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744665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教案.docx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教案.docx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教材分析:

上一节刚学过的天气知识,是学习本节气温变化知识的基础,他们对这些基础知识掌握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在本节学习过程中可逐步深入学习气温的知识。

本节教材讲述气候的要素之一——气温,主要分气温与生活的关系、气温的变化和气温的空间分布三方面。

本节教材与下一节教材一起,是对第一节有关天气知识的引申,更重要的是作为第四节气候知识的基础。

教材讲述气温,内容上更多是指向气候而非天气。

在逐渐深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气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更好地树立人文地理观。

二、教学目标

1.能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知道气温的观测方法,了解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日较差、年较差等概念。

3.能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并初步判断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4.初步学会利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气温变化曲线图和世界气温分布图的阅读。

难点:

等温线图的特点。

四、教具准备:

投影幻灯片、气温计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旧课】关于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

【导入新课】提问:

请一位学生表述对气温的理解,再请其他学生评论、补充。

然后一起学习气温的概念。

【板书】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变化

一、气温与生活(10分钟)

【出示气温计】简单介绍百叶箱、气温单位、气象站等基础知识。

教师出示气温计,告诉学生气温的测量方法及其单位,让学生看气温计说出当时教室内的气温。

【读图】让学生读图3.10,读出各时刻的气温。

【提问】如何描述当地的气温?

请一两位同学尝试描述当地的气温,由同学们在描述中遇到的问题引出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的概念。

【计算练习】

让学生计算图3.10的日平均气温,理解日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根据P51活动第2题的某地月平均气温,计算出年平均气温。

【屏幕显示】1.日平均气温:

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

月平均气温:

一月内各日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

年平均气温:

一年内各月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

【阅读】让学生阅读P50阅读材料,了解气温的观测。

【板书】2.气温与生产、生活的关系(5分钟)

【活动】看P50的活动题,思考气温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加深对气温的认识和体验。

1、总结资料中反映的是气温与生产和生活的哪一方面的关系。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或所见所闻,分别就每一方面再补充一例。

3、在教材给出的几方面外,再思考并举例说明气温与人类活动其他方面的关系。

【承转】气温是否固定不变的呢?

二、气温的变化

1.气温日(年)变化:

以一天(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15分钟)

【转折】我们通常是通过气温变化曲线图来了解气温变化的。

【读图】引导学生阅读图3.12和图3.13,指导学生读图:

气温变化曲线的变化规律、最高值及其出现的时间、最低值及其出现的时间和日(年)较差。

(学生可以相互讨论、比较,老师也可适当地引导、提示)

【提出问题】同学们请看课本上的图3.12和图3.13(或者把这两幅图投影到大屏幕上),你们能从这两幅图上看出一些什么信息,然后又能间接地得出一些什么信息呢?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讨论、比较,然后经过整理,可能得出以下结论:

1.图的纵坐标都是表示气温,横坐标都是表示时间。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别分析出图中反映气温的日变化和气温的年变化等情况)

2.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3.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

4.图中的曲线形状都是中间向上隆起,呈波峰式。

(当学生得出这个结论时,可进一步引导他们得出南半球的气温曲线呈波谷式,这是判读气温曲线图的要领之一)

5.可以间接得出的结论是:

通过计算,可以知道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就是日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为年较差。

教师小结:

由此可见,这种用曲线的弯曲变化来反映一个地方的气温变化情况的图就是气温曲线图,它能更直观地反映出气温在一天或一年中的变化规律。

【活动】让学生阅读P51内容认识结论。

并且学生完成P51“活动”内容。

(10分钟)

1、按教材要求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阅读图3.14。

【提问】这一幅图展示的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

(提示学生回答,进而说明北半球的气温曲线呈波峰式,南半球的气温曲线呈波谷式。

这是判读气温曲线图的要领之一。

2、根据表3.1画出气温曲线图。

(按教材中的要求和步骤)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把下面的中山与北京的气温曲线图投影到大屏幕上面)请同学们分析这两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

【过渡】不同地方,气温变化是有差别的。

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气温的分布情况。

教授新课:

三、气温的分布

【引导】大屏幕展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教师引导读图并提问,这是一张什么图?

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能够回答出来)

大屏幕投影:

想一想

【提问】世界的气温是怎么分布的呢?

有什么规律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要先学会读等温线图。

引导学生读课本图3.15,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0分钟)

1.什么是等温线?

它与我们以前所学的等高线有什么不同?

2.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是否相等?

3.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温差是多少?

4.等温线的稀疏与气温差之间有什么关系?

5.在等温线闭合处,如何判断是高温中心还是低温中心?

【读图】引导学生回忆等高线图阅读的要领,然后对应读图3.15,教师板图,引导学生认识下列知识点。

(10分钟)

1、等温线是闭合的,要么是高温中心,要么是低温中心,具体由闭合中心气温高低决定。

2、等温线疏密与水平方向上的气温差别:

密集的地方温差大,稀疏的地方温差小。

3、等温线凹、凸处气温的高低。

4、相邻两条等温线的温差。

【活动】引导学生读P53图3.17,完成活动1的问题,将刚学过的读图要领运用于实际等温线图(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的阅读之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等温线。

【设问】图上红色代表什么?

【活动】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找出赤道,看看赤道穿过的地方是什么颜色,气温怎样?

找出北极和南极,看看气温又怎样。

【设问】气温从赤道向两极怎样变化?

为什么?

【归纳板书】1.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5分钟)

【提问】南北半球等温线分布的规律?

(让学生掌握:

通过等温线的分布判断所在区域位于南半球或北半球。

【板书】2.南北半球等温线分布的规律:

自北向南,北半球等温线值逐渐增大,南半球等温线逐渐减少。

(5分钟)

【活动】

(1)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找出广州和北回归线,说出北回归线的纬度。

(2)指出20℃以上地区和低于-10℃地区的分布范围。

思考:

为什么每年秋天都能看到“雁南飞”?

活动:

再一次沿赤道找,是不是赤道所经之处全都是红色20℃以上区域?

设问:

为什么有的地方气温低了,而且还有积雪?

【归纳板书】3.气温垂直递减率:

在山地,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5分钟)

【活动】引导学生完成P53活动2,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加深对气温垂直递减率的记忆。

(5分钟)

【全课总结】重点:

气温变化曲线图和等温线分布图的阅读。

【归纳小结】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世界上气温的分布,会受到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气温的分布变得很复杂。

七、教学反思

1、小组竞赛、讨论是一个较好的交流方式。

以小组为单位,可以相互讨论,教师可在进行适当的引导、提示,然后学生绘图。

最后,各小组挑选出一到两幅画得比较好的图投影到屏幕上,让大家进行点评,指出好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可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2、“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是学习地理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掌握得的情况直接影响学生对各种气候特征的理解和分析。

学生的错题和错误的经验是比较重要的。

画图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几点:

①把握图幅的大小。

②把握纵坐标的温度差,温度差太大或太小都不易画图。

③将各月的气温数据用点标在图上,最好先就相应的月份和气温值画一条十字交叉线,然后在交叉处标上点。

④画曲线时,既要使曲线平滑,也要使曲线通过每个点的中间。

3、分析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

首先是解决等温线的概念。

因为学生已经学过等高线,所以并不难理解。

最重要的部分是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及其原因的探讨。

为了使纷乱的内容条理清楚,主次分明,教给学生“从整体到局部”的读图方法。

同时利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为了考察学生的理解情况,可以设计相关的反馈题。

4、让学生自已动手,能力提高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绘制气温曲线图,计算山顶的气温来达到学习目标,使学生学会了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的计算,利用气温递减率计算山上的气温,关心身边的科学,利用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阐明学习科学知识,可以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服务的道理。

既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更好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