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必修1《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考点串讲及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757225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新课标版必修1《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考点串讲及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教新课标版必修1《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考点串讲及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教新课标版必修1《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考点串讲及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教新课标版必修1《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考点串讲及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教新课标版必修1《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考点串讲及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新课标版必修1《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考点串讲及模拟试题.docx

《人教新课标版必修1《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考点串讲及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新课标版必修1《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考点串讲及模拟试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新课标版必修1《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考点串讲及模拟试题.docx

人教新课标版必修1《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考点串讲及模拟试题

年级

高二

学科

政治

版本

人教实验版

内容标题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考点串讲;模拟测试题

编稿老师

王红艳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1.《经济生活》第三单元考点串讲

2.模拟测试题

二.具体内容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

(一)分配制度

知识点1:

生产决定分配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知识点2: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1.按劳分配的含义:

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原因

①可能性。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现实性。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③必要性。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意义:

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4.地位:

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因为公有制是我国经济的主体,在公有制经济中就业的劳动者占多数。

知识点3:

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

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①含义:

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②特点:

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要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担经营风险,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2.按生产要素分配

①含义:

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②具体形式:

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③按劳动要素分配:

指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收入。

  ④按资本要素分配:

包括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

  ⑤按技术要素分配:

科技工作者提供新技术取得的收入。

⑥按管理要素分配:

企业的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形式。

3.意义: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二)分配原则

知识点1:

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

1.效率原则:

①效率含义:

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②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影响。

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们生产的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

③在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因。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2.公平原则:

①公平的含义:

这里说的公平指收入分配的公平。

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②公平的收入分配的作用:

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知识点2: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与公平的影响

1.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只有提高经济效率,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才能实现社会公平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③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正确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

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知识点3:

如何贯彻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

1.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带后富。

3.要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这个知识点也是一个单独的要点)。

①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就是要将个人收入与其在经济活动中的贡献挂钩,充分调动人们参与社会财富创造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②在由国家参与的再分配中,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通过完善税收,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实现合理的公平分配。

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

(一)财政收入与支出

知识点1:

财政与财政收入的构成

1.含义:

国家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2.财政收入:

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

简而言之:

税、利、债、费的收入。

其中,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

3.预算是国家年度基本财政收支计划。

预算包括财政的收入与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

①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收支计划,称国家预算。

②上一年度的财政实际执行情况,称作国家决算。

知识点2:

财政与税收的关系

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最主要来源。

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居主导地位,它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最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

在我国现阶段,税收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90%以上。

知识点3: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1.财政收入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约是其主要因素。

2.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3.分配政策的影响:

①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

②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尤其会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支持和调控的力度,最终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

③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知识点4:

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通过财政资金的分配,国家的职能才得以实现,也就是说财政支出是政府实现职能的物质条件,财政支出的状况反映了政府的政策。

知识点5:

财政支出的分类(构成):

1.财政支出可以分为经济建设支出

2.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

3.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

4.社会保障支出

社会保障支出指国家财政为公民提供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各种费用。

其内容:

社会保险:

主要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等。

社会救济:

包括自然灾害救济、失业救济、孤寡病残救济和困难户救济等。

社会福利:

指社会服务事业及设施。

如对公民义务教育,特殊社会福利,如孤儿院等。

社会优抚:

包括牺牲、病故优抚费、烈军属、复员军人补助费、伤残抚恤费、见义勇为者奖励等。

5.债务支出。

知识点6:

财政收支平衡与财政赤字

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对比,有三种情况:

收大于支,存在节余;支大于收,出现赤字;收支相等。

1.在国家财政预算和决算中,收入和支出相等是最理想的状态,它表明国家筹集的财政资金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

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财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不存在。

2.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3.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4.国家通过财政收入支出控制经济运行。

①扩张性财政政策

在经济增长滞缓(收大于支)一部分经济资源未被利用,经济发展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供大于求),政府应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来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②紧缩性财政政策

在经济发展过热(供小于求),经济的正常运行受供给能力制约时,物价会上涨,政府应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来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给经济“降温”(支大于收)。

(二)财政的作用:

知识点1:

集中力量办大事:

1.国家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和工程的建设,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而财政就是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②原因:

国家基础设施,基础工业以及高科技研究开发等是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这些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周期长,技术要求高,难以获得较高利润,甚至存在较大的风险,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国家财政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2.国家可以通过财政收支的调控促进经济增长(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财政政策)。

3.国家通过财政收支方向,可以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与优化。

知识点2:

人民生活有保障:

1.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2.财政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

3.财政是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作用:

财政通过收入的再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制度牵动着千家万户,涉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通过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共同富裕的原则下,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

知识点3:

财政与宏观调控

1.财政是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2.国家可以通过财政收支的调控促进经济增长

3.国家通过财政收支方向,可以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与优化

4.国家可以通过财政收支的调控,建立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5.国家可以通过财政收支的调控,保障社会公平

  

第九课征税与纳税

(一)税收及其种类

知识点1:

税收及其含义:

1.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①税收必然性:

有国必有税。

国家通过税收形式组织财政收入,为其自身存在和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②同其他财政收入相比,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理想、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源泉。

2.有税必有法。

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知识点2:

税收的基本特征:

1.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这些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2.税收的三个特征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

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

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知识点3:

我国税收和种类:

1.根据征税对象划分,目前我国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共二十多种。

2.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

①增值税:

A:

含义:

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种。

它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增值税的基本税率为17%。

●B:

作用:

增值税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也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可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而且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偷漏税行为。

②个人所得税:

A:

含义:

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B:

分类:

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C:

特色:

纳税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所得越低,税率越(高收入者多纳税,少收入者少纳税)。

D:

纳税人:

是在我国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不在我国境内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的个人收入。

●E:

作用: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知识点4:

税收的作用

一要联系税收与财政的关系看;

二要看不同的税收种类,其作用是不一样的(参见上面●●)

(二)依法纳税

知识点1:

纳税人和负税人:

1.含义:

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负税人是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2.纳税人和负税人之间的关系

纳税人不一定是税款的实际承担者,即纳税人不一定就是负税人。

①当纳税人所缴的税款是由自己负担时,纳税人与负税人是一致的。

②当纳税人通过一定的途径将税款转嫁给他人负担时,纳税人就不是负税人。

③在我国现有税法规定的范围内,不一定每个公民都是直接的纳税人,但人人都是商品和劳务的消费者,因而都是实际的负税人,都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作出了贡献。

知识点2: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社会主义税收与资本主义税收的主要区别)。

2.在我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因此,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3.四种违反税法的表现:

①偷税,指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②欠税,指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规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③骗税,指纳税人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④抗税,指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4.公民要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和征管和使用。

公民应积极行使纳税人的权利。

公民要增强自己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源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典型例题】

1.(2007年·海南)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中,按劳分配居于主体地位。

在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对象是()

A.社会总产品

B.个人消费品

C.生活必需品

D.物质总产品

答案:

B

2.(2007年·全国)某“80后”业余作家发表一部小说,获得稿酬1万元。

此作家的稿酬属于()

A.按劳分配所得的收入

B.个体劳动经营所得的收入

C.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的收入

D.知识创新的奖励收入

答案:

C

3.(2007年·四川)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今年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各地要根据实际,合理确定低保对象范围和标准,中央财政对困难地区给予适当补助。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①是一种社会救济制度

②是一种社会福利制度

③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④有利于农民充分就业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答案:

A

4.(2006年四川文综)购买股票、债券所得,属按资本要素分配所得的收入。

对这一分配方式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它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客观要求

②它是资本要素创造价值的结果

③它是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形式

④它是由宏观调控决定的分配形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B

5.(2006年广东)“做蛋糕”与“分蛋糕”是经济社会面临的最基本问题之一。

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好,“蛋糕”分的不合理,会影响人们把蛋糕做大的积极性。

上述材料要求我们必须()

A.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B.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C.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D.正确处理发展生产与保障基本生活的关系

答案:

C

6.(2007·海南)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政府在宏观调控中常用的经济手段。

一般来讲,为抑制经济过热,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减少税收

②提高存贷款利率

③减少政府支出

④增加货币供应量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答案:

C

7.(2006·广东)我国每年用于国防及行政管理的财政支出已经超过7000亿元人民币,正是依靠这笔支出,使我们能够免费获得政府提供的国防、司法、治安等公共服务。

政府用于国防、司法、治安等方面的财政支出充分反映了财政具有()

A.经济稳定作用

B.资源配置作用

C.收入分配作用

D.经济发展作用

答案:

B

8.(2007·全国)2006年4月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消费税税目调整细则》生效。

该《细则》规定,新增高档手表(指销售价格在10000元〈含〉以上)、木制一次性筷子税目,其税率分别为20%、5%;取消护肤护发品税目。

国家对消费品有选择征税的目的是()

①抑制高速通货膨胀

②合理调节消费行为

③间接引导消费流向

④调节个人收入分配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答案:

B

9.(2006年江苏)我国调整消费税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

①是提高家庭消费水平的主要途径

②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③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

④有利于间接调节收入分配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答案:

C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

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小李在一家国有控股企业任技术员,月薪1500元。

2002年5月,小李将自己的一项技术专利以20万元卖给本企业,并用其中的10万元购买了该企业的股票。

2006年5月小李获得了2万元的股息。

回答1-4题

1.小李的收入方式属于()

①按技术要素分配 ②按资本要素分配 

③按劳动力要素分配④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2.我国采取这种分配制度的原因是()

①这是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的 

②这是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③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④这是按信息要素分配的客观要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按生产要素分配会导致的客观结果是()

A.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拉大   B.社会成员收入缩小

C.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降低  D.两极分化

4.从材料中看出,小李的收入分配体现了()原则

A.按劳分配 B.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C.实现共同富裕  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回答5-9题

5.决定这一分配制度的直接原因是()

A.我国实行对外开放 

B.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C.我国各地区经营方式多种多样

D.我国生产力落后,地区发展不平衡

6.实行按劳分配()

①分配的范围是公有制经济 

②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是其物质基础

③社会主义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其直接原因 

④是人类历史上分配制度的伟大变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这一原则的含义是()

A.既要防止过分悬殊,又要防止平均主义

B.既要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C.既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又要提倡先富帮后富

D.人民生活水平既要不断提高,又要依法纳税

8.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

①效率是公平的前提、基础 ②讲效率就要拉开差距 

③公平是效率的保证 ④公平和效率是对立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9.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

A.有利于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体现了效率优先原则     

D.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10.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必须正确处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关系()

A.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不可忽视

B.初次分配注重公平,以兼顾社会各方面的利益,促进效率提高

C.再分配注重效率,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

D.初次分配注重效率,才能调动人们劳动创造的积极性,再分配注重公平,兼顾各方面的利益,才能实现社会稳定

《2002——2005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管理人员薪酬制度。

试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年薪制、股权制。

据此回答11—12题

11.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试行年薪制、股权制()

A.是按劳分配的具体表现

B.有助于调动经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C.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制度

D.是有利于防止个人分配上的两极分化

12.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试行年薪制、股权制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决定的

C.由共同富裕的原则决定的

D.为了防止两极分化

2004年3月5日—14日召开的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在表决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的同时,通过了关于200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200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

据此回答13—14题

13.预算是()

A.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

B.国家本年度的财政支出

C.国家本年度的收入计划

D.国家下一年度的实际收支

14.材料中的事实表明()

①我国国家财政是通过国家预算实现的

②经过审批的预算方案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

③预算体现着国家权力机关和全体人民对政府活动的制约和监督

④国家和地方预算都必须由全国人大批准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5.对财政的正确理解是()

①财政的内容是对国家收入分配

②财政的特点是强制性

③财政的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

④财政的本质是一种消费关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D.①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国家今年拟发行1100亿元建设国债。

今年国债投资要向农村、社会事业、西部开发、东北地区等各工业基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倾斜,保证续建,国债项目建设。

据此回答14-16题

16.国家的财政收入是()

A.国家通过税收形式而取得的资金

B.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

C.国家以服务费、罚款、没收等形式取得的收入

D.国家通过一定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资金

17.这次国家发行国债()

A.是抑制通货膨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