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五册一单元导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778247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五册一单元导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下五册一单元导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下五册一单元导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下五册一单元导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下五册一单元导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下五册一单元导案.docx

《下五册一单元导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五册一单元导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下五册一单元导案.docx

下五册一单元导案

1.我们的民族小学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

美得很有特点,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装点得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还有凤尾竹,更增添了学校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

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

同学们来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这是一座充满了欢乐、祥和气氛的学校:

孩子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读书和来看热闹,可见对孩子们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羡慕。

课文中就词句的理解,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吐泡泡的形式,作了一些提示。

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到这里对所提示的内容要进行思考。

本文对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作了提示:

“我好像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即好像看到了同学们向小鸟打招呼,向老师问好,向国旗敬礼。

【学情分析】

学生对少数民族接触不多,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比如,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服饰的图片及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故事。

他们刚升入中年级,但识字和写字在中年级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导学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

会写“坪、坝”等12个字。

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导学重难点预测】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积累优美词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导学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

 3.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读写新词并能理解词语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自主学习,质疑初探】

1、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比如,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服饰的图片及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故事。

2、自读课文1——3遍,要求正确、流利。

3、自学课文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要求读准字音,熟记字形,并通过工具书或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1)注音

坪坝戴招蝴蝶孔雀舞铜粗尾

(2)熟读并理解词语

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

【诵读经典,积淀文化】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

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

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4.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

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

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出示学习目标

【汇报展示,质疑生成】

(一)汇报展示

1、生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说说自己所在的小学和民族小学有什么不同之处。

(二).质疑生成

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想知道的?

试着提出问题。

(其余学生边听边想,做好批注。

【合作探究,交流点拨】

(一)、学习字词检查。

  

老师把精力放在大部分学生疑惑或错误较多的地方。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新词,分小组讲解。

对部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以“小老师”的形式互教互学。

进行字词检验,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在解决字音的基础上,让学生互相提醒需注意的字形、词意,从音、形、义三方面引领。

坪坝(bà)绒球花傣(dǎi)族景颇(pō)族凤尾竹摇晃(huàng)

 阿昌(chāng)族德昂(áng)族绚丽多彩蝴蝶孔雀舞摔跤(jiāo)山狸

(二)、 指导书写。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

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b.学生写字。

 【训练反馈,盘点拓展】

1.学生练习写字,师巡视指导。

2.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2、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自主学习,质疑初探】

课文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在文中勾画出关键词。

【诵读经典,积淀文化】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

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汇报展示,质疑生成】

精彩补白:

我知道,课文是按()、()、()这样的顺序写的。

【合作探究,交流点拨】

一、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细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1)作者是怀着什么样的感情写这篇文章的,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我知道作者是怀着()和()的感情来写这篇文章的。

我从

等句子体会出作者这种感情的。

(2)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自豪的情感呢?

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

作者产生这种感情的原因是

我能读出作者的这种情感,你能跟我比一比吗?

(3)课文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小动物的,为什么要写这些小动物呢?

作者写小动物的原因是

(4)课文的结尾为什么要写“铜钟”和“凤尾竹的影子”?

课文的结尾写“铜钟”和“凤尾竹的影子”是为了

二、这篇文章真美,我最喜欢的句子和段落是

【训练反馈,盘点拓展】

1.我能背诵我喜欢的段落。

2.我也来写写我的学校生活。

【板书设计】:

   穿戴

1、我们的民族小学学校好朋友

语言

【导后反思】:

 

2、金色的草地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两个小朋友(兄弟俩)的故事。

课文先讲兄弟两个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

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备,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

这种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真童趣,使兄弟两个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

接着写了“我”(哥哥)无意中发现了草地的颜色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变成了绿色的;再仔细观察,又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

最后作者总结全文:

可爱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还给他们带来了探索发现的喜悦。

课文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真实生动,读着课文描写孩子的天真和调皮的语句,使人会不自主地产生会心的微笑;课文结尾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讲了蒲公英颜色昼夜发生的变化及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课文在第三自然段以吐泡泡的形式,对阅读作了提示,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草地会变颜色的原因。

【学情分析】

本篇课文文字和内容都比较浅显,学生通过自读,大体上能理解课文的内容。

课前应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以便课上交流用。

【导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

教育学生保护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

2.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3.学习本课的11个生字。

 【导学重难点预测】

1.引导学生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

教育学生保护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

2.学习本课的11个生字。

3、蒲公英开花与合拢,造成草地颜色不同的原因。

【导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导学时间】2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2个生字,掌握13个生字。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自主学习,质疑初探】

1、搜集有关蒲公英的材料、挂图或照片。

2、自读课文1——3遍,要求正确、流利。

3、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

4、自学课文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要求读准字音,熟记字形,并通过工具书或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1)给生字注音:

耍装劲绒假朝些钓察瓣拢掌趣

(2)熟读下列词语,理解词意。

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绒毛、假装、这些、引人注目、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

【诵读经典,积淀文化】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利用图画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

蒲公英

  同学们,见过这种植物吗?

对,它就是蒲公英。

  板书:

蒲公英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菊科。

多年生草本植物,含白色乳汁,叶莲座状平铺,匙形或狭长倒卵形,羽状浅裂或齿裂。

开黄色舌状花。

果实成熟时形似白色绒球。

  3、板书课题:

金黄的草地

  

(1)质疑: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疏疑:

草地是绿色的,为什么说是金色的?

  

(2)联系对蒲公英的介绍,请你把蒲公英和金色的草地连起来,说一句话。

(二).出示学习目标

【汇报展示,质疑生成】

1、读准生字字音,在课文中圈划出生字,再读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词义。

2、检查,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

呵欠傍晚一本正经

记住字形:

弟:

中间的长竖不出头。

  返:

“反”字的最后一笔注意变化。

【合作探究,交流点拨】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画自然段,思考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可分两部分。

  第一段(第1、2自然段):

每当蒲公英开放时,草地变成金黄色。

我们常揪掉蒲公英来寻开心。

  第二段(第3至5自然段):

蒲公英白天开,晚上合,草地也因他们的开合改变着颜色。

我们发现后便喜爱上了这种小花。

【训练反馈,盘点拓展】

1.、学生练习写字,师巡视指导。

2.、读熟课文

3、从文中抄出描写草地变色的句子。

【板书设计】

蒲公英

             (早晨) (中午) (傍晚)

              绿  金色的草地  绿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2、感受课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

  3、增强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自主学习,质疑初探】

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1、你感觉课文哪里写出了蒲公英和草地的有趣?

和同学议一议。

2、你觉得我和弟弟玩蒲公英花有趣吗?

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让我们小组合作来演一演。

【诵读经典,积淀文化】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或观察挂图:

在草地上盛开着一片蒲公英,他们金黄金黄的,太美了!

  2、看完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板书:

金色的草地

  把你看到的感受印在脑海里,与同学们读课题。

【汇报展示,质疑生成】

1.小组内合作读课文。

2.学生自主交流自学提示中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后,想想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提出来,先小组内讨论,不能解决的可以问其他组的,或者问老师。

【合作探究,交流点拨】

1、熟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

(1)、“我”先发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

(2)两次发现有哪些不同,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2、完成以下练习:

蒲公英的花就像_____,可以_____。

早晨,花朵_____时,_____被包住,草地就是_____;中午,花朵_____时,它是_____的,草地就是_____;傍晚,花朵又_____,草地就又变成_____的了。

3、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

(1)、说说我们为什么会爱上“蒲公英”?

蒲公英为什么能成为我们最喜欢的花?

(2)、为什么说蒲公英跟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

谈谈你的理解。

【训练反馈,盘点拓展】

1、我要积累我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早晨     中午     傍晚

             绿色     金色     绿色

             合      张      合

【导后反思】:

 

3、爬天都峰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描写了在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课文中以吐泡泡的形式对“终于”一词的理解作了提示,目的是让学生读到这里,能联系上文理解“终于”的意思,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克服了种种困难爬上天都峰的。

课文中的许多儿童语言,内涵丰富,细细咀嚼,令人回味。

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对话,反映了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从这些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我”由开始的犹豫、不自信到受到鼓舞、坚定信心,再到战胜困难,登上天都峰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学情分析】

学生以前学过《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对黄山风景区有所了解,可结合这篇课文,引入本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学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

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导学重难点预测】

1、识字、写字、理解词语。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3、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导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导学时间】2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我会认本课的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我会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白发苍苍、咱们、奋力、终于、辫子、勇气、决心、居然、力量”等词语。

3、我能读懂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自主学习,质疑初探】

1、搜集有关黄山的文字、图片的资料,准备课上交流。

2、自读课文1——3遍,要求正确、流利。

3、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

4、自学课文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要求读准字音,熟记字形,并通过工具书或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1)给生字注音:

爬攀顶似苍仰咱鲫辫勇居陡链颤

(2)熟读下列词语,理解词意。

峰顶、似乎、忽然、白发苍苍、咱们、奋力、终于、辫子、勇气、决心、

居然、力量、汲取、手脚并用

【诵读经典,积淀文化】

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

板书:

天都峰

【汇报展示,质疑生成】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

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

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3、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二).质疑生成

1.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想知道的?

试着提两个问题?

(其余学生边听边想,做好批注。

2.预设问题:

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

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

【合作探究,交流点拨】

(一)、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

石头台阶。

仰望:

抬头望。

攀着:

(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

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

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

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二)、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训练反馈,盘点拓展】

1、学生练习写字,师巡视指导。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3.抄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导学过程:

【自主学习,质疑初探】

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

可以分为几部分?

2.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诵读经典,积淀文化】

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复习字词导入。

【汇报展示,质疑生成】

学生交流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合作探究,交流点拨】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黄山资料。

2、你能把课文第二自然段中表现天都峰的高和陡的词语和句子画下来吗?

谈谈你的理解。

3、你能用朗读和画图的办法来表现天都峰的高和陡吗?

二、学习3—7自然段:

1、画出“我”和老爷爷的对话,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再与同学分角色读一读。

2、在书上画出描写“我”奋力向上爬的句子。

组内演一演。

3、我还会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话:

__________一会儿__________,一会儿__________像__________一样。

4、用自己的话赞扬一下这一老一少。

三、学习8—10自然段:

1、爬上天都峰后,这一老一少为什么要互相感谢?

我知道是因为

2、读读爸爸的话,与同学议一议你对爸爸的话的理解。

3、你平时是不是也有这种经历?

和同学谈一谈。

【训练反馈,盘点拓展】

1、和组内同学分角色读一读8—10自然段。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板书设计】:

  

奋力一会儿…….一会儿勇气

3、爬天都峰手脚并用从别人身上吸取力量

(高陡)爬呀爬终于爬上顶峰

【导后反思】:

 

4、槐乡的孩子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

课文的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的乡土气;在作者的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和快乐。

【学情分析】

这是学生学习的第一篇略读课文。

教学时,要向学生介绍什么样的课文是略读课文和怎样学习略读课文,使学生明确这一类课文的学习要求,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

【导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愉。

掌握生字词。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4、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导学重难点预测】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愉。

掌握生字词。

学会阅读

【导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导学时间】1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自主学习,质疑初探】

(1)默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学。

(2)划出哪些不懂的地方。

(3)槐乡的孩子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4)积累一些好词。

(5)了解课文内容。

【诵读经典,积淀文化】

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谈话导入。

1、暑假中让你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

2、顺势切入。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槐乡看看哪里的孩子有什么快乐的事情?

(二).出示学习目标

【汇报展示,质疑生成】

(1)、小组内试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

(2)、汇报交流:

槐乡的孩子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3)交流在预习中不懂的地方。

  

 【合作探究,交流点拨】

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你们读懂了什么?

随学生回答,相机点拨。

3、又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

4、你觉得槐乡的孩子怎么样?

有哪些可爱之处?

5、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6、总结课文

同学们在生活中也要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极的劳动,你会体会到劳动给人带来的快乐。

 【训练反馈,盘点拓展】

1.学完课文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2.说说自己在课余时间所从事过的劳动,比如参加公益劳动,在家里帮助家长做家务。

先想一想准备说哪方面的内容,想好以后,再说说自己劳动的经过和感受。

【板书设计】:

 

4、槐乡的孩子钩槐米

换学费

【导后反思】:

 

语文园地一

【教材分析】

这次口语交际是本组综合性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

话题是交流自己的课余生活。

学生对自己最近一段时间的课余生活作了比较详细的记录,要引导学生根据记录来交流。

交流的内容大体上有四项:

(1)课余做了哪些事;

(2)有哪些收获和感受;(3)评一评哪位同学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4)自己今后课余生活的打算。

写话。

这是学生第一次写作文。

重要的是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写好习作的信心。

因此,要求就不可提得过高,学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话,表达一个较为完整的意思就可以了。

对习作的评改要以鼓励表扬为主。

“我的发现”使学生从五组词语中,进一步了解汉字中多音字的现象,并读准和理解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不同的读音和不同的意思。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读一读这五组词语,想一想从每一组词语中的带点字发现了什么;再说一说这些字在词语中的读音和意思,并说一说这些带点的字还可以组成哪些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