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远轩北美求职记.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782898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远轩北美求职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王远轩北美求职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王远轩北美求职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王远轩北美求职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王远轩北美求职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王远轩北美求职记.docx

《王远轩北美求职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远轩北美求职记.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王远轩北美求职记.docx

王远轩北美求职记

[其他]年轻人,你着什么急?

[转][复制链接]

wshdwhhd

wshdwhhd当前离线

最后登录

2013-3-11

在线时间

159小时

人品币

8002

注册时间

2011-8-2

阅读权限

140

帖子

755

精华

1

好友

0

大学二年级

大学二年级,积分8010,距离下一级还需990积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人品币

8002

帖子

755

∙串个门

∙加好友

∙打招呼

∙发消息

电梯直达

1#

发表于2011-9-3011:

46:

23|只看该作者|倒序浏览

博士第二年,其实博士生涯开始也没多久,我突然想放弃了,为此挣扎了很久,虽然挣扎的时间并不长,但是这个想法就想伊甸园的苹果,不断诱惑我,刺激我,左右着我的情绪。

但是到了现在,逐渐淡了,我想我会继续坚持下去,拿到博士学位。

我把我的这段心路历程记录下来,也许以后迷茫的时候,可以再翻翻。

得益于发达的网络媒体,这个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充满诱惑:

你上人人,看到以前的同学往返于国内外,周末出去游山玩水,喝酒唱歌;看到以前的同学开始谈婚论嫁,忙着结婚、领证、各种写真,恩爱幸福;再看看自己,苦逼的坐在实验室,一个月1千多补助,读个博士要5-6年,怎么想怎么不划算。

于是着急了,也想每月拿个七八千上万的工资,也想周末可以出去花天酒地,也想找个妹子把证领了,然后闭门造人。

说实话,我曾经就是这么想的……尤其是发现坐在实验室看论文,一遍两遍三遍看不懂,经常被老板批这个不行,那个不行的时候,更加郁闷。

数次想说,我不读了,直接卷铺盖出去赚钱去了。

可是仔细想一想,读博真的没用么,把你扔到公司里去,你就能保证比待在实验室更好,你一定会活的更开心?

其实并不是,我只是单纯的执着于比。

跟师兄们比成就?

比不过,人家发了多少paper,我看懂了多少paper,这没法比;跟工作的同学比拿的钱多?

人家每月还要交税,我这都不够交税资格,那这么比有啥意义呢,我并不清楚,从小的教育只告诉我要跟人家比,人的愤怒往往是出于对自己无能的不满,这话说的真不错。

或者常常的还会有借口,比如我不喜欢这个领域,对这个不感兴趣啥的。

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自己的兴趣?

能不能写的下来?

为了你的兴趣,你又愿意付出多大的努力呢?

这样一想,似乎自己喜欢的东西也没那么可爱了。

对自己现在做的事没啥兴趣,这其实是一个常态,大部分人都这样,不同的是态度。

你愿意为手边的事花多少心思,决定了你的收获能有多大,随便搞搞是一天,认真钻研也是一天。

时间都是一样的流逝,不同的是,你成长了多少呢?

大部分的年轻人其实都会焦虑,大学毕业想找个年薪十万的工作,哪个公司钱多就跳槽去那里,然后赶紧买套房子,讨个老婆,准备生娃,一切赶在30前,等四五十岁后,然后准备换个轻松的工作,做点自己想做的事。

可是真的要这么急么,直接从现在跳到60岁,儿孙满堂,光荣退休好不好?

人生没有好坏对错,每个人都只能经历一次,最重要的是你以什么标准来衡量呢?

是赚钱的多少么?

那么赚钱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呢?

假如你赚够了500W,你准备干啥呢?

做你喜欢的事?

还是买套房子接着上班?

人生是一条单行线,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走法,关键是你看到了沿途的风景么,你活的快乐么?

大部分的人都不开心,工作的在想,要是当初我读研了,那肯定收入比现在高了吧;读研的在想,要是我早点工作,说不定现在已经是XXX经理了。

又是一个围城,看到了吧,这就是现在的社会,大家共用一套价值标准,谁赚的钱多,谁就是成功人士!

王朔看的真透,“什么成功,不就是赚了点钱,被一帮sb知道了么!

”但就算钱真的变多了,然后呢?

不清楚自己的真正需求,于是无数的钱财又变为奢侈品,易耗品,房屋租主权,或者变成小三的月钱,满足了物质的欲望后,却满足不了自己内心的需求,于是继续空虚不满,周而复始……

真正的富有,是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满足,不攀比,不张望,专注于自己,用心钻研,用心生活。

好比读博士,花上几年时间,静下心钻研,思考一些可能你以后再没有机会想问题,能够顺利拿到学位毕业的,绝对都不是混日子的,个个都是有强大的执行力,时间观念很强,思维活跃之辈。

博士学位都能拿到,你干啥不行?

其实不论读不读博士,或者从事别的行业,人生虽然有着多种选择,但你既然选择了,就不用后悔。

选择这条路,行!

选择那条路,也行!

最怕的是,你走着现在的路,还想着另一条路,时刻想着该不该跳过去,多少时间就在这蹉跎中错过了……

用心、专一,才是真正的生活态度。

stayhungry,stayfoolish。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王远轩:

北美求职记

2012/12/28|分类:

在国外,程序员|4条评论|标签:

求职,硅谷,美国

分享到:

0来源:

王远轩的博客

最近签掉了offer,找工作的事情算是告一段落。

在这里写一点面试体验和心得,希望对有兴趣去北美工作的朋友有所帮助。

先简单介绍下自己,国内硕士在读,明年毕业,没有牛paper,也没参加过ACM-ICPC竞赛。

在实验室做过内核、虚拟机和Android底层相关的研究工作,接过一些网页和移动开发的外包,2011年开始在字节社兼职负责后台开发。

另外也经常上Stackoverflow和GitHub。

这次决定直接申请美国的职位后,由于心里没底,不知道国外公司招聘的难度,所以一开始投了很多公司。

几个大公司都找人内推或者直接投了,小公司也投了不少,比如Foursquare、Path、Pinterest和Square等都试了。

当时甚至在手机上找了一圈应用,把可能涉及后端开发的应用都投了一遍。

不过大多数公司都没给我安排面试,只有Microsoft、Google、Facebook、Twitter和Hulu这五家公司愿意给我面试机会。

一般来说,国内毕业后直接投国外公司,会比出国留学毕业后找工作的难度大一些。

除了语言因素之外,我了解到的主要原因在于工作签证,出国留学毕业后可以通过OPT签证入职,之后再过渡到H-1B签证。

而国内毕业的学生只能通过H-1B,这意味着要等到第二年的十月份才能入职。

好在Google、Facebook等公司不太介意这个问题,还是会欢迎国内的应届生申请。

校招的HR一般会有各自的职责。

比如technicalsourcer负责发现有希望进入自己公司的应届生;recruitercoordinator会帮助recruiter安排面试者的面试时间、面试官,以及onsite面试时帮助面试者订机票和酒店;staffingconsultant则负责发offer以及介绍公司的具体福利制度,并解释面试者相关的问题。

不同公司的HR职责的分法自然也不一样,我在Facebook的面试过程中只和两位HR联系过,而在微软的面试过程中则联系过五六位HR。

在面试流程方面,相比我了解到的国内公司的面试,国外公司的面试安排上会更人性化一些。

例如安排面试时间时,HR一般会先让你给出几个空闲的时间点,然后他们再从这些时间中给你安排面试。

此外在为你安排onsite的住宿时,也会询问你有没有相关的要求。

关于面试题目,大多数公司都比较侧重面试者对基本的数据结构和算法的掌握程度,以及把这些内容实现为实际代码的能力(一般会要求你选一个语言实现,而不允许用伪代码)。

越是规模大的公司越注重这些基本功,而小公司除此之外还会考察你的开发经验,例如对某个框架的了解和性能优化方面的技巧。

关于这一点区别我的理解是大公司里面会有自己的框架和开发工具,面试者的基本功好就能比较快的上手;而小公司一般用社区现有的工具,所以已有的开发经验可以直接用在将来的工作中。

下面是这几个公司的面试细节,有些公司因为在onsite面试的时候签了NDA,所以没法透露具体的面试题,还请见谅。

Microsoft

微软是我最早投的公司之一,托了在微软总部工作的一位学长帮忙内推。

面试包括一轮HR面和四轮onsite面。

申请了一个多月后一直都没有反应,直到微软国内招聘的前一天,北京的HR打电话问我是不是投过微软的职位,要我参加第二天上海站的笔试。

笔试过后,又过了一个多月,收到了微软一位招聘人员的邮件,问我是不是对微软北美的职位有兴趣,要我填一份基本情况的问卷,里面有问到其他公司的面试进度。

我当时已经收到了Google和Facebook的面试邀请,就如实填写了。

回复第二天后就收到了邮件通知,告诉我会有HR进一步跟进。

第三天有一位HR联系我和我约电面的时间。

微软约电面的方式和其他公司不大一样,HR会给出很多个选项,让你在里面选择几个空闲的时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时间都转成北京时间了,这也是微软在安排面试时比较人性化的一个地方。

第一轮面试是HR面。

HR先问了一些技术无关的问题,比如喜欢做什么,工作地点的偏好,什么时候开始学的编程,为什么投了微软等等。

接着是一些智力题,比如9个小球,8个质量相等,另一个比其他的重,如何用天平称两次把它找出来;公司开发了一种新键盘,有哪些测试它的方法;在会议室内怎么估计室外的温度。

都是些更像是考验英语水平而不是技术能力的问题。

面完第二天收到了onsite的通知。

虽然是北美的职位,onsite面试地点却是在上海。

我参加的是周日的面试,和我一起参加面试的还有一位学生,他之前在微软实习,了解到这次有去北美工作的机会后也想尝试下。

面试官是从总部飞过来的工程师,一共有四位,其中三位都已经是principal级的了。

HR提到一般技术面试要五轮,因为我们之前参加过一轮笔试,所以只需要面四轮。

onsite面每一轮的过程都差不多,都是面试官自我介绍,接着我介绍自己和做过的一些项目,然后开始技术问题,最后是我提问的环节。

微软的面试问题会考察面试者编码、设计和测试三方面的能力。

coding环节要求直接在白板上写代码,我被问到两个coding问题。

一是如何检查一棵二叉搜索树是否正确,二是写一个解数独的程序。

第一个问题写起来很快,第二个问题因为时间有限,我先写了一个没啥剪枝的暴力搜索的版本,写完后和面试官分析了可以在此之上做的优化。

设计方面的问题有两个。

第一个问题是设计一个分布式的数据管理系统。

使用场景可以是一个连锁店信息的记录系统,每个分店都有可能更新自己的信息,并把这些改动传播到整个系统中。

在设计这一系统的同时要考虑性能、容错、一致性等要求。

我一开始想了一个基于push的机制,在面试官指点下逐步优化,最后还是有不少问题。

于是干脆重新设计了一个基于poll的系统,优化改进之后面试官满意了。

另一个设计问题和类的设计有关,要求设计一个包含图形界面的棋盘游戏。

因为之前做过不少相关的开发,所以这一部分我还挺擅长的。

按照SingleResponsibility的原则设计了几个分工明确的类,另外把网络对战和AI接口都考虑进去了。

设计完成后面试官要求我从用户鼠标单击这一事件开始介绍整个控制流程,在某些类中还会问及这么设计的原因,以及和其他设计方案相比的优缺点。

测试部分的问题也有两个。

第一个问题是如何测试一个随机函数。

第二个问题和分布式系统有关,面试官先向我介绍了一个分布式系统,包括它的使用场景和基本的架构,然后问我其中某一个部件应该如何测试。

提到正确性、可伸缩性、一致性和容错性后再给出相应的测试方法应该差不多了。

onsite面试后的第二天后就收到了HR的邮件,祝贺我拿到了offer,并和我约时间谈具体的offer细节。

虽然微软一开始拖了两个多月才开始安排面试,但是一旦开始面试后他家的效率非常高,是这次面试的几家公司里效率最高的了。

Google

Google面试也是托学长推荐了。

HR说我的简历看起来很不错,先给我安排了两轮电面。

电面都和coding有关,面试官会给你一个GoogleDocs链接,在电话里描述题目后要求你在GoogleDocs上写程序。

题目的难度不高,两轮一共四题,都是对基本数据结构的操作,例如给在一个未排序的数组中去掉重复的数字,还有把一个有序数组转成一个平衡二叉搜索树,在一个已排序但有重复数字的数组中查找元素等。

第一轮电面聊天的时候还发现第一轮的面试官是在ITASoftware做的。

正好前几天用他们的产品MatrixAirfareSearch订到了低价的去土耳其的机票,过了一星期神奇的在面试的时候碰到了这个团队的工程师。

当时一下子就兴奋起来,聊了不少和Matrix的有关的话题。

这位面试官听说中国的机票也能用他们的平台查询,还挺吃惊的。

他还提到他们原本想把计算任务放到Google内部的计算框架上,但是由于和合作方的合同的限制,没法把一些商业数据放到Google的平台里,只能继续用原有的计算引擎。

第二轮电面的面试官是位印度人,虽然我很难听懂他的口音,但是他很耐心,会和我重复描述问题,所以题目做下来也没啥困难。

在和他的聊天中得知他除了正业(Youtube)外还在闲余时间研究机器人。

电面结束后第二天收到了HR的邮件,邀请我去总部面试。

由于当时已经是九月底了,而我十月初打算去土耳其玩两星期,于是只能从土耳其回来后开始准备签证了。

Google的HR非常热情,每次回邮件都很及时,经常能在加州时间晚上十一点左右收到她的邮件。

她帮我弄来了Google的面试邀请信,顺利的过了签证面试。

之后另一位HR还帮我订好了从上海往返SanJose机场的机票,以及三晚的住宿(因为考虑到我需要倒时差,多了一晚住宿,这一点也很体贴)。

Google给我安排的住宿是WildPalmsHotel,在Sunnyvale。

不愧是硅谷的旅馆,每天早上起来吃旅馆的早饭,都能听到有人讨论Java。

在Sunnyvale的第二天我坐公共汽车到处逛了逛,考虑到接下来要在加州玩一圈,就办了张T-mobile的一个月电话卡(60美元,包括不限量的短信、通话和3G流量,但是这家的信号非常差)。

这家旅馆和苹果总部也很近,出门有公交车直达,作为半个果粉自然不会浪费这个机会。

第三天在Google工作的学长开车带我去了公司。

Google的园区里有不少免费自行车,没有锁,直接就可以骑。

我在Google商店买了点礼品,在园区骑车转了一会儿后就开始面试了。

面试一共有四轮,每轮45-55分钟,中间有5分钟的休息时间。

中午会有Google工程师带你吃饭。

带我吃饭的Google工程师也是中国人,了解到这点后我们就知道用中文聊天了。

吃饭时间里了解了不少在Google工作的优缺点,也一定程度影响了我之后做的决定。

由于签了NDA,没法在这里透露具体的面试题目。

面试主要都是算法题,比电面难一点。

除了算法题外我还被问到一个分布式系统的设计题,以及一个多线程相关的coding题,后者用信号量很容易解决。

其实如果能和面试官好好交流,这些题目做出来应该是没啥问题的。

面完第二周HR通知我拿到offer了,打电话告之了offer的具体细节。

Googleoffer的邮件附件还包括一份各项福利的介绍,着实吸引人。

我还记得HR打电话来的时候我正好在三藩Exploratorium边上的小湖旁,在湖边美景中听到这样的好消息自然分外兴奋。

HR还告诉我没有限制我的签约时间,可以在任意长的时间后再做出决定,也算是Google非常体贴的地方。

另外具体的职位会在入职前一段时间决定,HR的说法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一些项目之中选择。

Facebook

我在今年三月份投过一次Facebook的暑期实习,被告之已经招满了,接下来校招时会再联系我。

七月份的时候我又在网站上投了一次开发职位,还麻烦一位在里面实习的学长帮我内推了。

八月一位HR联系我安排第一轮面试,电面安排在了九月。

Facebook的HR也很负责,她在电面前几天打电话和我聊天,介绍Facebook的基本情况,以及面试流程。

第一轮电面结束后的情况分三种,如果面试表现很不错,那就直接获得了onsite的机会;如果面试表现一般,面试官不确定要不要,就会再加面一轮;如果面试表现不好,就可能直接被刷了。

除此之外Facebook的HR比较体贴的一点在于给中国人安排的第一轮面试官很有可能也是个中国人,降低了语言上出现问题的可能。

HR的电话里还提到Facebook入职后有六星期的bootcamp,可以熟悉各个项目和团队,具体的项目是bootcamp结束后自己选的。

问了一下在那工作的朋友,做出的选择一般都会被满足,因为bootcamper的选择分布还算比较平均的。

Facebook电面和Google差不多,是在collabedit上进行的。

也是面试官在电话中口述题目,我在网站上写代码。

老实说这个网站的体验不怎么样,面试过程中出现过几次我这边写的代码没在面试官那里出现的情况。

好在面试官比较有经验,一发现有问题就会提醒我刷新页面。

第一轮电面我做了三个coding题,题目都不难,但是要求bugfree。

电面的面试官抓bug的能力着实厉害,找出了两个我一开始没发现的bug。

好在他提示说有bug但没指出的情况下,我把它们都修正了。

面试题目难度和Google的电面难度差不多,都是对数组、二叉树和字符串的基本操作。

第一题是把一个字符串中的%20都转成空格,第二题是按层打印一棵二叉树,第三题是找出两个有序数组里不同的数字(类似求集合的异或)。

程序正确后面试官还会问一些优化方面的问题,例如在不同的情形下应该使用哪一种算法。

面完后第二天收到recruiter的消息说我拿到onsite的资格了,具体的时间会在十一月通知我。

Facebook给我安排的酒店是PaloAlto的Sheraton。

酒店门口停着不少出租车,面试那天的出租车司机还是用Square收的钱。

我的面试正好赶上了他们的UniversityDay。

这一天的安排是上午三轮面试,中午吃饭,下午逛一圈公司以及三场讲座。

我的第三轮面试还出了点茬子,面试官一直没出现,HR只能先带我去吃中饭。

中饭结束后HR带着别人边逛公司边介绍,我只能继续我的第三轮面试了。

Facebook校招时本科生和硕士生是统一级别的,面试只包括算法题,不会有设计题;而博士生则高一级,面试的时候还会有设计题。

三轮onsite面试包括一轮jedi和两轮ninja。

jedi面主要是让面试者介绍自己的项目经历,了解面试者的技术专长和偏好,不过面试官也让我做了一个简单的coding题。

ninja面各有两个coding题,题目难度都不大,和电面差不多。

但是与电面不同的是,面试官会深入问一些细节的问题,例如代码里生成了多少个新的对象,有没有办法优化等,有一个问题还要求我用一种算法实现后,再用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思路实现一次。

(onsite面试是签了NDA的,这里就不方便透露具体的题目了)

面试完之后有三个讲座,第一个讲座介绍了Facebook总体的工作环境。

第二个分产品和后台两个讲座,同时进行所以只能选一个。

我一开始选择了后台开发,不过当时突然对产品有了兴趣,就去听了产品的讲座。

一位负责Events开发的工程师结合这个产品介绍了下Facebook内部产品开发的流程,例如新特性是怎么出来的,如何测试等。

最后一个环节是几位刚从bootcamp毕业的员工和我们分享他们在Facebook中工作的感受。

UniversityDay结束后,参加活动的每位学生还收到一个包装精致的礼物。

拆开来后是一块两面分别刻着「Movefastandbreakthings」和「Proceedandbebold」的玻璃砖。

我还是很喜欢这个礼物的,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最后的选择。

面试完第二天HR从我这里要了三位reference,包括他们的职称和联系方式,接下来HR会联系他们询问我的情况。

Facebook的动作也很快,第二周就给我发了offer。

有意思的是,offer邮件的welcomepackage最后一页建议面试者在入职前熟悉一下Unix,还推荐了几篇文章和两本书。

Google和Facebook的onsite是在同一星期面的,前后只隔了一天,收到offer的时间也只差了一天。

package方面,Facebook比Google的要好不少,但是Google的HR说可以matchFacebook的offer。

去之前我想过如果两个offer都拿到,那就去Google。

但是到了这两个公司,和几位面试官以及在里面工作的朋友深入聊天后,最终还是选择了Facebook,因为它规模更小,应该能有更多的锻炼机会。

另外我了解到的Google和Facebook的面试流程都是先由各位面试官给你打分,例如分stronghire/hire/weaknohire/strongnohire四档(不一定完全一致,比如可能会多一档neutral)。

同时要写下关于你的面试情况的报告。

再接着由hiringcommittee讨论要不要给你offer,以及package如何。

有亮点(某位面试官的stronghire)很重要,一个stronghire和几个weaknohire会比平庸的清一色的weakhire好。

Hulu

Hulu是这几个公司里唯一一个我没有找人内推而拿到面试机会的,也是面试体验最好的一个公司。

Hulu和Twitter、Zynga、Foursquare等公司一样,用了jobvite接受和追踪职位申请。

因为是申请的第一家公司,我在申请Hulu时的coverletter写得很详细,针对职位需求上的每一条都写了我的相关工作经验,这也许是最后能拿到面试机会的原因吧。

其他公司的coverletter都写得很简单,短短两段就结束了。

Hulu的第一轮电面和其他公司的有些不同。

45分钟里要做四个题。

面试官提前十分钟发了一封邮件给我,上面有两段代码。

第一段代码是一个检查两个字符串是否是anagram的程序,写得很绕而且性能很差。

面试官先问我这段代码的用途,然后问有什么方法优化,并要求我把代码写在titanpad上。

接着他问了我第二段代码是做什么的。

第二段代码也写得有点复杂,不过可以看出是一个检查有向图里面是否存在环的程序。

然后是设计题,要求设计一个LRUCache,只要说出接口、用到的数据结构和大致的算法就可以了,我想了个用一个LinkedList和一个HashMap的方案。

第四题还是代码题,写一个合并两个有序链表的程序。

面完后还有点时间,我们就聊了聊。

面试官是在Hulu做支付的,主要用的语言是Scala(Hulu里面各个团队用的技术都很自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语言开发,PythonRubyC#Java都有)。

我当时正好在字节社做iOS上的应用内购验证,就问了他有没有处理黑卡坏账方面的经验。

可惜Hulu在iOS上只有订阅方式的支付途径,没有non-consumableproduct的相关经验。

面完后HR给我安排了第二轮电面。

面试官来自法国人,是FFmpeg的维护者之一。

面试官看我简历上有星际比赛的奖项,还当过校队的队长,就和我聊起了星际2的平衡性。

接着说到最近的虫群之心beta,他觉得改动没有当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