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实验题专题复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747190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7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实验题专题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考物理实验题专题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考物理实验题专题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考物理实验题专题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考物理实验题专题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实验题专题复习.docx

《中考物理实验题专题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实验题专题复习.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物理实验题专题复习.docx

中考物理实验题专题复习

中考物理题型解题技巧点拨之实验题

㈠测量型实验

初中物理测量型实验主要有直接测量型和间接测量型两种,共14个实验,这些是中考物理实验测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1.直接测量型实验共9个实验:

⑴用刻度尺测长度,⑵用秒表测时间,⑶用量筒测固、液体的体积(4)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5)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6)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7)用电流表测电流,(8)用电压表测电压,(9)用电能表测电功的大小。

直接测量型实验主要针对一些常用物理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读数方法等,而这些知识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已逐步渗入,常用物理测量工具的共性都需要看量程、分清分度值。

所以只要掌握好其一,便可基本无碍。

2.间接测量型实验共5个实验:

⑴用刻度尺、秒表测平均速度,⑵用天平、量筒测物质密度,⑶用刻度尺、弹簧测力计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⑷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⑸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小灯泡的电功率。

这五种实验都涉及到诸多的物理测量工具的使用,也同时具有相应的实验原理:

⑴物体通过的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测量实验原理是v=s/t,⑵测物质密度的实验原理是ρ=m/v和排水法,⑶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原理主要是η=W有/W总、W=F·S及二力平衡,⑷测电阻的实验原理是欧姆定律I=U/R的推导式R=U/I,⑸测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的原理有两种,①伏安法的实验原理即为P=U·I,②电能表、秒表测电功率实验的原理即为P=W/t。

解决此类题时,一定要细心,确保基本的物理测量工具的使用、读数不出错。

同时还应注意题意的局部拓展性变化。

近年来各地的中考物理测量型实验在这类题中变化较多,要格外注意。

例题精选:

1.(2011•南京)写出以下三种仪器的读数.

(1)图(a)中物体的长度是______cm;

(2)图(b)中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3)图(c)中电阻箱的示数是______Ω.

2.如图1所示,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如图2所示,测得一枚纽扣的直径是______cm.

2小刚同学想测出一个实心塑料球的密度,但是发现塑料球放在水中会漂浮在水面上,无法测出它的体积.小刚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A.用天平测量塑料球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a所示.记录塑料球质量为m;

B.把适量的水倒进量筒中如图b所示,记录此时水的体积为V1;

C.用线在塑料球下吊一个小铁块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c所示,记录此时量筒的示数为V2;

D.把小铁块单独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d所示,记录此时量筒的为V3;

E.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结果.

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使用天平测出塑料球的质量m=_____g,塑料球的体积V=_____cm3,计算出塑料球的密度ρ=_____g/cm3.

(2)实验拓展:

本实验中若不用天平,只在B、C、D三个步骤中增加一个步骤也可以测出塑料球的密度.请你写出这个操作步骤_____.

(3)根据你补充的步骤,写出计算塑料球密度的表达式_____.(用字母表示,水的密度为ρ水)

3.洋洋同学家的卫生间下水道堵塞了,他爸爸利用吸盘很快就将下水道疏通了,如图所示,为此他突然联想到所学过的大气压知识,于是,洋洋和瑞瑞同学合作利用吸盘设计了一个估测大气压强的实验方案 

【方案设计】 

(1)用刻度尺测出吸盘的直径D;

(2)将吸盘四周沾上水,挤出里面的空气压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

(3)用力竖直往上拉吸盘柄,直到吸盘脱离地面,根据经验估测拉托吸盘所需拉力大小F;

(4)计算出当地大气压强 

【评估交流】

洋洋同学说:

我们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操作过程规范,较方便地估测出了大气压强瑞瑞同学说:

在操作过程中,我发现存在________、________等问题,尽管我嫩的操作规范,但估测的结果误差较大,洋洋认真思考后,同意了瑞瑞的意见,然后,他们继续一起探讨如何改进方案,尽量减少测量误差。

根据洋洋和瑞瑞同学的实验记录及自我评估情况,请你回答,洋洋和瑞瑞测出的大气压强P=________(用字母表示);实验时洋洋同学将吸盘四周沾上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要准确测量,应该利用课本中介绍的________________进行测量。

4.有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但没有标签,小李采用闻气味的方法判断出无气味的是水.小唐则采用压强计进行探究:

(1)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______(选填“大“或“小“).小唐把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______.

(2)小唐把金属盒分别浸入到两种液体中,发现图(甲)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认为图(甲)烧杯中盛的是酒精.他的结论是不可靠的,因为没有控制金属盒在液体中的______相同.(3)小唐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离液面的距离越深,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______,表示液体的压强越______.(4)小唐还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距液面的距离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______(选填“不变“或“变化“).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

6.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星期天开展一次登山活动,想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测量花果山的高度.若已知在竖直方向每升高10m大气压强减小△p,且山下的大气压强为p0.他们随身携带了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容积为V)、弹簧测力计、细线、刻度尺等。

到达山顶后,他们首先排尽针筒内的空气并用橡皮帽封住其小孔,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中针筒与活塞之间的摩擦不计)

(1)为了测量山顶的大气压强,你认为实验中应测出的物理量有(指出物理量的名称并用相应的符号表示):

                                                                      ; 

(2)山顶的大气压强p= ________(用所测量的物理量及已知量表示);

(3)花果山的高度h=_________(用所测量的物理量及已知量表示)。

7.牛奶密度是检验牛乳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小华为了比较市场上两种不同品牌牛奶的密度,采用了如下方法:

(1)分别将两种不同品牌牛奶的密度测出来进行比较,为此他利用弹簧测力计、空饮料瓶、水、细线等物品来测量.其操作步骤是: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饮料瓶的重力G1;②在空饮料瓶中装满水,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瓶和水的总重力G2,计算水的体积V=______(用测出物理量的字母表示,水的密度ρ水已知);③______;(说出具体方法和要测出的物理量并用字母表示)④计算牛奶密度ρ=______.(用测出的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2)小华还设计了其它两种实验方法.方法一:

将一正方体塑料块先后放入这两种不同品牌的牛奶中,让它漂浮在液面上,观察塑料块露出液面的体积,露出液面体积较大的牛奶的密度较______;方法二:

将测量液体内部压强的压强计的金属盒先后放入这两种不同品牌牛奶中的同一深度,观察压强计的高度差,高度差较大的牛奶的密度较______.(以上两空均填“大”或“小”)

8.在测量定值电阻Rx阻值的实验中. 

(1)请你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用笔划线代替导线连接完整.

(2)实验时,若只有Rx断路,开关闭合后,电路中可能出现的一种现象是:

__________.

(3)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电压表不能使用,小明将滑动变阻器调到最大值作为定值电阻R0使用(R0值已知),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测量Rx阻值.测量时,只闭合S1电流表示数为Il,只闭合S2电流表示数为I2,则电阻Rx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__,电阻Rx=__________.(用Il、I2和R0表示)

(4)因图乙未能测量多组数据,于是小明向老师借丁一只定值电阻R0(R0值已知),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电路,重复(3)中的测量步骤和计算方法,并多次测量求出了电阻Rx的阻值.小明得出的Rx阻值是________(正确/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

9.在做“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时,选用的器材有:

电压为3V的电源,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以及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和导线等.图甲是没有连接完的实物电路.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连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指针偏转很小,其原因可能是:

①______;②______.(3)经适当调整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 到某处,发现电压表的示数为 2.2V,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片 P 向______端滑动.(4)通过移动滑片P,测得多组数据,绘制成U-I图象如图乙.据此可计算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灯丝的电阻值是______Ω,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是______W(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5)若在实验器材中拿走电流表,补上电阻箱和单刀双掷开关,请设计一个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电路图并画在虚线框中.

10.(2015•台州)小柯在一根一端密封的空心玻璃管下端绕上一段细铁丝,制成一支自制密度计,用它来测量液体密度,测量过程中杯内液体总量没有变化.

(1)当密度计在杯中漂浮时,液面高度在A处(如图甲).此时,密度计受到的浮力重力(选填“<”、“=”或“>”).

(2)使用中,小柯发现细铁丝很容易滑落,于是他改变这段细铁丝的形状,并把铁丝置于玻璃管内,再次测量同一杯液体密度(如图乙),杯中液面将(填“上升”、“下降”或“仍在A处”).

11.(2015•河南)小亮想测量一个小木块(不吸水)的密度,他利用天平、圆柱形玻璃杯、适量的水、细针等器材,经过思考,想出了如下的实验方法。

(1)图15甲是小亮在调节天平时的情景,小丽指出了他在操作上的错误,你认为错误之处是:

(2)小亮纠正错误后调节好天平,按照以下步骤继续实验:

①将小木块放在天平左盘,天平平衡时右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木块的____g。

②将玻璃杯中装满水,用细针缓慢地将木块压入水中,使之完全浸没。

利用排水法,测出溢出水的质量为30g,则小木块的体积为____cm3。

(已知ρ水=1.0×l03kg/m3)

③测出小木块的密度是____g/cm3。

(3)受小亮实验的启发,小丽在实验时除了利用原有的圆柱形玻璃杯、适量的水和细针外,又找了一把刻度尺,不用天平也测出了木块的密度。

请你将下列测量步骤补充完整:

①在玻璃杯中装入适量的水,用刻度尺测出杯中水的深度为h0;

②;

③用细针缓慢地把木块压入水中,使之完全浸没,用刻度尺测出杯中水的深度为hm;

④小木块密度的表达式:

ρ木=。

(用测量的物理量和已知量的符号表示)

12.(2015•丹东)小勇在测量额定电压是2.5V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

(1)为完成实验,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甲图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调至最______(填“左”或“右”)端。

若开关闭合后,发现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小灯泡发光较暗且亮度一直不变,则故障原因是______。

(3)故障排除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电压表示数为2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

所示,此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______A,小灯泡此时的电功率为______W。

若要

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______(填“左”或“右”)移

动,直到电压表示数为______V为止。

(4)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记下多组电流表及对应电压表的示数,并画出图丙所示的

I-U图像,从图像可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W。

(5)小勇继续调节滑动变阻器的过程中,小灯泡突然熄灭,电压表示数______(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经检查发现灯丝烧断。

㈡探究型实验

初中物理探究型实验一般按教材内和教材外分为两类。

1.教材内物理探究型实验共计有14个实验:

⑴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⑵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⑷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⑸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⑺探究杠杆平衡条件,⑻探究动能(重力势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⑼探究物质比热容,⑽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⑾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⑿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⒀探究电流热效应,⒁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2.教材外物理探究型实验,其中最常见的有:

⑴探究水果电池电压与哪些因素有关,⑵探究篮球反弹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⑶车辆滑行的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⑷探究物体承受的压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等。

物理科学探究活动一般有7个主要环节,依次是⑴提出问题,⑵猜想与假设,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方案,⑷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⑸分析论证,⑹评估,⑺交流与合作。

各地的中考命题针对这一知识点在各个试题上有着不同程度的偏重,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进行考查,这也就给命题带来了多个角度的可能性。

比如同是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但由于考查的环节或是角度不同,考查的方式也就明显不同,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对每个知识点、每个环节要做到理解和掌握。

新课程改革以来,各地中考命题中涉及不同版本教材外的物理探究实验逐年在出新。

但纵观其考查内容,大都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并且所考核的方法和能力都是学生应了解和掌握的。

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应考技巧的教育引导中,提醒学生对此不要产生心理上的障碍,只要抓住应用得当的方法,一般都能轻松解决。

探究型实验试题的解题方法强调应用性和开放性,突出物理知识的应用,强调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解释试题呈现的问题,故而在解答时,可附助已有的知识和结论,对试题所考查的内容和能力,做出正确的解答。

当然中考命题并不会只局限于已有知识的得出,往往可能会更注重探究过程的考查,因此解答此类试题时千万不要急于求成,而要体会出试题考查的方向,也就会从容应答。

1.(2015•荆州)艺馨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1)将一块薄玻璃板竖直立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桌面上;

(2)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蜡烛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完全重合,并用笔在白纸上标记出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

(3)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前面的步骤;

(4)用刻度尺分别测量蜡烛A和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

在此实验中:

①我们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②我们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③实验中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④如果实验中采用厚玻璃板,观测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在不同位置成了两个清晰的像,且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0.8cm,则玻璃板的厚度为cm.

2.(2015•滨州)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想起了走过教学大楼门厅内的大平面镜时的情景:

靠近镜子时,感觉自己的像变大了,远离镜子时感觉像变小了。

自己的感觉对吗?

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小时进行了实验探究。

小时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的透明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1)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

当把蜡烛B移动到某一位置的时候,发现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测量并记录此时物、像和玻璃板之间的位置关系。

(2)多次改变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在平面镜后移动蜡烛B,发现总能找到一个对应位置,在镜前从不同角度观察,蜡烛B与蜡烛A的像均重合,测量并记录每次实验的相关数据。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①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可知,能验证小明感觉的是步骤(选填

(1)或

(2));

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③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像(选填“虚”或“实”)。

3.(2015•厦门)小鹭设计的“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方案如图所示。

(1)为了测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小鹭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做运动。

(2)下列现象中应用了从图甲、乙实验所得结论的是(选填字母)

A.足球守门员戴着防滑手套

B.用力压住橡皮,擦去写错的字

C.移动很重的石块时,在地上铺设滚木

D.气垫船喷出强气流,在船底和水之间形成气垫

(3)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是否有关,如图丙所示,小鹭竖直向下切去一半木块,测得摩擦力大小是图甲中的一半,于是得出,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成正比。

你认为此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

4.(2015•佛山)晓宇设计了用吸盘测量大气压值得实验,请帮助晓宇做好以下工作

(1)请补充完整该实验相关步骤:

①如图所示,将蘸水的塑料吸盘压在光滑的水平板上,挤出里面的空气;

②用小桶通过细绳与吸盘挂钩相连接,向小桶中缓慢注入细沙,直到恰好脱离版面;

③用天平测出细沙和小桶的质量M;

④用刻度尺;

⑤大气压强表达式为:

(2)本实验存在误差的原因是(写出两个)

①;

②。

(3)晓宇和同学决定对这个实验进行改进,找来约12m长的透明细软橡胶管、水盆、足够长的卷尺、细绳、铁夹及足量的水,用这些器材测出了当天的大气压值,请你简述实验过程及所需测量的物理量丙写出大气压强的表达式。

5.(2015•盐城)阅读短文,冋答问题:

无叶更舒适

如图甲是一款新型无叶电风扇,与传统有叶风扇相比具有易清洁、气流稳、安全等特点.

开始时,底座中的电动机将空气从进风口吸入,吸入的空气经压缩后进入圆环空腔,再从圆环空腔上的细縫中高速吹出,夹带着周边的空气一起向前流动.导致后方更多的空气流入电扇出风口,风量被显著放大.

无叶电风扇细縫口结构是根据“康达效应”设计的,康达效应指的是当流体(水或空气等)顺着物体的凸表面流动时.有向物体吸附的趋向并沿着物体的表面继续向前,在离开物体的瞬间,由于惯性其运动方向与出口末端的法线垂直.

(1)风扇正常运行时,相同时间内细缝口流出的空气质量(小于/等于/大于)进风口流进的空气质量.

(2)下列与后方更多的空气流入电扇出风口的原理相同的是.

A.载重汽车装有许多车轮B.飞机飞行时机翼获得升力

C、足球在草坪上滚动得越来越慢D.带电的玻璃棒能吸引轻小物体

(3)某品牌的无叶电风扇在实际电功率相同时,它的出风量与出风口面积有关,相关数据如表所示,利用表中数据在乙坐标系中作出电扇出风量与出风口面积的图象.

出风口面积/dm2

出风量/L•s﹣1

8

450

12

550

16

590

20

600

(4)如图是小明设计的圆环空腔横截面示意图,其中设计合理的是.

(5)在相同时间内,电扇出风口输出的能量比细缝口输出能量要大,这是因为

6.(2015•丹东)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在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若实验前杠杆如图甲所示,可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填“左”或“右”)调节,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调节完毕后,当在杠杆B点挂3个质量相同的钩码,如图乙所示,那么在杠杆的

D点挂_______个质量相同的钩码,才能使杠杆恢复在水平位置平衡。

当杠杆平衡

后,将B、D两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向支点O靠近1个格,那么杠杆_______

(填“能”或“不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3)实验中若不在D点挂钩码,而在杠杆的A点或C点使用弹簧测力计使杠杆在水平

位置平衡,为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最小,应使弹簧测力计挂在______点,且拉力的方向是_______。

7.(2015•莱芜)在研究物体的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华首先猜想:

A.物体的动能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B.物体的动能可能与物体的速度有关

C.物体的动能可能与物体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小华设计了以下探究实验:

让小球从斜面上某一高度静止释放,撞击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块,实验过程如图甲、乙、丙、丁所示.图中m1<m2、s1<s2、s1<s3、h1<h2,水平面上所用的木块是同一木块.

(1)小华通过比较甲和乙得出的猜想(填猜想序号)是正确的.

(2)小华通过比较两次实验,得出猜想A是正确的.

(3)你认为通过比较两次实验,可以验证猜想C是错误的.

(4)小华在本次实验中是通过观察来判断小球动能大小的.

8.(2015•赤峰)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从火车到火箭

生产的发展需要强大的动力。

17世纪,人类发明了热机。

最早的热机是蒸汽机。

在锅炉里把水烧成水蒸气,水蒸气在气缸里推动活塞做功。

原始的蒸汽机不便于使用……

交通运输的发展迫切需要轻便的热机。

于是,内燃机应运而生。

内燃机分为汽油机、柴油机两大类。

汽油机是1876年发明的,柴油机是1892年发明的。

内燃机行驶时不需要携带很多的水和煤,不但轻便,效率也提高了……

早期的飞机是由内燃机提供动力的。

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飞机上越来越多的使用喷气发动机,它向后高速喷出气体,从而获得前进的动力。

在功率相同时,喷气发动机比内燃机更轻便……

根据材料内容,请在答题卡上回答下列问题:

(1)在功率相同时,蒸汽机、内燃机、喷气发动机的重力依次(选填“增大”或“减小”)。

(2)在结构上汽油机的顶部是火花塞,柴油机的顶部是。

(3)汽油机工作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先转化为内能,内能再转化为。

9.(2015•鄂州)某实验小组想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晓丹同学猜想: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相等。

她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准备测量a、b、c三处的电流,并从实验室取来电流表3只、灯泡2只、开关1个、电池和导线若干进行实验。

(1)画好电路图后,晓丹同学开始连接电路,在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应该是的。

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她开始实验,并读出电流表示数记录在表格中。

Ib/A

Ic/A

Ia/A

0.18

0.18

0.36

 

晓丹同学分析数据后得出结论: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相等。

(2)晓丹得出错误的实验结论,主要原因是。

(3)请你对接下来的实验提出改进措施(一条即可)。

(4)晓丹同学在实验过程中还发现:

闭合开关时电流表指针迅速偏转较大角度,紧接着指针再偏回一定角度后,示数才稳定下来;同组的小刚同学同时发现,闭合开关瞬间灯泡亮度较大,紧接着变暗一点后,亮度才稳定下来。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10.(2015•衢州)甲为研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电路图。

(1)若要测量干路电流,则电流表应串联在甲图中的(选填“A”、“B”或“C”)处。

(2)若要测量A处的电流,连好电路闭合开关前,发现电流表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

调整正确后闭合开关,发现指针又偏向图乙位置,其原因是。

(3)纠正

(2)中错误后,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值如表所示。

由此得出结论:

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且各支路的电流相等。

这个实验在设计方案上还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写出一条)。

11.(2015•重庆B卷)某兴趣小组在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规律的实验中,做了如图14所示的实验,将同一物体A逐渐浸入到密度的液体中,并通过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的变化规律,得出以下一些结论: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甲、乙、丙可初步得出结论:

当液体的密度相同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分析比较实验序号可初步得出结论:

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物体所受浮力与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选填“有关”或“无关”)。

(2)由实验可知A物体的重力为N,A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所受的浮力是N。

(3)同组的小薇同学继续用下面的方法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