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含规划总图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76483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含规划总图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含规划总图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含规划总图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含规划总图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含规划总图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含规划总图资料.docx

《最新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含规划总图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含规划总图资料.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含规划总图资料.docx

最新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含规划总图资料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一、 规划编制的背景

1996年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一直是徐州市规划建设的基本依据,在指导徐州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江苏省城市化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市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新形式、新问题和新机遇的出现,迫切需要对原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根据省建设厅的意见和建设部办公厅建办规函[2003]332号《关于同意修编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的精神,我市开展了新一轮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

2000年至2002年,我市着手进行了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

由省建设厅组织编制的《徐州都市圈规划(2001-2020)》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供了区域空间环境和政策框架。

由省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的《徐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徐州市的城镇化发展、城镇体系布局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

在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亲自指导下完成的《徐州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的研究》,对徐州的城市定位、定性、空间格局、文化环境、重大基础设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这些前期准备工作为高效、科学合理地编制徐州城市总体规划奠定了基础。

2002年初,我市成立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并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具体负责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 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

1.面向21世纪,以现代化为目标,从更大的范围来研究徐州的战略地位、发展方向及发展动力,从区域的角度论证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在省、市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指导下,拟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

2.对徐州市域确定城市合理的发展形态、布局和规模,研究并确定全市域范围内各城镇的发展体系,建立适合于全市整体协调发展的城镇发展结构。

加强以徐州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徐州都市区规划,特别是对中心城区的整合和优化,提高中心城市的聚集功能,增强辐射能力,为实现全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打好基础。

3.突出城市性质,体现城市特色,贯彻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原则。

按2010年市域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目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建设用地布局,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名城景观和园林绿化,提高能源、交通及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

4.确定城市发展规模,优化城市发展方向,积极主动调整行政区划,建立新的城市发展空间形态,合理确定未来城市的布局结构。

5.协调市区内老城、经济开发区、新区合理发展的关系。

调整城市中心区的布局,加快新区建设,保证徐州市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6.弘扬历史文化,体现出“两汉文化”的鲜明地方特色。

充分考虑城市周围山、水、林等环境要素,建设拥有完善的城市绿化体系,城市与自然有机统一的山水园林城市。

大力发展旅游事业,采用先进的规划手段,使城市具有较强的现代感,成为一座设施先进、环境优美、极具活力的现代化旅游城市。

8.大力加强市域交通、水利、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市域城镇建设的步伐。

重视市区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适应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9.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强调规划的宏观引导功能。

规划既要体现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思想,又要贯彻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

重视和突出对城市基本空间框架的建立,使本规划在规划期内既有相对的稳定性,又有足够的应变能力。

分阶段、分时序稳步实现徐州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规划地位和作用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本市发展和建设的法定性文件,也是实施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基本依据。

在本市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近期计划、分区规划、区(县)域规划、详细规划、各专项规划等,均应执行本规划。

 

(二)、规划期限

近期建设规划:

2007-2010年。

远期规划:

2011-2020年。

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三)、规划区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徐州市行政辖区,总面积11258平方公里。

徐州城市规划区(既徐州都市区),是以主城为核心,以中心城及外围城镇为主体,以绿色生态空间相隔离,以便捷的交通相联系的高度城市化地区。

地域包括徐州市区行政管辖范围、铜山县行政管辖范围及睢宁县双沟镇。

总面积3126平方公里。

 

(四)、城市发展目标

按照我国城市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要求,至2020年,基本实现把徐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和融合历史精华与现代文明为一体的山水园林城市发展目标。

到规划期末,城市综合实力水平居国内同类城市先进水平,其中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00亿元,在全面实现小康的基础上,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基本实现现代化。

将徐州建成以工程机械、电子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及化工、能源产业为依托的区域现代制造业基地和以现代交通枢纽为依托的区域商贸物流中心。

 

(五)、城市性质和城市发展规模

徐州是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区域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及生态旅游城市。

2020年,全市城镇总人口约1000万,城市化水平58%左右。

主城区城市人口2010年为156万,2020年为200万。

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2010年为151.40平方公里,人均97.10平方米;2020年为180平方公里,人均90平方米。

 

(六)、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市域人口和城市化水平:

2010年,总人口约955万人,城市化水平为46%;2020年,总人口约1000万,城市化水平58%左右。

以中心城市、重点中心镇为节点,快速交通体系为依托,市域城镇空间总体上形成:

“一个都市区、一条城镇发展轴和三条城镇联系通道的“K”字形区域城镇空间结构。

”一个都市区指徐州市区和铜山县,城镇发展轴指徐连城镇聚合轴徐州段,城镇联系通道指徐丰、徐沛、徐睢城镇联系通道。

以徐州都市区为核心,构成徐州都市区、邳州市区、新沂市区、丰县城区、沛县城区、睢宁县城区六个中心城市发展区,形成徐州都市区——五县(市)城区——重点中心镇——一般镇的四级城镇体系结构。

到2020年,全市形成1个特大城市,5个中等城市,65个小城镇(含徐州都市区内10个2.5万人左右的小城镇)。

 

(七)、徐州都市区规划

都市区城镇总规模及布局结构:

2020年总人口约为38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300万。

形成以主城区为核心,铜山、利国、贾汪、大许、双沟、郑集为六个重点发展组团及柳新镇、青山泉镇、汴塘镇、大吴镇、茅村镇、大彭镇、汉王镇、三堡镇、棠张镇、张集镇十个镇适度发展的“众星拱月”的大都市空间结构。

都市区外围的五个重点组团及各个城镇根据各自的职能分工,共同发挥中心城市的整体功能。

铜山城区主要发展生活居住、公共服务以及高新技术、机械、食品和化工产业;利国主要发展采掘和冶金、机械加工、铸造业和旅游、贸易等产业;贾汪近期以能源、建材等资源型工业为主、远期以加工业为主,形成相对独立,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外围组团;大许利用其交通和用地优势,主要承担由徐州市主城区扩散出的二、三类工业;双沟由观音机场、房村和双沟镇组成,是培育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主要空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航空产业及相关产业、科研服务产业等,同时利用观音机场发展物流产业;郑集重点发展粮食加工业和粮食市场,促进商业规模化,形成农、工、贸协调发展。

结合徐州周围山川形胜,通过设置生态敏感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控制区,构建“两湖、两轴、三区、四楔、六山、八水”的生态格局框架。

利用原有的农田、河流及山体的整治改造,在城市组团之间建设组团隔离绿地,通过形成植物群落立体结构,营造一个生态效益高、景观效果好的城市中心隔离带景观。

构建完善的城乡空间布局结构,整合村镇建设用地,优化资源配置,改善设施条件和生态环境。

严格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徐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护规划区内基本农田。

 

(八)、主城区用地布局规划

1、发展方向

规划期内主城区建设用地以向东和东南方向发展为主,控制向西北发展,严格限制向西南发展。

2、功能结构

主城区采取以老城区中心和徐州新区中心为“双心”,分别承担城市商业中心和城市行政、商务中心的职能;利用自然山体、河流、林地等绿色空间和铁路为自然边界,布局金山桥片区、坝山片区、翟山片区、九里山片区、城东新区等五个片区。

老城区是全市的商业、金融和旅游中心区。

徐州新区是徐州市的行政、商务中心区。

金山桥片区是徐州市重要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主要的工业区。

坝山片区主要以居住、教育科研为主的片区。

翟山片区主要以居住、教育科研为主的片区。

九里山片区是休闲旅游、居住、对外物资集散和工业的综合性片区。

城东新区是以发展规模工业、轻工业、出口加工业、仓储物流和居住的综合片区。

3、公共设施规划

市级行政办公用地集中安排在徐州新区的大龙口水库东侧。

市级商业中心重点以老城区为主,老城区应结合旧城改造充实完善;在徐州新区建设市级商贸和金融中心,新区建设应按配套要求建设;同时在城东新区、金山桥片区、坝山片区、九里山片区各配置一处城市组团级的商业服务中心,作为城市中心的补充。

建立健全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三级文化设施。

老城区的彭城广场周边和徐州新区规划建设徐州文化中心。

建设三大教育产业基地;重视继续再教育与成人教育,完善义务教育设施布局。

坚持“总量控制、结构调整、优化增量、提高质量”的原则,合理配置,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使市区从现在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改变为二级。

以满足“全民健身计划”为目标,完善市、区级体育场馆的建设。

4、住宅建设规划

住宅建设原则应注重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贯彻新区建设与老城区改造相结合的方针,实行住宅小区化和小区规模化。

新区的住宅建设要确保基础设施与商业、文化、教育、卫生等生活配套设施同步建设。

住区建设标准:

以中档住宅为主,兼顾各种不同标准的住区建设,以满足不同居住需求,规划期末实现每户家庭拥有一套设施基本齐全、居住环境良好的住宅,人均居住用地面积26.80平方米以上。

5、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

工业用地依托区位发展条件和优势,重点形成北部工业区、东部工业区和金山桥工业区,其他依托局部优势,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发展少量的工业用地。

金山桥工业区:

以金山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形成综合性工业基地,主要发展机械、医药、高新技术加工制造业等,同时接受主城区工业企业的转移。

城北工业园:

以现状九里区和鼓楼区工业为依托,形成综合性的工业基地。

城东工业园区:

依托港口,铁路和高速公路,发展以规模工业、轻工业、出口导向型和进口替代型产业为主的工业区。

仓储用地主要依托交通优势,结合工业用地布局规划,形成相对集中的仓储区。

6、绿地系统规划

徐州主城区绿地系统应充分利用周边山川形胜,以主城区边缘的生态用地为绿环,以组团隔离绿地构成楔形绿地,作为沟通城区绿地与外围生态环境的重要廊道,以故黄河及其周边的奎河、丁万河、荆马河、房亭河等水系作为串联主城区绿地的生态网络,形成以山体为骨架、河流道路为网络、单位附属绿地为基础、公园广场为点缀,点、线、面、环相结合的城乡—体化的绿地系统。

近期,绿化覆盖率达到33%、绿地率达到28%、人均公园绿地达到6平方米;远期,绿化覆盖率达到40%、绿地率达到35%、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0平方米。

 

(九)、主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1、对外交通规划

徐州市是国家铁路重要枢纽。

规划建设京沪高速铁路线,并在徐州设站,建设陇海高速铁路线通道。

规划建设徐沛铁路向北延伸与新兖线相连的铁路通道;建设徐州至济宁、枣庄和临沂的铁路通道。

对陇海铁路和京沪铁路进行电气化改造,提高线路的运行速度和运输能力。

以国家公路运输主通道为基础,形成十字加放射高速公路网络,大力发展高等级公路网,构建以市区为中心的城乡交通网络

徐州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