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的研究.docx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的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的研究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的研究
四年级数学组
一、 课题的提出
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每个社会成员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战略,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和终身发展的能力,具有独立思考问题,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当今中国教育正积极落实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主体作用,确保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地位。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要让学生在感知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进而获取今后生存、发展所必须的能力、意志和品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但由于受升学率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广大农村小学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仍是耗时多、效率低。
这种状况的延续,既不利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地实施,也不适应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向。
学生自主学习的实施存在很多难题。
主要体现在学生对自主学习方式的认识、能力、积极性不足,形式化严重。
小学生们的学习方式多是以机械的、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学生缺乏主动性、自发性的学习机会。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十分僵化,使其受制于考试的压力下,只是死记硬背的把课本啃完,应付考试,而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
这种滞后的学习方式不仅压抑着学生对生活和学习的兴趣与梦想,而且窒息了学生想象的开拓意识和思维的创新精神。
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学生依存性的学习态度以及学校教学设备的匮乏和评价体制的不健全。
针对此些问题,需要教师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正确把握现代教学的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
县教育局提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的研究》这一课题,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积极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教育科研成果,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主体性发展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思想。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活动,即主体活动,是个体自觉地与客体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人只有通过主体活动,才能对客观世界发生作用,才能主动地认识客观事实,并在这一过程中改进发展和完善人本身。
(2)建构主义及其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指导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
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
学生是认知和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将新的信息和经验与其原有的知识基础相融合的过程。
(3)学习策略理论。
所谓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它具有主动性、有效性、过程性和程序性。
三、课题研究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独立思考:
从简单的层面来说,独立思考就是遇到问题你要自己找答案,不要找别人要答案。
从深的层面来说,独立思考指的是一种洞察力思维,什么意思呢?
就是遇到问题,你既不能找别人去要答案,比如老师、书、同学、资料……,也不能从你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库、认识库、偏见库中找答案,而是要用一种全新的、理性的、洞察的视角去发现问题。
因为只有当你是抛开了外在已有答案,同时也抛开你内在的已有答案的时候,你才是真正意义的独立思考,这种思考就是一种洞察力的思考,是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考。
自主学习:
指学生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自觉、自主地进行学习,并努力使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
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来实现学习目标。
教学策略:
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学生发展的方向。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施教之功,巧在授法。
引导学生掌握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方法,通过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小组合作、集体交流等形式获取新知,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赋予学生应有的自主性与能动性,让他们自觉自悟,自学自得。
提高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提高学习效率。
2、教师发展的方向。
转变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使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发生深刻的变化,改进教学方法,改变以往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由“讲解—接受”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变为引导和启发学生为主,激发学生的潜力,使之会学、乐学。
形成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励学生的自主发展潜能的理念得以确立。
增强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教学科研融于一体,做学者型、科研型的师者。
3、教学发展的方向。
通过研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构建不同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模式,教学中做到有章可循,操作性强,但又不失灵活机动。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创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氛围
我们学校的学生社会交往活动较少,生活视野比较封闭,内心较内向.教师应以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注重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点头、拍手、翘大拇指……)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能给孩子春雨润物般的熏陶,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自觉自悟、自学自得。
让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制度的建设,创设宜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民主和自信中生活和学习,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适宜学生自主学习的校园文化制度。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力量,是推动学习的动力之源。
提高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取得成功的有效保障。
首先使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求知的欲望。
老师要经常对小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引导他们明确学习目的,使学习变成自觉、强烈的需要。
其次教师要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吸引小学生学习的兴趣。
(1)可以根据学科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作品、优秀作业、成果和学科知识的展览活动。
(2)通过角色扮演、讲故事、编列舞蹈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3)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快地融入到教学中去。
第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通过观察、谈话、分析等方法,了解孩子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原因是什么,是否一直都不喜欢。
这样,就可以深入了解他们兴趣发展的趋向,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人们在后天所养成的一种自动进行某种活动的特殊倾向,是一种自觉、主动、持久、稳定的行为方式。
学生素质的提高,优秀成绩的取得,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曾说过:
“什么是教育?
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
”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时不需要要求,即使遇上种种困难也能克服,也能主动干好事情,可见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
注重培养学生以下学习习惯。
(1)按计划学习的习惯。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同时还有劳动、文体活动、游戏、社交活动等内容。
指导学生制订计划,指导学生安排好一天的学习和生活,包括上学、在校时间的活动、放学回家后的学习等。
特别是周六和周日的学习和活动安排。
内容不可排得太满,否则影响效果。
要家校紧密配合,督促孩子严格执行计划。
计划可以调整,但不可放弃。
(2)讲求效益的习惯。
要注意培养学生全神贯注学习的习惯,指导学生,该学时学,该玩时玩,一旦开始学习,就进入适度紧张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的效率。
(3)勤于思考、独立完成的习惯。
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独立钻研,遇到问题先动脑,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依赖性,培养他们的决心与恒心。
(4)大胆发言、质疑问难的习惯。
教学中,要多创设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
4、加强学法指导,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迅猛,有人形容进入了知识爆炸时代。
在课堂上教师传授的知识是有限的,只有教给学生自主学习方法,通过训练形成学习技能,才能使学生适应时代需求,终生受益。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学生一旦有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可以独立广泛地攫取知识,从而获得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学生掌握学习方法,需要教师悉心指导。
因此,教师要在平时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如预习的方法,合作探究的方法,知识整理的方法等。
5、构建适合四年级各班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
学校教育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虽说是教无定法,但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遵循一定的教学模式,借鉴成功的经验。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给思维以动力。
(2) 尝试自学、鼓励探究——鼓励学生独立探索新知,多动脑、多动手,自主自悟,自学自得。
(3) 组织讨论,协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
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相互帮助,互相学习,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
(4) 提炼归纳,融会贯通——学生的自学协作和教师的点拔指导相结合,对所学知识提炼归纳,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脉络,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5) 巩固练习,激励创新——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能力,拓展所学引发学生新的思考
六、课题研究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自始至终都要以科学理论作为指导,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理念的核心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始终围绕“学”来开展,以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内在潜力与学习动力,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性客体变成积极的、主动的主体和中心,使教育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自觉的活动和自我建构过程。
3个性化原则
现代教育提倡平等观点、宽容精神与师生互动,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每一位学生个性的展示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和条件,鼓励学习者各显神通;其次在教育方法上,注意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实行个性化教育,注重因材施教,实现从共性化教育模式向个性化教育模式转变,给个性的健康发展提供宽松的生长空间。
4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要求在倡导学生张扬个性,发挥特长的同时,注意全面的发展,不能有偏废。
并要能正确处理好课内与课外,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配合形成合力的整体性教育氛围,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分析法:
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调查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情况,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2.文献研究法。
应用教育教学理论,分析成功的教学经验,借鉴他人的教改成果,研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3、经验总结法:
搜集、整理课题研究材料,对每一阶段、每一过程的实施情况作好记载,写出相应的总结材料,以点带面。
然后把有用的材料集中起来进行总结、提炼。
4、行动研究法:
教师通过学情调查分析、教学方法、手段、练习的设计分层教学等途径进行课题研究。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1年10月23日——2011年11月25日)
(1)收集信息,进行调查,全方位、多角度分析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情况,写出调查分析报告。
(2)确定研究课题和成立课题成员
(3)完成课题研究方案
(4)明确课题分工,分层制定实验计划
2、实施阶段(2011年11月25日——2012年12月25日)
(1)课题组开展调查研究,弄清四年级各班各个层次学生原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情况。
(2)实验教师指导本班学生如何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研究促进小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遵循基本的规律与原则。
(3)实验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精心备课,设计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课堂实践研究,课题组其他成员随时听课,并做好记录。
3、总结阶段(2012年12月25日——2012年12月底)
(1)积累资料,总结经验。
(2)撰写论文、案例及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3)学校教导处进行结题验收。
十一、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文本类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研究成果集,含论文、教学反思、教学设计等。
2、实践类成果
(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普遍提高,学习积极性高、兴趣浓,学习成绩得以提高,编写小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经验集。
(2)课题组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