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失地农民后顾之忧面面观.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762408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除失地农民后顾之忧面面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解除失地农民后顾之忧面面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解除失地农民后顾之忧面面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解除失地农民后顾之忧面面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解除失地农民后顾之忧面面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除失地农民后顾之忧面面观.docx

《解除失地农民后顾之忧面面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除失地农民后顾之忧面面观.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除失地农民后顾之忧面面观.docx

解除失地农民后顾之忧面面观

解除失地农民后顾之忧面面观

本报记者 曹平平长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紧紧抓住战略机遇,在新一轮发展中,率先发力、迎难而上,矢力优化提升南区发展环境的同时,挥师北上,全面融入“长吉图”和“长东北”战略,在科学制定新一轮发展战略规划基础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度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在北区15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打响了一场声势浩大、动人心弦的新城建设攻坚战。

  在建设城市的同时,高新区着力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从被征地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积极解决失地农民的居住、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活动等多种问题,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不仅让农民走出农田,走进城市、走进社区、走进工厂,结束了他们几代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更让人欣喜的是高新区通过“阳光拆迁”拉近了党群关系,让农民们把政府当成了自己的“娘家”,把党员干部当成了自己的亲人,把城市的开发建设当成了自己的家事,大力支持,积极投入,他们与高新区的建设者们共享城市的日新月异,共享城市的富庶繁华。

  总结高新经验,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只要把百姓利益放在第一位,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一切难题均可迎刃而解。

  感受高新发展,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这里不仅仅是一座科技之城、创新之城,更是一座充满温情、感人至深的和谐之城、奋进之城。

  

  让失地农民“安居+乐业”

  

  长春高新区,作为长吉图战略的核心区,在加快推进长吉一体化的进程中,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肩负着建设长春的历史重任,长春高新区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止。

  在大开发、大建设,全力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同时,高新区的决策者们敏锐地察觉到,是否能够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是决定城市化进程速度的重要因素。

伴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长春高新区解决失地农民后顾之忧的思路逐渐清晰。

  解决失地农民住房问题、改变农民固有思想方式、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制定社会保障制度、改善农民子女教育环境……种种政策、措施分别实施,有条不紊,高新区前进的步子更加稳健。

  “农民把赖以生存的土地奉献出来,用于城市建设,我们一定要为他们解决生存问题,让每一位失地农民没有后顾之忧,生活得更加美好。

”长春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刘泽臣的话掷地有声。

  安居才能乐业,农民在失去了用以谋生的土地的同时,也失去了居住的房屋,必须给予失地农民有效的住房安置保障,才能切实解除其后顾之忧。

高新区把失地农民回迁小区纳入城区建设总体规划,统一进行规划建设;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失地农民生活成本,高新区所有回迁小区全部是当年拆迁,当年回迁,甚至有些农民刚签了拆迁协议,就可以马上选择回迁楼房。

这在长春,甚至是吉林省都没有的“高新速度”,人们更愿意以这样的话来诠释这种“高新速度”:

“高新区建的回迁楼,就像是种庄稼,春天种,秋天收,速度快,质量好。

”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人们对“高新速度”的赞誉,更是对那些默默无闻的建设者们最高的赞誉。

  在高新区有这样一个特殊家庭,姐姐张玉轩36岁,身高140厘米,患有先天性双目失明;姐夫陈凤江47岁,身高140厘米,腿中留有钢板20余年;大弟弟张玉柱28岁,身高90厘米,患有先天性佝偻病;二弟弟张波22岁,患有先天性智力障碍;全家唯一一个健康人就是张玉轩的女儿,年仅7岁的小陈洁。

一家五口就住在一个面积不足20平方米的铁皮房子里,生活了6年,仅凭陈凤江修鞋赚钱为生。

  在拆迁工作中,得知张玉柱家的情况,高新区高度重视,区民政、残联、教育等部门现场办公为其解决困难,市民生办协调相关部门,按照特事特办原则,将张玉柱家的户口由农安县迁入高新区万顺村。

现在,高新二实验学校为小陈洁免去了学费,还免费提供午饭;张玉轩也得到了眼科医院的免费检查,并有了可折叠盲杖等辅助器具;有裁剪手艺的张玉柱还在高新区残联的帮助下积极寻找手工编织的工作;最让他们高兴的是,明年,高新区还将发给他们一户廉租房。

“多少年了,我们终于要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了,还是楼房,真是一步上了天堂啊。

”张玉柱激动地说。

  失去土地之后,如何能让农民更好地生活?

依靠征地补偿坐吃山空?

还是积极寻找就业方式?

答案当然是后者。

为了让习惯了自由耕种的农民适应城市生活,高新区就业局广拓就业渠道,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着力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

他们针对失地农民不同的年龄阶段和文化层次,帮助其掌握非农职业技能。

培育各种劳务中介机构,为失地农民就业搭建服务平台,广泛搜集并及时提供各类就业信息;制定优惠政策,扶持失地农民就业创业;积极为失地农民开拓就业途径。

经过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失地农民积极地投入到就业创业中,变身为企事业单位里的保洁员、工厂里面的技术工人,甚至还有人做起了生意成为了老板,他们分散在城市的每个角落,真正地从“农民”转换为“市民”。

  失地农民中的残疾人,可以说是最为弱势的人群,高新区残联积极帮助他们寻找就业机会,主动联系吉林省宇平工艺品制造有限公司、长春一汽四环金轮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长春鸿达高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吉林省乳业集团广泽有限公司,结成帮扶对子,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除此之外,还启动了专项资金,用于残疾人创业。

2009年,高新区万顺村回迁农民王孝荣得到了一户一楼回迁房,有裁剪手艺的他,想要开一个成衣店,却苦于没有启动资金,残联得知了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送去了专项资金,如今,王孝荣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土地对于农民的意义不仅仅是住房和经济来源,更重要的是它给予了农民一种心理的慰藉。

为了让农民安心地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将失地农民纳入城市化,高新区人事局积极把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力争做好失地农民的养老、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养老保障作为长效补偿机制不仅解决失地农民长远生计,而且履行了高新区对失地农民的公共服务责任,从而维护社会稳定。

医疗保障解决了失地农民由于疾病而造成的生活水平降低,看病难这一现实问题。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则作为一种解决贫困问题的补救机制,构成了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网”。

各种保障体系,给失地农民吃了“定心丸”,使他们安心地融入城市、适应城市生活,扎根城市,成了真正的城里人。

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凡事以保障农民利益为本,高新区的每一个决策都走在了前面。

  为了解决失地农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活动等多种问题,高新区建成了九年一贯制的高新第二实验学校,启动了高新第一实验学校和北区兴华学校建设,3所学校累计投资2.1亿元,占地面积17.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98万平方米。

此外,高新区还在南北两区建设了农民幼儿园3所,即富强、兴华、北区第一幼儿园,与回迁小区同步建设使用,为回迁农民提供高标准的幼教服务。

同时,高新区整合原有的乡村医疗、文化娱乐、教育等资源,将其纳入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原有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改善硬件设施条件,在尽量降低成本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既为城市居民又为失地农民所接受的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了失地农民长久和全方面的发展。

  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高新区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广泛倾听民生、关注民意,坚持以人为本,让失地农民感受到了更多的关爱、更多的关怀、更多的尊严。

让失地农民沐浴城市化灿烂阳光,高新区喊出了时代的强音。

  

  引导就业农民扔掉锄头变“领族”

  

  “失地农民的就业过程,至少要经过三、四年时间,平均择业次数超过3次,他们才能真正适应城市就业模式。

”长春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刘泽臣在谈到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时如是说。

  经过多年的发展,高新区的领导者们在实际工作中,摸索出了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的独特规律,找到了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

他们把被征地农民就业安置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多渠道安置农民就业。

  农民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偏低,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差,应对市场变化能力弱,一旦失去土地,也就失去了最根本的就业岗位和生活保障。

为此,高新区就业服务局为失地农民积极开展各种培训。

适龄被征地农民每年可参加一次政府给予补贴的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职业技能培训、新成长劳动力培训、企业新吸纳农村劳动者岗前培训。

此外,还对符合要求的有创业意愿和需求的被征地农民全面开展创业培训。

为了增加失地农民的就业机会,在投资和确定重大建设项目时,发挥投资和重大建设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增加就业岗位。

在土地出让时,与征地单位签订就业服务协议,按用工量30%的比例,安置被征地农民就业;项目单位办理开工许可证时增加就业部门会留有备案,同等条件下优先选用高新区被征地农民劳动力;统筹用工岗位,优先安置“两乡”失地农民就业,并提供免费岗前培训,签订劳务派遣合同。

  高新区还积极鼓励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吸纳和安置被征地农民就业。

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扶持中小企业,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增加就业岗位。

  此外,高新区还建立了被征地农民失业保险制度,依法确保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并促进其实现就业,失业保险由政府补贴50%费用。

高新区还积极实行有利于促进被征地农民就业安置的金融政策,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增加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针对因身体状况、技能水平、家庭因素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以及连续失业一定时间仍未能实现就业的被征地农民,高新区采取就业援助政策,建立健全被征地农民就业安置援助制度,采取税费减免、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办法,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等途径,对就业困难被征地农民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

  高新区双德乡是长春市第一个在乡里成立“劳动就业服务所”的乡镇。

在“劳动就业服务所”的帮助下,双德乡拉洛镇近900名失地农民完成二次就业,占全镇失地农民的80﹪,其中有300多人就是在镇里的合众玻璃厂、玉鼎公司等4家中小企业实现成功就业。

  “只有就业,才能让失地农民稳定,只要没有完成就业,社会就存在不稳定因素。

”高新区就业服务局副局长王琦如是说。

 

  在城市化进程中,高新区将不断探寻新的就业途径,让不断创新的就业办法,变成一个个闪光点,点亮失地农民的美好明天,变身“白领”、“蓝领”,成为城市“领族”。

  

  养老保障失地老人从“零收入”到“月薪族”

  

  “有了养老保险真是幸福啊,今年我56岁了,从去年12月开始,我就得到了保障金,没想到,老了老了还领上‘工资’,真是吃上了定心丸。

”高新区双德乡三家新村村民张桂英笑着告诉记者。

  张桂英是高新区享受“老年养老保障金”的失地农民之一,在高新区像她这样的失地农民还有许多。

同村的张凤芝想起当初征地时的情景仍记忆犹新:

“没了土地,我最担心的就是生计问题,岁数大了,不能再出去就业。

没有收入来源,拿什么吃喝呢?

没想到,区里能给失地农民发养老金,现在我的生活是越过越有滋味。

”  

  在城市化发展的大变革中,建立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制度,促进农民由土地保障、家庭保障向社会保障转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实现社会稳定的“稳压器”。

  高新区根据区情,制定出台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暂行办法》,将高新区的失地农民按年龄分为“老人”、“中人”、“新人”三个类别,分别享有不同种类的养老保障。

  “老人”可享有“老年养老保障金”,也就是说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就可享有每人每月110元的基础养老金,同时,以此为基础,年龄到70周岁时,养老金标准上浮10%;年龄到80周岁时,养老金标准上浮20%;年龄到90周岁时,养老金标准上浮30%。

“老人”死亡后,可享有1200元丧葬费和10个月本人养老保障金的抚恤金。

“中人”和“新人”在办理农转非手续后,成功就业者可以个体身份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高新区将补贴缴费额度的50%。

  三种类别的社会保障制度,将各年龄段的失地农民全部囊括在内,建立起了高新区失地农民的“大社保”体系。

这在长春市,甚至是吉林省都是领先的、超前的。

  为了稳步地推行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工作,使广大干部群众和失地农民及时了解政策,高新区专门印制了宣传资料到各村分发,相关工作人员还分散到田间地头和失地农民的家中,为他们一一讲解各种条例,分析利弊。

由于实施工作严密细致,有力促进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工作的有序进行。

  生活在高新区的农民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有一支时刻把群众疾苦放在心里的干部队伍。

  

  教育新政村娃变城娃喜爱数字化教学

  

  自1999年以来,我国实行扩招制度后,我国高校在校人数每年都以7.25%的速度在增长。

但是,在重点高校中农村学生比例却在不断下降。

2009年的一项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城乡大学生比例为82.3%和17.7%,然而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农村大学生还占到30%以上。

农村学生比例失衡的原因之一就是城乡教育失衡。

  为了避免教育失衡,让失地农民的子女受到良好的城市教育,长春高新区将万顺、拉洛、富强3所农村小学和原77中学合并成了九年一贯制的高新区第二实验学校。

学校按城市一类学校的标准来设计,除了普通教室、教研室以外,学校还有理科实验室、音乐教室、劳技教室、卫生室、信息技术(计算机)教室、语音室、多功能教室和图书馆、校园管理广播系统、数字化信息校园网系统及运动场,极大地丰富了学校的硬件条件。

  “从来没有想过,我们能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在这么好的学校读书。

从前,我们的学校只有砖瓦房,操场也不好,一到下雨天,操场全是泥,我们只能在屋子里活动,现在的学校多好啊,大高楼,塑胶体育场,下再大的雨,刚一停,我们就可以到操场玩了,现在我们和城里孩子上的是同样的学校。

”六年三班的王旭同学笑着对记者说。

  在软件条件上,高新区也逐步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推行教师岗位聘任制,提高聘用教师工资待遇,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今年,还将全体农村学校校长、骨干教师送到华东师范大学培训,使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教学质量得到极大提高。

  王晓春老师的课堂教学多次获得了长春市一、二等奖,她也被评为长春市科研骨干教师、长春市骨干教师、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明星教师,并受到高新区管委会嘉奖。

王力民老师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并负责学校的德育工作,他连续多年被评为高新区优秀教师并获得年度嘉奖,还相继被评为长春市科研骨干教师、长春市学科骨干教师、在第三届长春市骨干教师论坛中荣获金星奖……

  师资水平的发展带动了学生成绩的提高,在近三年中考中,高新区第二实验学校最高分和考入一类高中人数居周边同类6所中学榜首。

学校社会影响日益广泛,先后获得了“课改示范校”、“教师专业发展型示范学校”、“绿色学校”、“平安校园先进校”等荣誉称号。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高新区基础教育工作正在经历着由农村教育向城市化、标准化教育转变的过程,当前最大的压力和任务,就是全力以赴,以最短的时间,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跟上全市优质教育发展的总体水平。

  2009年,高新区投资1.5亿元,兴建了高新第一实验学校、兴华学校和兴华幼儿园。

其中高新第一实验学校,投资8000万元,占地面积5.7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4万平方米,建成后,学校将拥有32个教学班。

兴华学校和兴华幼儿园投资7000万元,占地面积6.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4万平方米,拥有24个教学班。

两所学校及幼儿园在今年下半年建成并交付使用,两所学校的建筑设施、装备水平全部按照全省一流水平设计,学校建成后,南北两区的教育布局基本完成,教学环境将得到全面提升。

  今年,高新区已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了一所面向102国道以南居民的幼儿园,目前正积极与省内外名牌托幼机构进行洽谈,力争以最快的速度引进适合高新区情况的托幼机构,使居民享受到优质的幼儿教育。

  

  医疗卫生让农民拥有“家庭医生”

  

  高新区的医疗卫生工作一直遵循一个独特的“高新模式”,那就是以发展综合性医院为主导,社区和新农合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这种模式成功地解决了高新区群众看病难、难看病的情况。

  为了让失地农民在医疗卫生方面得到保障,高新区加大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投资力度,区内数万名农民参加新农合,基本实现“零缴费”参合,即不用花一分钱就可以享受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带来的优越福利。

目前,区内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已达32089人,基本上实现了“参合”全覆盖。

这是高新区减轻农民压力,鼓励农民积极参合的一项措施,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了高新区时刻把农民的利益放在工作首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以来,有效地缓解了高新区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从基本上保障了农民健康水平。

双德乡光辉村参合农民葛兰娥,因病多次住院,2008年,她得到了2万元的住院补偿费用。

奋进乡兴华村参合农民刘桂红,因脑出血一次住院花费近14万元,巨额医疗费用,对于她原本就贫困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2010年,她得到新农合给予的4万元住院补偿费用,缓解了因家庭贫穷而看不起病、治不起病的难题。

家属高兴地说:

“金山、银山,合作医疗是靠山;千好、万好,新农合政策最好。

  此外,为提高辖区农村育龄妇女健康水平,增强健康保健意识,高新区积极开展“三查三落”工作。

前进村育龄妇女崔淑芳在检查过程中被发现患有子宫肌瘤,已引发贫血症状,病情十分严重,由于患者思想守旧,迟迟不肯就医,最终通过医生的耐心讲解,崔淑芳克服了守旧恐惧思想,及时到上级医疗部门就医,缓解了病痛。

  在社区医疗服务方面,高新区投入近4000万元,在南北两区方便群众就医的地方分别新建了社区卫生中心和服务站共4所,农民步行15分钟即可到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就医。

相对于区内现有的大型综合医院和即将建成的特色医院,社区医疗服务站更强调优质服务暖人心,为社区居民提供贴心的就医环境,及时为患者排忧解难,以优质服务温暖病人,做病人的贴心人。

  

  文化生活让回迁农民变身“民间艺术家”

  

  “今年年底,我们的小剧场就可以使用了,到时候我们的演出队就可以在剧场里排练了,以前邻居们都管我叫‘唱大戏的’,这下有了舞台,我可就是‘民间艺术家’了”,兴华村回迁农民李艳阿姨,兴奋地向记者诉说着。

  李阿姨提到的小剧场,是高新区在北区兴华园农民回迁小区、高标准投资建设的1749.14平方米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回迁农民组织大型文艺演出、职业技术培训等活动提供场地,回迁居民还可以在这里免费观看电影。

  为丰富回迁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近年来,高新区非常重视农民回迁小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高新区投资4000万元,建设了长春高新区警民体育健身中心工程,中心设有乒乓球馆、羽毛球馆、网球馆、健身房、篮球馆、台球室、更衣淋浴室。

此外,还在三佳回迁小区、富康回迁小区、科苑社区安装多条健身路径,为拉洛村、富强村、前进村、兴华村、太平村、三家村、万顺村配备体育器材21件。

  傍晚时分,是回迁小区最热闹的时候,吃过晚饭的农民,纷纷走出家门,来到社区活动中心自娱自乐。

他们有的结成队伍,跳起了欢快的秧歌;有的两人一组,在棋盘上你争我夺;还有的走进了农家书屋,在书海中畅游。

靠地吃饭的农民,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正在锻炼的失地农民陈炬老人舒心地笑着告诉笔者:

“现在许多农民朋友常常羡慕我,说我晚年的运气好,土地被城市建设征用了,得到了一大笔补偿费,住上了楼房,还享受养老保险,吃穿不愁,过着无忧无虑的神仙日子。

每天早晨七点钟出来锻炼,练到九点半就回家煮饭,吃完中午饭后睡个把钟头的中午觉,再到社区下下棋。

区里为我们失地农民考虑得这么周到,还心急什么,一天快快乐乐地生活,保养好身体,好好享受这种幸福的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