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docx
《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
常见的几种手法:
1.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
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
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
“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 “诚信如一枝玫瑰,百花丛中她最美,美得无瑕,美得高贵。
送人一枝玫瑰,给世间一缕馨香。
诚信,维系世间温情的纽带,有了你,人们不再感到冬日的严寒,有了你,人们时刻感到春天的温暖。
诚信,人类精神的缔造者,有了你,世间少一些尔虞我诈,少一些世态炎凉。
”“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稍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
”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
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如果漂亮的脸蛋是一份推荐书,那么圣洁的心就是张信用卡。
”“人生如果是一盘棋,那这样的日子简直就是没有气眼的生活。
”“今夏的女生是红桃绿柳,灿烂夺目,点缀了校园,可爱非凡。
”“希望是栖息在人类灵魂中的一种会飞翔的东西。
”“儿子是箭,父亲是弓,要想把箭射得更远,父亲的背便愈弓。
”“那些细碎的往事,当时只是寻常,如今却全变成钻石一样晶莹纯粹的回忆。
” “如果你曾经把失败当成清醒剂,就千万别让成功变成迷魂汤。
”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
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
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王小丫的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
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像”“仿佛”等词,但不是比喻句。
如:
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同类比较)
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表示猜度)
她仿佛听见了她的心脏跳得非常厉害。
(表示想象)
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像徐洪刚、李向群等。
(表示列举)
2.比拟(见后面重点讲解)
3.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2)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
例如:
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
例如: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
例如:
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
例如:
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
例如: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⑥结果代原因。
例如:
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
例如:
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⑧地名代本体。
例如:
延安还是西安?
要划清这种界限。
4.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a、扩大夸张。
例如: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
例如: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
例如:
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5.对偶
(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
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
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
其作用有:
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2)对偶的几种形式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
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
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
例如: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
又称“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例如: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
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
例如:
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
例如: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
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几种形式
a、成分排比。
例如:
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b、句子排比。
例如: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7.设问
设问的特点
“无疑而问”。
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
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例如:
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
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又如:
这七人端的是谁?
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
再如:
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原因是什么?
最主要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8.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例如:
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又如:
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
(2)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例如:
“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
”又如:
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重点了解:
比拟
1.概念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等几种形式。
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2.种类:
判断下列比拟句的种类:
A.他骄傲自满,取得一点成绩,尾巴就翘得天样高.(拟物)
B.风雨能摧残樱花,但是顶风冒雪,樱花不是也能舒展笑脸么?
(拟人)
C、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拟人)
D、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拟物)
E、老支书直截了当地下达了任务:
“让你带一队人马把黑龙潭的水牵到山下的坝子里来。
”(拟物)
F、老人们真幽默,吃着西瓜与夏天告别,说是“啃秋”。
人们终于迎来了新秋,迎来了这楚楚动人的新娘子。
秋山,变得丰腴起来了;秋水,变得温柔起来;秋风,变得凉爽起来了;秋云,变得淡远起来。
3、比拟与比喻的主要区别是:
比拟意在“拟此为彼”,彼此交融,常常体现在动词上,而拟体始终不出现;比喻意在“以此喻彼”,彼此是两个不同的事物,常常体现在名词和名词短语上,喻体必不可少。
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模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4、比拟的作用
①感情色彩鲜明;②描绘形象生动;⑧表意更加丰富。
(举例见学生卷)
其他修辞手法(有些会考到,要求学生了解,至少可以在作文中运用)
1、婉曲
婉曲是要表达的意思不直截了当说出来,而是用委婉曲折的方式烘托或暗示给读者的修辞方式。
例孔已己一到店,所有的喝酒的人都看着他笑,有的叫:
“孔已己,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
”《孔已己》(“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暗示“你又挨打了”。
)
2、回环
回环就是用相同语句回环往复地说明事物的一种修辞方式,形式上表现为词语相同而语序相反,即“甲——乙、乙——甲”排列。
例她哭一会儿笑一会儿,笑一会儿哭一会儿,大概是疯了。
他爬起来跌倒,跌倒爬起来,继续挣扎着前进。
3、顶真(顶针、联珠)顶真是将前一句或前一节奏的尾字,作为后一句或后一节奏的首字,使两个音节或句子首尾相连,前后承接,产生上递下接的效果,好像串珠子似的一种制联方法。
用顶真法创制的联语,要做到语句递接紧凑、生动明快方为佳联。
顶真与叠字形式相仿但本质却不同,顶真可以是一个单字,也可以是一个复词或词组,既可以一次使用,也可以重复使用。
如:
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请看下联:
寿禄比南山,山不老,老福人,人杰年丰,丰衣足食,食的珍肴美味,位列三台,台享荣华富贵,贵有稀客,客多是理,理正言顺也;晦气如东海,海真大,大贪鬼,鬼面兽心,心术不端,端是财痞杂种,终必一死,死无下葬墓地,地伏饿狼,狼撕其身,身败名裂哉!
相传这副楹联的上联是个好吹牛拍马的富家子弟给一个大富翁送的寿联。
做寿之日无人能对下联,喜得富翁眉开眼笑。
一个穷秀才见了上联,即对出下联,叫一小孩送上,气得富翁七窍生烟,寿席不欢而散。
这副楹联的上下联都是采用顶真法创制的,联语象一条环环相扣的链子,上联把富翁捧上了天,下联却把富翁骂得狗血喷头,死有余辜,令人拍手称快。
顶真对联,根据用字的位置和频率,可以分为句中顶真、句间顶真和句句顶真。
句中顶真,即在句中结奏点(断读处)传递文字,古人称之为联绵(连绵)。
如长沙白沙井联:
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
按七言联“二二三”节奏式,可读为“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
德、山、沙、水均为句内顶真。
句间顶真,即在各断句间传递文字。
如下面一副戏台联堪称顶真联中的佳品: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象谁,谁装谁,谁就象谁。
这副顶真楹联概括力极强,仅用了八个字,就把戏剧演员忘掉自我、逼真肖人的精彩表演描述出来了,该联对仗工稳,精巧风趣,联意隽永,是一副绝妙戏联。
句句顶真,即无论断句多少,联珠到最后一句,可称之“连环”。
根据其断句多少,可分为大小两种。
小连环一般是三个断句,两处顶真。
如四川青城山天师洞联: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不同的顶真方法,有时候还可以综合运用。
请看一副风景联:
听雨雨住,住听雨楼边,住听雨声,声滴滴,听、听、听;
观潮潮来,来观潮阁上,来观潮浪,浪涛涛,观、观、观。
这副顶真对,既有句内顶真,又有分句之间的顶真。
上联妙用一字两义,“住”一作“停止”,一作“住宿”,把听雨观潮之妙趣随着语意的跳跃尽纳联中。
顶真是句末的词语作下一句开头的词语的修辞方式。
回环与顶真的区别:
回环只有两个语言片断;顶真则不限于两个。
回环是甲-乙,乙-甲;顶真是甲-乙,乙-丙。
4、仿词
仿词也叫逆换。
是根据表达的需要,临时造出一个同原来的词语意义相关的新词语,以造成表达上的新鲜感。
例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5、反复(重现)
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组,这种修辞方法叫反复。
反复的种类:
(1)接连反复:
等待着,等待着,载着你遗体的灵车,碾过我的心。
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2)间隔反复:
好个"友邦人士"!
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
捕禁官吏,他们不惊诧。
中国国民党统治下连年内战,空前水灾,买儿救穷,砍头示众,密密杀戮,
严刑逼供,他们不惊诧。
在学生情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
反复的作用:
强调作用,用于抒情写景,感染力强。
6、双关: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性和同音的条件,有意识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
(1)谐音双关:
我失骄杨群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杨实际上是指杨开慧,柳实际上是指柳直荀)。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
(2)语意双关:
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
7、反语:
反语就是说反话的方式来加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式。
反语的种类:
(1)表示讽刺的反语:
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屡血痕抹杀了。
……实在是标致极了;又如:
"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2)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的反语:
几个女人有一点失望,也有一点伤心,各人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
双关和反语虽然都有表里两层意思,但是:
反语的表里意思是相反的;双关的表里意思是相关的。
8、移就:
所谓“移就”,就是有意识的把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移用来描写乙事物。
一般可分为移人于物、移物于人、移物于物三类
㈠移人于物。
把描写人的词语移用来描写物,从侧面衬托人的思想感情,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如:
①她们被幽闭在宫闱里,戴个花冠,穿着美丽的服装,可是陪伴着她们的只是七弦琴和寂寞的梧桐树。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寂寞”本是人的一种感受,现在用来描写物“梧桐树”,以正面衬托“被幽闭在宫闱里”人的孤寂。
②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仿佛处处在告白他对现实社会的不调和。
(唐弢《琐忆》)
“倔强”一般是用来刻画人物的性格,这里却用来修饰“头发”,而正是这种错位移用,表现出了鲁迅先生倔强的性格品质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㈡移物于人。
把描写事物的词语有意识地移用来描写人。
如:
①吴荪甫突然冷笑着高声大喊,一种铁青色的苦闷和失望,在他酱紫色的脸皮上泛出来。
(茅盾《子夜》)“铁青色”本是用来写物的,这里用来写人的心情“苦闷和失望”,将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融为一体,使语句显得简洁生动、深刻有力。
②将最初的叹息 最后的悲伤 一齐投入生命的熔炉
铸炼成金色的希望(陈敬容《铸炼》)
“金色”本是用来修饰物的词语,现在用来修饰人的“希望”,形容希望的无限美好。
㈢移物于物。
把修饰甲事物的词语有意识地移用来修饰乙事物。
如:
①我不相信 一九七六年的日历 会埋着这个苍白的日子(李瑛《一月的哀思》)
“苍白”本来是用来修饰缺乏生命力的事物的色彩,现在移用来修饰另一种事物“日子”。
这是移用修饰甲事物的词语来修饰乙事物,使没有感情色彩的事物具有感情色彩。
②辽阔的呼伦贝尔,甜蜜的湖光山色。
(杨志美《草原牧歌》)“甜蜜”本来是描述形容物品的味道,这里移用来修饰另一种事物“湖光山色”,写出了“湖光山色”的赏心悦目。
巧妙的运用移就,能使文章简洁有力、生动活泼。
如:
①拿洗脸打比方,我们每天都要洗脸,许多人并且不止洗一次,洗完之后还要拿镜子照一照,要调查研究一番,(大笑)生怕有什麽不妥当的地方。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②作娘的,又难免要把自己当作处理女儿婚姻问题上的“负责干部”。
(康濯《春种秋收》)
③你们哥俩还是各居一屋,“互不干涉内政”?
(刘心武《醒来吧,弟弟!
》)
④甲第一,是我有了孩子;第二,是我当了爸爸;第三,是我已经接受了爸爸这个官衔。
乙好啊,那你就宣誓就职,赶快发表谈话吧。
(侯宝林《给您道喜》)
“调查研究”“负责干部”“互不干涉内政”“官衔”“宣誓就职”等词语原本都应该用在比较庄重的场合,而上述例句中却都是描写的比较随便的日常生活。
这些有意识的移用,便造成了幽默风趣的情调。
总之,移就看着好象用词不当,但正是这种不当,却创造出了一种美丽,创造出了一种意境,创造出了一种特殊的情调,产生了无穷的艺术魅力,收到了良好的修辞效果。
9、通感:
(移觉)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收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举例子来说吧:
欣赏建筑的重复与变化的样式会联想到音乐的重复与变化的节奏;闻到酸的东西会联想到尖锐的物体;听到飘渺轻柔的音乐会联想到薄薄的半透明的纱子;又比如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分为形容的通感和比喻的通感。
形容的通感:
红杏枝头春意闹。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我的忧郁也明亮起来、辉煌起来,萌生出希望的青枝绿叶,和不再枯黄凋谢的真善美的花朵。
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和,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凝脂似的感觉。
(《天山景物记》) “凝脂”,是由山色“柔嫩”,山形“柔和”而来,是作者将视觉转移为触觉,仿佛触摸到“凝脂”,让人产生柔嫩、舒服之感。
比喻的通感:
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忽羯鼓一声,歌喉遽发,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
这是刘鹗《绝唱》中对黑妞说书的生动描绘。
通感和移用的区别:
移用侧重于词语在一定语境下替换;通感则侧重在感觉上相移。
10、呼告:
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
也就是对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说话,一般可把它分为呼人、呼物两种形式。
雷锋啊,你虽然生活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但人们从你身上,也从千千万万革命战士的身上,看见了未来的人类,共产主义的人类。
(呼人)
啊,电!
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
我的长剑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
(呼物)
11、互文:
指古诗文的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参考答案
1、析:
优秀的流行歌曲,在化抽象为形象,化单调为生动方面很花了工夫,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歌词。
在修辞的运用方面,用得最多的是比喻。
最后两句运用比喻,将色彩、形状锤炼得很美。
2、析:
“别让马铃敲碎林中的寂静”,运用拟物,“路旁的小溪拨动了琴弦”,运用了拟人,增添了诗情画意。
3、析:
一拟人能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生命,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
运用拟人可以描绘出色彩鲜明、内涵丰富的形象。
个“踩”字绘出了红梅凌霜傲雪的飒爽英姿,“何所惧”写出了红梅对困难挫折的蔑视,“丹心向阳”则抒发了火热的革命激情,表现了无比坚定的革命信念。
4、析:
夸张则可以展开联想,创造气氛,增强感染力。
明快的旋律使诸多花季雨季的少男少女们心驰神往,火辣辣的歌词更让少男少女们心痴神醉。
我们知道两人相爱时常说“爱你到地老天荒”。
似水流年,人生短暂,长相厮守到地老天荒,就够夸张的;这几句歌词则更是夸张之上的夸张。
山峰无棱,河水停滞,昼夜不分,地球不动,四季无序,草木凋尽,这些现象绝对不会也不可能发生,可见其爱的痴情,情的忠贞。
前一句把爱延伸到地老天荒,但此后如何不得而知;而这几句歌词则在地老天荒之后,“还是不能和你分手”。
真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爱’绵绵无绝期”!
其想象不可谓不大胆,不可谓不奇特。
正因如此,情侣们才可以“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对酒当歌,唱出心中喜悦;轰轰烈烈,把握青春年华”。
这几句歌词情浓如火、激情澎湃,可以说是一篇热情洋溢的爱情宣言。
5、析:
排比可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运用排比往往取得气势如虹、激情飞扬的艺术效果。
听着响遏行云的旋律,一幅长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
唐古拉山的源头溪流潺潺,瞿塘峡激流澎湃,涛如雷鸣,巫峡隽秀婀娜、曲径通幽,西陵峡滩多水急、形势险恶,三峡工程“高峡出平湖”,蔚为壮观,黄州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采石矶江中映月,留太白遗风,金陵城下江水奔流,荡涤着秦淮笙箫,六朝金粉,入海口海天空阔,茫无涯际。
正是长江连通了雪山与大海,沟通了远古与未来,也正是长江滋润着一方方肥田沃土,哺育了一代代炎黄子孙。
长江是中华民族辉煌历史的见证,更是东方巨龙腾飞的不竭动力。
长江这条母亲河在新的时代青春焕发,表现出了意气风发、激昂向上的时代精神。
一系列排比句的运用表现了长江“之水天上来,奔流到还不复回”的豪迈气势,写出了中国人民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
下面是从学生喜爱的歌曲中挑出的一些句子,我对其中的比拟手法作了一些简单分析。
1、“头枕着边关明月,身披着雨雪风霜。
”(《当兵的人》)——以“明月”为枕,以“风霜”为衣,战士们戍守边关环境虽艰苦,情怀却豪迈。
2、“风沙吹老了岁月,吹不老我的思念。
”(《梦驼铃》)——岁月易老,人生易老,往事虽已掩入茫茫的黄沙中,但思念不老,愈久愈真。
3、“如梦如烟的往事,洋溢着欢笑,那门前可爱的小河流依然清唱老歌;如梦如烟的往事,散发着芬芳,那门前美丽的蝴蝶花依然一样盛开。
”(《往事》)——往事如梦如烟,无可捉摸,但散发芬芳,让人想象回忆美丽往事时幸福的感觉。
4、“思念整夜纠缠,我无法躲闪。
”(《你快回来》)——用“纠缠”一词,表明彻夜未眠,思念深切。
5、“……数着你给的伤悲”(《别说我的眼泪你无所谓》)——着一“数”字,悲伤形象顿出。
6、“漫漫长夜里,我串起你的承诺”(《想你的时候》)——想起你曾经许下的诺言,我无法忍受你离去事实。
7、“胡子里长满故事,憨笑中埋着乡音。
”(《父老乡亲》)——运用比拟手法,写出父老乡亲的淳朴憨厚,和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
8、“点击你的名字,发送我的快乐,接收吧,接收吧,爱的花朵。
”(《网络情缘》)——“发送”快乐,接收“花朵”运用了比拟形象生动,又巧妙对接网络用语。
9、“让爱去穿越地老天荒,捧起长夜中燃烧目光……让所有的心溶化惆怅,让世界每一束阳光为你喝彩。
”(《永不分开,世界的爱》)——形象地说明爱无处不在,爱亘古永恒,爱的力量无与伦比。
10、“风到这里就粘住过客的思念,雨到这里缠成线,缠着我们流连人间。
”(《江南》)——一个“粘”、一个“缠”,写出了江南的风和雨最能消人之魂,惹出人的万千思绪。
11、“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
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阵云烟。
”(《涛声依旧》)——难忘的往事,不舍的情怀,船票已旧,真情永在,我在寻找那份久违的温馨。
12、“苦苦隐藏的心事飘荡在春去秋来的日子里。
”(《那一场风花雪月的往事》)——“飘荡”一词极妙,说明多年来,那份心事时时触动心灵,却再也无法诉说。
13、“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
”(《东风破》)——“离愁”用盏装,“飘泊”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