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et计算机中级应试指导.ppt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76326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ntet计算机中级应试指导.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ntet计算机中级应试指导.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ntet计算机中级应试指导.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ntet计算机中级应试指导.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ntet计算机中级应试指导.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ntet计算机中级应试指导.ppt

《ntet计算机中级应试指导.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tet计算机中级应试指导.ppt(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ntet计算机中级应试指导.ppt

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中级考试辅导,1,2,3,4,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背景,教育技术中级考试介绍,试题结构及内容解析,考试环境及操作介绍,本次学习的内容,5,备考方法及考试注意事项,6,本次培训应完成的任务,为了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2004年12月25日,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这是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第一个专业能力标准,它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教师教育领域一件里程碑式的大事,将对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背景,可以说这个标准的实施打破了教师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是一次教师教学理念和方法的革命。

在教育部出台标准的基础上,2012年3月20日,沈阳市教育局27号文件沈阳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实施方案出台。

(重点思想)截止2015年12月31日,全市符合条件的中小学教师,全部获得教育技术水平等级证书。

培训与考核

(一)培训考核对象全市中小学(含幼儿园)在编、在岗教师(含技术人员、校长)。

男1966年1月1日后出生、女1971年1月1日后出生的教师需参加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及考核。

在2015年12月31日前退休的教师可自愿参加培训。

(四)培训考核的管理办法1.完成符合年龄条件的相应级别培训后,可得继续教育10学分。

只有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合格,才能参加中级培训。

教师培训合格后,方可参加相应级别的考核。

通过考核的教师将获得由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考试等级证书。

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背景,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简称NTET)目的在于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NTET在教育部师范司指导下,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按照“统一大纲,统一考试,统一认证”的要求组织实施。

考试分初级、中级和高级3种,目前开考的是初级和中级。

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背景,和平区教育技术能力工作,我区按照省市的要求从2010年底开展了教育技术水平初级培训,截止到2012年10月我区已经完成了2430人的初级培训任务初级考试合格率达到91.2%,今年5月我区启动了中级培训,全区完成了420的中级培训,有330人参加考试,通过人数为224人,合格率为71%。

一、教育技术中级考试介绍,培训教材、考试大纲和大纲解读教育技术中级培训采用一纲多本,但只有一份统一的考试大纲。

要处理好培训教材和考试大纲的关系。

从目前已出现的考题看,考题并非出在两本培训教材的交集,而是并集。

考试大纲更权威,大纲解读更详细。

一、教育技术中级考试介绍,考纲总体要求NTET教学人员中级考试在与初级考试紧密衔接的基础上,在考试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适当提高与发展;进一步强调和突出了教育技术特色,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

中级考试不对信息技术能力做过高的要求,重点在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一、教育技术中级考试介绍,考纲总体要求总体来讲,具备中级教育技术能力的中小学教师,应达到如下要求:

1.进一步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加强在学科教学中运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2.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能够结合案例,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见问题;掌握信息技术与不同学科有效整合的策略与方法。

3.进一步理解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掌握相关方法,包括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资源选择与处理、教学策略选择、教学评价等。

4.能够围绕一个教学环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主题,完成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育技术中级考试介绍,考纲总体要求5.了解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特征和基本环节,并能掌握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方案的设计方法。

6.能够综合运用文本、图表、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教学素材,以演示文稿、网页等形式呈现教学资源。

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资源管理的方法。

7.能够初步运用常用的知识可视化工具和学科工具软件。

8.能够运用电子表格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统计与分析;掌握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的方法。

9.初步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二、试题结构及内容解析,命题原则1.坚持“任务导向”的命题思路。

2.考查重点是教育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力。

3.初、中级考试合理衔接。

4.无纸化考试,各类题型配合使用。

二、试题结构及内容解析,试题类型选择题(单选题、多选题、选择题组)填空题匹配题简答题操作题,二、试题结构及内容解析,选择题中的多选题,采用选错不给分,少选则按比例给分,因而,宁肯少选,不要选错。

填空题一般是由计算机判卷,在答题时要尽量简练,不要因为过多的内容影响答案的正确性。

信息匹配题的评分原则是对正确匹配的项目按比例给分,错误的不再扣分,因而,尽量做全。

操作题,应同时关注题目的教学上的要求和技术操作要求。

简答题中有些部分是计算机阅卷的,因而,答题时应简明扼要并尽量使用通用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二、试题结构及内容解析,试卷结构【考试说明】本试卷共15题,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本试卷有些题目要涉及一些具体的案例,这些案例基于以下背景。

二、试题结构及内容解析,每份试卷15道题,按如下五部分展开:

1.基本知识主题12.前期分析、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主题2、主题33.资源准备与教学实施主题5、主题6、主题74.研究性学习主题45.教学评价主题8,二、试题结构及内容解析,1.基本知识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信息匹配题题量与分值:

1道题,约3分;考查内容:

教育技术基础知识,重点明确教育技术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和目标,识别认识上的误区。

二、试题结构及内容解析,2.前期分析、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信息匹配题、简答题、操作题题量与分值:

5道题,约40分考查重点内容:

前期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环境分析、学习需要和学习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分析以及在前期分析中使用的技术);教学策略分析;编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包括在教学设计中使用的技术(FreeMind的使用见课程光盘主题2中的阅读资料-知识可视化工具)。

二、试题结构及内容解析,

(1)前期分析部分重要考查点:

马杰ABCD法则、新课程三维目标的理解、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学习者特征分析的维度新课程标准的三维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即每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

即让学生了解学科知识形成的过程、“亲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学习,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即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

认知领域目标的撰写方法:

ABCD法,A:

对象,主体是学生,而非教师,B:

行为,C:

条件,D:

标准,指出合格行为的最低标准(或行为改变的程度),说明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以便教师能观察学习者的行为变化,了解目标是否达到。

(或需)说明学习者表现学习行为时所处的环境、条件因素。

教学目标撰写中的问题行为主体错位“教给学生”,“教师要说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三维目标混乱行为动词使用不当单一、不准确、无法和认知层面对应,认知领域目标的撰写方法:

ABCD法,认知领域目标的撰写方法:

ABCD法,编写认知学习目标可供选用的动词表,认知领域目标的撰写方法:

ABCD法,编写动作技能学习目标可供选用的动词表,认知领域目标的撰写方法:

ABCD法,编写动作技能学习目标可供选用的动词表,二、试题结构及内容解析,考查方式:

1.给出一个不符合ABCD描述法则的教学目标,要求修改成符合要求的描述方式,并用WORD的批注功能表示出A、B、C、D各对应目标中的那些词语或语句。

2.给出一段或一课的教学内容,要求在FreeMind中或者在word表格中,按照三维目标的框架分类,写出对应的教学目标,或是在FreeMind中或者在word表格中给出已经按照三维目标的框架分类好的教学目标,但是有错误,要求改正。

二、试题结构及内容解析,考查方式:

3.给出一段或一课的教学内容,要求在FreeMind中写出符合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中的某个层级的教学目标。

或者给出几个教学目标,要求标示出目标属于哪个层级。

4.给出学习者特征的一段描述,要求在FreeMind中把描述归入学习者特征分析的某几个维度之中。

5.给出学习者特征的一段描述,要求回答这段描述对应哪个维度,并说明根据学习者这样的特征,应该安排怎样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什么。

二、试题结构及内容解析,2.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部分重要考查点:

能准确专业的说出各种教学策略、模式的名称,并能够应用这些模式策略。

关于教学模式及教学方式教学模式一般是指接受式、发现式、探究性;教学方式一般是指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训练和实践法、合作学习、示范模仿法、个别学习法等。

加涅的九段教学策略,加涅认为,学习的发生要同时依赖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教学的目的就是合理安排可靠的外部条件,以支持、激发、促进学习的内部条件。

加涅从学习的内部心理加工过程的九个阶段演绎出了九阶段教学事件,两者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以上九个教学事件的展开是可能性最大、最合乎逻辑的顺序,但也并非机械刻板、一成不变的,也并不意味着在每一堂课中都要提供全部教学事件。

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行满足了某些阶段的要求,则相应的教的阶段就可以不出现。

二、试题结构及内容解析,考查方式:

1.给出一个知识点,要求根据知识点写出符合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中某个层级的教学目标,并根据目标写出一个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而后设计教学活动及教学资源(要求写出资源的名称、内容及类型)。

2.给出一个教学过程片段,根据教学过程片段提出几个问题,问题一般涉及对教师教学策略、教学资源使用等的评价。

(案例分析)3.给出一个不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要求补充某一个某几个教学环节,具体要求补充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资源使用及设计意图。

4.Word的各种操作,包括批注、修订、注释、项目符号、编号、页眉页脚等。

二、试题结构及内容解析,3.资源准备与教学实施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信息匹配题、简答题、操作题题量与分值:

4道题,约25分;考查内容:

教学资源的获取、处理与使用;课件的制作、评价与修改;在教学实施中恰当的使用技术改善教学,使用网络扩展教学,使用网络与其他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与交流(如博客、教育日志或教学叙事)。

资源准备与制作部分重要考查点:

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资源、资源的搜索与下载、PPT的使用、FrontPage的使用,二、试题结构及内容解析,考查方式:

1.给出一个缺少资源使用相关说明的教学设计方案,要求为每一个教学环节设计教学资源,并说明设计意图。

2.要求搜索特定的教学资源,下载到相应的文件夹,并解压缩。

3.要求对给定的PPT教学课件进行修改,具体包括动画效果、放映效果等难度相对较大的操作。

4.给出一个已有的网络教学课件,要求用FrontPage对课件进行相应的修改,具体包括文字格式,文字颜色,更换图片等,或者使用“画图”工具,为网页课件修改图片。

3.资源准备与教学实施,二、试题结构及内容解析,教学反思与交流部分重要考点:

博客操作、博客设计、教学反思、论坛操作考查方式:

1.要求登录特定博客,阅读指定博文,对博文做出不少于指定字数的评论。

2.要求教师设计可以实现特定教学功能的博客,如设计用于与学生交流的博客,要求设计博客的名称、栏目及功能。

3.要求教师写基于某几个维度的教学反思,如教学资源维度、教学过程维度、教学效果维度等。

4.要求教师登录给定博客,并用日志的方式写一段不少于特定字数的基于某种要求的教学反思,如写对自己多年来的教学进行一下反思等。

二、试题结构及内容解析,4.研究性学习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信息匹配题、简答题题量与分值:

2道题,约15分;(分值较大)考查内容:

研究性学习的特征;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案设计。

研究性学习部分重要考查点: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研究性学习的设计、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指导方法,关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