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师范专业培养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741627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3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学师范专业培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物理学师范专业培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物理学师范专业培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物理学师范专业培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物理学师范专业培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学师范专业培养方案.docx

《物理学师范专业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学师范专业培养方案.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理学师范专业培养方案.docx

物理学师范专业培养方案

物理学(师范)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0702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辽宁,辐射全国,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良好教师品德和社会责任感,掌握物理学和物理教育的基础理论与实验方法,掌握教师教学技能和物理学专业技能,具有物理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班级指导与综合育人能力、创新精神与自我发展能力,能够成长为具有优秀教师潜质的中学物理教师。

本专业学生毕业从教五年后,应具有如下素养:

1.师德师风高尚、教育情怀深厚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具有高尚的师德、深厚的教育情怀、坚定的物理教师职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乐于从教。

2.善于中学物理教育教学

能够把握物理学和物理教育前沿,熟练运用物理学和物理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实验技能、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中学物理教育教学活动,具有教学研究能力。

3.擅长班主任与综合育人工作

能够熟练开展班主任工作,具有良好的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能力,具有良好综合管理和综合育人能力。

4.终身学习、实现自我发展

应用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协同创新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实现自我发展。

二、毕业要求及实现矩阵

本专业学生毕业,应达到如下要求:

1.师德规范:

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理解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中学物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和高尚的师德修养,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2.教育情怀:

认同教师工作价值,能够认识到物理学教育对于学生认识生活规律及物质世界发展的意义,具有从事中学物理学教育工作的自豪感和强烈意愿,具有以学生为本的意识。

有科学的教育观,心系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能按照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3.学科素养:

掌握物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

掌握中学物理学实验方法,具有中学物理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掌握物理科学的思想方法,具备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能基于物理学核心素养,将物理学知识学习、能力发展结合起来,解决实际物理问题。

了解物理学的发展趋势、重要地位以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相互关系。

了解物理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工具性等特点,辅助学科交叉融合,具有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能力:

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及中学物理教学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

熟悉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能够综合运用物理学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实施及评价。

能够运用中学物理教学工作所需的“三字两技一话一画”以及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实施中学物理教学,获得初步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5.班级指导:

树立德育为先理念,熟悉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方法。

能够结合中学物理教学组织策划班级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获得积极体验。

6.综合育人:

以学生为本,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中学生观念形成的特点。

掌握中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养成的过程与方法。

结合物理学科在育人中的人文价值与科学价值,组织主题教育、校园文化活动和社团实践活动,开展综合育人活动,获得综合育人能力。

7.学会反思:

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关注国内外物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前沿动态,积极参加物理学专业培训和研讨。

能制定物理学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理性分析自我,循序渐进,获得物理学专业能力提升。

能够在物理教育教学实践中收集信息、发现问题、自行诊断,具有创新精神和积极的教育教学反思意识,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物理问题。

8.沟通合作:

掌握倾听、沟通和表达方法,能在中学物理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有效地进行沟通。

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积极参加团队协作活动,积累沟通合作和小组互助的体验和经验。

表1:

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表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师德师风高尚教育情怀深厚

善于中学物理教育教学

擅长班主任与综合育人工作

终身学习、实现自我发展

践行师德

师德规范

 

 

教育情怀

 

 

 

学会教学

学科素养

 

 

 

教学能力

 

 

 

学会育人

班级指导

 

 

综合育人

 

 

 

学会发展

学会反思

 

 

沟通合作

 

 

表2:

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与实现矩阵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高支撑)

1.师德规范:

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理解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中学物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和高尚的师德修养,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1.1坚定理想信念:

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教书育人的使命感,有社会责任感,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思想、政治、理论和情感认同。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5)形势与政策

6)入学教育与新生导读

7)劳动教育

1.2遵守师德规范: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遵守教育法规法律,具有良好的中学物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将师德认识转化为师德认同、师德行为,立志成为“四有”好老师。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教师文化修养与基本能力

4)形势与政策

5)教育见习

6)毕业(教育)实习和研习

7)学校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8)中学综合实践活动

9)大学体育1-4

10)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研究

11)教师语言

2.教育情怀:

认同教师工作价值,能够认识到物理学教育对于学生认识生活规律及物质世界发展的意义,具有从事中学物理学教育工作的自豪感和强烈意愿,具有以学生为本的意识。

有科学的教育观,心系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能按照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2.1具有中学物理从教意愿:

认同教师工作价值,能够认识到物理学教育对于学生认识生活规律及物质世界发展的意义,具有从事中学物理学教育工作的自豪感和强烈意愿,具有以学生为本的意识。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形势与政策

4)入学教育与新生导读

5)教育见习

6)劳动教育

2.2掌握育人规律:

有科学的教育观,心系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能按照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教育学基础(教师专业发展)

3)心理学基础(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4)教师文化修养与基本能力

5)毕业(教育)实习和研习

6)学校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3.学科素养:

掌握物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

掌握中学物理学实验方法,具有中学物理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掌握物理科学的思想方法,具备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能基于物理学核心素养,将物理学知识学习、能力发展结合起来,解决实际物理问题。

了解物理学的发展趋势、重要地位以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相互关系。

了解物理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工具性等特点,辅助学科交叉融合,具有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

3.1熟知物理专业知识:

掌握物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

1)力学

2)热学

3)电磁学

4)光学

5)近代物理

6)固体物理学

3.2掌握物理实验技能:

掌握中学物理学实验方法,具有中学物理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1)中学物理教法实验

2)普通物理实验1-4

3)近代物理实验A

4)电子技术1/2

5)电工学

3.3具有物理专业能力:

掌握物理科学的思想方法,能基于物理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将物理学知识学习、能力发展结合起来,解决实际物理问题。

1)数学物理方法A

2)理论力学

3)电动力学

4)量子力学

5)热力学统计物理

6)计算物理基础

7)固体物理学

8)毕业设计(论文)

3.4辅助学科交叉融合:

了解物理学的发展趋势、重要地位以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相互关系。

了解物理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工具性等特点,辅助学科交叉融合,具有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

1)高等数学A1、A2

2)线性代数A

3)近代物理实验A

4.教学能力:

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及中学物理教学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

熟悉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能够综合运用物理学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实施及评价。

能够运用中学物理教学工作所需的“三字两技一话一画”以及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实施中学物理教学,获得初步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4.1掌握中学物理教育理论:

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及中学物理教学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

1)教育学基础(教师专业发展)

2)心理学基础(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3)物理教学设计

4)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4.2擅长中学物理教学设计:

熟悉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能够综合运用物理学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的中学物理教学设计、实施及评价。

1)物理教学设计

2)物理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3)毕业(教育)实习和研习

4)中学物理教法实验

4.3具有中学物理教师技能及教育研究能力:

能够运用中学物理教学工作所需的“三字两技一话一画”以及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实施中学物理教学,获得初步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1)大学计算机基础

2)现代教育技术

3)物理教学课件制作

4)教育见习

5)专业实训(粉笔字、钢笔字、普通话、简笔画)

6)书写技能(钢笔字、毛笔字)

7)微格教学实训

8)大学外语1-4

9)毕业设计(论文)

10)教育研究方法

11)教师语言

5.班级指导:

树立德育为先理念,熟悉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方法。

能够结合中学物理教学组织策划班级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获得积极体验。

5.1掌握班级管理方法:

树立德育为先理念,熟悉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方法。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学校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4)教育见习

5)中学综合实践活动

5.2积极开展班级活动:

能够结合中学物理教学组织策划班级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获得积极体验。

1)学校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2)毕业(教育)实习和研习

3)中学综合实践活动

6.综合育人:

以学生为本,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中学生观念形成的特点。

掌握中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养成的过程与方法。

结合物理学科在育人中的人文价值与科学价值,组织主题教育、校园文化活动和社团实践活动,开展综合育人活动,获得综合育人能力。

6.1掌握综合育人方法:

以学生为本,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中学生观念形成的特点。

掌握中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养成的过程与方法。

1)教育学基础(教师专业发展)

2)心理学基础(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4)教育见习

6.2开展综合育人活动:

结合物理学科在育人中的人文价值与科学价值,组织主题教育、校园文化活动和社团实践活动,开展综合育人活动,获得综合育人能力。

1)创新创业教育

2)创新创业创造

3)劳动教育

4)社会实践(调查)

5)毕业(教育)实习和研习

7.学会反思:

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关注国内外物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前沿动态,积极参加物理学专业培训和研讨。

能制定物理学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理性分析自我,循序渐进,获得物理学专业提升。

能够在物理教育教学实践中收集信息、发现问题、自行诊断,具有创新精神和积极的教育教学反思意识,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物理问题。

7.1具有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意识:

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关注国内外物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前沿动态,积极参加物理学专业培训和研讨。

能制定物理学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理性分析自我,循序渐进,获得物理学专业提升。

1)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2)学年设计(论文)

3)毕业(教育)实习和研习

4)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研究

7.2具有反思、创新意识和批判思维:

能够在物理教育教学实践中收集信息、发现问题、自行诊断,具有创新精神和积极的教育教学反思意识,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物理问题。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固体物理学

3)近代物理实验A

4)创新创业教育

5)毕业设计(论文)

6)物理学史

7)毕业(教育)实习和研习

8.沟通合作:

掌握倾听、沟通和表达方法,能在中学物理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有效地进行沟通。

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积极参加团队协作活动,积累沟通合作和小组互助的体验和经验。

8.1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

掌握倾听、沟通和表达技能,能在中学物理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有效地进行沟通。

1)学年设计(论文)

2)社会实践(调查)

3)教师语言

4)毕业(教育)实习和研习

8.2具有积极的团队合作精神:

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积极参加团队协作活动,积累沟通合作和小组互助的体验和经验。

1)近代物理实验A

2)大学体育1-4

3)劳动教育

4)社会实践(调查)

表3:

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的关联矩阵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名称

1.师德规范

2.教育情怀

3.学科素养

4.教学能力

5.班级指导

6.综合育人

7.学会反思

8.沟通合作

1.1

1.2

2.1

2.2

3.1

3.2

3.3

3.4

4.1

4.2

4.3

5.1

5.2

6.1

6.2

7.1

7.2

8.1

8.2

大学外语1-4

 

 

 

 

 

 

 

 

 

 

H

 

 

 

 

 

 

M

 

大学计算机基础

 

 

 

 

 

 

 

M

 

 

H

 

 

 

 

 

 

 

 

形势与政策

H

H

H

 

 

 

 

 

 

 

 

 

 

M

 

 

 

 

 

大学体育1-4

 

H

 

 

 

 

 

 

 

 

 

 

 

 

M

 

 

 

H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H

 

H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M

 

 

 

 

 

 

 

 

 

M

 

H

 

 

 

创新创业教育

 

 

M

 

 

 

 

 

 

 

 

 

 

 

H

 

H

M

 

现代教育技术

 

 

 

 

 

 

 

M

 

 

H

 

 

 

 

 

 

 

 

入学教育与新生导读

H

 

H

 

 

 

 

M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H

H

 

H

 

 

 

 

 

 

 

H

 

M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H

 

H

 

 

 

 

 

 

 

 

 

 

M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H

 

 

M

 

 

 

 

 

 

 

 

 

M

 

 

H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H

H

H

 

 

 

 

 

 

 

 

 

 

M

 

 

 

 

 

教育学基础(教师专业发展)

 

 

 

H

 

 

 

 

H

 

 

 

 

H

 

 

 

 

 

心理学基础(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H

 

 

 

 

H

 

 

 

 

H

 

 

 

 

 

高等数学A1、A2

 

 

 

 

 

 

 

H

 

 

 

 

 

 

 

 

 

 

 

线性代数A

 

 

 

 

 

 

 

H

 

 

 

 

 

 

 

 

 

 

 

热学

 

 

 

 

H

 

M

 

 

 

 

 

 

 

 

 

L

 

 

光学

L

 

 

 

H

 

M

 

 

 

 

 

 

 

 

 

 

 

L

近代物理

L

 

 

 

H

 

M

 

 

 

 

 

 

 

 

 

L

 

 

电子技术1、2

 

 

 

 

L

H

L

 

 

 

 

 

 

 

 

 

 

 

 

物理教学设计

 

 

 

 

 

 

 

 

H

H

 

 

 

 

 

 

L

 

 

物理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M

 

 

 

 

H

 

 

 

 

 

L

L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M

 

 

 

 

 

 

 

H

 

 

 

 

 

 

 

L

 

 

数学物理方法A

 

L

 

 

M

 

H

 

 

 

 

 

 

 

 

 

L

 

 

力学

 

 

 

 

H

 

M

 

 

 

 

 

 

 

 

 

L

 

 

电磁学

 

 

 

 

H

 

M

 

 

 

 

 

 

 

 

 

L

 

 

物理学史

 

 

M

 

 

 

 

 

 

 

 

 

 

 

 

 

H

 

 

理论力学

 

L

 

 

M

 

H

 

 

 

 

 

 

 

 

 

L

 

 

电动力学

 

L

 

 

M

 

H

 

 

 

 

 

 

 

 

 

L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

 

L

 

 

M

 

H

 

 

 

 

 

 

 

 

 

L

 

 

量子力学

 

L

 

 

M

 

H

 

 

 

 

 

 

 

 

 

L

 

 

固体物理学

 

 

 

 

H

 

H

 

 

 

 

 

 

 

 

 

H

 

 

计算物理基础

 

L

 

 

M

 

H

 

 

 

 

 

 

 

 

 

L

 

 

电工学

 

 

 

 

L

H

L

 

 

 

 

 

 

 

 

 

 

 

 

物理教学课件制作

 

 

 

 

 

 

 

 

L

L

H

 

 

 

 

 

 

 

 

普通物理实验1-4

 

 

 

 

M

H

 

 

 

 

 

 

 

 

 

 

 

 

M

近代物理实验A

 

 

 

 

 

H

 

H

 

 

 

 

 

 

 

 

H

 

H

中学物理教法实验

 

 

 

 

 

H

 

 

 

H

 

 

 

 

 

L

 

 

 

学校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H

 

H

 

 

 

 

 

 

 

H

H

 

 

 

 

M

 

教师文化修养与基本能力

 

H

 

H

 

 

L

 

L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研究

 

H

 

 

 

 

 

 

 

 

 

 

 

 

 

H

 

 

 

创新创业创造

 

 

 

 

 

 

 

 

 

 

 

 

 

 

H

 

 

 

 

劳动教育

H

 

H

 

 

 

 

 

 

 

 

 

 

 

H

 

 

 

H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

 

H

 

 

 

 

 

 

 

 

 

H

H

 

M

 

 

 

 

社会实践(调查)

 

 

 

 

 

 

 

 

 

 

 

 

 

 

H

 

 

H

H

教育见习

 

H

H

 

 

 

 

 

 

 

H

H

M

H

 

M

 

 

 

教育研究方法

 

 

 

 

 

 

 

 

 

 

H

 

 

 

 

 

M

 

 

专业实训

 

 

 

L

 

 

 

 

 

 

H

 

 

 

 

 

M

 

 

书写技能

 

 

 

 

 

 

 

 

 

 

H

 

 

 

 

 

 

 

 

微格教学实训

 

 

 

M

 

 

 

 

 

 

H

 

 

L

 

 

 

 

 

教师语言

 

H

M

 

 

 

 

 

 

 

H

 

 

 

 

 

 

H

 

学年设计(论文)

 

 

 

 

 

 

M

 

 

 

 

 

 

 

 

H

 

H

 

毕业(教育)实习和研习

 

H

 

H

 

 

 

 

 

H

 

 

H

 

H

H

H

M

 

毕业设计(论文)

 

 

 

 

 

 

H

 

 

 

H

 

 

 

 

 

H

H

 

注:

H、M、L分别代表课程对毕业要求起到高、中、低支撑作用。

三、学制、最低毕业学分与学位授予

本专业基本学制为4年.

修业年限原则上为3-6年。

毕业应修最低总学分为176学分。

在规定修业年限内,修满毕业应修最低总学分,且学位课程平均绩点≥2.0,符合《渤海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条例》的相关规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

物理学

五、专业主干课程

力学、电磁学、光学、热学、近代物理、数学物理方法A、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学、计算物理基础、普通物理实验1、普通物理实验2、普通物理实验3、近代物理实验A、物理教学设计、物理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等。

六、主要实践环节

教师基本能力实训、教育见习、微格教学实训、专业实训、毕业(教育)实习和研习、学年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等。

七、课程体系结构与学分比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