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时作业新人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771089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3.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时作业新人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时作业新人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时作业新人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时作业新人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时作业新人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时作业新人教.docx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时作业新人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时作业新人教.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时作业新人教.docx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时作业新人教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

[课程标准] 1.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的生活方式、________________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2)1956年初,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已开始,党中央提出让____________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2.提出

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

3.含义

(1)____________上“百花齐放”。

(2)____________上“百家争鸣”。

4.特点

“双百”方针是一个__________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

5.成就

(1)内容:

描绘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新风貌。

(2)代表

①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__________》,杨沫的长篇小说《____________》等。

②文艺期刊也大量增加,刊物质量也有提高。

6.影响

丰富了____________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

二、曲折的年代

1.原因

(1)____________的扩大化,特别是“______________”的到来。

(2)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____________问题。

不同的学术观点,被看作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

2.表现

(1)一些优秀作品受到错误批判

王蒙的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艾青的寓言诗《__________》,昆曲《__________》和电影《北国江南》《早春二月》等。

(2)作者多被划为“右派”或“________________”。

3.影响

(1)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了伤害,____________百花凋零。

(2)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

三、文艺的春天

1.背景

(1)“文革”结束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清算了林彪、江青的极“______”路线。

(2)党明确文艺必须植根于____________。

(3)邓小平指出文艺属于________,要为人民服务,为____________服务。

(4)邓小平强调坚持贯彻“________”方针,发展我国科学文化。

(5)20世纪80年代初,以“________”“________”为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开展起来。

2.表现

(1)出现了以反映“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现以____________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3)出现反映____________的戏剧、电影,如《____________________》《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等。

3.影响

科学和文艺工作者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____________空前热烈,文学艺术创作欣欣向荣。

4.前景

进入21世纪,文学艺术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也向__________发展,中国文化正走向________。

知识点一 “双百”方针的提出

1.关于“双百”方针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

①20世纪50年代提出 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的基本方针,也是党领导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 ③是指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④主要适合建国初期的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现在春天来了,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

”对毛泽东的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A.春天是指伟大新中国的建立

B.文艺学术思想可以自由发表

C.无论什么思想都可以自由传播

D.坚持百花齐放对社会主义发展有利

3.在国庆十周年电影展览中,共展出35部电影,其中大部分为1959年拍摄的,被称为“难忘的1959年”。

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双百”方针的提出

C.文艺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D.文艺界出现繁荣局面

4.下列关于我国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科学和艺术领域出现繁荣景象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双百”方针的提出 ②三大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③广大科技和文艺工作者的努力 ④政治运动的开展和“文革”的进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知识点二 曲折的年代

5.“文化大革命”期间,“双百”方针被恣意篡改和歪曲的直接原因是(  )

A.毛泽东从根本上已经放弃了这一基本方针

B.坚持正义的老一辈革命家被打倒

C.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实行文化专制

D.为防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推行“和平演变”

6.“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但在贯彻过程中曾历经曲折,主要原因是(  )

A.“百花齐放”使大部分文艺作品偏离了主题

B.“百家争鸣”仅仅局限在科学上的不同派别

C.否认了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的社会现实

D.将学术问题看成政治问题,将学术争论看成是阶级斗争

7.在下列作品中,由于一些政治运动的扩大化和“文革”的到来而遭受错误批判的有(  )

①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②艾青的诗《蝉的歌》 ③老舍的话剧《茶馆》 ④电影《早春二月》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知识点三 文艺的春天

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科学和文艺工作者步入了又一个春天,文学创作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主要归功于(  )

A.改革开放新局面的形成

B.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双百”方针的重新贯彻实施

D.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高涨

9.2008年10月18日,著名导演谢晋因病逝世,享年85岁。

他一生所执导的36部电影,如同一本反映中国社会起落的大事记。

他的反思三部曲——《天云山传奇》、《牧马人》和《芙蓉镇》,与同时代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等都是当时著名的电影。

它们应创作于(  )

A.新中国成立之初

B.“双百”方针提出的50年代

C.改革开放后

D.21世纪初

10.1980年,中断17年的电影“百花奖”恢复举办。

选票是随《大众电影》杂志发出的,每本只有一张选票,不少工厂、学校、机关团体一两千人中只有一两份《大众电影》。

评选结果是,记录片《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得票21万张,美术片《哪吒闹海》得票42万张。

这种情况反映了(  )

A.“百花奖”促进了《大众电影》的销售

B.人们相对更喜欢美术片

C.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迫切需求

D.电影事业获得了巨大发展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必须承认,知识分子的基本队伍已经成了劳动人民的一部分,已经形成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联盟。

——1956年2月中共中央

           《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指示》

材料二 下面的几幅图片是建国初期的电影剧照

材料三 “许多部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着。

”“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

”——1964年6月27日毛泽东  

在文艺界整风报告上的批语

材料四 雄伟和细腻,严肃和诙谐,抒情和哲理,只要能够使人们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美的享受,都应在我们的文艺园地占有自己的位置;英雄人物的业绩和普通人的劳动,斗争与悲欢离合,现代人的生活和古代人的生活,都应当在文艺中得到反映……在艺术形式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

——1979年邓小平在全国文艺工作者

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的相关历史背景是什么?

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电影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有何艺术特色?

 

(3)材料三、四反映了怎样不同的文艺创作方针?

有何启示?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现在春天来了,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是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有许多学说自由争论。

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让他们去说,不干涉他们。

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毛泽东

材料二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力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毛泽东“不让哪几种开放”,这从根本上反映了“双百”方针的实质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有何内在联系?

通过上述材料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知识清单

一、1.

(1)社会交往方式 

(2)知识分子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3.

(1)艺术问题 

(2)学术问题 4.基本性

5.

(1)人民革命斗争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2)①蔡文姬 青春之歌 6.社会主义

二、1.

(1)政治运动 文化大革命 

(2)阶级斗争 2.

(1)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蝉的歌 李慧娘 

(2)反动学术权威 3.

(1)文艺园地 

(2)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三、1.

(1)文学艺术 学术领域 左 

(2)人民生活 (3)人民 社会主义 (4)双百 (5)五讲 四美 2.

(1)反思文学 伤痕文学 

(2)改革实践 (3)社会生活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3.学术讨论 4.多样化 世界

对点训练

1.A [该题属于组合选择题,旨在考查对“双百”方针的识记和理解。

“双百”方针于1956年提出,在文学艺术和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是一个基本性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④错,故A项符合题意。

]

2.C [从材料中我们知道“百花齐放”方针。

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对于颠覆国家政权的思想不能自由传播。

]

3.B [本题主要考查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结合题干中的1959年,不难得出答案为B项。

]

4.A [解本题的关键是对题干中时间的审查和分析。

结合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的政治经济情况,可排除④项。

]

5.C [注意题目设问指向是“直接原因”,恶意篡改和歪曲“双百”方针的正是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他们实行的是法西斯文化专制。

]

6.D [“双百”方针贯彻过程中历经曲折,主要是由于一些政治运动的扩大化和“文革”的到来,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把学术争论看成是阶级斗争。

]

7.B [组合式选择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可用排除法。

由所学知识可知老舍的话剧《茶馆》是在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后出现的代表作品,不是遭受批判的作品,其它三项都受到错误批判,故答案是B项。

]

8.C [改革开放后,文艺领域清除了极“左”路线,“双百”方针重新得到贯彻实施,推动了文艺工作的繁荣。

]

9.C 这些作品属于以反映“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反思文学及以改革实践为主题,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作品,是在改革开放后出现的。

10.C [从观众对“百花奖”评选的热情可以看出人们对文化的迫切需求,A、B、D三项的观点都是片面性的,不能准确反映题意。

]

综合运用

11.

(1)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需要进一步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推动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艺术方针的提出。

(2)1956年党中央正式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艺术特色:

内容大多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欣欣向荣的生活,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人物形象新颖,思想深刻,艺术精湛。

(3)材料三以阶级斗争的观点看待学术问题,将学术问题政治化;材料四强调学术思想的自由和艺术创作的自由。

表明凡是受“左”倾思想影响和干扰,就会扼杀文艺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凡是遵循“双百”方针,坚持创作自由,提倡艺术民主,文艺创作就会出现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

12.

(1)实质:

“双百”方针就是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次和多样化格局。

(2)材料二是对材料一的继承和发展,把“双百”方针的贯彻上升到“三个代表”的高度,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的角度来认识“双百”方针的作用。

说明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能够吸取教训,保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也说明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要经历曲折。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历史材料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及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1)问要注意对“双百”方针含义的理解。

(2)问要抓住继承和发展去理解联系;从党的作风方面去谈历史认识。

教材习题解答

【学思之窗】

思考:

(1)这种状况是否符合“双百”方针?

(2)对于人口众多、地域广大的中国合适吗?

为什么?

方法点拨 解答本题要注意对“双百”方针含义的准确理解,而样板戏“一统天下”的做法和“双百”方针相背,从而回答问题。

答案要点 

(1)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全盘否认建国17年以来的文艺成就,使样板戏“一统天下”,是“左”倾错误路线在文艺工作领域中的一个反映,违背了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

(2)中国人口众多、地域广大,各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千差万别,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的文化程度及欣赏口味也都不一样,人民群众客观上要求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文艺作品,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因而独唱“样板戏”违背了国情,是“左”倾思想的表现之一。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思考:

结合史实说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

方法点拨 既可考虑“双百”方针提出之初科技文艺领域的繁荣与活跃,也可关注改革开放新时代重新落实“双百”方针的可喜局面,可列举一些具体成果或作品,也可描述一些代表性文艺科技现象,无须面面俱到,力求所用事实的典型性。

答案要点 “双百”方针提出后,由中国科学院和高等教育部主持召开了关于遗传学的座谈会,讨论的是生物学领域中的摩尔根学派与李森科学派之争,双方主要代表人物都出席了会议,会上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这次会议打破了几年来我国遗传学派形成的“一家独鸣”的僵硬局面,实质上否定了苏联模式,促进了不同学派之间的团结与合作,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文学艺术领域硕果累累,小说、诗歌、戏剧、电影等方面的创作生动地描绘了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

如《茶馆》《蔡文姬》《青春之歌》及《三里湾》等文学作品,大大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

[课程标准] 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一、人民教育的奠基

1.召开会议

(1)时间:

________年底。

(2)内容

①建立____________事业。

②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

(3)意义:

成功地将__________________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2.制定方针

(1)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

(2)方针:

确定了____________的教育方针:

使受教育者在________、智育、________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3.采取措施

在发展______________教育的同时,建立起____________的学校教育制度。

4.取得成就

(1)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____________体系。

(2)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____________的建设人才。

二、动乱中的教育

1.表现

(1)各地____________一度停课,教育战线一片混乱。

(2)1966年夏,____________被废止。

(3)70年代初,高等院校开始招收“______________”。

2.影响

(1)中国____________受到极大破坏。

(2)各行各业____________缺乏。

(3)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

(4)中国与____________的差距拉大了。

三、教育的复兴

1.背景

“文革”结束后,__________刚复出就自告奋勇抓教育。

2.措施

(1)“文革”结束后

①教育战线全面____________,整顿教学秩序。

②恢复中断十年的____________。

③组织编写新教材,倡导尊师重教。

(2)改革开放之初

①提出教育应____________的思想。

②实行“____________”发展战略。

(3)20世纪80年代

①方针:

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②成就

a.初等教育:

大力普及____________教育,制定了《______________》。

b.中等教育:

实行普通教育与____________并举。

c.高等教育:

增设了一批新兴____________专业,建立了________制度,改革高校招生与分配制度,扩大学校办学的__________。

(4)20世纪90年代

①高等教育:

实施“____________”计划,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实验室迅速发展壮大。

②教育投资:

实行____________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体制。

③社会办学:

启动“____________”,到20世纪末,我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

④西部教育:

国家出资支持西部一批高校建设,并在西部近200个县建立____________中心。

国家还增加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大力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

知识点一 人民教育的奠基

1.“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材料论述出自(  )

A     B    C     D

2.

右图是某人所持的一张高校赴校证,他能持有该证,可能得益于(  )

A.国家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

B.《义务教育法》保障了他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为后来的深造打下了基础

C.“三个面向”的教育指导方针

D.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影响

3.到1965年,中国教育事业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取得这一成就的措施不包括(  )

A.对旧教育进行彻底的改造,确立社会主义新型教育制度

B.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

C.倡导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

D.制定颁布一系列教育法律法规,建立起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4.新中国前17年教育取得的主要成果有(  )

①在校生数量大增 ②学校数量大增 ③中等学校发展最快 ④高等、初等学校和小学都得到较快发展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知识点二 动乱中的教育

5.“文革”时期,我国社会发展遭遇了重大挫折或损失,在教育领域的主要表现是(  )

①教育战线一片混乱 ②高等学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

③通过推荐就可以上大学 ④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大为下降

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

6.“文化大革命”期间,以下最有可能发生的是(  )

A.你是“山东大学”的历史教授,却被戴上“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

B.作为一名大学生,整天呆在学校里安静读书

C.作为一名高中毕业生,参加7月8号的高考

D.大学扩大招生规模,你被山东大学录取

知识点三 教育的复兴

7.“XXX,教授。

1950年1月生,1968年中专毕业,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到黑龙江上山下乡。

1978年3月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统计局工作,……1996~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该教授履历反映了(  )

A.“教育大革命”对他的成才起了积极的作用

B.1977年恢复高考为他人生的转折提供了机遇

C.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他成为学者至关重要

D.《义务教育法》保障了他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

8.1998年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认为邓小平为中国教育做出重大贡献的占89%。

这主要是因为邓小平(  )

①对教育战线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制度 ②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③提出“三个面向” ④提出“教育大革命”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9.

右图是“希望工程宣传画”这说明了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环节是加紧(  )

A.扫盲工作

B.普及义务教育

C.加强中等教育

D.发展高等教育

10.新中国教育发展的轨迹应是(  )

A.开基创业→出现偏差→进行调整→严重破坏→健康发展

B.开基创业→进行调整→出现偏差→严重破坏→健康发展

C.开基创业→出现偏差→严重破坏→全面整顿→健康发展

D.开基创业→健康发展→出现偏差→严重破坏→进行调整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

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上的报告

请回答:

(1)邓小平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三个面向”和培养“四有新人”的?

这样提是基于怎样的前瞻观点?

从材料二中可看出,中共十四大是怎样实施这一要求的?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对教育的投入有哪些?

 

(3)为了“根本大计”,我们对发展中国的教育还应该思考和实践什么?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任务,要求我们不但必须放手使用和努力提高现有的人才,而且必须极大地提高全党对教育工作的认识……为90年代乃至下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规模地准备新的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要解决人才问题就必须使教育事业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有一个大的发展。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材料二 当代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初现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全党全社会要高度重视知识创新,人才开发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使科教兴国真正成为全民族的广泛共识和实际行动。

——江泽民《庆祝北大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将占主导地位,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的水平,教育将始终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当今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缺少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造性人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主要因素……

——教育部1998年《面向振兴计划》

请回答:

(1)据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