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741665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7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

【最新】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中华传统活动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剪纸B.

粮食酿酒

C.

编中国结D.

捏泥人

2.下列符号表示2个氧原子的是

A.2O2B.O2C.H2O2D.2O

3.下列人体必需的元素中,缺乏会引起贫血的是

A.钙B.铁C.锌D.钠

4.人们闻到茶香的原因是

A.分子之间有间隔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D.分子由原子构成

5.如图所示,将二氧化碳缓慢倒入烧杯中,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A.隔绝空气

B.移走可燃物

C.降低蜡烛的着火点

D.降低温度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

6.将下列金属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不能发生置换反应的是

A.锌B.铁C.银D.镁

7.下列物质中,能够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蓝色的是

A.石灰水B.食盐水C.稀盐酸D.蒸馏水

8.根据化学方程式:

,无法获取的信息是

A.反应条件是点燃

B.反应物是硫和氧气

C.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

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分子个数比为1:

1

9.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B.空气是混合物

C.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D.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

10.K2CO3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温度

20

30

50

60

80

溶解度/g

K2CO3

110

114

121

126

139

KNO3

31.6

45.8

85.5

110

169

A.碳酸钾溶液中的溶剂是水

B.甲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

C.t1℃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D.t1℃应在50℃~60℃之间

11.氨气可转化为尿素,其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是CO2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

C.甲、丁中都含有氢元素D.参加反应的甲与生成的丙分子个数比为1:

1

12.过氧乙酸(CH3CO3H)是一种光谱高效消毒剂,不稳定,常温下易分解。

制备过氧乙酸的化学方程式为:

取质量相等的乙酸(CH3COOH)和50%H2O2溶液均匀混合,再加入适量浓硫酸。

一定条件下,测得溶液中过氧乙酸质量分数的数据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氧乙酸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6:

1

B.图1中,反应时间为6h时,若溶液总质量为100g,其中含有10g过氧乙酸

C.图2中,与20℃相比,25℃时溶液中过氧乙酸质量分数下降的可能原因是温度升高,过氧乙酸分解得更多

D.综合图1和图2分析,制备过氧乙酸的最佳反应时间为24h,最佳反应温度为25℃

二、填空题

13.汽车能源结构在不断优化。

(1)汽车燃料中的汽油和柴油是由石油炼制而得,石油、天然气和______都属于化石燃料。

(2)一种氢燃料电池汽车利用氢气和氧气在铂(Pt)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驱动汽车。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14.据记载,我国是最早使用陶器的国家。

制陶的原料是黏土,其主要成分是SiO2、MgO、Al2O3和CaCO3等,其中不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

 

15.一种自热食品的发热包中主要含有生石灰,纯碱和铝粉。

(1)纯碱是________(填化学式)的俗称。

(2)发热包与水接触后发生反应,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16.鸡蛋壳中含有碳酸钙。

(1)写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利用图所示实验,能够验证鸡蛋壳中含有碳酸盐的现象是___________。

17.依据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①

实验②

电解水

水蒸发

(1)实验①的目的是探究水的组成,其结论是__________。

(2)从微观角度解释实验①和实验②发生变化的不同点是________。

三、科普阅读题

18.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芦笋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被人们称为“蔬菜之王”。

芦笋中富含维生素C。

维生素C(C6H8O6)的含量是植物营养成分的重要指标。

科研人员测定不同品种、不同部位的芦笋中维生素C含量及不同贮藏条件下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

维生素C易溶于水,易被光、热和氧气等破坏。

因此,在测定芦笋中维生素C含量时,应采摘后立即测定,且整个实验过程需要快速。

采摘3个品种的芦笋,立即测定不同部位[同一株芦笋分成上(笋尖)、中、下段]芦笋中维生素C的含量如图1所示。

选取品种1,探究贮藏条件对芦笋中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同一天采摘同一试验区的芦笋产品,选取同一部位样品,立即测定其中维生素C含量,并随机分成2组,第①组在室温(25℃左右)自然漫射光下保存;第②组在冰箱(4℃)中避光保存。

每2天分别测定每组芦笋样品中的维生素C含量,测定结果如图2所示。

芦笋的营养和保健功能使其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

每1kg鲜芦笋中含有蛋白质25g,高于普通蔬菜3~8倍。

芦笋中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含量偏低,富含纤维素、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尤其含有丰富的抗癌元素-硒,被视为一种保健食品。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维生素C是由_______种元素组成。

(2)在测定植物中维生素C含量时,应采摘后立即测定,原因是__________。

(3)分析图2,请给出芦笋保存和食用的建议是__________。

(4)芦笋中所含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右图,由图可以获得的信息是________(写出一条)。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品种2与品种3笋尖中维生素C含量基本相等

B芦笋中嫩尖部比根部维生素C含量高

C芦笋中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四、流程题

19.煤燃烧的烟气经空气反应器脱硫后,产物硫酸钙进入燃料反应器中与甲烷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气体产物分离出水后得到几乎不含杂质的二氧化碳,从而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的。

该流程如图所示。

(1)已知空气反应器中发生的一个反应为:

,其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___________。

(2)燃料反应器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0.还原铁粉是化工生产及实验室中常用的还原剂。

工业上以绿矾(FeSO4·7H2O)为原料制备还原铁粉的工艺流程见图1。

 

(1)转化时,将(NH4)2CO3溶液加入到FeSO4溶液中,目的是制得FeCO3。

(2)将FeCO3浊液暴露在空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中X是_____。

(3)焙烧时,发生的反应有:

;②

;③

,其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4)在焙烧过程中需加入CaCO3进行脱硫处理。

图2为加CaCO3和不加CaCO3对还原铁粉产率的影响,由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五、实验题

21.进行如下实验。

(1)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C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

(3)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4)加入酚酞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2.甲酸(HCOOH)在热的浓硫酸中分解,生成一氧化碳和水。

用下图所示装置完成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的实验。

(1)写出甲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氢氧化钠能干燥一氧化碳,利用其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

(3)一氧化碳与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生成0.21g铁,至少需要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是______g。

(4)a处导管口绑一小气球的目的是_______。

六、科学探究题

23.化学小组同学用图1装置探究铝与盐酸的反应。

将未去除表面氧化膜的铝箔放入稀盐酸中,刚开始反应现象不明显,一段时间后反应比较剧烈,产生大量气泡,出现灰色沉淀。

(查阅资料)

①铝粉在颗粒较小时为灰黑色;铝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且反应均生成氢气。

②氯化铝固体为白色颗粒或粉末,易溶于水和乙醇。

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一)探究灰色固体的成分

实验序号

1-1

1-2

1-3

1-4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有微量气泡产生,固体溶解

有少量气泡产生,固体溶解

____________

固体部分溶解

(实验二)探究盐酸浓度对灰色固体产生量的影响

取0.09g铝箔和5mL不同浓度的稀盐酸,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序号

盐酸浓度

实验现象

2-1

4.0%

刚开始反应现象不明显,一段时间后缓慢反应,然后反应比较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出现灰色沉淀

2-2

2.8%

先是看不到反应现象,一段时间后缓慢反应,然后慢慢地反应比较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出现少量灰色沉淀

2-3

2.1%

3~4小时后明显有气泡产生,反应慢慢地比较快些,试管底部出现少量灰色沉淀

2-4

1.4%

反应更慢,出现极少量的灰色沉淀

(解释与结论)

(1)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图1所示实验中,刚开始反应现象不明显,一段时间后才看到有气泡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

(3)由实验________(填实验序号)可以判断灰色固体中含有铝。

(4)由实验1-4可知,灰色固体中还含有氯化铝。

实验1-3的现象是_________。

(5)实验二的结论是__________。

(反思与交流)

(6)为了进一步探究灰色沉淀的出现是否与盐酸中的Cl-有关,可以将稀盐酸换成______进行图1所示实验。

参考答案

1.B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

A、剪纸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粮食酿酒有新的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编中国结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捏泥人只是物质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

B。

2.D

【详解】

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所以2个氧原子,就可表示为:

2O。

故选:

D。

3.B

【详解】

A、钙主要存在于骨胳和牙齿中,使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幼儿和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故选项错误。

B、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故选项正确。

C、锌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故选项错误。

D、钠对维持人体内的水分和体液恒定的pH(如血液的pH为7.35~7.45)有重要的作用,缺乏不会引起贫血,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4.B

【详解】

A、人们能够闻到茶香,与分子间有间隔无关,故A错误;

B、分子在不断运动,茶叶中含有的香气分子通过不断的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茶叶的香味,故B正确;

C、人们能够闻到茶香,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无关,故C错误;

D、人们能够闻到茶香,与分子由原子构成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分子的基本特征: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5.A

【分析】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将二氧化碳缓慢倒入烧杯,蜡烛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隔绝了蜡烛与空气的接触。

【详解】

A、蜡烛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隔绝了蜡烛与空气的接触,则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故A正确;

B、蜡烛并没有移走,是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故B不正确;

C、着火点一般不变,二氧化碳不能降低着火点,故C不正确;

D、二氧化碳没有降低温度,故D不正确。

故选A。

【点睛】

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6.C

【分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详解】

A、金属活动性锌>铜,能发生置换反应,故A不正确;

B、金属活动性铁>铜,能发生置换反应,故B不正确;

C、金属活动性银<铜,不能发生置换反应,故C正确;

D、金属活动性镁>铜,能发生置换反应,故D不正确。

故选C。

7.A

【分析】

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蓝色,中性溶液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

【详解】

A、石灰水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蓝色,故A正确;

B、食盐水显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故B不正确;

C、稀盐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故C不正确;

D、蒸馏水显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故D不正确。

故选A。

8.C

【分析】

化学方程式可表示: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

但要注意读化学方程式时,“+”应读作“和”,“═”应读作“生成”。

【详解】

A、该反应的反应条件是点燃,故选项说法正确。

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硫和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O2

SO2,无法确定二氧化硫的气味,故选项说法错误。

D、该反应可读作:

点燃条件下,每1个硫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硫分子,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分子个数比为1:

1,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C。

9.A

【详解】

A.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多种气体组成的,故A错误;

B.空气由多种物质组成,是混合物,故B正确;

C.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故C正确;

D.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故D正确;

故选A。

10.D

【详解】

A、水是最常见的溶剂,碳酸钾溶液中的溶剂是水,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由表中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因此甲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该选项说法正确;

C、t1℃时,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表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由表中数据可知,60℃~80℃之间硝酸钾和碳酸钾的溶解度相等,t1℃应在60℃~80℃之间,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D。

【点睛】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

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11.D

【分析】

由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

A、由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乙是CO2,故A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故B正确;

C、甲的化学式为

,丁的化学式为

,则甲、丁中都含有氢元素,故C正确;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参加反应的甲与生成的丙分子个数比为2:

1,故D不正确。

故选D。

12.D

【详解】

A、过氧乙酸(CH3CO3H)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

,故A正确;

B、由图1可知,反应时间为6h时,过氧乙酸的质量分数为10%,若溶液总质量为100g,其中含有

过氧乙酸,故B正确;

C、由图2可知,温度升高,过氧乙酸分解,过氧化氢的浓度下降,反应速率下降,则与20℃相比,25℃时溶液中过氧乙酸质量分数下降的可能原因是温度升高,过氧乙酸分解得更多,故C正确;

D、综合图1和图2分析,24h时、20℃时过氧乙酸的质量分数最大,则制备过氧乙酸的最佳反应时间为24h,最佳反应温度为20℃,故D不正确。

故选D。

13.煤

【详解】

(1)石油、天然气和煤都属于化石燃料;故填:

煤;

(2)氢气和氧气在铂(Pt)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水;故填:

14.CaCO3

【详解】

氧化物必须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SiO2由Si、O两种元素组成;MgO由Mg、O两种元素组成;Al2O3由Al、O两种元素组成,CaCO3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

故答案为:

CaCO3。

【点睛】

本题考查氧化物的识别,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可知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且必须有氧元素。

15.Na2CO3

[

]

【详解】

(1)纯碱是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的俗称。

(2)发热包与水接触后发生反应是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16.

A中有气泡,B中石灰水变浑浊

【详解】

(1)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填:

CaCO3+2HCl═CaCl2+H2O+CO2↑;

(2)若鸡蛋壳中含有碳酸盐,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进入试管B中,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所以实验中观察到A中有气泡,B中石灰水变浑浊;故填:

A中有气泡,B中石灰水变浑浊。

17.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①变化前后分子种类改变,②变化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详解】

(1)水在通电得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故填:

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

(2)实验①中发生的是化学变化,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实验②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故填:

①变化前后分子种类改变,②变化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18.3维生素C易被光、热和氧气等破坏低温避光,尽早食用硒的元素符号是Se(或硒元素是非金属元素;或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等AB

【分析】

本题是一道综合性试题,难度不高,考查能力范围较广,考察了学生从长文本、图中提炼信息的能力,还考察了与元素周期表有关的知识。

【详解】

(1)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C6H8O6,因此维生素C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此空填3。

(2)根据题干信息“维生素C易溶于水,易被光、热和氧气等破坏。

因此,在测定芦笋中维生素C含量时,应采摘后立即测定,且整个实验过程需要快速。

”可知,在测定植物中维生素C含量时,采摘后立即测定的原因是:

维生素C易被光、热和氧气等破坏;

(3)根据图二分析,在相同的天数下,②组的维生素含量要多于①组,因此在冰箱(4℃)中避光保存的芦笋维生素含量会更高。

故芦笋保存条件应为:

低温避光。

由图我们还可以看出,无论是①组还是②组,放置时间越长,芦笋中维生素C的含量越低。

因此芦笋的食用建议为:

尽早食用。

(4)根据元素周期表有关知识,我们可以从图中得知:

硒的元素符号是Se;硒元素是34号元素;硒元素是非金属元素;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等,答案不唯一。

(5)由图一可知,品种2与品种3的上段(笋尖)维生素C含量基本相等,故A正确;由图一品种1、品种2、品种3上段与下段维生素C含量比较,芦笋中嫩尖部比根部维生素C含量高,故B正确;由题干“芦笋中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含量偏低,富含纤维素、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可知,C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为AB。

【点睛】

本题重点在于考查学生从长文本、从图中提炼信息的能力,本题并不难,但需要学生耐心仔细作答。

19.氧和硫

【分析】

(1)单质中元素化合价是0,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2)硫酸钙和甲烷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硫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详解】

(1)反应前氧元素化合价有-2、0,反应后氧元素化合价都是-2,反应前硫元素化合价是+4,反应后硫元素化合价是+6,其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氧元素、硫元素。

故填:

氧、硫。

(2)燃料反应器中,硫酸钙和甲烷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硫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SO4+CH4

CaS+CO2+2H2O。

故填:

CaSO4+CH4

CaS+CO2+2H2O。

20.CO2①其他条件相同时,在焙烧2~4小时之内,焙烧相同时间,加碳酸钙能够提高还原铁粉的产率

【详解】

(2)由4FeCO3+6H2O+O2

4Fe(OH)3+4X可知,反应前后铁原子都是4个,氢原子都是12个,反应前碳原子是4个,反应后应该是4个,包含在4X中,反应前氧原子是20个,反应后应该是20个,其中8个包含在4X中,所有每个X中含有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故X是CO2。

故填:

CO2。

(3)①2Fe(OH)3

Fe2O3+3H2O↑,符合分解反应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②CO2+C

2CO,符合化合反应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③3CO+Fe2O3

2Fe+3CO2,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是分解反应。

故填:

①。

(4)由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其他条件相同时,在焙烧2~4小时之内,焙烧相同时间,加碳酸钙能够提高还原铁粉的产率。

故填:

其他条件相同时,在焙烧2~4小时之内,焙烧相同时间,加碳酸钙能够提高还原铁粉的产率。

21.

防止溅落的高温熔融物炸裂瓶底

借助酚酞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判断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发生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的操作原理以及相关方程式。

【详解】

(1)C中发生的反应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C中加水是因为反应后会生成灼热的四氧化三铁,如果直接落在瓶底,可能使瓶底由于受热不均而炸裂,因此需要在瓶底加水或铺一层细沙,故此空答案为:

防止溅落的高温熔融物炸裂瓶底。

(3)E中发生的反应是盐酸与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4)在反应之前加入酚酞,可以通过酚酞的颜色变化,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以及发生的程度,故此空填:

借助酚酞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判断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发生。

22.

吸水潮解0.29收集尾气,防止污染

【分析】

甲酸(HCOOH)在热的浓硫酸中分解,生成一氧化碳和水,氢氧化钠能干燥一氧化碳,是利用氢氧化钠的吸水性。

【详解】

(1)甲酸(HCOOH)在热的浓硫酸中分解,生成一氧化碳和水,故甲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氢氧化钠能干燥一氧化碳,利用其具有的性质是吸水潮解。

(3)设至少需要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是x

故至少需要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是0.29g。

(4)一氧化碳有毒,排放在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故a处导管口绑一小气球的目的是收集尾气,防止污染。

【点睛】

一氧化碳有毒,排放在空气中会污染空气,需要点燃除去或收集起来。

23.

盐酸先与表面的氧化铝反应,该反应无明显现象,再与铝反应,出现明显气泡1-1和1-2固体部分溶解在实验二的条件下,稀盐酸浓度在1.4%~4%之间,随着盐酸浓度的降低,得到灰色沉淀的量依次减少稀硫酸

【分析】

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铝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盐酸和氧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

【详解】

(1)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铝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盐酸先和氧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然后盐酸和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故图1所示实验中,刚开始反应现象不明显,一段时间后才看到有气泡产生的原因是盐酸先与表面的氧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