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探索教案.docx
《71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探索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1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探索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71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探索教案
7.1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探索-教案
目标:
1、简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归纳该政策的特点。
2、阅读列宁《论粮食税》等历史文献,学习用历史材料说明历史问题的方法。
3、通过了解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做出有益探索的事实,坚定求真、务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
重点:
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
难点:
如何评价新经济政策
教具: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学法指导
重要因素。
但由于国家无法提供工业品,卢布又迅速贬值,农民实际上是将粮食无偿地交给国家,所以它的推行严重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2)推行工业国有化,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
(3)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4)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
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
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评价
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指导学生回忆评价事物的一般方法,即积极和消极两方面。
(1)积极:
实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为保卫苏维埃国家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
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2)消极: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而且在1920年底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非常措施不仅没有收缩,反而进一步加强。
这说明制定这一政策的指导思想,即“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存在着重大失误,它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巩固练习(投影)
1、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a)
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
b、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
d、维护新生政权的权威
2、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
“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学习思考:
……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
我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
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
“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
……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
——列宁《论粮食税》
读一读这段话,说一说你对它是怎样理解的?
答案提示:
在这段话中,列宁一方面充分肯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帮助苏俄政权渡过严重危机方面发挥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也强调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非常时期采取的非常政策,是一种临时性的办法。
说明列宁已认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教师总结:
从列宁的话我们可以看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打败外来干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仅仅是一种临时的办法。
到1920年底,苏俄国内战争基本结束时,它的弊端日益显现出来,并引发了政治危机。
(二)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指导学生看教材的第二部分,思考:
苏俄国内战争基本结束时,国内面临着怎样的经济形势?
面对如此严重的经济状况,苏俄领导人又是怎样认为的?
俄国共产党的许多领导人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一种手段,认为可以在战争结束后继续使用这一政策,把陷入经济灾难的国家拯救出来,实现向共产主义的直接过渡。
因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但未取消,反而强化了。
这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史料链接
材料一:
1920年,许多农民给各级苏维埃机关提交请愿书,要求停止余粮收集制。
奥格涅茨省的一个农民在信中写道:
与穷凶极恶的资产阶级强盗的斗争已经三年了,这需要国家做出巨大的牺牲和忍受极度的困苦,而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新的沉重负担,……我们毫无怨言地承受着这些重担;但是,1920年对余粮征集额的增加,这是我们无力负担的,农村缺少鞋子、衣服和日用品。
材料二:
在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中,参加者占领要塞,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克”、“立即取消粮食征购队”等口号,并组织起“临时革命委员会”,发布的《告喀琅施塔得要塞和市民群众书》中声称:
执政的共产党完全脱离群众,没有力量把群众从全面崩溃的现状中拯救出来,只有靠全体工人的努力和决心,才能给祖国提供面包和燃料,才能让人们穿上衣服和皮靴,才能使共和国摆脱困境。
——陈新明:
《苏联演变与社会主义改革》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列宁领导的俄共(布)是如何做的?
以上材料反映了:
农民请愿要求停止余粮收集制;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要求结束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遭到普遍反对。
列宁领导的俄共(布)果断地停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以摆脱困境,巩固政权,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途径。
(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
指导学生看教材第二、三个目录,明确之间的关系
第二个目录是第三个目录实施的背景。
2、新经济政策的制定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作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
根据这一报告,党内一致通过了废止余粮收集制、实行粮食税的决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向新经济政策过渡。
明确:
什么是新经济政策?
苏俄在农业、商业、工业等各个领域陆续实施了一系列新的经济政策,统称为新经济政策。
3、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指导学生看教材,归纳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①在农业方面,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支配。
③工业方面,改变国营企业高度集中管理的办法,实行经济核算,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③在商业方面,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④分配制度上,废除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
探究:
有的同学说,新经济政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有使资本主义政策得到发展、重新走回资本主义道路的危险;有的同学说,只有经济命脉掌握在国家手中,国家资本主义就可以受到控制,苏俄就可以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
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谈一谈你自己的看法。
答案: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具有反作用,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是根据自己的国情,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和经济命脉的情况下,利用商品、市场和货币关系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一种探索。
它反映了苏俄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探索了小农生产者占优胜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实践证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不但推动了生产的发展,而且巩固了工农联盟,保证了苏俄稳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教师总结得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即充分利用了生产者和资本主义因素发展经济,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4、新经济政策的评价
指导学生回顾评价实物的方法
提示从进步性和局限性等方面分析
教师总结得出结论:
判断政策是否正确的依据在于
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是否有利于政权的巩固;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广大人民长远的根本的利益。
讨论:
比较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异同
提示:
从背景、目的、内容、特点和效果等方面分析比较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背景
目的
内容
特点
效果
(四)社会主义苏联的成立
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在莫斯科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在自愿和平等的基础上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1924年1月,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苏联第一部宪法,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巩固练习:
(投影)
1、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b)
a、消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利影响
b、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d、平息工人罢工和农民暴动
a、性质相同内容相反
b、互为补充取长补短
d、性质和内容都相反
3、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a)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四、总结本课内容
苏俄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政权。
通过新经济政策,恢复了国有经济,巩固了工农联盟,探索出一条适合俄国国情的特殊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即利用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通过一定程度地恢复发展资本主义,从而使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
五、布置作业
1、复习并掌握基础知识
2、完成相关练习
3、预习《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六、板书设计
实物配给制。
普遍劳动义务制
固定的粮食税
租让制、租借制
新经济政策自由贸易
按劳分配
学生根据了解的知识回答问题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专题导语部分,并结合目录说出本专题的主要内容
指导学生齐声朗读诗歌,然后说出反映的问题。
学生在教材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学生在教材中圈划出战时共产主义内容的要点。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余粮收集制对当时的积极作用,接着引导学生思考这一措施对农民的伤害。
教师提示学生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入手,然后让他们结合政策内容分析。
学生完成巩固练习,然后让他们说出理由,最后老师总结,即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分析。
指导学生先阅读材料,归纳出主要内容,然后结合问题联系知识点得出结论,最后教师进行点评。
学生带着问题看教材的相关部分,然后得出答案
学生在得出结果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
让他们带着问题看投影史料。
指导学生回顾材料题解题的步骤,然后按方法进行分析,最后教师总结,即结合材料能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消极影响入手。
引导学生明确目录之间的关系。
了解新经济政策的含义
指导学生归纳新经济政策内容的同时,再分析内容时可以适当引导他们回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从而为后面比较进行铺垫。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组,就两种不同的观点进行几分钟的辩论,最后总结。
指导学生根据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方法进行入手,分析进步性时引导他们对当时国内形势的作用,回顾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说明对国外的影响。
教师提示学生从背景、目的、内容、特点和效果等方面分析,然后指导学生列表格比较两种政策的异同,最后投影表格,让他们填空。
了解苏联成立的概况。
完成投影练习,教师可以适当的点拨解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