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中人的因素与驾驶舱资源管理》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740933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飞行中人的因素与驾驶舱资源管理》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飞行中人的因素与驾驶舱资源管理》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飞行中人的因素与驾驶舱资源管理》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飞行中人的因素与驾驶舱资源管理》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飞行中人的因素与驾驶舱资源管理》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飞行中人的因素与驾驶舱资源管理》教学大纲.docx

《《飞行中人的因素与驾驶舱资源管理》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飞行中人的因素与驾驶舱资源管理》教学大纲.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飞行中人的因素与驾驶舱资源管理》教学大纲.docx

《飞行中人的因素与驾驶舱资源管理》教学大纲

《飞行中人的因素与驾驶舱资源管理》教学大纲

上篇:

飞行中人的因素

一、教学目的

飞行中人的因素是飞机技术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是由航空心理学、航空生理学以及航空工效学等与人有关的知识所组成的一个多领域学科。

通过教学,应使学生了解飞行中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其局限,人-机、人-环境、人-软件以及人-人诸界面的关系,从而架起人的科学与飞行实践的桥梁,使学生在未来的飞行训练和航线飞行中能自觉运用人的科学知识去指导自己的飞行实践,促使其更快、更好地掌握飞行技术、减少人为差借、保障飞行安全。

二、教学要求

学完本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应用前景,以及了解本学科的性质及其相关学科;理解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与意义,熟悉SHEL模型、与飞行员构成界面的四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熟悉国际民航组织对人的因素的定义。

2.了解飞行事故调查和统计的基本常识以及全球通用航空与航线运输机飞行安全的现状,熟悉导致这些事故的主要原因,理解人的行为错误的性质与类型,熟悉人的行为错误的主要来源及其应对措施。

3.了解呼吸中气体交换的一般原理和过程;理解飞行中常见的呼吸、血液循环疾病/障碍以及酒精、药物使用不当与飞行安全的关系;熟练掌握高空缺载症、换气过度、高空减压病、气压性损伤的发生条件、症状以及应对措施;熟悉常用镇静药物、兴奋药物的副作用以及吸烟、饮酒对飞行的危害。

4.了解昼夜生物节律、睡眠及疲劳的一般机理;理解昼夜生物节律扰乱、睡眠缺失以及飞行疲劳的主要表现及与飞行安全的关系;掌握预防与消除昼夜生物节律扰乱、睡眠缺失的方法;熟练掌握预防与克服飞行疲劳的方法。

5.了解视、听通道,前庭器官的解剖、生理学基本知识;熟悉飞行中常见的视觉、听觉及前庭觉问题,熟悉飞行空间定向的特点、飞行错觉发生的条件及后果;熟练掌握预防与克服这些问题与错觉的措施。

6.了解飞行技能的内容及特征;熟悉飞行技能形成的一般规律;熟练掌握促进飞行技能形成的一般方法;掌握地面训练向空中飞行的有效技能迁移方法;了解心理训练的主要类型、原理及具体实施步骤。

7.了解应激与应激源的含义、类型;理解应激效应及与飞行安全的关系;熟悉飞行员可能遇到的应激源;掌握克服急性应激与慢性应激的方法;熟练掌握放松练习法。

8.了解飞行员判断与决策的定义、类型;理解飞行员判断与飞行安全的关系;熟练掌握分析飞行员判断过程的DECIDE模型技术,能够用该模型分析判断失误性事故及分析自己或他人的判断过程;熟悉影响飞行员判断的五种危险态度及其矫正方法,并要求学生对照自己或他人行为分析自己或他人是否存在这些态度,养成学生的内省意识。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教学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讲练结合、分析与讨论相结合、现象演示与实际体验相结合,围绕人的因索的基本问题,以人的错误和飞行安全以及人的信息加工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为主要线索,在广泛的基础上力求精炼,采用分章讲授的方式,最终形成人的因素的知识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尽可能地运用声像资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飞行职业所需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

三、课程结业标准

表明学生圆满完成本门课程的学习标准为:

在结业考试中成绩达到60分。

四、教学阶段及学时分配

章目

内  容

学 时

总数

授课

讨论

测试

实验

1

绪论

2

2

2

飞行事故中人的因素

6

6

3

飞行高度对飞行员的影响及酒精、药物滥用

4

4

4

人体昼夜生物节律、睡眠与飞行疲劳

4

4

5

飞行中的视、听觉及前庭觉问题

4

4

6

飞行空间定向与定向障碍

4

4

7

飞行技能的形成与掌握

4

4

8

飞行人员的应激及其管理

4

4

9

飞行人员的判断与决策

4

4

课程结业复习考试

合计

36

36

五、教学内容要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1.本章教学内容要点

(1)(飞行中人的因素)发展的历史、现状与应用前景;

(2)国民航组织(1986)对人的因素的定义;

(3)SHEL模型,航空系统中与飞行员构成界面的四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4)《飞行中人的因素》的性质及其相关学科;

(5)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意义。

2.本章教学要求

(1)了解《飞行中人的因素》发展的历史、现状与应用前景;

(2)熟悉国际民航组织对人的因素的定义;

(3)热悉SHEL模型、四个要素、四个界面及其相互关系,了解人的因素研究的范围;

(4)了解《飞行中人的因素》的性质及其相关学科;

(5)理解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 飞行事故中人的因素6学时

1.本章教学内容要点

(1)飞行事故调查与统计的基本常识及全球通用航空与航线运输机飞行安全的现状;

(2)全球飞行事故的主要原因;

(3)人的错误的性质与类型;

(4)人的错误的主要来源;

(5)人的错误的应对措施。

2.本章教学要求

(1)了解飞行事故调查与统计的基本常识及全球通用航空与航线运输机飞行安全的现状;

(2)熟悉全球飞行事故的主要原因;

(3)理解人的错误的性质与类型;

(4)熟悉人的错误的主要来源及应对措施。

第三章 飞行高度对飞行员的影响及酒精、药物滥用4学时

1.本章教学内容要点

(1)气体交换的一般原理;

(2)高空缺氧和换气过度;

(3)高空减压病和高空胃肠胀气;

(4)中耳的气压性损伤;

(5)酒精、药物、吸烟与飞行。

2.本章教学要求

(1)了解气体交换的一般原理;

(2)理解高空缺氧的种类及与飞行安全的关系,熟悉各种缺氧症发生的条件、常见症状及危害,熟练掌握预防与克服缺氧症的措施;

(3)熟悉换气过度的常发情境、症状,拿撞预防与克服的方法;

(4)熟悉高空减压病的成因、表现、掌握预防措施;

(5)理解高空胃肠胀气的成因及与飞行安全的关系,掌握预防措施;

(6)理解中耳气压性损伤的成因、症状,掌握其克服方法。

(7)了解酒精的生物学性质、理解酒精对飞行安全的危害;

(8)了解常用药物的种类,熟悉这些药物的副作用及对飞行安全的危害;

(9)了解尼古丁的生物学性质,理解吸烟的危害。

第四章 人体昼夜生物节律、睡眠与飞行疲劳4学时

1.本章教学内容要点

(1)人体昼夜生物节律的含义、表现及形成机理;

(2)时差现象与时差效应;

(3)影响节律重建的因素及促进节律重建的措施。

(4)睡眠生理、心理学基础知识简介。

(5)失眠、睡眠缺失的原因及危害;

(6)跨时区与轮班制飞行中的睡眠扰乱和缺失;

(7)促进睡眠的方法;

(8)飞行疲劳的性质及与飞行安全的关系;

(9)飞行疲劳的症状、原因及识别方法;

(10)预防与消除飞行疲劳的方法;

2.本章教学要求

(1)了解昼夜生物节律的含义、现象及形成机理;

(2)明确时差现象与时差效应的涵义和区别;

(3)理解昼夜节律同步的概念、表现及原理;

(4)熟悉影响节律重建的因素,掌握促进节律重建的措施。

(5)了解睡眠生理、心理学基础知识。

-

(6)理解失眠、睡眠缺失的原因及对飞行安全的危害。

(7)熟悉跨时区与轮班制飞行中的睡眠扰乱及睡眠缺失现象;

(8)掌握促进睡眠的一般方法;

(9)了解飞行疲劳的性质及与飞行安全的关系;

(10)熟悉飞行疲劳的症状、原因及识别方法;

(11)熟练掌握预防与消除飞行疲劳的方法;

第五章 飞行中的视、听觉及前庭觉问题4学时

1.本章教学内容要点

(1)视觉解剖、生理及心理学基本知识;视觉的物理刺激、视觉系统、视敏度与视野、视知觉及一般的视性错觉;

(2)飞行中常见的视觉问题:

视觉适应、眩光、空虚视野近视、盲点、空中相撞、视觉固着和运动物体、闪光对视觉的影响;

(3)耳的解剖结构及听觉、前庭觉生理简介;

(4)听觉疲劳与听力缺失;

(5)前庭器官的主要局限及与空间定向障碍的关系;

(6)晕动病的表现、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7)预防与克服晕机/运动病的措施。

2.本章教学要求

(1)了解视觉解剖、生理学及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明确基本概念;

(2)熟悉飞行中常见的视觉问题,熟练掌握预防与克服这些问题的方法或措施;

(3)了解听觉、前庭觉的解剖生理学基本知识;

(4)理解听觉疲劳与听力缺失的表现、原因及对飞行的危害,掌握预防的措施;

(5)熟悉前庭器官的主要局限及与飞行空间定向障碍的关系;

(6)熟悉晕机/运动病的表现、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7)掌握预防与克服晕机/运动病的措施。

第六章 飞行空间定向与定向障碍4学时

1.本章教学内容要点

(1)飞行空间定向的含义与特点;

(2)目视定向与仪表定向及其特点;

(3)飞行错觉的定义、特点;

(4)飞行错觉的分类及发生机理。

(5)预防与克服飞行错觉的一般措施。

2.本章教学要求

(1)了解飞行空间定向的含义与特点;

(2)熟悉目视定向与仪表定向的特点及适用条件、注意事项;

(3)了解飞行错觉的定义、熟悉其特点,理解飞行错觉与飞行安全的关系;

(4)了解飞行错觉的分类方法及各类飞行错觉的发生机理。

(5)掌握预防与克服飞行错觉的一般措施;

第七章 飞行技能的形成与掌握4学时

1.本章教学内容要点

(1)飞行技能概述:

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飞行技能形成的特征、各阶段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2)飞行技能形成的一般规律;

(3)影响飞行技能形成与掌握的因素;

(4)技能的迁移与干扰;

(5)防止技能干扰、促进技能迁移的条件及方法;

(6)影响飞行技能形成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7)改善飞行学习能力的方法。

2.本章教学要求

(1)理解飞行技能是以心智技能为主、动作技能为辅、两者并举的复杂技能;

(2)了解飞行技能形成的特征;

(3)熟悉飞行技能形成各阶段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4)熟悉飞行技能形成的一般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5)理解技能迁移与干扰的概念。

(6)掌握防止技能干扰、促进技能迁移的条件和方法;

(7)了解影响飞行技能形成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了解心理训练的主要类型、原理及具体实施步骤。

(8)熟练掌握改善飞行学习能力的方法;

第八章 飞行人员的应激与应激管理4学时

1.本章教学内容要点

(1)应激与应激源的含义,类型;

(2)应激效应及其与飞行安全的关系;

(3)飞行员可能遇到的应激源;

(4)飞行人员的焦虑;

(5)预防与克服急性应激和慢性应激的方法;

(6)放松练习法的讲解与练习。

2.本章教学要求

(1)了解应激与应激源的含义、类型;

(2)理解应激效应及其与飞行安全的关系;

(3)熟悉飞行员可能遇到的应激源;

(4)熟悉焦虑的主要症状及危害。

(5)掌握预防与克服急性应激和慢性应激的方法;

(6)熟练掌握放松练习法。

第九章 飞行人员的判断与决策4学时

1.本章教学内容要点

(1)飞行员判断决策的含义与分类;

(2)飞行员判断决策与飞行安全的关系;

(3)飞行员判断决策过程分析:

DECIDE模型;

(5)用DECIDE模型学习独立分析飞行事故。

(6)影响飞行员判断的五种危险态度及矫正方法;

(7)提高飞行员判断决策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2.本章教学要求

(1)明确飞行员判断决策的含义,熟悉飞行员判断决策的分类及特点

(2)理解飞行员判断决策与飞行安全的关系;

(3)熟练掌握DECIDE模型分析技术,能用该模型分析飞行事故、自己或他人的判断决策过程。

(4)熟悉影响飞行员判断决策的五种危险态度及矫正方法;

(5)熟练掌握提高飞行员判断决策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下篇:

驾驶舱资源管理

一、教学目的

驾驶舱资源管理是飞机驾驶本科专业学生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是飞行中人的因素课程的延伸和拓展。

通过教学,应使学生掌握CRM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对驾驶舱人力资源和物化资源以及飞行环境资源的管理能力,为飞行阶段驾驶舱资源管理的训练奠定理论基础。

二、教学要求

学完本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了解驾驶舱资源管理的涵义、发展历史;掌握驾驶舱资源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明确驾驶舱资源管理的学科性质及研究范围。

2.掌握驾驶舱处境意识和驾驶舱注意力分散的涵义及分类,了解影响驾驶舱处境意识的因素,熟悉驾驶舱处境丧失或削弱的表现;掌握处理驾驶舱注意力分散,提高飞行员驾驶舱处境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3.明确驾驶舱交流的含义、类型、过程及交流的一般原则;了解驾驶舱交流障碍的分类及影响因素,掌握克服驾驶舱交流障碍的方法;了解驾驶舱交流的一般技能及要求;掌握驾驶舱交流的特殊技能及应用。

4.了解驾驶舱工作负荷的含义及驾驶舱工作负荷等级的划分,掌握控制驾驶舱工作负荷的方法;明确驾驶舱状态的分类及影响因素,掌握管理和调整驾驶舱状态的方法;能结合飞行实际熟练制定驾驶舱短期策略。

5.了解驾驶舱管理方格理论;掌握五种典型的驾驶舱管理方式;明确权威性与直陈性的涵义及四种极端组合的危害,掌握驾驶舱内平衡权威性与直陈性的方法;明确紧急情况的涵义和范围,熟悉紧急情况下驾驶舱领导的行为方式。

6.熟悉五种典型的驾驶舱管理方式在驾驶舱资源管理中的行为特征。

7.了解人-机系统中人与机器的特点和优势;了解显示器、操纵器设计中人的因素;熟悉驾驶舱自动化对人的影响。

三、课程结业标准

表明学生圆满完成本门课程学习的标准为:

在结业考试中成绩达到60分。

四、教学阶段及学时分配

内容

学时

1

绪论

4

4

2

驾驶舱处境意识与注意力分散

6

6

3

驾驶舱交流

6

4

2

4

驾驶舱工作负荷、状态及短期策略

6

6

5

驾驶舱领导艺术

6

4

2

6

驾驶舱管理方式的行为特征

4

4

7

驾驶舱硬件资源管理

课外辅导学习内容

课程结业复习考试

合计

32

28

4

五、教学内容要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4学时

1.本章教学内容要点

(1)驾驶舱资源管理的涵义及课程目标;

(2)驾驶舱资源的组成要素;

(3)驾驶舱资源管理的学科性质及研究范围。

2.本章教学要求

(1)掌握驾驶舱资源管理的涵义,了解驾驶舱资源管理的发展历史及课程目标;

(2)了解驾驶舱资源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3)明确驾驶舱资源管理的学科性质及研究范围。

第二章驾驶舱处境意识与注意力分散6学时

1.本章教学内容要点

(1)驾驶舱处境意识的涵义及其影响因素;

(2)驾驶舱注意力分散与驾驶舱处境意识;

(3)提高飞行员驾驶舱处境意识的途径

2.本章教学要求

(1)掌握驾驶舱处境意识的涵义及分类,了解影响驾驶舱处境意识的因素,熟悉驾驶舱处境丧失或削弱的表现;

(2)了解驾驶舱注意力分散的概念和类型,掌握处理驾驶舱注意力分散的方法;

(3)掌握提高飞行员驾驶舱处境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第三章驾驶舱交流6学时

1.本章教学内容要点

(1)驾驶舱交流的含义、类型、过程;

(2)驾驶舱交流障碍;

(3)驾驶舱交流的一般技能和特殊技能。

2.本章教学要求

(1)掌握驾驶舱交流的含义、类型及过程,明确驾驶舱交流的一般原则;

(2)了解驾驶舱交流障碍的分类及影响因素,掌握克服驾驶舱交流障碍的方法;

(3)了解驾驶舱交流的一般技能及要求;

(4)掌握驾驶舱交流的特殊技能及应用。

第四章驾驶舱工作负荷、状态及短期策略6学时

1.本章教学内容要点

(1)驾驶舱工作负荷的含义;

(2)驾驶舱工作负荷状态的区分与控制;

(3)驾驶舱状态的影响因素及管理;

(4)驾驶舱短期策略的步骤。

2.本章教学要求

(1)了解驾驶舱工作负荷的含义;

(2)了解驾驶舱工作负荷等级的划分,掌握控制驾驶舱工作负荷的方法;

(3)明确驾驶舱状态的分类及影响因素,掌握管理和调整驾驶舱状态的方法;

(4)能结合飞行实际熟练制定驾驶舱短期策略。

 

第五章驾驶舱领导艺术6学时

1.本章教学内容要点

(1)驾驶舱管理方格理论;

(2)几种典型的驾驶舱管理方式;

(3)权威性与直陈性;

(4)紧急情况下的领导。

2.本章教学要求

(1)理解驾驶舱管理方格理论;

(2)掌握五种典型的驾驶舱管理方式;

(3)明确权威性与直陈性的涵义,了解四种极端组合的危害,掌握驾驶舱内平衡权威性与直陈性的方法;

(4)明确紧急情况的涵义和范围,熟悉紧急情况下驾驶舱领导的行为方式。

 

第六章不同驾驶舱管理方式的行为特征4学时

1.本章教学内容要点

(1)9,1定向者的CRM行为特点;

(2)1,9定向者的CRM行为特点;

(3)1,1定向者的CRM行为特点;

(4)5,5定向者的CRM行为特点;

(5)9,9定向者的CRM行为特点。

2.本章教学要求

(1)掌握9,1定向者的CRM行为特点;

(2)掌握1,9定向者的CRM行为特点;

(3)掌握1,1定向者的CRM行为特点;

(4)掌握5,5定向者的CRM行为特点;

(5)掌握9,9定向者的CRM行为特点。

第七章驾驶舱硬件资源管理(课外辅导学习内容)

1.本章教学内容要点

(1)人-机系统;

(2)显示器设计中人的因素;

(3)操纵器设计中人的因素;

(4)驾驶舱自动化与人的因素。

2.本章教学要求

(1)了解人-机系统中人与机器的特点和优势;

(2)了解显示器设计中人的因素;

(3)了解操纵器设计中人的因素;

(4)熟悉驾驶舱自动化对人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