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地区学校学年第一学期初二物理期中复习《声现象》解析版.docx
《江苏省苏州地区学校学年第一学期初二物理期中复习《声现象》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地区学校学年第一学期初二物理期中复习《声现象》解析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苏州地区学校学年第一学期初二物理期中复习《声现象》解析版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初二物理期中复习《声现象》
1.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空气和_________都能传播声音,鱼听到人说话声就会被吓走。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
行军宿营时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提前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是利用了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答案】
(1).水
(2).大于
【解析】试题分析:
水中的鱼听到岸上人的说话声需要通过空气和水来传播,而空气和水都是声音的传播介质,所以,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水中较快,在空气中最慢,所以,行军宿营时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提前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
考点:
声音的传播;声速
2.学习了声音的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帮小明补充完整:
(1)悠扬的笛声是空气_________产生的.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振动
(2).大于(3).月球上是真空
【解析】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吹笛子时空气柱会振动发出声音,笛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2)声音在不同介质传播速度不一样,在固体中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
故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没有空气,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所以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
故答案为:
(1).振动
(2).大于(3).月球上是真空
【点睛】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如图所示,用湿润的手指摩擦盛水玻璃杯口,听到清脆的声音,产生声音的音源是().
A.手指B.玻璃杯C.手指和空气D.玻璃杯和水
【答案】D
【解析】解:
用湿润的手指摩擦盛水玻璃杯口,听到清脆的声音;该声音是由玻璃杯和杯内的水振动而产生的;该实验也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及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有关内容,比较简单.
4.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是由于音叉的振动,小球才被多次弹开,小球所起的作用是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转换法)。
故选B
考点:
声音的产生;转换法
视频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声音传播的速度受温度的影响而不同,故C错;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D错;应选B。
【考点定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6.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扬声器的纸盆由于_________发出声音,声音通过_________传到烛焰处,烛焰的晃动说明声音具有_________.
【答案】
(1).振动
(2).空气(3).能量
【解析】试题分析:
声音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解:
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扬声器的纸盆由于振动发出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传到烛焰处,烛焰的晃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故答案为:
振动;空气;能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
声与能量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7.液体中的声速与温度有关,关系式为v1=v0+a(t-t0),其中:
vt表示温度为t时的声速,t0为表格中指出的温度,v0表示瘟度为t0时的声速,a为温度系数.
(1)可见,水中的声速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是酒精、水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其中__________表示酒精中声速的规律.
(3)15℃时,水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___m/s.
【答案】
(1).增大
(2).b(3).1475
【解析】
(1)由表格提供的数据可以知道水的α是一个正数,所以当温度升高时,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会增大;
(2)酒精的α值是负的,所以速度会随温度减小,b图象符合要求;
(3)根据以上资料计算,温度为15℃时,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故答案为:
(1).增大
(2).b(3).1475
【点睛】这是一道数学和物理相结合的题目,分析思路用的是物理的基本思路,但是解题的过程中对于题目中所提供的公式的理解则需要用到数学上的知识。
8.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音叉被敲击后产生声音,我们能听到声音却不易察觉到音叉的振动,你能不能设计两个实验来显示正在发声的音叉的振动?
【答案】用细线悬挂一乒乓球慢慢靠近发声的音叉,看到乒乓球会不断被弹起;将发声的音叉放到水面处,水被溅起.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物质,形象直观.据此判断,具体的实验为:
用细线悬挂一乒乓球慢慢靠近发声的音叉,看到乒乓球会不断被弹起;将发声的音叉放到水面处,水被溅起。
故答案为:
用细线悬挂一乒乓球慢慢靠近发声的音叉,看到乒乓球会不断被弹起;将发声的音叉放到水面处,水被溅起.
【点睛】想到用转换法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是关键。
9.有一乐队由远处向我们走来,其中有鼓有锣,当它们同时敲打时,我们会先听到鼓声还是锣声?
由此你能得什么结论?
【答案】
(1)锣声和鼓声是同时听到的;
(2)声音传播的速度与声音的响度或音调无关
【解析】发声的鼓和锣距离听者相同,发声时虽然音调不同,但距离相同,而声速与音调高低无关,所以锣声和鼓声是同时听到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与声音的响度或音调无关。
故可以得出结论: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声音的响度或音调无关。
故答案为:
(1)锣声和鼓声是同时听到;
(2)声音传播的速度与声音的响度或音调无关。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声音传播速度的理解,需要清楚的是:
声音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及温度有关,与音调无关。
10.在声音传播的实验探究中,小军和小明分别做了下面两个实验.
(1)将两张桌子紧挨着,小军敲击桌子一边,小明在另一边听,感觉声音的大小;
(2)将两张桌子离开一条缝,做法同上,比较声音的大小.填写下表___________.
得出结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较大木板较小空气
(2).木头传声效果比空气好
【解析】声音在固体中传声效果好,两张课桌紧挨时,声音是通过固体传入耳朵的,声音大;
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效果不如固体,两张课桌之间有一个缝时,声音的传播要经过空气,声音小;
通过实验发现:
声音靠介质传播到远处.
故答案为:
(1).较大木板较小空气
(2).木头传声效果比空气好
【点睛】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声音在固体中传声效果最好,液体次之,气体最差
11.如图所示,有几只百灵鸟在树上欢叫,听觉正常的张琴在一间门窗紧闭的房间甲内,靠近单层玻璃的窗户能听到室外百灵鸟的欢叫声.此时,王霞正站在对面房间乙的窗前,此房间的窗户也是紧闭的.窗户玻璃是双层玻璃做的,双层玻璃的夹层内抽成了真空,她却几乎听不到室外百灵鸟的“歌声”.
(1)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王霞在乙房间内几乎听不到室外百灵鸟的“歌声”,而张琴能在甲房间内听到室外百灵鸟的“歌声”?
(2)张琴和王霞在两个房间内都能看到室外树上的鸟,但只有在张琴的房间里可以听到室外的鸟叫声,对此你能对居住在闹市区的市民提出一个什么样的建议?
【答案】
(1)王霞听不到鸟叫声,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张琴听到鸟叫声,是因为墙、玻璃、空气均能传声.
(2)居住在闹市区的市民,在朝着有噪声的地方的窗、门应该安装双层玻璃,且中间抽成真空,这样既不挡光线,又能隔声.
【解析】
(1)因为乙房的双层玻璃内抽成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王霞在乙房内几乎听不到室外树上鸟儿的歌声;张琴能在甲房间内听到室外百灵鸟的“歌声”因为墙、玻璃、空气均能传声,所以张琴能听到鸟叫声;
(2)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够传声,建议居住在闹市区的市民,在朝着有噪声的地方的窗、门应该安装双层玻璃,且中间抽成真空,这样既不挡光线,又能隔声
故答案为:
(1)王霞听不到鸟叫声,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张琴听到鸟叫声,是因为墙、玻璃、空气均能传声.
(2)居住在闹市区的市民,在朝着有噪声的地方的窗、门应该安装双层玻璃,且中间抽成真空,这样既不挡光线,又能隔声.
【点睛】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2.在一个正在发声的喇叭上放一些泡沫塑料小球,调节音量开关,逐渐调大音量,会听到声音的_________变大,同时看到________________,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响度
(2).泡沫塑料小球跳的高度也增大(3).物体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解析】1、
(1)生活中说的音量就是指物理学中的响度;
(2)发声喇叭的振幅是通过泡沫小球跳起的高度来体现的.
2、解:
(1)音量调大,就会听到响度变大;
(2)依据实验经验,响度大时振幅大,泡沫小球跳起的高度变高.
故答案为:
响度;泡沫小球跳得变高;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
考点: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点评:
这是一种转换法思想,不易观察的振幅大小通过易观察的泡沫小球跳起高低来体现.
13.2013年10月2月至6日,由中国音乐家协会、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河南省音乐家协会、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承办,中国音协二胡学会协办的中国音乐“小金钟”奖第二届全国少儿二胡比赛在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举办,参赛者在演出前调节二胡弦的松紧程度,他是在调节弦发声时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弄清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音色、响度,以及它们的影响因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故选B.
点评:
弦乐、管乐、打击乐等等都用到声学的知识,应该明确各种乐器如何发声、如何改变音调、响度的.
14.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主要是为了在敲击不同水瓶时改变发出声音的_____;如果能分别敲击出“1(Do)”、“2(Re)”、“3(Mi)”、“4(Fa)”四个音阶,则与“1(Do)”这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__________.
【答案】
(1).音调
(2).丁
【解析】当敲击瓶子时,是瓶子与水柱在振动发声,随着瓶内水位的升高,瓶子与水柱越难振动,振动的频率越来越低,因此音调也会越来越低,故在敲击不同水瓶时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
如果能分别敲击出“1(Do)”、“2(Re)”、“3(Mi)”、“4(Fa)”四个音阶,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序号是丁、甲、乙、丙.因此与“1(Do)”这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丁.
故答案为:
(1).音调
(2).丁
【点睛】此题考查了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关系,要结合题意分析解答.同时,知道发声物体是什么是本题解答的关键。
15.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图中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__________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__________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迸.(后两空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答案】
(1).不同
(2).音色(3).响度
【解析】试题分析:
(1)声音需要靠介质来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同一种介质中,温度对声音的传播速度有影响.
(2)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3)响度指声音的大小,跟物体的振幅、距声源的距离、分散程度有关.
解:
(1)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不同的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同一种介质中,温度不同时声音的传播速度也不同.
(2)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我们能辨别不同的人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3)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振动的幅度)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因此蒙住双眼的小王能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
故答案为:
不同;音色;响度.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传播条件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还考查学生对声音中概念的全面掌握情况,包括音色的定义和与响度有关的因素.
16.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过程:
把钢尺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声音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___________,再做几次实验
方法:
几次实验中,使钢尺振动的_________相同,这里运用了_________法
【答案】
(1).尺子伸出桌面部分的长度
(2).幅度(3).控制变量
【解析】将一把钢尺紧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当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时,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所以改变尺子伸出桌面部分的长度,就可以多做几次试验。
几次试验中,应使钢尺振动的幅度相同,这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故答案为:
(1).尺子伸出桌面部分的长度
(2).幅度(3).控制变量
【点睛】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
17.下面是小娜和张婷同学做“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现象(如图所示).
(2)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出现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
(3)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
响度与声源的________有关,而且是________越大,响度越________.
(4)探究过程中,将不易观察的音叉的振动转化成乒乓球的摆动,采用的思维方法是______(填“转换法”“等效法”或“类比法”).
【答案】
(1).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变大
(2).振幅(3).振幅(4).大(5).转换法
【解析】试题分析:
(2)(3)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时,音叉振动的幅度越大,乒乓球弹起的幅度越大,据此得出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4)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转换法.
解:
(2)使同一支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时,观察到乒乓球弹起的幅度越大;
(3)通过实验可以判断物体振幅是不同的,说明了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而且是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两次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乒乓球的振动而得知音叉的振动情况,这种研究方法叫转换法.
故答案为:
(2)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变大;
(3)振幅;振幅;大;
(4)转换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声学一些基础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象是初中物理学习的目标之一.
18.如图(a)所示,伍实同学用示波器、钢锯条和台钳研究声音的响度.他将钢锯条的下端夹紧在台钳上,上端用手扳动一下,使钢锯条振动发声.实验中,他进行了两次实验,第一次锯条发出的声音响,第二次锯条发出的声音轻,他同时观察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幅度分别如图(b)、(c)所示,则他得出实验结论:
________.
【答案】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解析】如图b和c,b图中钢锯条偏离原来位置距离大于c图钢锯条偏离原来位置距离,所以b图比c图钢锯条振幅大,又因为b图比c图钢锯条响度大,所以得出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故答案为: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19.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
(1)用刻度尺测量1号管长度如图所示,读数是___________cm.
(2)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____________号.
(3)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
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
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发现悬挂的金属管发出声音时在做有规律的摆动,认为金属管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摆动所产生的.请设计一简单的实验来检验小明的想法,简要写出实验方案和判断方法.
实验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0.50
(2).3(3).不能(4).没有控制变量(5).将金属管悬挂,轻推使其摆动(6).若能听到其发声,则说明发声是由摆动产生的,反之则不是由摆动产生的
【解析】
(1)刻度尺相邻刻度线间的距离是刻度尺的分度值;由图示刻度尺确定分度值再去读数.起始端从零开始,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1号管长度为20.50cm.
(2)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3号管子的频率最低,则3号管子的音调最低.
(3)探究管子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的关系应采用控制变量法,
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实验中没有控制管子的长度相同而直径不同、或管子的长度不同而直径相同,即没有采用控制变量法,不能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4)实验方案:
将金属管悬挂,轻推使其摆动,听管子是否发声;
判断方法:
如果管子不发声,说明金属管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管子的摆动产生的,如果管子发声,说明管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管子摆动产生的.
故答案为:
(1)20.50
(2)3(3)不能(4)没有控制变量(5)将金属管悬挂,轻推使其摆动,听管子是否发声。
(6)如果管子不发声,说明金属管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管子的摆动产生的,如果管子发声,说明管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管子摆动产生的.
【点睛】本题考查了刻度尺的使用、判断音调的高低、实验数据分析等问题,知道音调的决定因素、应用控制变量法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即可正确解题。
20.架子鼓(又名爵士鼓)是一种打击乐器、雏形起源于中国,最早可追溯到明朝时期.如图所示,当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时、发出声音的______(填‘“音调”“响度”“音色”)不同.当其他条件相同时_______(填“加快敲击频率”或“绷紧鼓皮”)可以使音调升高.
【答案】
(1).响度
(2).绷紧鼓皮
【解析】
(1)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时,鼓面振动的幅度是不同的,故其所发出的声音的强弱,即声音的响度是不同的.
(2)鼓皮绷得越紧,鼓面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故答案为:
(1).响度
(2).绷紧鼓皮
21.演唱会上,坐在后排的小陈可以清晰地听到他喜欢的明星的歌声因为歌手发出的声音经过扩音设备___大大增强.虽然看不清台上的歌手.但根据声音的________,也能辨认出演唱的歌手.
【答案】
(1).响度
(2).音色
【解析】声音的特征有:
音调、响度好音色;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歌手发出的声音经过扩音设备后,声音会大大增强,即响度增大;
不同歌手发声的音色是各不相同的,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
故答案为:
(1).响度
(2).音色
22.如图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幅与时间关系的波形.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是____图和____图,响度相同的是________图和________图.
【答案】
(1).甲
(2).乙(3).乙(4).丙
【解析】试题分析:
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
解:
如图,
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丙振动频率大,丁振动频率更大,所以音调相同的是甲和乙.
甲振幅最小,丁的振幅较大,乙和丙振幅相同,振幅最大,响度相同.
故答案为:
甲;乙;乙;丙.
【点评】通过图表示振幅和频率的题目不多,这是一种读图能力的考查,这是考查的另一种新动向,一定要掌握.
23.当你打开收音机时。
听到的声一音是由广播电台发出靠______传来的.如图所示,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
台上一个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产生的;音乐声越大,小人舞动得越剧烈.说明物体的______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答案】
(1).空气
(2).振动(3).振幅
【解析】
(1)当你打开收音机时,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来的;
(2)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一个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音乐声越大,振幅越大,小人舞动的越剧烈,说明了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故答案为:
(1).空气
(2).振动(3).振幅
【点睛】本题重点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把喇叭的振动转换成小人的舞动,体现了转换法的思想。
24.“请大家安静,现在准备考试!
”监考老师要求考生减少声音的_________,“隔墙有耳”说明_________可以传播声音,“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________来识别的.
【答案】
(1).响度
(2).固体(3).音色
【解析】
(1)“请大家安静,现在准备考试!
”监考老师要求考生减少声音的响度。
(2)“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3)音色是发声体所特有的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音色不同,“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识别的。
25.如图为一枚古钱币,人们常用手指弹银元边缘并移动到耳边听其声音来鉴别银圆的真假.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A.声速B.响度C.音色D.回音
【答案】C
【解析】音色是发声体所特有的声音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形状有关,人们常用手指弹银元边缘并移动到耳边听其声音来鉴别银元的真假,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C符合题意为答案。
选项ABD错误。
26.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如图甲、乙所示.则这两列声波().
A.音调不同B.响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