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真题1304全国美学.docx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真题1304全国美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真题1304全国美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真题1304全国美学
1304-全国-美学
总分:
100
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
1、冯友兰认为最高的人生境界是()(1分)
A:
自然境界
B:
天地境界
C:
功利境界
D:
道德境界
2、弗洛伊德认为艺术是()(1分)
A:
精力的宣泄
B:
情感的表现
C:
生命的绵延
D:
性欲的升华
3、中国古典美学中经常谈到的“言有尽而意无穷”指的是审美对象的()(1分)
A:
主观性
B:
客观性
C:
开放性
D:
想象性
4、在决定审美发生的诸多条件中首要的是()(1分)
A:
人的精神活动
B:
劳动
C:
人的日常生活
D:
宗教
5、五四时期李大钊的新诗鼓励青年改造人生和社会,这反映了艺术的()(1分)
A:
思想启迪功能
B:
政治宣传功能
C:
社会干预功能
D:
道德教育功能
6、在现代西方,与科学主义美学相对立的是()(1分)
A:
人本主义美学
B:
经验主义美学
C:
实证主义美学
D:
理性主义美学
7、美学确立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年份是()(1分)
A:
1765年
B:
1750年
C:
1745年
D:
1730年
8、艺术接受过程的三阶段是()(1分)
A:
看、想、悦
B:
观、品、悟
C:
感、悟、思
D:
望、受、想
9、音乐是一种()(1分)
A:
空间艺术
B:
时间艺术
C:
综合艺术
D:
时空艺术
10、钟嵘《诗品序》云: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这句话体现了审美主客体之间的()(1分)
A:
反映关系
B:
模仿关系
C:
感动关系
D:
认识关系
11、最早提出“天才论”的美学家是()(1分)
A:
康德
B:
布洛
C:
席勒
D:
荣格
12、审美形态的具体内涵是不断演变的,这使其在历史性中又具有了()(1分)
A:
民族性
B:
当代性
C:
世界性
D:
模糊性
13、审美意象最重要的特征是()(1分)
A:
思想性
B:
情感性
C:
娱乐性
D:
想象性
14、审美活动发生的标志是()(1分)
A:
美学思想的形成
B:
艺术活动的发生
C:
审美意识的产生
D:
美学学科的确立
15、清代画论家戴熙指出:
“古人书画多用熟纸。
今人以生纸为能,失合古意矣。
“这句话强调了艺术品结构中的()(1分)
A:
形式符号层
B:
意境超验层
C:
意象世界层
D:
物质实在层
16、蔡元培倡导()(1分)
A:
“以美育代宗教”
B:
“以德育代宗教”
C:
“以科学代宗教”
D:
“以艺术代宗教”
17、审美情境产生于人生的()(1分)
A:
幸福状态
B:
在场状态
C:
自由状态
D:
癫狂状态
18、在西方,最早明确提出以审美教育人的美学家是()(1分)
A:
柏拉图
B:
亚里士多德
C:
康德
D:
席勒
19、自然中的优美主要表现为客体对象()(1分)
A:
色彩的艳丽
B:
形状的奇特
C:
感性形式的和谐
D:
感性形式的整齐
20、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审美主体的心理世界与外在对象之间具有()(1分)
A:
对立关系
B:
一致关系
C:
互补关系
D:
同构关系
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
21、艺术创造的源动力是()(2分)
A:
艺术素质
B:
艺术经验
C:
艺术趣味
D:
艺术天才
E:
艺术理论
22、在审美经验中起主导作用的感官有()(2分)
A:
视觉
B:
听觉
C:
嗅觉
D:
味觉
E:
触觉
23、审美理想不是纯粹的个性特征,而是反映着一定的()(2分)
A:
民族性
B:
时代性
C:
阶级性
D:
主体性
E:
自由性
24、对崇高理论做出直接贡献的西方美学家有()(2分)
A:
博克
B:
康德
C:
亚里士多德
D:
荷加兹
E:
黑格尔
25、决定美育内涵和性质的主要因素有()(2分)
A:
教育者的主观目的
B:
所使用的媒介手段
C:
受教者的特殊要求
D:
作为其实践基础的审美活动的根本价值
E:
国家的教育方针
三、文字题(共11题,共70分)
26、名词解释:
集体无意识说(3分)
27、名词解释:
审美教育(3分)
28、名词解释:
审美活动无功利(4分)
29、名词解释:
兴(4分)
30、如何提高审美趣味?
(6分)
31、简述艺术存在动态过程的三个环节。
(6分)
32、简析审美关系的内涵。
(6分)
33、比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6分)
34、为什么不能把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
(6分)
35、李白《独坐敬亭山》诗云: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试以这首诗为例,说明审美经验中的交感现象。
(13分)
36、试结合艺术作品谈谈你对荒诞感的理解。
(13分)
1304-全国-美学
总分:
100
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
1、【考点】审美是一种高级的人生境界
答案:
B
解析:
冯友兰概括出人生的境界由低到高依次为:
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人生境界最高的是天地境界。
2、【考点】生物本能说
答案:
D
解析: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能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就是性本能。
人的各种本能欲望在平常都被社会所压抑,这种压抑使得人的本能欲望只能通过移置与升华的方式以求发泄。
文化创造实质就是“性的精力被升华了,就是说,它舍却性的目标,而转向他种较高尚的社会的目标。
”
3、【考点】审美对象的非实体性与开放性
答案:
C
解析:
所谓开放性,就是说审美对象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穷尽性。
我国古典美学中经常谈到的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等等,实质上都是对审美对象开放性特点的深刻揭示。
4、【考点】审美发生的社会中介因素
答案:
B
解析:
在决定审美发生的诸多条件中,劳动无疑是首要的和根本的因素。
5、【考点】艺术的功能是多元的
答案:
C
解析:
艺术的社会干预功能,指艺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感染接受者,影响他们参与改造社会的活动。
如五四时期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所发表的新诗,就具有鼓动青年起来改造人生变革社会的干预作用以《人到中年》这一小说,引起了领导人对中年知识分子问题的关注,制定了新的政策,这些都是艺术直接干预社会的实例。
6、【考点】审美经验理论的历史回顾
答案:
A
解析:
现代西方美学在审美经验问题上表现出明显的连续性。
现代美学在审美经验问题上也出现了很多的分歧,形成了很多不同的流派。
总体来看,这些流派可以划分成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类型。
7、【考点】鲍姆加登与美学学科的诞生
答案:
B
解析: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确立,有两个重要标志:
一是有专门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二是形成了独立地、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因此,学术界公认,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以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1750年出版的《美学》一书为标志,鲍姆加登被称为“美学之父”。
8、【主考点】观
【副考点1】品
【副考点2】悟
答案:
B
解析:
接受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即观、品、悟三个阶段。
9、【考点】时间艺术
答案:
B
解析:
音乐是最为纯粹的时间艺术。
10、【考点】意象的孕育
答案:
C
解析: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这句话体现了审美主客体之间的感动关系。
11、【考点】从艺术本质角度定义的
答案:
A
解析:
18、19世纪的浪漫主义思潮下出现,认为强调艺术必须以表现主体情感为主。
康德最早提出“天才”论,强调艺术是天才的创造和表现。
12、【考点】审美形态的历史性
答案:
B
解析:
审美形态的历史性还表现为,审美形态的具体内涵是在历史发展中不断演变的。
由于每个时期审美理想和审美认识都在发生变化,对特定的审美形态的理解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使得审美形态在历史性中具有了当代性,从而赋予审美形态以新的时代内涵。
13、【考点】想象性
答案:
D
解析:
审美意象是经过艺术家的意向和想象将意与象融合一体而构成的,它本身是想象的产物,不同于普遍的直观表象和传统的人工表象或单纯的回忆表象。
想象性是审美意象的最重要特征,也是艺术品超越现实,具有虚拟性的内在原因。
14、【考点】审美发生的特殊标志
答案:
C
解析:
审美活动发生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审美意识的出现。
15、【考点】物质实在层
答案:
D
解析:
物质实在层指艺术品赖以在时空中存在的物质实体和媒介。
比如一幅绘画作品,没有画布、画笔、水墨是难以完成一幅图画的。
这些物质材料和媒介并不等于艺术品的本体存在,仅仅是本体存在的一个不中缺少的必要前提或构成因素。
16、【考点】能动性
答案:
A
解析:
蔡元培先生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说。
宗教也是诉诸人的心灵,追求完满与解脱,但主要是减少人们现实的痛苦,鼓励他们对来世充满希望。
而美育则是受审美对象感发,拓展人的精神境界,完善人的个性,追寻真实现世的幸福,不是虚无飘渺的来生。
17、【考点】美学以马克思的实践存在论为哲学基础
答案:
C
解析:
人生在世一旦达到自由状态,审美情景就会应运而生。
18、【考点】西方美育思想简述
答案:
A
解析:
西方最早明确谈到审美教育的是柏拉图。
柏拉图想通过情趣健康、高尚的文艺作品来对青少年施教,培养和陶冶他们的心灵。
柏拉图很重视音乐教育,把音乐作为一种艺术美来看待。
音乐教育广义地应该归结为审美教育。
19、【考点】对优美的理论探讨
答案:
C
解析:
在自然领域里,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是一种精神联系,人们对大自然的审美主要集中于自然的形式因素,因而,自然中的优美也主要表现于客体对象感性形式的和谐性上。
20、【考点】感知
答案:
D
解析: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在人的知觉能力和对象的形式之间存在着一种同构对应关系,正是这种关系使主体与对象之间获得了统一。
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
21、【考点】艺术天才是客观存在的
答案:
AD
解析:
艺术创造的主体是艺术家,因此艺术家的艺术素质,也即他的艺术天才就成为艺术创造的源动力。
22、【考点】感知
答案:
AB
解析:
视觉和听觉无疑起着主导作用,而其他如味觉、嗅觉和触觉则只能起到辅助作。
23、【考点】审美理想
答案:
ABC
解析:
审美理想也不是纯粹的个性特征,而是反映着一定的民族性、时代性和阶级性。
鲁迅被誉为“民族魂”也是因此。
24、【考点】对崇高的理论探讨
答案:
ABE
解析:
对崇高理论做出直接贡献的西方美学家有博克、康德、黑格尔。
25、【考点】第二节美育的内涵
答案:
BD
解析:
美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其独有的内涵和性质,并不能由人主观任意去设定,而是由其所使用的媒介手段、所达到的直接和间接效果,以及作为其实践基础的审美活动的根本价值所必然决定的。
三、文字题(共11题,共70分)
26、【考点】从艺术起源角度定义的
答案:
集体无意识说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荣格发展了他的老师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把“无意识”分为“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两种,认为“集体无意识”是由遗传保存下来的一种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潜藏于意识深层的朦胧精神。
27、【考点】第二节美育的内涵
答案:
审美教育是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通过审美活动展示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味,直接作用于受教者的情感世界,从而潜移默化地塑造和优化人的心理结构、铸造完美人性,提升人生境界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定向教育方式。
28、【考点】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
答案:
所谓审美活动无功利,是说审美活动并不以某一有限目的为目的,相反它还必须以摆脱直接功利目的为前提。
29、【考点】艺术敏感
答案:
兴就是指艺术家因感受到某种存在而发生了主观情绪的变化。
30、【考点】审美趣味
答案:
(1)要想提高自己的审美趣味,除了尽可能多地进行审美活动,积累起日益丰富的审美经验之外,更主要的还在于如何提高自己的审美理想。
(2)而审美理想的提高则不仅仅是一件审美活动自身的事情,审美理想在根本上是与主体的人生理想相统一的。
(3)因此,主体只有通过艰苦的人生实践切实地改进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才能最终提高自己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
31、【考点】艺术存在于从艺术创造——艺术品——艺术接受的动态流程中
答案:
艺术存在于从艺术创造—艺术品—艺术接受的动态流程中
(1)艺术创造:
艺术家的艺术创造过程是艺术存在的三环节中第一个也是首要的一环。
没有艺术家的创造就不可能有艺术品,艺术也根本就不能存在。
(2)艺术品:
艺术家如果不把意象表达出来,即物态化和物化为艺术品,就无法达到交流、传播的目的,也就无法在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历史中构筑成艺术现实即艺术的整体存在。
(3)艺术接受:
每个接受者都有着自身特有的素质,他们带有自己的期待视界来欣赏艺术品,并在艺术品提供的意象框架基础上进行重建与再创造,发展丰富艺术的意象世界。
艺术存在于上述三环节动态的全过程。
32、【考点】审美关系与审美活动
答案:
(1)审美关系不是理智认识关系,而是情感体验关系。
(2)审美关系是通过感性形式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
(3)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
(4)审美关系在逻辑上先于审美主、客体而存在,而不是审美主、客体逻辑上先于审美关系而存在。
归结起来,我们认为,所谓审美关系,就是植根于人与世界存在关系的、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33、【考点】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答案:
意境有两种艺术类型,即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这两种类型最初是由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来的,他举例说,“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乃有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为无我之境。
(1)所谓“无我之境”,指创作主体的完全消失,隐在艺术意象的后面;
(2)而“有我之境”中的“我’则以强烈的主观色彩明显地渗透于艺术意象中。
(3)在艺术品中,“有我”与“无我”,以各自独立又相互渗透的方式,创造着各种各样的艺术意境。
34、【考点】第二节美育的内涵
答案:
(1)这一观点一方面过于夸大了艺术在审美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它看不到除艺术以外,还有很多的自然审美现象和社会审美现象可以充当审美教育的教材和媒介,这些艺术以外的审美现象所具有的审美价值、所产生的审美效应并非艺术所能完全代替。
(2)另一方面这种观点也限制以至遮蔽了审美教育更深刻的目的和更高远的价值追求。
实际上审美教育并不仅仅是要培养人们的艺术感受力和艺术鉴赏力,它的目的也不是要造就出几个艺术家来。
如果我们不能从更高、更广阔的视野上来理解审美教育的内涵,就最终会把审美教育视为一种技艺和手段而取消了它实际存在的独立地位。
(3)美感教育和艺术教育,虽然都离不开艺术,但它们的目的和方法却是各不相同的。
因此,艺术教育不能替代美育。
35、【考点】感知
答案:
从哲学高度来看,感知在审美经验中的主要功能在于,它使审美主体与对象之间出现了一种物我不分、主客统一的密切关系。
事实上,在一般的经验活动中,感知本身也处于这样一种原初的状态,只是由于在这些活动中主体一般处于实用目的的支配之下,因而理智的因素迅速地参与进来。
从而打破了主客体之间的统一状态,使它们处于分离和对立的关系之中。
而在审美经验中则不同,感知活动所导致的主客统一状态始终得以保持,一旦这种状态被打破,审美活动也就随之结束。
以往的美学理论由于看不到这一点,因而或者把审美感知当作是对于对象属性的客观反映,或者把审美活动看成是纯粹主观性的,其共同的特点都在于把审美经验当作主客分离的认识活动。
审美经验的根本特点恰恰在于,它是一种处于物我不分、主客统一状态下的经验。
古今中外的艺术实践一再证明了这一点。
李白的诗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所抒写的正是这种人与自然之间亲如知己、密不可分的忘我状态。
36、【考点】荒诞的内涵与特点
答案:
荒诞感是指主体对荒诞的感受与经历,是人对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对人的存在与意义的直观和体验。
荒诞感是复杂的,但其基本的感受必定是孤独、恶心、烦、畏、绝望等,因而其生理、心理的表现也是独特的。
非理性的荒诞的形式与同样荒诞的内容,使人感到的是愕然,是不可思议,因而会笑。
荒诞感的笑不同于喜剧感的笑,喜剧感的笑是对旧事物的讽刺,是对自己的信心与自豪,是充满希望的肯定的笑。
荒诞感的笑却是对世界的荒诞的感受,因其荒诞而感到束手无策,无可奈何,是一种无望的否定性的笑。
荒诞也有一种悲剧感,但悲剧感在悲情中存在希望,荒诞是无望的;它也不会让人感到悲情,它只是让人欲悲不得,陷入一种尴尬困窘的境地。
对荒诞的表现与感受,反映着人们对社会、对人生、对世界的不满、忧虑、恐惧、迷茫甚至绝望,但在荒诞的形式下又隐隐透出了人类对自身的完整性、自身的自由和解放的潜在追求。
荒诞的艺术作品所具有的审美价值,正是在于它给予在荒诞中生存的人以反抗的勇气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