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笔记.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76220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45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笔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笔记.doc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笔记.doc(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笔记.doc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周三多(第五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

一.人类活动的特点

1.目的性2.依存性3.知识性

二.管理的必要性

1.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如何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利用,使其最大可能地形成有效的社会生产力,是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

2.科学技术落后是阻碍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的许多技术存在被闲置和利用率不高的现象,实践证明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才能使科学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3.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化国家和现代企业建立的基础,协调各种关系需要管理

4.实现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预期目标,需要靠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将成员的分力组成一致的合力需要管理

5.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

管理通过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正在改变着人类经济活动、社会活动及日常生活的方式、方法和内涵。

三.管理的概念

管理:

管理者为了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a.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b.管理应当是有效的c.管理的本质是协调d.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一.管理的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1.计划:

制定目标并确实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表现形式:

目标的制定和行动的确定)

2.组织:

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运转(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的具体形式和特点,表现形式:

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

3.领导:

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表现形式:

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

4.控制:

控制地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1计划,计划就是控制地标准(表现形式:

偏差的识别和纠正)

5.创新:

创新职能与上述各种管理职能不同,他本身并没有某种特有的表现形式,他总是在与其他管理职能的结合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二.管理的自然属性

1.管理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需要2.管理是社会活动中的一种特殊职能3.管理是生产力

以上性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三.管理的社会属性

管理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反应

与管理社会属性有关的基本变化:

1.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规模扩大,职能经理人出现,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

2.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已进入或正在步入市场经济轨道

3.普遍出现一个中产阶级,形成两头小中见大的橄榄球形社会财富占有结构

4.企业管理需要考虑消费者利益和社会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

一.管理者的角色——亨利明茨伯格

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一项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

1.人际角色:

人际角色直接产生自管理者的正式权力基础

a.代表人b.领导者c.联络者

2.信息角色:

管理者必须确保和其一起工作的人员具有足够的信息,从而能够顺利完成工作

a.监督者b.传播者c.发言人

3.决策角色:

管理者负责做出组织的决策,以便让工作小组按照既定的路线行事,并分配资源以保证计划的实施

a.企业家b.干扰应对者c.资源分配者d.谈判者

二.管理者的技能——罗伯特卡次

罗伯特卡次的研究,管理者必须具备三种技能

1.技术技能:

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基层管理最重要)

2.人际技能:

成功的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重要性大体相同)

3.概念技能:

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高层管理最重要)

三.21世纪管理者面临的挑战

1.信息网络化:

a.如何提高在管理中应用互联网进行电子商务的能力b.如何在新的时空条件和信息高度透明的情境下,确立新的管理理念c.管理者如何增强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2.经济全球化:

a.经济全球化使风险的积累和扩大变得难以控制b.管理者必须重新审视组织的发展战略、组织机构、管理理念、经营方式等是否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3.知识资源化:

企业及其他组织必须不断创新才能满足消费者不断增强的需求,从而使市场竞争空前激烈,而构成组织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知识创新

4.管理人本化:

a.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头等大事b.从重视人到尊重人再到全面的发展人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才能实现

第四节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与方法

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三种:

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

1.归纳法:

实证研究,典型→一般

2.试验法

3.演绎法:

一般→特殊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一.中国传统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

一方面根植于中国的历史进程,一方面又与中国的儒家文化密不可分

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

1.宏观管理的治国学:

财政赋税、人口田制、市场管理、货币管理、漕运驿递管理、国家行政管理等

2.微观管理的治生学:

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市场经营等方面的学问

蔡一将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概括如下:

1.顺道:

顺应宏观的治国理论和客观的经济规律

2.重人:

a.重人心向背b.重人才归离

3.人和:

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

4.守信:

信誉是人类社会人们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

5.利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6.求实: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思想方法和行为的准则

7.对策:

运筹谋划,以智取胜,两个要点:

a.预测b.运筹

8.节俭:

理财和治生都提倡开源节流,勤俭治国,勤俭持家

9.法治:

我国的法治思想起源于先秦法家和《管子》,后逐渐演变成一套法治体系

第二节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管理活动、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之间的关系:

1.管理活动是管理思想的根基,管理思想来自于管理活动中的经验

2.管理思想是管理理论的源泉管理理论是对管理思想的提炼、概括和升华,管理理论本身是管理思想,只不过是较成熟、系统化程度较高的管理思想

3.管理理论对管理活动有指导意义同时又要经受得住管理活动的检验

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

1.亚当斯密(英国):

《国富论》1776——系统的阐述了劳动价值论和劳动分工理论

a.日用必需品的源泉是本国劳动,日用品供应情况的好坏,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这个国家的人民的劳动熟练程度、劳动技巧和判断力的高低,二是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和从事无用劳动人数的比例

b.劳动分工理论:

斯密在分析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时,特别强调了“分工”的作用:

可以提高劳动熟练程度,提高劳动效率;减少由于变换工作而损失的时间;有利于创造新工具和改进设备

c.劳动价值论:

劳动创造的价值是工资和利润的源泉(工资越高,利润越低;工资越低,利润越高)

d.斯密在研究经济现象时,提出一个重要观点:

经济现象是基于具有利己主义目的的人们的活动所产生的,社会利益是以个人利益为基础的

2.查理巴贝奇(英国):

《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

a.巴贝奇赞同斯密的劳动分工能提高劳动效率的论点,但认为斯密忽略了分工可以减少支付工资这一好处

b.巴贝奇提出了“边际熟练”原则,即对技艺水平、劳动强度定出界限,作为报酬的依据

c.巴贝奇认为工人同工厂主之间存在利益共同点,竭力提倡利益分配原则,即工人可以按照其在生产中所作的贡献,分到工厂利润的一部分

提出工人的收入应该由三部分组成:

按工作性质所确定的固定工资;按照生产效率及所作贡献分得的利润;为提高劳动效率而提出建议所应给予的奖励

3.罗伯特欧文

经过一系列试验,提出了在工厂生产中要重视人的因素,要缩短工人的工时,提高工资,改善工人住宅。

欧文是人事管理的创始人

二.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

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论的创始人:

弗雷德里克泰罗(美国)《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

⑴泰罗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a.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b.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

c.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的变革

⑵泰罗提出的管理制度:

a.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效率

b.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

c.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

d.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

e.使管理和劳动分离,把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

⑶与泰罗同时代的科学管理理论:

a.亨利甘特:

《工业的领导》1916,《工作组织》1919

设计了一种用线条表示的计划图表,称“甘特图”

b.杰布蕾斯及他的妻子:

《动作研究》以进行“动作研究”而著称

c.福特(美国):

在泰罗的单工序动作研究的基础上,对如何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生产效率进行了研究

泰罗及其他同期先行者的理论和实践构成了泰罗制,“泰罗制”着重解决的问题是用科学的方法提高生产现场的生产效率问题

2.对“泰罗制”的评价

⑴“泰罗制”应用在生产现场管理中效果显著,但其推广却很不顺利,遭到了资本家和工人的反对:

一方面是因为社会上传统意识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它本身也存在着弱点

⑵我们应当用历史的观点客观地评价:

a.它冲破了传统的落后的经验管理办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并创立了一套具体的科学管理方法

b.由于采用了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科学的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二、三倍,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个时期发展的需要

c.由于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的分离,企业中开始有一些人专门从事管理工作

d.泰罗把人看成会说话的机器,只能按照管理人员的决定、指示、命令进行劳动,在体力和技能上受到很大限度的压榨

总之,泰罗制是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同时也受到历史条件和倡导者个人经历的限制,管理的范围比较小,管理的内容比较窄,对于企业的财务、销售、人事等方面的活动基本没有涉及。

3.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

泰罗制在科学管理中的局限性主要是由法国的亨利法约尔加以补充的

⑴研究的的中心问题:

组织结构和管理原则的合理化,管理人员职责分工的合理化

⑵法约尔认为要经营好一个企业,不仅要改善生产现场的管理,而且应当注意改善有关经营的六个方面的职能:

a.技术职能b.经营职能c.财务职能d.安全职能e.会计职能f.管理职能: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⑶14条原则:

a.分工b.权力与责任c.纪律d.统一命令e.统一领导f.员工个人要服从整体g.人员的报酬要公平h.集权i.等级链j.秩序k.公平l.人员保持稳定m.主动性n.集体精神

⑷法约尔的贡献:

在管理的范畴、管理的组织理论、管理的原则方面提出了崭新的观点

⑸其他贡献者:

a.马克斯韦伯:

德国社会学家,在组织体系和组织原则方面提出了若干新的理论

b.詹姆斯穆尼:

美国企业家

c.林德尔厄威克:

把法约尔、穆尼和泰罗的思想加以归纳并使之有机会结合起来形成了比较完整系统的管理理论

认为:

管理过程是由计划、组织和控制三个主要职能构成的

科学调查和分析的三项指导原则:

预测、协调和指挥

管理的间接目标:

秩序、稳定、主动性和集体精神

第三节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