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古代东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792358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古代东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一单元古代东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一单元古代东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一单元古代东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一单元古代东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古代东方.docx

《第一单元古代东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古代东方.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单元古代东方.docx

第一单元古代东方

第一单元古代东方

第1课古代两河流域

1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三大标志:

文字、国家、金属工具

2两河流域是指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

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3苏美尔人率先在两河流域建立了一批城市国家。

随后,阿卡德人、阿摩利人、亚述人以及迦勒底人也相继在此建立过形式相似而规模不一的王国。

其中古巴比伦王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4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发明者:

苏美尔人。

5《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著名史诗,用楔形文字写成。

6《汉穆拉比法典》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法典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7促使大河流域国家产生的原因:

大河灌溉农业的需要

第2课古代埃及

1埃及——尼罗河的赠礼

2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

3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是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是古代埃及人智慧的结晶,也是古埃及社会经济和建筑技术发展的一项具体成就。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4古埃及的文字:

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消失的原因:

(1)复杂难懂

(2)受到强势的希腊文化的冲击。

第3课古代印度

1古代印度位于恒河、印度河流域

2公元前14世纪至约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历史,一般被称为“吠陀时代”,因这一时期最主要的历史文献是雅利安人的宗教经典吠陀及解释吠陀的梵书而得名。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3种姓制度:

产生原因:

雅利安人为了更好地统治被征服者

四大种姓:

婆罗门祭司阶层

刹地利军事贵族(国王)

吠舍雅利安自由民(农民、商人)

首陀罗奴隶

特点:

四大种姓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各自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与宗教生活均不相同。

影响:

种姓制度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公元前6世纪,随着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明显上升,他们对婆罗门的宗教和种姓特权日益不满,各种新教派、新学说广为流传,佛教是其中影响最大者之一。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4佛教的创立者:

悉达多(释迦牟尼、佛祖)

佛教经典:

三藏经(大藏经):

经藏、律藏、论藏

佛教倡导宗教领域内的众生平等,因此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传播迅速,公元前3世纪佛教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

5梵文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古代印度最著名的文学作品。

史诗的内容虽然多为神话传说,但也反映了当时印度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以及雅利安人扩张的情景。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第二单元古代美洲与黑非洲

第4课美洲印第安文明

1美洲印第安文明三大中心:

中美洲的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南美洲的印加文化。

2玛雅人从野生植物中培育出了包括玉米、马铃薯、西红柿、可可、烟草在内的40多种农作物。

(玛雅人的金字塔是宗教建筑,埃及的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3阿兹特克人是今墨西哥人的先祖。

4印加人是南美洲印第安文明的集大成者。

(太阳之子,今乌拉圭、阿根廷)

第5课古代黑非洲

1古代黑非洲的文明:

东北非:

麦罗埃文明、阿克苏姆文明;南非:

大津巴布韦文明

2麦罗埃文明代表了库施文明鼎盛阶段的成就。

3阿克苏姆文明是在多种文明因素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混合型文明。

阿克苏姆王国是当时的世界贸易大国。

4大津巴布韦文化是南部黑非洲文明的杰出代表:

石头城。

第三单元古代希腊罗马

第6课古代希腊城邦制度

1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发祥地,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心之一

2古代希腊城邦制度:

形成原因:

古代希腊形成数以百计的城邦,是当时希腊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结果,也是希腊地理环境影响与制约的结果。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氏族社会解体,以地域为基础的国家应运而生,由于希腊的地理环境山地多,岛屿多等特点,希腊形成了200多个城邦。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时间:

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古代希腊城邦制度开始形成,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是古希腊历史上的“古典时代”,也是古代希腊城邦制度全盛的时期。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特点:

以一座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地区而形成的独立国家,以小国寡民为基本特征。

3雅典民主政治

(1)雅典民主政治建立过程中的两个里程碑:

梭伦改革:

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

使雅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2)雅典民主政治的全盛时期:

伯里克利时代

(3)雅典民主政治的作用:

积极:

有利于调动城邦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步。

消极:

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有民主权利,妇女、外邦人和奴隶则都被排除在外。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第7课希腊古典文化

1古代希腊史诗:

《荷马史诗》,其中穿插了许多希腊神话和传说的内容,同时也反映出公元前11世纪至9世纪之间古代希腊的社会状况,还涉及迈锡尼时代的一些社会风尚。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2三大悲剧作家:

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喜剧作家:

阿里斯托芬

3雅典的帕特农神庙是希腊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多利亚柱式建筑。

4三大哲人: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5西方历史之父:

希罗多德《历史》(《希波战争史》)

6实物史料:

帕特农神庙口传史料:

《荷马史诗》文献史料:

《历史》

第8课古代罗马政治制度

1罗马政体的演变:

王政时代——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

2罗马人确立其在地中海地区霸权的三次战争:

布匿战争、马其顿战争、叙利亚战争

3罗马进入帝国时代的标志:

屋大维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称号。

4“罗马和平”的标志:

政治上:

统一和稳定;经济上:

繁荣和发展;文化上:

昌盛和发达;城市的涌现和繁荣。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5公元2世纪,罗马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两大部分:

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城的“东罗马帝国”和以罗马为都城的“西罗马帝国”。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6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这一事件是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标志,也是欧洲古代历史终结的标志。

第9课罗马法体系

1罗马法系的形成:

习惯法-成文法-公民法-万民法

(王政时代)(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

2古代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

十二铜表法

“十二铜表法”:

明文公示、安律量刑,改变了以往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状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规范了社会生活。

它从法律条文的思路和格式上为后来罗马公民法奠定了基础,成为罗马法体系的渊源。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3公民法:

仅适用于罗马公民内部

万民法:

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民族。

公元212年,卡拉卡皇帝颁布赦令授予帝国全体自由民以公民权,于是“公民法”和“万民法”逐渐统一起来。

4查士丁尼民法典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形成。

5罗马法体系的影响:

古代罗马的法律体系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体系,古代罗马法律制度的发展历史体现了罗马人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法律地位平等的决心。

罗马法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比较完备的形式对后来欧洲各国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则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罗马法的历史局限性:

将奴隶排斥在法律对象之外。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第四单元古代伊斯兰世界

1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创立者:

穆罕默德圣地:

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经典:

《古兰经》

2阿拉伯帝国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3阿拉伯文学作品:

《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

4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具有沟通东西、承上启下的作用。

阿拉伯人的足迹遍布亚、欧、非三大洲,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还在钻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保存并传播了许多珍贵的古代文化。

如:

中国的四大发明和印度的数字、十进位制等先进科学技术成果,都是经阿拉伯人传入西方的。

这不仅促进了中西方之间的交流,而且还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

此外,由于阿拉伯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欧洲古代文化遗产,许多古代希腊典籍都是经阿拉伯文再转译为拉丁文,才为中世纪欧洲人所熟知的,这为他们学习和研究欧洲古代文化提供了重要条件。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启示:

科学知识源于生活,人们必须在实践中主动学习,坚持探究,敢于创新,才有可能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

第11课奥斯曼帝国

11299年,奥斯曼一世宣布独立建国;1453年,迁都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16世纪后,奥斯曼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2奥斯曼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的原因:

主观上:

(1)新生产方式的活力:

立国前后,奥斯曼土耳其在周边先进制度影响下,氏族制度解体,封建生产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军事制度刚刚建立,具有一定的活力。

(2)对外扩张的内驱力。

内部分化带来的矛盾,奥斯曼人热衷对外扩张,摆脱困境。

(3)正确的外交策略。

对突厥和蒙古采取守势,集中进攻拜占庭帝国。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客观上:

周边国家的衰落,尤其是拜占庭帝国已日薄西山。

3奥斯曼帝国崛起后,控制了亚欧商路,迫使欧洲商人另行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第五单元中世纪欧洲

1欧洲中世纪社会的基本特征:

庄园经济、附庸采邑制、基督教信仰

法兰克王国是西欧日耳曼国家中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国家。

2欧洲封建制度形成的三大因素:

日耳曼因素(氏族制)、罗马因素(隶农制),基督教因素

3封建经济制度以农奴劳动和地租剥削为基本特征。

48世纪上半叶查理马特“采邑改革”:

查理马特改革土地分配制度,变无条件赏赐为有条件分封。

(接受土地的人必须对分封者服兵役;各级封建主只服从自己的上级封建主,与其他封建主没有关系——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采邑改革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但也导致王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5西欧封建制度大体产生于6世纪下半叶,11世纪前后基本确立。

6西欧封建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

等级君主制

等级君主制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贵族和市民等阶层共同参政,并在一定程度商分享权力。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形成的原因:

12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英、法等国王权呈加强之势。

英法等级君主制形成的标志:

1265年召开的英国议会和1302年举行的法国三级会议。

第13课王权与教权

1王权:

世俗权利;教权:

宗教权力

2王权与教权相互依存的例子:

8世纪时,教会仍受王权控制。

教会为了自身的发展和壮大,竭力与王室结成同盟,已获得国家的大力扶植。

王权则期望教会能为自己的统治披上合法神圣的外衣,强化王权。

于是双方相互利用,互为依存,如: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加洛林王朝的建立——丕平篡位开创了教皇干预世俗君主废立的先例。

丕平献土(把罗马周围的土地交给教皇统治)——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并使罗马教会掌握了世俗权力。

查理加冕称帝——体现了“君权神授”的古老原则。

3王权与教权相互斗争的例子

从11世纪开始,由于教会权势的膨胀和世俗权力的软弱,一度携手的王权和教权冲突时起。

这一矛盾在德意志国家表现得尤为明显,如: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卡诺莎觐见——表明教皇当时已完全摆脱了世俗君主的控制,并具备了与之抗衡的能力。

13世纪末叶,十字军运动以惨败而告终,作为倡导者的天主教会威望骤降,教权开始走下坡路,与此同时,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兴市民阶层的支持,英、法等国的中央政府权力则逐步得到加强。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阿维尼翁之囚是教权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第14课庄园和城市

1庄园是欧洲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

特点:

自给自足劳动者:

农奴

庄园衰败的原因:

14世纪以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商品货币关系的渗透,导致领主自营地大为缩减,庄园开始衰败。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2城市的复兴与自治

城市复兴的原因和时间:

从11世纪开始,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再度兴起。

城市复兴的地点:

意大利北部地区、法兰西南部地区和北海南部沿岸地区的中世纪城市,兴起最早,发展最快。

争取自治(司法权、行政权)是城市反对封建领主斗争的主要政治目的之一。

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是常用的两种手段。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3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

1以农奴劳动和地租剥削为基本特征的封建经济制度。

2封建等级制度和等级君主制

3王权与教权相互依存和斗争的状况成为西欧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重要特征。

4庄园制度。

14世纪后,城市复兴。

第15课中世纪文化

1经院哲学

经院哲学是中世纪西欧占统治地位的基督教哲学。

经院哲学主张理性服从信仰,哲学服务神学,这是历史的局限,应该扬弃;经院哲学用形式逻辑论证基督教神学信条,这种思维方式对西欧思想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哲学思想的传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应该给予肯定。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托马斯.阿奎那是经院哲学集大成者,代表作《神学大全》被奉为中世纪天主教神学的百科全书。

2世俗文化

法国的《罗兰之歌》是骑士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法国的《列那狐的故事》是市民文学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

大学的兴起:

原因:

随着城市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新兴的市民阶层出于经济活动的需要,强烈要求开展世俗教育,大学由此而兴起。

教会为了在更大范围内研究和传播神学,也支持大学的创办。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作用:

大学的世俗教育性质有助于学术研究摆脱教会控制,有利于师生的自由探索,因此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准备了条件。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二列举题

1列举世界上的古文字

埃及象形文字、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古印度印章文字、中美洲玛雅文字、中国甲骨文。

2史诗

两河流域:

《吉尔伽美什》、印度:

《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古希腊:

《荷马史诗》

3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阿拉伯帝国

4从秦始皇到汉武帝,中国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变化:

秦始皇的主流价值观是法家,追功逐利;西汉初期是黄老学说,崇尚清静无为;汉武帝时代独尊儒学,通经致用。

5列举西汉的两次盛世

文景之治、光武中兴

6列举与“楚汉相争”有关的成语

约法三章、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乌江自刎

7列举在今南京建都的六个朝代

孙吴(建业)、东晋(建康)、宋(建康)、齐(建康)、梁(建康)、陈(建康)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

中央:

○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地方:

侯、伯

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

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

○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2影响:

积极影响: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

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极影响:

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

○3结果:

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

3、西周的宗法制:

○1内容:

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

○3影响:

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特点:

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评价:

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

权力高度集中

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

积极作用:

○1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

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用:

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朝汉承秦制

有所变化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

中朝决策机构

外朝执行机构

尚书台中枢机构

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

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宋二府中书门下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最高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三司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元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最高军事机构

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

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后期:

设刺史制度

隋唐唐中后期,地方军镇长官节度使越设越多,发展成藩镇割据局面

宋文臣做地方官;州县两级制

元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

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边远民族地区高寒宣政院进行管理

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特点:

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增强。

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

不断增强。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

君主专制强化,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2、清朝: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设置军机处,由皇帝挑选新任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

国的军政大权就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古代希腊政治民主政治

1、基础:

梭伦改革

确立:

克利斯提尼改革

黄金时代:

伯利克里统治时期

2、特征:

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内部平等

3、积极作用:

促进希腊民族性格形成;推动古希腊文化事业发展;开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消极作用:

男性公民民主;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抽签选举,轮番坐庄的弊端

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民法大全》(查士丁尼组织编纂)标志着罗马法律体系的最终完成。

2、影响:

维护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是现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基础;是反封建和

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1光荣革命:

1688年

○2《权利法案》:

1689年。

特点:

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会逐渐处于“同

而不治”的地位

○3责任内阁制:

首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2、作用:

国内影响:

提供保障、稳定社会、走入民主、树立模式;

国外影响:

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制度,也有巨大影响。

3、特点:

英国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君主是象征性

的元首,其职责多数是礼仪性的。

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776年7月4日美国独立)

1、○1“1787年宪法”的制定:

独立初期的美国,只是一个邦联制国家。

原则:

“分权”与“制衡”:

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间制约达到平衡;总统和国

会之间、国会本身两院之间、司法与其他部门之间均构成制约。

行政权总统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

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军队总司令同,在战时可行使独裁权。

立法权国会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国会

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众议员由选民直接选出,人数与该州人口成正比。

司法权联邦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终身任职。

联邦法院拥有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力

2、“1787年宪法”的意义:

它是世界上第一步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促进了美

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美国建立起联邦制国家;进一步巩固了独立战争的成果,使美国革命得以完成。

3、“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

反映人民群众权益的《权利法案》是几年后作为修正案补充进宪法的;它承认黑人奴隶制和黑奴贸易,留下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烙印;妇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隶的选举权被剥夺。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1、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第一共和国第一帝国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第三共和国(共和体制最终确立)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

行政权归于总统;立法权归于两院制议会;司法权归于最高法院,由参议员授权组成。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意义:

共和派终于把众议院、参议院、内阁、总统等关键性职位掌握在自己手中;资产阶级各个集团在国家政权中都占据了自己的席位,共和制政体最终确立;它使工业资产阶级得以分享政权,促进法国工业资本的发展。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2、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1德意志帝国建立:

1871年宪法,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

政体:

统一后的德国为邦联制的君主国家;

立法权:

两院制的议会作为立法机构。

联邦议会是帝国最高权力机构,实际上是上议院;帝国议会实际上是下议院

行政权:

皇帝是国家元首;宪法授予巨大权力。

帝国宰相主持帝国政府工作,是内阁首脑,拥在绝对权力

○3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性质:

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的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4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影响:

消极影响:

君主制被保留下来,容克地主的政治经济地位没有受到根本触动,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积极影响:

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帝制国家建立起来;德国迈入资本主义门槛,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德国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到19世纪末,德国已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5意义:

标志着德国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制度的确立;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军事性色彩。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课鸦片战争

1、1840年6月,英军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2、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

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条约内容有: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3、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

条约规定: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旅游、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暗通航等。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不久,英法火烧圆明园。

1860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

条约规定:

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4、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

1、《天朝田亩制度》:

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

○1原则: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

○2规定:

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