C.3.2.1.4)[9012-54-8]的活性是通过单位时间黏度的变化来测定的。

现在纤维素酶的测得是通过显色法反应来测定。

纤维素→低聚糖+n葡萄糖→红色染料

十三、比浊法

浊度法能够拥有不同酶的测定。

例如,用溶菌酶[胞壁质酶(muramidase),E.C.3.2.1.17]裂解细菌细胞壁。

使用标准的底物悬浮液(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luteus)的干芽孢),25℃在450nm处测定吸光度的降低。

十四、固定化酶

固定化酶用于在分析化学中,并在化学品、医药品以及食品的生产中用作催化剂,它们还可以作为研究结合酶的简单明确的模型。

由于固定化酶的特殊结构,需要采用专门的测定法。

除了需要不同于可溶酶的最佳条件外,孔径、孔径分布、机械和化学结构、基质的稳定性和结构异界用作固定化酶的催化活性等等,都必须考虑到。

对于不可溶酶至少有两种不同的测定步骤:

一个是在容器中搅拌悬浮,另一个是利用填充床和柱反应器。

这样的测定条件非常接近于工业应用中所使用的条件。

酶的活性检测可以连续或者是分批测定。

电导分析法,电势测定法以及旋光测定法比光度测定法更适合用于检测,因为那些测定方法可以使反应能够被连续跟踪检测,而不需要添加另外的指示酶、辅酶或者第二个底物。

一个例子就是固定化青霉素酰胺酶(penicillinamidase,E.C.3.5.1.11)[9014-06-6]的测定。

青霉素G+H2O→6-氨基青霉素+乙酸苯酯+H+

十五、电泳

对于测定核酸酶,尤其是限制性内切酶的催化活性,电泳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工具。

它也用于其他一些基因工程中重要的酶,如DNA甲基化酶。

限制性酶催化DNA的特异性切割,如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的噬菌体λDNA的切割,该DNA是基因工程中一个典型的底物。

该DNA被切割成一些确定长度的小片段。

对于所有的DNA片段,每个碱基对所带的负电荷是相同的,因此根据片段的长度来分离。

对于每一个特异的酶-底物反应,仔细地优化条件,就可以通过电影将切割产物完整地的或不完全切割的分子相分离。

电泳通常使用高质量的琼脂糖凝胶作为载体材料。

对于每一个分辨率问题,都需要一个特定的琼脂糖浓度,如对于大片段,采用相对较低的琼脂糖浓度(每100mL0.5g),对于小片段,则采用相对高一些的琼脂糖浓度(每100mL1.62g)。

当必须要分离很小的片段时,则可以用聚丙烯酰胺作为替代的载体材料。

分离的DNA片段可以通过瑛姑染料溴化乙锭染色来进行观察。

在电泳后,将胶片至于一个单独的容器中染色,用来标记DNA片段,或更容易的做法,胶片染色后直接在胶和缓冲液中(如1g/ml)进行电泳,将DNA片段进行标记。

当胶片在长波长(如366nm)的紫外灯照射下,分离的DNA片段就变得可见并可以拍摄图片了。

例如,限制性酶HindⅢ的电泳检测简单描述如下,见图10。

(1)单位定义在0.025mL体积内,完全切割1gλDNA的HindⅢ催化活性为一个单位。

反应在0.025mL的一定缓冲液混合物中进行,37℃温育60min后结束。

(2)测定不同体积(13L)的几种稀释倍数(1:

10,1:

20,1:

:

30)的酶液与1gλDNA一起温育,总体积均为0.025mL。

60min后,将反应混合物放在冰上冷却,并加入0.015mL的终止液终止反应;然后将反应的混合物(0.02mL)放置于琼脂糖凝胶的泳道中。

(3)琼脂糖凝胶该胶是由1g/100mL琼脂糖和1mg/mL的溴化乙锭组成。

胶的尺寸是(200×200)mm2;总体积250mL;并用梳子制备(1×7)mm2的泳道。

(4)电泳:

仪器设置为液面下电泳(100V,2h)。

缓冲液体系是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乙酸[tris(hydroxymethyl)aminomethane-acetate],40mmol/L,乙二胺四乙酸钠(disodiumethylenediamine-tetraacetate,EDTA),2mmol/L;pH8.2.。

缓冲液中含有1mg/mL溴化乙锭。

(5)检测电泳结束后,凝胶直接用长波长的紫外灯(366nm)照射并拍摄(人造偏光板CU5/薄膜类型107);在胶上对应完全特征的DNA片段处估算酶量[如图10中泳道c]。

催化活性计算如下。

原始酶液的活性:

活性=(稀释倍数/样品体积,mL)×(单位/体积,mL)

在上面的例子中,原始酶液以1:

30稀释后,实现完全切割所需要的最小体积为0.003mL,因而计算其活性为10000U/mL。

第三节酶制剂的质量评估

一、质量指标

酶制剂的质量是由其活性、纯度、稳定性、配方和包装来表征。

这些参数互相影响,但是配方和包装很容易控制并保持恒定。

其他的参数互相影响,因而质量被认为是活性、纯度和稳定性的函数。

二、比活

酶制剂一个最重要的质量指标是其比活,也即与其蛋白含量相关的催化活性。

比活单位通常表示为,U/mg(单位每毫克),或者对于不够纯的产物,U/g(单位每克)

只有当酶的比活能够和其同一来源的高纯度酶相比较时才能够准确的求取。

因此,酶活性测定必须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测定,包括蛋白质量的测定。

三、蛋白质测定

蛋白质含量是酶制剂的比活测定中的最重要参考,下面的几个段落中简单介绍了几种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

所有的这些方法基于不同原理,并取决于酶蛋白的氨基酸组成。

因此,不同的方法会得到不同的数值。

(1)紫外吸收

(2)缩二脲法

(3)BCA法

(4)Lowry法

(5)蛋白质-染料的结合

(6)Kjeldahl分析法

四、污染活性

污染活性,也就是原料酶中含有的其他酶量,是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质量指标。

这通常和主体酶的活性有关,并以百分数的形式表示。

由于它的绝对值通常很小,不能用蛋白量(毫克)来表示,因此并不影响酶制剂的总比活。

五、电泳纯度

电泳由于其高的灵敏度(能检测出50g/mL的污染蛋白),在酶的纯度评估中非常重要。

该方法对于测定污染活性而言并不占有优势,而且丧失了酶活的蛋白质通常并不影响酶的分析。

电泳在分析同工酶时就突显出了其重要性,因为同工酶不能通过其催化作用而分开,只能通过其物理性质如电荷,才能分开。

对于确认同工酶中的乳酸脱氢酶而言,电泳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

六、高压液相色谱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方法在蛋白质方面使用已经非常普及了。

通过峰图评估,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用来测定酶的纯度或者获得相关同工酶的信息。

如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E.C.1.11.1.7),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E.C.3.1.3.1)以及过氧化氢酶(catalase,,E.C.1.1.1.6)。

七、性能测试

对于许多应用场合,如果酶制剂不含有任何有干扰的污染活性,就可以使用部分纯化的酶制剂,因为相对于高纯的产品而言其价格便宜。

但是,举个例子,它们也许含有未知的副产物,会干扰酶的分析。

为避免这些问题,应该进行性能测试。

如用葡萄糖氧化酶(glucoseoxidase)和过氧化氢酶(peroxidase,E.C.1.11.1.7)来检测葡萄糖,或者用甘油激酶(glycerokinase,E.C.2.7.1.30)来测定甘油。

八、氨基酸分析和蛋白质序列分析

这两种方法通常都被用来估算酶的数量以及确定它们的组成。

对于氨基酸分析,蛋白质首先被完全水解(化学法或者酶法),释放的氨基酸通过定量色谱来测定。

氨基酸需要衍生化来改善其色谱性能或可检测性。

尽管这种方法很费力,但是经常使用。

九、稳定性

酶应用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浓缩或稀释的酶液在和别的物质混合时的稳定性。

酶的稳定性应用于医药产品的生产、食品化学以及酶的分析中。

一些酶可以通过其水溶液中加入甘油(50vol%)、硫酸铵(大约3.2mol/L)或者氯化钠(3mol/L)来保持其稳定性。

此外,许多酶可以在如盐、防腐剂、惰性蛋白(主要是牛血清蛋白)或碳水化合物等稳定剂存在的条件下,以冷冻干燥的形式保持很长的一段时间。

十一、酶制剂的剂型

酶制剂应该根据它的应用而采用不同的剂型。

如果用于分析,应该容易用移液管吸取,而且最好没有添加稳定剂和防腐剂,因为它们会消弱酶的活性。

例如,如果用谷氨酸脱氢酶(glutamatedehydrogenase,E.C.1.4.1.3)[9029-12-3]来测定尿素或者是铵,应该不能含有任何痕量的氮。

.包装仔细地选择包装材料对于酶的操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用于保存冷冻干燥的酶所用的瓶子和塞子必须绝对紧密以防止湿气侵入。

玻璃和塑料瓶子也和塞子(橡胶的或塑料的)一样,绝对不能让一丝痕量的重金属和其他使酶失活的物质泄漏进入酶溶液或悬浮液中。

有些情况下,酶必须避光保存,包装在棕色的玻璃瓶内。

第二章粗酶制剂的生产技术

第一节提取分离法产酶技术

提取分离法产酶技术主要包括细胞破碎、酶的提取、酶的粗分离和酶的精制等技术环节,其中酶的精制在第三章中介绍。

一、细胞破碎

(一)机械破碎法

1、捣碎法

2、珠磨法

3、匀浆法

(二)物理破碎法

1、超声波破碎法

2、冻融法

(三)化学破碎法

1、有机溶剂渗透法

2、表面活性剂渗透法

(四)酶溶法

二、酶的抽提

酶的抽提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用适当的溶剂或溶液处理含酶原料,使酶充分溶解到溶剂或溶液中的过程,也称为酶的提取。

该过程实际上经常是在细胞破碎时已经同时进行。

(一)抽提方法

1、稀盐法:

0.020.5mol/L

2、稀酸法:

pH不能太低;

3、稀碱法:

pH不能太高;

4、有机溶剂法:

适用结合酶;

5、双水相萃取法:

(二)提取条件的控制

1、温度

2、pH

3、盐浓度

4、杂菌

三、酶的粗分离

(一)沉淀分离

1、盐析沉淀法

2、有机溶剂沉淀法

3、等电点沉淀法

4、有机聚合物沉淀法

5、选择性变性沉淀法

(二)粗滤分离

1、常压过滤

2、加压过滤

3、减压过滤:

真空过滤或抽滤

(三)离心分离

1、差速离心法

2、密度梯度离心法

3、等密度梯度离心法

第二节微生物发酵法产酶技术

一、产酶微生物及其保藏

(一)常用产酶微生物

(二)菌种的保藏

1、斜面冰箱保藏法

2、沙土管保藏法

3、石蜡油保藏法

4、真空干燥冷冻保藏法

5、液氮超低温保藏法

(二)发酵培养基的配制

1、培养基的基本组分

2、培养基配制实例

(三)发酵方式

固体发酵、液体深层发酵和固定化细胞发酵

1、固体发酵法

2、液体深层发酵法

3、固定化细胞发酵法

固定化细胞又称为固定化活细胞或固定化增殖细胞,是指采用各种方法固定在载体上,在一定空间范围进行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的细胞。

固定化细胞发酵产酶与游离细胞发酵产酶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①细胞密度大,可提高产酶能力;

②发酵稳定性好,可以反复使用或连续使用较长时间;

③细胞固定在载体上,有利于连续化、自动化生产;

④发酵液中含菌体较少,利于产品分离纯化,提高产品质量等。

和游离细胞发酵产酶相比,固定化细胞发酵在以下几个方面应加以注意:

⑴固定化细胞预培养;

⑵溶解氧的供给;

⑶温度的控制;

⑷培养基的控制。

(四)发酵条件的控制

1、pH

2、温度

3、溶解氧

三、提高产酶的措施

1、添加诱导物:

诱导物一般分为三类:

酶的作用底物、酶的反应物和酶的底物类似物。

2、控制遏制物浓度

3、添加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4、添加产酶促进剂

第三节酶的浓缩、干燥与保藏

经过发酵或细胞破碎、抽提等操作,所得发酵液或提取液中酶蛋白浓度很低,如发酵液中酶蛋白浓度一般为0.1%~1%,需进一步浓缩、干燥,制备成一定形态的酶制剂,以便使用、运输和保藏。

浓缩与干燥是使酶与溶剂(通常是水)分离的技术过程,在酶制剂的制备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一、酶的浓缩

1、蒸发浓缩法

2、离子交换浓缩法

3、吸水浓缩法

(1)用葡聚糖凝胶(分子筛)浓缩:

(2)用聚乙二醇浓缩:

二、酶的干燥

干燥是将固体、半固体或浓缩液中的水分(或其他溶剂)除去一部分,以获得含水较少的固体的过程。

其目的主要是提高产品的稳定性,使之易于保存、运输和使用。

干燥通常是生物产物成品化前的最后加工过程。

因此,加工的质量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价值。

酶干燥的方法很多,根据酶在高温、干燥条件下容易失活变性的特点,常用的干燥方法有以下几种:

1、真空干燥

2、冷冻干燥

3、喷雾干燥

4、气流干燥

5、吸附干燥

三、酶制剂的保藏

要使酶制剂较长时间保持活性和稳定性,必须根据酶的特性,采取合适的保存条件。

下面介绍酶制剂保存的主要条件。

1、维持合适的温度

酶保存的温度一般为04℃,少量精制的纯酶常在-20℃冰箱中保存,甚至在-80℃或液氮中保存,冷冻干燥保存酶更好。

2、维持合适的pH

3、进行抗氧化保护:

二硫苏糖醇、二巯基乙醇、还原型谷胱甘肽

4、提高酶的浓度和纯度

一般地说,酶的浓度越高,杂蛋白越少,酶越稳定;低浓度时酶易于解离、吸附或发生表面变性失效。

将酶制备成晶体或干粉更有利于保存。

此外,还可通过加入酶的各种稳定剂来加强酶稳定性,延长酶的保存时间。

第三章酶的精制技术

酶的精制也叫精细纯化是指将酶与杂质进一步分离,使之达到较高纯度的技术过程。

第一节酶的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是指借助一定孔径的高分子薄膜,将不同大小、不同形状和不同特性的多组分的溶质或溶剂进行分离或浓缩的技术。

膜分离技术根据过程推动力的不同,大体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以压力为推动力的过程,如微滤(孔径为0.1~10m)、超滤(0.001~0.1m)和反渗透(0.0001~0.001m)分别需至0.05~0.5MPa、01~1.0MPa、1.0~10MPa的操作压力(压差):

另一类足以电化学相互作用为推动力的膜过程,如电渗透、透析。

在酶的精细纯化过程中,应用最多的是透析与超滤技术。

一、透析

(一)透析原理

透析是利用半透膜两侧溶质浓度差为传质推动力和小分子物质的扩散作用,从溶液中分离出小分子物质而截留大分子物质的过程。

(二)透析膜

可以充当透析膜的材料很多,如禽类的嗉囊、兽类的膀胱、羊皮纸、玻璃纸(赛璐珞)、硝化纤维等。

人工制作透析膜多以纤维素的衍生物作为材料。

(三)透析操作

透析操作时,透析袋一端用橡皮筋或线绳扎紧,也可以使用特制的透析袋夹夹紧,由另一端灌的满水,用手指稍加压,检查不漏,方可装入待透析液,通常要留1/3~1/2空间,以防透析过程中,透析的小分子量较大时,袋外的水和缓冲液过量进入袋内将袋涨破。

二、超滤

(一)超滤原理

超滤是最常用的膜分离技术,利用有选择通透性的微孔膜,在液压作用下,小溶质分子随溶剂透过膜转移到膜的另一侧,而大溶质分子(酶)则被截留下来,因此大小溶质分子得以分离。

超滤是借助超滤膜对溶质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