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单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758760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9.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四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四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四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四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单元.docx

《四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单元.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单元.docx

四单元

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

第四单元

单元主题

浓浓深情

单元

教材

安排

本组教材共有4篇课文,这些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

《再见了,亲人》中的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令人难以忘怀;《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红军战士忠于党、关心同志胜过自己的高尚情操催人泪下;《桥》中老支部书记在生死关头,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壮举使人心潮难平;《梦想的力量》中那个年仅六岁的孩子的美好梦想让人感受到善良与同情心会凝聚和迸发出巨大的力量。

这4篇课文有散文、有小说,内容生动、人物鲜明,表达了作者丰富美好的情感;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各具特色。

比如,《再见了,亲人》将抒情叙事相互交织,感情真挚强烈;《金色的鱼钩》先倒叙,再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清楚了鱼钩的来历,并通过具体的事例,赞美了老班长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革命前辈的怀念之情;《桥》在环境的描写上、语言的使用上(精练、干脆)以及文章的结尾都极具特色,这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强烈的感情。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二是要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三要引导学生课外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学做一些准备。

单元

教学

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能认识文中的生字生词如战役、噩耗、大嫂、深情厚谊、咆哮、放肆、祭奠、呻吟、胸膛、搀扶等。

2、能流利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3、理解文章内容,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

方法

1、采用各种有效手段,充分利用课内外资源,感受课文所描述的情景。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解决学习中的疑惑。

3、通过揣摩相关词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4、学习作者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式。

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特点。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

2、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

重点

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解决学习中的疑惑。

2、通过揣摩相关词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

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式。

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

资源

学生准备

预习、搜集资料(vlass)

教师准备

课件、相关背景资料

课题

13再见了亲人

课时

两课时

授课类型

211模式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为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课文感情真挚强烈,叙事抒情相互交织,语言亲切感人,构思精巧别致。

设计理念

是让学生从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中,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受到深刻、生动的国际主义教育;二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战役、封锁、暂时、硝烟、噩耗、刚强、大嫂、篮子、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3.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4.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2.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学情分析

对于本篇课文学生比较陌生是因为年代久远,那时候的历史背景要在预习的时候就知道,所以本单元的预习历史背景资料就显得尤为重要。

五年级的孩子对搜集资料已经熟能生巧,如何借助资料理解课文,老师要进行课内外的结合引导。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先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师:

上课前,我们来说说一个词,“亲人”(板书:

亲人)

看到这个词,你会想到什么?

师:

对,同学们,亲人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为我们倾注了全部的爱心,我们和亲人之间的爱是无私的。

师:

无私的爱、真挚的爱在不具备血缘关系的人中间会不会出现呢?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再见了,亲人”讲的就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亲情。

(板书:

再见了亲人)

 

亲人;有着深厚的感情;具有血缘关系

 

齐读课题

激发学生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②词语检测。

③想一想这篇课文中主要讲了谁?

他们是亲人吗?

这三人代表的是整个朝鲜人民,那么朝鲜人和中国人没有血缘关系,为什么会成为亲人呢,默读课文1、2、3自然段,想一想,从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

学生汇报。

 

学生默读课文

了解抗美援朝背景资料,整体感知课文。

拓展材料

阅读平台拓展资料及有关背景知识的介绍

打写题目

结合抗美援朝的背景资料,写一段文中大娘、小金花、大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回顾课文,文中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和我们的志愿军结下了申请的友谊。

复习导入,引出本课重点。

二、交流讨论

1、默读课文一、二、三自然段,勾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

2、小组交流自己勾画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

默读课文,勾画句子。

小组交流。

指名朗读。

理解课文的重点语句,体会中美人民之间的友谊。

三、朗读升华

1、大娘、小金花、大嫂,今天我们就要走了,可是此时我们内心如此不舍(出示:

4—6自然段)指名读。

2、总结: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学生朗读

依依不舍,更难忘记中朝人民的深厚友谊。

四、体会写法

浏览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小组交流:

想想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

小组交流。

体会反问、设问的用法。

拓展材料

阅读平台拓展资料

打写题目

从课文中挑选一件朝鲜人民为志愿军战士做的事,展开想象,编写成一个故事。

板书设计

再见了,亲人

大娘小孙孙

小金花失去了妈妈

大嫂双脚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

2、完成练习册。

3、阅读抗美援朝故事。

教学后记

课题

14、金色的鱼钩

课时

一课时

授课类型

略读课文;211模式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

“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

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设计理念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为了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教育,二是为了进一步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红锈、宿营地、青稞面、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的难点是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学情分析

因为有了《再见了,亲人》课文中预习的铺垫,对课文的深入学习和理解,再加上丰富的拓展阅读中所获取的知识,学生对战争年代的故事已经有了了解,本节课的历史资料学生已经在预习中就可以在各种途径中获得,而且本课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上的描写比较好,所以在学习中就会很自然地渗透这些内容的学习。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读书方法,围绕课文重点、难点,抓住主要人物,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等形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让学生有了充分交流的机会,使他们了解合作学习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揭示课题

出示课题:

金色的鱼钩。

朗读课题,读完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

为什么鱼钩是金色的?

关于这个鱼钩发生了什么事?

质疑,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

快速默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词语检测。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默读课文。

检测词语。

学生质疑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

老班长接受了一个什么任务?

当时指导员是怎么嘱咐的?

2、小组合作完成:

勾画出描写老班长的句子,说说老班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在这些事情的背后,到底蕴藏着哪些感人肺腑的情感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仔细品味文章,找出能够感受到老班长的伟大精神的地方,用作批注的方法写下自己的感受。

 

指导朗读

 

4、这是一位怎么样的老班长?

 

5、为了伤员,老班长快耗尽了自己全部的生命。

如果你是伤员,面对奄奄一息的老班长,会有怎样的感受?

 

 

学生汇报

 

小组合作

 

指名朗读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拓展材料

阅读平台中故事。

打写题目

革命胜利了,我来到了革命烈士纪念馆,又看到了那枚鱼钩,百感交集。

……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接受任务——照顾病号——壮烈牺牲——永远怀念

作业布置

1.完成练习册。

2.将长征时期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后记

课题

15桥

课时

两课时

授课类型

211模式

教材分析

一篇感动人心的好小说,字里行间充满着人性之美:

一位普通的老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留给自己至爱的儿子,用自己血肉之躯构筑起一座不朽的桥梁,更构筑起一座沟通百姓的心灵之桥!

整篇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构思独具匠心,巧设悬念,尤其在结尾之处,更是神来之笔;语言极富张力,洗练而生动,读起来,如诗如歌颇具韵味。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能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诵读课文,感受老共产党员的人性之美。

3、抓住课文中极富感染力的语段,感受凝练如诗的文字,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环境描写、谋篇布局)的特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对重点语段的品读,感受人性之美,感受语言的魅力,初步领悟课文表达上的特色。

难点:

对课题《桥》的深刻理解;结合具体的语境对“父爱”的深刻理解。

学情分析

孩子们呢对共产党员的党性不能理解,但对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却在生活中能够感受到。

结合生活实例,报刊杂志寻找“最美的他”。

教学策略

读中感悟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引入

1、我们在四年级学习过一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也是一座不简单的桥。

2、板书课题——《桥》,齐读。

3、到底这座桥有着怎样的意义呢?

让我们走进课文。

 

齐读课题

开门见山,引入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自学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想一想:

课文写了怎么样一件事?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词语检测

 

学生汇报

初读课文,整体了解课文内容。

三、环境描写

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的凶猛的句子?

2、交流:

(1)理解:

“咆哮”是什么意思?

山洪是怎么咆哮的?

理解“势不可挡”

(2)指导学生读出洪水的凶猛。

(3)想一想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汇报

 

指导朗读

侧面描写洪水,语言精炼为体会老书记的精神做铺垫。

拓展材料

阅读平台中资料

打写训练

黎明,小村庄遭受了洪水的袭击,结合课文写一段当时的情景。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学生回答

回顾复习

导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

默读课文3—6自然段,画出描写面对突如其来的山洪,人们的表现是怎样的,抓住关键词?

小队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

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2)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3)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小组合作交流

 

有感情地朗读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体会山洪暴发,人们惊慌失措,濒临崩溃。

三、细细品读

就在此时,老汉是怎样做的呢?

谈谈自己的体会。

这是一个怎样的老汉?

师:

总结。

学生汇报

抓住老汉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老汉品质。

四、表达方法

小组讨论:

本文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

汇报、总结。

拓展材料

阅读平台相关内容

打写训练

写一件生活中令你感动的事。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册;预习第16课。

教学后记

课题

16*梦想的力量

课时

一课时

授课类型

211模式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读来令人心灵震撼和感动不已的课文。

一个加拿大年仅6岁的孩子,要为遥远的非洲的孩子们挖一口井。

听起来,这肯定是一个梦,一个小孩子的梦,一个无法实现的梦。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毫无可能实现的梦却变成了现实,而且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去关爱和帮助别人。

这就是梦想的力量!

美好善良的梦想,会给人带来希望,会给人带来无穷的动力,能创造出奇迹。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应该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阅读中揣摩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中着力体现一个“悟”字,读中蕴情,说中表情,充分挖掘教材潜在的人文内涵,指导学生深入细致的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升华自己的思想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一声不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地含义。

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地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4、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去。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理解“梦想的力量是如此巨大”,感受“爱的力量”的巨大。

学情分析

少年儿童都有自己的梦想,却很少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即使有也很难坚持,走进瑞恩,和瑞恩一起分享他的梦想,和奋斗之旅,感受梦想的力量。

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以读促悟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理解梦想

(一)板书“梦想”。

什么是梦想。

1.梦想可能是我们心中最深切、最美好的渴望。

人世间的很多奇迹都源于源于梦想。

人应该有梦想,并为自己的实现作出努力。

2.现在请你告诉大家:

你的梦想是什么?

(二)激情入文

教师:

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让你创造出无法想象的奇迹。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一位主人公叫瑞恩。

他因为自己的一个梦想而改变了非洲一部分孩子的命运。

正是这位小男孩用一颗金子般的心帮助了那些急需帮助的人们,让我们深深感动。

 

学生说说自己的梦想是什么?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感知梦想

(一)请走进课文,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准确,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并读一读。

(二)词语检测。

说说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梦想。

(三)教师小结:

是的,瑞恩有这样一个梦想——

课件出示:

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齐读)

教师:

瑞恩的梦想也在不断变大,从挖一口井到——

课件出示:

我要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齐读)

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指名认读

学生汇报

 

整体感知课文中瑞恩的梦想是什么

三、追寻“梦想之因”

 

过渡语:

瑞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

让我们走近瑞恩,走近非洲。

(一)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

(二)说说瑞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

(三)找出文中老师说的话并读一读,重点读好“成千上万的孩子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死去了。

说话:

我觉得这里的孩子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你学得这里的孩子生活得怎么样?

(五)请你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句话。

(课件出示)

(六)现在,让我们跟随摄影师的镜头去看一看非洲人们的生活片段。

(背景阅读)1、出示非洲孩子生活的状况资料。

2、拓展想象:

在这么一个缺水的环境中,非洲的孩子会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3、教师:

怪不得一位老人这样说道:

—“对于我们来说,水,就是生命。

”(课件出示,齐读)

4、正因为非洲的孩子是这样的可怜,正因为水对于非洲孩子是这样的重要,所以瑞恩才会有这样的梦想—

课件出示:

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再次齐读)

学生汇报

 

学生阅读资料

 

齐读

结合背景了解瑞恩梦想产生的原因,感受非洲儿童没有干净水喝的生活现状。

四、走进“梦想之路”

过渡语:

瑞恩又为他的梦想做了些什么呢?

(一)自由学习3—13自然段,从文中找找相关的语句,划一划,读一读,感受感受。

(二)小组自由讨论,教师适时点拔梳理。

1、为筹齐70元钱,瑞恩所做的努力。

(1)在课文中找出瑞恩做家务活的句段,大声朗读。

“瑞恩的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瑞恩把得到的钱,都放进了那个饼干盒里。

(2)逐句朗读,想象自己到了一个怎样的身影。

(3)除这些外,瑞恩还会做哪些劳动?

(想象省略号的内容)

(4)好玩是孩子的天性,瑞恩还是一个6岁的孩子,是什么使他放弃玩耍的机会,做那么多的家务活?

(对非洲孩子的爱心和同情心,为了心中的梦想)

(5)教师小结:

整整4个月,为了这70元,他不怕辛劳;为了这70元,他不畏严寒;为了这70元,他不断地努力……他的心中只为了实现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就是—齐读(课件出示:

“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

2、当听到需要2000元时,瑞恩的表现。

3、当听到需要一台钻井机的时候,瑞恩的表现。

(三)体会他人的帮助

1、过渡语:

一个梦想可以感动身边的人,一个梦想可以感动一座城市,一个梦想可以感动一个国家,一个梦想可以感动一个世界。

大家都被瑞恩的梦想所感动,都伸出了援助之手,献出了温暖的之心。

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的句子用心读一读。

(1)妈妈的一位朋友被瑞恩的执著感动了,她决定帮这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

于是她把瑞恩的事写成文章,登在当地的报纸上。

(2)一周以后,瑞恩受到了一张25元的支票……瑞恩筹齐了打一口井的钱。

(3)瑞恩的老师没想到……使瑞恩和同学们跟非洲的孩子们通上了信。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三段话。

你觉得是什么使瑞恩的梦想成真?

(1)交流讨论

(2)教师小结:

一个不小的数目,之所以能在短短的2个月时间里筹集到了,是因为瑞恩的力量感染并带动着大家的心,这就是同心协力的力量!

实现梦想不仅仅是钱,更是人们的同情心和爱心。

3、瑞恩终于梦想成真,这些从井里流出的生命之水使非洲人们疾病得到控制,健康得到保障,生活也从此得到改善。

我们说——课件出示:

“是啊,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当一个梦想,成为65个国家千万千万人们的共同愿望的时候,我们说——“是啊,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谁不流泪呢?

 

小组讨论

 

有感情地朗读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感受梦想的无穷力量。

五、延续梦想的力量

(一)梦想在延续。

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教师介绍:

两年以后,基金会有七十多万加元,已经在非洲挖了七十多口水井。

(二)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文中的瑞恩被评为“北美洲十大少年英雄”,还做客我们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

瑞恩和他的妈妈通过《实话实说》节目与中国广大观众见面。

在节目即将结束时,瑞恩说:

“我要为取得干净的水源而努力工作,直到我爸爸那个年纪。

拓展材料

阅读平台相关文章

打写训练

如果瑞恩被推选为“感动世界”十大人物,向全世界征集颁奖词时,要求你为瑞恩写颁奖词,你该怎样去写?

现在就让你心中涌动着的敬意和感动喷薄而出吧!

练笔—交流!

板书设计

17*梦想的力量

梦想的力量如此之大!

筹齐70元钱——筹齐2000元钱——筹齐买钻井机的钱

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册,拓展课外阅读。

教学后记

课题

语文园地四

课时

三课时

授课类型

练习课

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四由“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以及“成语故事”几个部分组成。

由于本组课文讲述的是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的故事,因此本次口语交际和作文的训练,一是继续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或是亲身经历过的令人感动、使人难忘的事情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二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交流平台”通过小林和小东的对话,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既要注意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要注意领悟作者表达情感时所使用的方法。

“日积月累”安排了16个关于磨砺意志、艰苦奋斗、尽职尽责、不怕困难的成语,使学生的思想受到启发和教育,并进一步丰富语言积累。

“成语故事”《程门立雪》旨在让学生知道这个成语的来历以及用法,学习主人公尊师重教的精神。

设计理念

语文园地的教学重在提高学生实践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力求在通过小组讨论中培养学生与伙伴之间共同合作的精神,培养孩子收集资料和信息的能力和兴趣。

教学目标

1、围绕“感动”这个话题,诉说故事,畅谈想法,感动心灵,并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感情;在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

  2、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一件令人感动的小事记下来,并写出真情实感,分享习作的快乐。

3、巩固学习本组课文的所得,明白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才能感动,并学习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4、引导学生朗读、积累关于永不放弃的相关成语。

  5、懂得“程门立雪”的意思,懂得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尊敬教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能发现生活中美好的情感,把令人感动的事情写真实,写具体。

2、结合本单元内容,交流学习活动,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

学情分析

对于基础部分学生有能力学习,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对个别有困难学生科进行个别指导或合作学习。

教学策略

自读自悟,讲练结合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歌曲引入,简说故事

1、同学们,今天,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