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新闻的发展历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799013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网络新闻的发展历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浅谈网络新闻的发展历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浅谈网络新闻的发展历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浅谈网络新闻的发展历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浅谈网络新闻的发展历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网络新闻的发展历程.docx

《浅谈网络新闻的发展历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网络新闻的发展历程.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网络新闻的发展历程.docx

浅谈网络新闻的发展历程

附件4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学院名称:

美术与传媒学院

年级:

09级

学号:

0930407103

论文编号:

 

题目:

浅谈网络新闻的历程

专业:

09新闻采编与制作

********

学号:

**********

完成时间:

2012-4-10

******

 

二0一二年四月

 

浅谈网络新闻的未来发展趋势

申瑞娟

(内蒙古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美术与传媒学院2009级新闻采编与制作班

学号:

**********)

指导老师:

***

摘要:

当今世界,网络新闻已是一件人们家喻户晓的事情。

它突破了传统的新闻传播概念,在视、听、感方面给受众全新的体验。

本文主要以网络新闻的特点来进行简要分析,同时以网络新闻的发展史、现状和趋势、劣势以及如何发挥优势等作为点缀,更好地对网络新闻优势做出诠释。

不仅如此,未来的网络新闻将会越来越被重视,而且网络新闻将成为人们互动交流的平台。

 

关键词:

网络新闻的发展特点优势劣势占有率、未来空间、趋势、

 

正文:

一、网络新闻的发展历程:

在21世纪的今天,网络已经在人的生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网络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网络新闻的产生。

网络新闻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以独有的特点在新闻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1993年开始至今,中国网络新闻的历程可谓天翻地覆。

下面就以时间顺序为轴线来简单叙述一下我们走过的历程:

1993年12月6日的《杭州日报》电子版。

年底,我国成立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统一领导中国的信息化建设,但真正拉开序幕的是1995年中国公用计算机因特网的开通。

1995年1月12日《神州学人》杂志开中国出版刊物上网之先河后,5月17日邮电部宣布将ChinaNet向国内社会开放,提供所有Internet服务,这标志着中国的因特网进入商业化阶段。

  1996年是中国互联网商业化快速发展的一年,也是中国网络媒体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的一年。

1月2日,《广州日报·电子版》和《中国证券报·电子版》在网上正式发行。

1998年,报纸上网掀起了新的热潮。

据中国记协报纸电子网络版调研会统计,到1998年底,全国电子报刊总数为127家。

到1999年底,全国上网报纸近1000多家,上网的广播电视机构近200家。

到2000年底,在全国总共一万多家传播媒体中,共有2000多家媒体上了网。

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网络在新闻传播方面的优越性已被广泛认可。

除了传统媒体创办的新闻网站之外,还出现了纯粹的新闻网站和商业网站办新闻频道的趋势。

我国网络新闻媒体由此进入到一个稳定发展的历史阶段。

2000年1月10日,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宣布合并,双方将组成世界上最大的传媒和网络公司。

这消息之所以引起传媒的高度关注,是因为它标志着传媒的走势将出现革命性的进展,即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将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在网民激增的同时,我国网民对网络新闻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

中国互联网中心(CNNIC)在2000年1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有57.97%的用户上网首要目的是为了获得各方面的信息,而排在首位的信息需求就是各类新闻。

2006年我国网民平均每周上网13个小时,46.9%的网民的上网目的是获取信息,位居榜首。

在世界其他地方,通过网络获取新闻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从网络新闻的发展史来看,网络新闻的开发前景是非常诱人的。

也可由此看出网络新闻是未来信息的重要来源和途径。

从以上描述中可以见出,中国网络新闻媒体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已初成规模,虽然不能说有什么重大的历史,但是它在整个中国媒体形态格局中,占据了重要一席。

中国政府对网络媒体管理,也在短短的几年中,从无序逐渐走向有序。

 

二、传播媒体的分类及其特点

(一)报纸

报纸是通过视觉来传递信息的

保存性强

时效性相对差一些

阅读非常方便、随意

选择性强

适于进行深度报道

(二)广播

通过声音符号传递信息

时效性强;

收听随意、方便

保存性差

选择性弱

(三)电视

视听结合的媒体

时效性强

保存性差

选择性差

形象、现场和过程感

(四)网络新闻媒体

网络新闻的时效性

网络新闻的丰富性

网络新闻的深度性

网络新闻的交互性

就拿网络新闻的时效性来说吧:

网络新闻时间观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定时,到及时,再到实时,最后全时的过程。

中国网络新闻业务对于传统新闻业务的改革,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时间观。

在网络媒体早期,中国网络新闻的发布,遵循的原则是“定时”。

可以说,传统媒体里的时间观在束缚着这些媒体网站的业务。

1999中国网络媒体事业的大跃进,也给网络新闻业务的繁荣提供了大好时机,经过这一年的发展,“及时”已经成为了大多数新闻网站的时间标准。

而2000年的奥运会,则为网络新闻从“及时”上升到“实时”的时间观,提供一个直接的动力。

“实时”的时间观,催生了一种新的报道形式的出现,那就是“文字直播”。

微博的微直播就是这样一种报道方式,它像电视一样,在事件发生的同时,进行现场报道。

只是它所采用的手段是文字而不是视频或声音。

“实时”不仅成为了一种众所追求的时效观,也成为了众多网站竞争的一个目标。

多家网站也在极力争夺新闻发布的“第一”。

这让我们看到,网络已经将“实时”的追求推到了极致。

在追求“及时”、“实时”的同时,网络新闻的“全时”化观念也逐渐建立起来,那就是:

网络新闻不仅要最大限度地保障对个别的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同时还要作为一个“全天候”的媒体,在一切新闻报道中争取最强的时效性。

网络媒体时效性的不断提高,并非简单地取决于网络技术的支持,更重要的,还在于观念、体制上的改进。

网络新闻时效性上的进步,也并非只是简单地提高了新闻报道的水平,它带来的另外一些冲击也许更意味深长。

例如,在冲破某些人为的报道障碍、在更好地满足受众知情权方面,网络媒体以时效性优势来突围,便有着一种实验性的意义,在某些时候,它会成为一种压力与动力,带动其他媒体的革新。

尽管网络媒体为时效性的追求提供了最好的条件,但是,在这背后,也潜伏着一些危机:

首先,过于强调时效性,是以压缩新闻审核的时间为代价的,因此,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等难以得到保障。

其次,为追求时效性而进行频繁的动态更新,容易形成新闻的“瞬时化”和“碎片化”:

一些新闻在网站中转瞬即逝,事后很难查证;一些新闻只能支离破碎地展示新闻事件的各个片断,很难全面深入地体现新闻事件的本质。

在追求时效性的同时,网络信息的数会加速膨胀,信息过载局面日趋严重。

从受众方面看,网络的时效性,也会带来他们信息消费的快餐化与浅尝辄止。

当把网络新闻竞争的指标简单地定位于时效性时,也带来了不必要的攀比。

因此,在网络新闻竞争更上一层楼时,许多网站的眼光已经超越了时效性这样一个单一的量化指标,而是在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新闻能力。

 

三、网络新闻的优势与劣势

由于社会中事物的发展具有双面性,因此我们不得不用一分为二的眼光看问题。

虽然网络新闻的发展优势非常乐观,但是它也有不可避免的社会障碍和人为障碍。

下面这两个例子便充分的证实了这一点。

 2010年是网络的微博年,《新周刊》甚至提出了“微革命”的概念。

小小的微博以微动力改变着你我和这个世界,从即时搜索到电子商务,从网络问政到品牌营销,微博在各领域无意间“扇动翅膀”的同时,它的未来该向何处去也引起人们的深思。

障碍:

(一)赢利模式不清晰

(二)监管难度大

(三)难以保持良久互动性

(四)谣言不可避免

优势:

(一)微博是“网络问政”的最新沟通渠道;

(二)微博是企业品牌口碑的营销平台;

(三)微博也日益成为传统媒体最为重视的平台之一。

与此同时,微博时代下的传统媒体,要保证自己的竞争优势,一是要进行深度报道和整合,挖掘事件背后的真相,满足看微博不过瘾的读者的“深阅读”需求。

二是学习借鉴微博式的写作手法,通过简洁精练的写作模式,找准新闻点,缩短稿件篇幅,增加版面的信息容量,满足读者“概述式”的阅读需求。

三是严守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秉承传统媒体的职业道德规范,严格控制假新闻的流通和泛滥,以更高的媒体公信力和影响力赢得受众的关注和认可。

谣言几乎与人类历史同龄。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谣言变得无处不在。

谣言的产生有主观与非主观之分,即有心或是无意之分。

而且还有可能象连环扣一样,一个谣言之后可能会扣住一串的谣言。

像前段时间说的“圣元”奶粉事件,就传得满天飞,到圣元拿出了国家级的权威鉴定证书来平息这个谣言时,又有第二个谣言出现了,说是圣元搞的攻关工作而已,实际上还是有问题的(不过这个谣言好象没怎么传得起来,毕竟拿国家级单位的权威来说事后果可能挺严重);后来又传出说这些谣传是蒙牛为了打击对手传出来的;后来又传这不是公司行为,是个别员工个人的非法行为,蒙牛公司对此亦深恶痛绝,并已在内部作了最重的处分;再后来又传说是个人替公司顶的包,吃的苍蝇,私下收了公司的好处的……这就是一串的连环扣,没有网络可能没那么多人知道或在助长,但事实一般只有一个,谣言毕竟还只能是谣言,通常都终会如肥皂泡一般破灭,但所谓防民之口,胜于防川;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可见人的语言杀伤力亦不可小瞧,就是圣元事件,相信圣元的损失一年半载都算不清。

此时此刻,网络新闻的优势劣势也充分的体现出来了。

但是,虽不可避免,我们也要取长补短,将网络新闻的优势尽力展现出来。

今天,包括已经上市的新浪、搜狐、网易、中华四大门户等更多的网站由于资金的到位、实践的成熟将会加大对新闻板块的重视,在从业人员素质等各个方面加大投入、提高网络新闻的质量,网络新闻今后的发展会更加多样化。

第一、网络新闻将进一步细化

第二、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优势互补,整合资源

第三、网络新闻与传统媒体并存,并对从传统媒体获取的信息进行深加工。

第四、网络新闻的复杂性日趋加深。

通过对网络新闻的分析之后,我们可以得出:

网络新闻事业的未来发展空间是进步着的;是很有发展潜力的;同理也可得出:

正是由于发展趋势的进步,才体现出了网络新闻的优势之重要。

可以预言,在未来的几年中,它将为网络新闻的发展带来新的奇迹,网络新闻事业将蒸蒸日上。

 

(四)未来网络新闻的发展空间:

网络媒体是目前最新的一种媒体形态,它集中了以前传统媒体的特征和优势,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从空间而言,网络媒体不受地域限制,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相互结合,既满足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取信息的需求,又能够适应人们在虚拟空间中的精神交往,网络媒体的发展方向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是良性互动的。

网络媒体在中国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农村和西部的网络目前发展基础较弱,但同时意味着空间很大,有巨大的潜力。

(一)网络新闻中的重大事件

网络新闻作为当前发展最为优越的行业,并且在今后仍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网络新闻的发展趋势将是无可替代的。

同时,网络新闻的存在也为重大新闻事件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现在,便通过如下几件重大的新闻事件来充分证明这一点:

2011年1月7日广电总局电影局消息,2010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迅速,电影创作、产业规模、公共文化服务、海外传播等各方面均取得重大进展,中国电影产业已经进入到由产业化初级阶段向产业升级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

2010年我国故事影片产量达到526部,较2009年增幅达15%。

面对好莱坞电影的强大压力,《唐山大地震》等多部国产片为国产电影赢得新的发展空间,一大批中小成本影片开创了新的电影语言类型与文本样式。

2010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达到101.72亿元。

2011年1月14日,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师昌绪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颁奖。

师昌绪,1920年生于河北省徐水县,1945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1952年获美国欧特丹大学冶金学博士学位。

著名的物理冶金学家、材料科学家、战略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曾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等。

王振义,1924年11月生于上海,祖籍江苏兴化。

1948年毕业于震旦大学获医学博士。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曾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长(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

2011年,越南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月12日在首都河内开幕。

大会以“继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战斗力,发挥全民族力量全面推进革新事业,为到2020年把越南基本建成现代化的工业化国家奠定基础”为主题。

越共中央总书记农德孟作重要报告,越南党和国家领导人、前党和国家领导人、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各国外宾等出席开幕式。

大会将通过修订后的《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建设纲领》(简称“2011年纲领”),并修改党章,还将听取越共第十届中央委员会提交的政治报告,审议通过《2011—2020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大会将确定越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人选,选举产生新一届越共中央总书记。

现任越共中央总书记农德孟已连任两届总书记,根据相关规定,今年已71岁的他将不再参选。

“2011年纲领”在越共十大提出的“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合作、发展的对外路线”基础上,还增加了“主动、积极融入全球”的表述。

根据越南《2011—2020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越南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在2011年至2015年期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7%至7.5%,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2020年GDP争取达到2010年的2.2倍,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

2011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月25日发布了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和《全球金融稳定报告》,前者认为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稳定,并上调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至4.5%;后者则提醒,由于发达国家财政状况持续疲弱,尤其是欧元区财政信用和融资市场的风险,全球金融稳定仍面临挑战。

IMF在《世界经济展望》中称,全球经济仍在继续复苏,但是明显呈现出“双轨”的态势:

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世界其他地方。

报告预计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可达4.5%,相对去年10月的预测上调约0.25个百分点;发达国家经济2011年和2012年将增长2.5%,而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将保持在6.5%的增长水平,其中增速最快的仍是亚洲发展中国家。

通过上述实例的论证,深切的表述出了网络新闻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并且它的现状是可观的,同时也更确切的展现出了网络新闻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无可限量、直线上升的。

(二)未来网络新闻的重要阵地

Web2.0时代的到来开创了传播实践的崭新图景——在08年以来的南方冰雪灾害、拉萨事件、火炬传递、四川地震……众多社会事件中,校内网的广大注册用户(主要是全国的大学生们)都表达了高度的关注,他们充分利用了校内网作为SNS网站的特点,采用“发布照片、撰写日志、签写留言”的方式发布各种相关的信息,很多热点日志和图片被好友分享,最后的受众可能成千上万。

2008年2月,我们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在四川和江西选择了七所高校向本科学生随机发放550份问卷,旨在以川赣两地的大学生做样本,了解中等城市大学生使用“校内网”的情况,探讨新形势下SNS网站作为信息传播渠道的可能性并作未来发展展望。

现场回收509份,其中有效问卷505份,有效率为99%。

调查抽样的大学生共505人,其中使用校内网的人数为341人,占总人数的67.5%。

其中,男生195名,女生146名,分别占57.2%和42.8%。

校内网上大学生们发布的“新闻”多数是从其他网站转载过来的,少有原创。

但是通过对大学生日志下面好友回复的统计我们发现,有不少大学生是在校内网上第一次获知新闻的详细情况,特别是地方性新闻,比如地震时,四川地区大学生通过手机拍照、上网发布的现场日志就非常受欢迎,被外地的同学好友分享的情况非常多。

根据此次调查结果,与现有的新闻网站相比,SNS网站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舆论领袖将发挥更大的传播效应;

2、网民对信息的需求倾向于“使用”;

3、信息内容更加细分;

4、网民的参与性和自主性更强,

此外,由于网络电子空间的隔离带给网民天然“身份屏障”,使得网民在参与网络传播时容易因缺少社会道德伦理的约束而出现伦理的失范。

尤其是在校内网这样以大学生群体为主要用户群的SNS网站中,由于用户的自主性更高,且大学生自身存在不足,导致偶尔出现一些完全错误的信息。

校内网上也存在用户以昵称乃至于和现实身份无关的名称注册,但校内网鼓励用户实名制以成为“星级用户”,实名制也是绝大多数用户的普遍选择。

相信“实名制”也是网民对自我言论负责的开始。

综上,网络社会化趋势是互联网发展的重大变革,社区网站的崛起是其明显的技术标志。

SNS网站并不是单纯的社交网站,而是加速信息流动的工具,符合年轻人寻求同质性、相似性交往客体的欲求的和接收信息的特点,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校内网已经成为大学生和同学、好友交流信息的重要平台。

由此,我们推断SNS实名制社区以其快捷和亲密性将带来网络信息传播应用形态的重大变革,社区网站信息传播的交互性、个性化、多媒体的特征充分结合了新闻传播需要的几大渠道,将成为年轻一代“阅读”的新选择,会成为未来网络新闻发展的新阵地。

五、未来网络新闻的发展趋势:

(一)网络新闻在未来会越来越专业化

随着中国各种的提高,例如收入,网民会越来越多,通过网络看新闻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传统的新闻网站是一些门户网站,虽然里面包罗万象,但主要的还是新闻。

通过这几年的发展,我们发现,门户网站的新闻分类越来越多,以前仅仅有几个新闻栏目,例如体育、娱乐、财经。

而现在,新闻栏目越来越多,比如手机、住房、宠物、旅游、健康、房产等等。

分工越来越细。

同时,我们也看到,专业的新闻网站的出现,它不同于门户网站那种大而杂。

它是专业的做一种新闻的网站。

如第一财经,专做财经网站。

另一方面,传统媒体的进入,也加剧了网络新闻的专业化,新京报、南都周刊等等。

同时,传统媒体与门户网站的合作,形成了一些很有特色的频道。

例如网易深度频道,网易和许多家媒体合作来打造这个频道。

(二)网络新闻向着双向两级发展

何谓双向两级,这两级分别是指一句话新闻和深度报道。

一句话新闻就是微博,还有QQ、SNS网站的状态等等,以一句话为新闻。

简洁明了,特别适应网络。

深度报道,大家都知道,不解释。

首先看微博。

世界上微博的始祖是twitter,同时twitter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微博客。

但遗憾的是,在大陆无法访问。

在twitter上有一句话很经典:

想看看钓鱼岛是属于日本还是属于中国,拿一台电脑过去。

如果能上twitter那就属于日本,如果上不去,那就属于中国。

为什么微博是趋势。

这跟电脑的性质有关。

首先,电脑不是一个好的阅读载体,它的屏幕刺眼,仔细阅读很累人。

其次,电脑里的东西杂,音乐、电影、聊天、游戏,很难让人静下心来去读一篇长篇大作。

再者,跟人的阅读习惯有关,人读新闻往往只喜欢阅读题目和导语,了解一下新闻事实就OK了,很少认真仔细的读完全文,很没有必要。

所以,简短的一句话新闻会如此的流行,轻轻的扫上一眼,就知道什么意思。

而且,还能沟通过手机进行现场直播,能够和广播的直播速度媲美。

比较经典的中文微博转播,就是之前的刘事件,引起twitter黄丝带风潮。

既然,电脑不适合读长篇大论,那什么深度报道会成为网络新闻发展的一个趋势?

首先,我们要搞清一个事实,能上网的不光是电脑一个,还有手机、平板电脑等掌上设备。

从2006年开始,智能手机开始发展,从诺基亚的塞班系统;黑莓、奔迈的OS,到谷歌的机器人,到苹果的OS。

智能手机发展速度惊人。

虽然大部分的手机能够进行多任务的操作(苹果个性),但人们习惯于用手机做单一的事情,比如阅读。

经常看到在公交车上,有人拿着手机在那阅读,不管阅读什么,反正手机比电脑更适合阅读。

在现代人无聊的时候,往往会拿出手机,看看新闻。

为了打发时间,大段的新闻都能够读进去,还引人入胜。

这就能形成一个习惯,用手机阅读的习惯。

习惯这个东西很可怕,从古到今,很多改革都倒在了习惯的脚下,一改革,人们说不习惯,改革就倒下去了。

(三)网络新闻评论的深入浅出

网络比传统媒体有一个无比强大的优势,那就是互动性。

一篇新闻,尤其是一篇重要的新闻,往往都配有评论,以发表观点和看法。

这是人的天性,都喜欢看看别人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和自己的观点有什么不同,或者能够给自己有什么养的启发。

随着网络新闻的发展,网络评论也强势发展。

网络新闻分两种,一种是跟帖,如网易的跟帖,很有名。

有一首歌叫《该评论已关闭》说的就是网易跟帖。

这里就不放了。

第二种是独立与新闻外写的评论,如博客和在论坛发表的文章。

(四)网络新闻和传统媒体的协作加强

前面我已经说过了,网易和许多媒体合作搞了个网易深度。

这就是网络新闻和传统媒体的合作。

再一个,传统媒体在网络上开自己的博客和微博,已达到宣传的目的。

我们仔细看各大门户网站的新闻,就会发现,文章的开头往往会写到这篇文章来源于哪个媒体。

也就是说,现在网络新闻还不专业,没有很强的采编队伍,就需要和传统媒体合作。

合作是一个路子,建立自己的采编队伍也是一个路子,门户网站往往二者兼得,但门户的采编毕竟不是专业人员,尤其是深度报道方面。

这就促进了相互间的合作。

(五)网络新闻越来越被重视

(一)使用网络的普及率

根据现如今网络发展的趋势来看,网络新闻在世界上占据的地位越来越大,无论是什么阶层(老人、小孩、青少年)的人士都对网络由衷的热爱。

据统计表明,有57.97%的用户上网首要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各方面的新闻信息。

这是2000年以后的中国网民数量:

2000年2250万,2001年4000万,2002年5910万,2003年8630万,2004年8700万,2005年1.2亿,2006年1.37亿,2007年2.1亿,2008年2.98亿,2009年3.84亿。

截至2011年底,我国网民数量达5.13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8.3%,互联网已深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我国已成为全球互联网大国。

数量越多,力量越大,影响力就越大。

政府就越重视,政府越重视,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的人儿就寄托于网上。

关注网络的人就会更多,甚至不会上网的人也会关注。

正循环。

同时,政府越重视,管理力度就越大,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敏感词和越来越多的网站无法访问。

 

总结:

正是有了网络的出现,才使新闻的发展迈向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现如今,传统新闻逐渐的淡化出世界舞台,网络新闻正在蓬勃的发展。

正因为建构在网络的基础上,才使得新闻的发展如此迅速;逐步形成了一个新的网络新闻体系,并且正在逐步的完善中,因此,未来网络新闻事业的发展,前景会非常的乐观。

 

参考文献:

1)2000年1月,参考中国互联网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1995年1月,参考《神州学人》杂志;

3)  李淼,赵婷.“围脖”漫卷互联网[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3-18.

4)彭胜君.2010年上半年中国微博用户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向[J].互联网天地,2010(8).

5)李希光、孙静怡主编:

《全球新传播》之《网络新时代与全球新传播》,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年版

 

感谢语:

大学三年的学习生活是丰富的,记载了我一段难忘的成长历程。

在老师的淳淳教导和自身的不懈努力下,我对所学的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知识不断积累,掌握各门课程。

在呼职这个校园里,我不仅学好各科目知识,也积极参加学院活动,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与同学们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在这里,我由衷地感谢学校给我展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