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语文仿真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737360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语文仿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高考语文仿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高考语文仿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高考语文仿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高考语文仿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语文仿真试题.docx

《最新高考语文仿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语文仿真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高考语文仿真试题.docx

最新高考语文仿真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校舍舍弟退避三舍舍本逐末

B.数落数说不可胜数如数家珍

C.屏风屏障屏弃恶习屏住呼吸

D.与其参与与虎谋皮与人为善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灌注全神贯注陈规墨守成规

B.不和不合时宜奋发意气风发

C.不齿不耻下问终身终生大事

D.赴会牵强附会剧增与日俱增

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书面语和口语互相制约,书面语经常从方言里吸取营养,它不能脱离口语“一意孤行”。

B.公园里面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意兴阑珊。

C.如果没有无数默默的枕木,风驰电掣的火车头也只好叹气呻吟了。

D.兄弟俩原来关系亲密,好得不可开交,但是自从弟弟结了婚,不知怎么,两兄弟渐渐形同路人。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这里是__________东北和华北的战略要点。

②他接二连三来信,__________我快把买的书寄回去。

③克隆人的复制成功,将违背人类最基本的伦理原则,有可能使我们现有的有关规范失去__________。

A.联接督促效率B.联结催促效力

C.联结催促效率D.联接督促效力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学生应该重视课前预习,在预习中发现问题,上课时就可以向老师提出质疑。

B.我们真诚欢迎广大足球爱好者,为我国足球事业的发展聊尽绵薄。

C.有的干部说的是“反腐倡廉”,做的却是“贪污腐化”,真是令人不可理喻。

D.棉花依靠纤维之间的空气层,阻挡外界的冷空气吹到身上,同时还阻挡身体发出来的热量散出去。

6.“在美国,一部佳作未必卖座,而卖座的又不一定是上乘之作”。

从下面的四句话中选出能与它衔接的句子。

A.但美国影评界却公认获得本界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母女情深》二者兼备。

B.但获得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母女情深》,美国影片界公认为二者兼备。

C.美国影评界认为获得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母女情深》是卖座的佳作。

D.美国影评界认为获得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母女情深》是一部上乘之作。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徽州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和累累硕果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尽管自然环境并不优越,但是徽州人民在历史上还是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成就。

徽商在商品经济领域的巨大成功,给徽州的文化艺术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观念支持。

徽州文化在生产、生活各方面都有许多创新与发展,并将自己的价值观念、文化品位注入其中,留下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如徽派建筑、民居、徽派版画、篆刻、盆景、徽砚以及徽菜等。

徽州文化以自己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在各文化领域中形成了品位独具的徽州派系,如新安理学、新安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等。

同时,徽州文化还孕育了无数优秀人才。

在封建科场,徽州才子始终是一支强大的力量。

从宋至清末,徽州进士人数累计达1900。

此外,徽州还涌现了算学家程大位,经学家俞正燮、戴震,理财专家王茂荫,近代学者胡适,教育家陶行知等著名人物。

徽商作为中国古代最大的商业集团,足迹遍布天下。

他们不仅给徽州带回了丰厚的物质精神财富,而且直接参与了许多地区的开发,其资金和经营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

而浸润着徽州文化韵味的徽人采取主动姿态吸收四方文化成果,博采众长,发展创新,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我突破,保持着持续发展的可能。

徽人多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其生活习俗、观念形态、价值取向很容易为客居地居民接受、仿效,形成一种徽客文化势力,从而扩大了徽州文化的地域外延,也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徽商文化初步整合传统宗族社会伦理道德与商业精神的矛盾,丰富了古代经济思想和社会思想。

对正统“士农工商”的本末体制提出质疑,明确提出了与正统观念对立的社会价值观,宣称“造物之厚人也,使贵者治贱,贤者治愚,富者赡贫”,将传统士农工商四民按贵贱、贤愚、富贫之别重新划分,否认职业贵贱之分,所谓“人之处世,不必拘其常业,但随所当为者。

士农工商,勇往为先”,强调个人努力,承认个人成就。

商人阶层的价值体系也得到徽州社会其他阶层的认可,逐利、致古训,“虽士大夫之事,皆以富贾游于四方”,出现了一批亦儒亦贾的新兴家族。

徽州文化中确实含有极其开拓、开放性因素的精华,积淀凝聚着极为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铭刻着传统文化探索自身突破自我的尝试。

其锲而不舍、奋发进取的精神,突破传统的魄力与创意,取财于义、生财有道的商业道德,搏击商海仕途犹不失人文与风雅的达观、洒脱以及人际的体恤、关爱和亲情,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仍有重要价值。

7.根据文意,对徽州文化的“累累硕果”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生产、生活各方面都有许多创新与发展,留下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

B.形成了在各文化领域中具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的品位独具的徽州派系。

C.从宋代到近代,孕育了无数优秀人才,涌现了许多著名人物。

D.形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商业集团,徽商足迹遍布天下,促进了古代经济的发展。

8.根据文意,对徽州文化发展的基础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徽州自然环境优势。

B.徽商在商品领域的巨大成功。

C.徽人多具有较高文化素养。

D.徽商具有全新的社会价值观。

9.徽州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统观全文,下列最能概括徽州文化的价值取向的一项是

A.用资金和经营活动极大地促进许多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繁荣。

B.质疑正统“士农工商”的本末体制,否认职业有贵贱之分。

C.主张亦儒亦贾、取财于义、生财有道,搏击商海仕途而不失人文与风雅。

D.含有极具开拓、开放性的因素,铭刻着传统文化探索自身突破自我的尝试。

10.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种积淀凝聚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的文化必然在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B.一种具有累累硕果和丰富内涵的文化一定建立在某种辉煌的物质文明基础之上。

C.一种在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文化必然与原有的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完全对立。

D.一种特征明显、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一定能给后人带来深刻的思索和启迪。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魏比岁霜旱

魏比岁霜旱,云、代之民多饥死。

太史令王亮、苏坦言于魏主嗣曰:

“按谶书,魏当都邺,可得丰乐。

”嗣以问群臣,博士祭酒崔浩、特进京兆周澹曰:

“迁都于邺,可以救今年之饥,非长久之计也。

山东之人,以国家居广汉之地,谓其民畜无涯,号曰:

‘牛毛之众。

’今留兵守旧都,分家南徙,不能满诸州之地,参居郡县,情见事露,恐四方皆有轻侮之心;且百姓不便水土,疾疫死伤者必多。

又,旧都守兵既少,屈丐、柔然将有窥窬之心;举国而来,云中、平城必危,朝廷隔恒、代千里之险,难以赴救,此则声实俱损也。

今居北方,假令山东有变,我轻骑南下,布濩林薄之间,孰能知其多少!

百姓望尘慑服,此国家所以威制诸夏也。

来春草生,酪将出,兼以苹果,得及秋熟,则事济矣。

”嗣曰:

“今仓廪空竭,既无以待来秋,若来秋又饥,将若之何?

”对曰:

“宜简饥贫之户,使就食山东;若来秋复饥,当更图之,但方今不可迁都耳。

”嗣悦曰:

“唯二人与朕意同。

”简国人尤贫者谐山东三州就食,遣左部尚书代人周几帅众镇鲁口以安集之。

嗣躬耕藉田,且命有司劝课农桑,明年,大熟,民遂,富安。

(《资治通鉴》卷117)

1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项是

A.魏比岁霜旱。

比:

一连,接连。

B.情见事露。

见:

通“现”。

C.更图之。

更:

更加。

D.则声与实俱损也。

实:

实际利益。

12.与“迁都于邺”的“于”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会于西河。

C.激于义而死者。

D.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

13.与“今留兵守旧都,分家南徙”中“南”的用法相同的—项是

A.与苍梧太守有旧。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D.诡踪迹,变姓名,草行露宿。

14.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祭酒崔浩博士:

学问渊博之人

B.以国家居广汉之地国家:

政府机关

C.恐四方皆有轻侮之心轻侮:

轻慢、蔑视

D.百姓望尘慑服慑服:

惊惧而佩服

15.下列对文意理解正确的—项是

A.王亮、苏坦提议迁都的原因是按谶书记载。

B.崔浩、周澹反对迁都是怕百姓水土不服。

C.魏的统治稳固在于有恒、代千里之险。

D.拓跋嗣重视农业生产。

第Ⅱ卷(共105分)

四、(15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1)此国家所以威制诸夏也。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命有司劝课农桑。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1)第二句中的“冷”字有何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是如何表达别离之情、思聚之念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依据课文内容填空。

(4分)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劝学》)

(2)__________,龙光射斗牛之墟。

_____________,徐孺下陈蕃之榻。

(《滕王阁序》)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梁实秋

我爱鸟。

从前我常见提笼架鸟的人,清早在街上溜达。

我感觉兴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闲,却是那鸟的苦闷。

胳膊上架着的鹰,有时头上蒙着一块皮子,羽翮不整的蜷伏着不动,哪里有半点瞵视昂藏的神气?

笼子里的鸟更不用说,常年地关在栅栏里,饮啄倒是方便,冬天还有遮风的棉罩,十分的“优待”,但是如果想要“抟扶摇而直上”,便要撞头碰壁。

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粘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在标本室里住着罢?

我开始欣赏鸟,是在四川。

黎明时,窗外是一片鸟啭,不是吱吱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乌鸦,那一片声音是清脆的,是嘹亮的,有的一声长叫,包括着六七个音阶,有的只是一个声音,圆润而不觉其单调,有时是独奏,有时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

不知有多少个春天的早晨,这样的鸟声把我从梦境唤起。

等到旭日高升,市声鼎沸,鸟就沉默了,不知到哪里去了,一直等到夜晚,才又听到杜鹃叫,由远叫到近,由近叫到远,一声急似一声,竟是凄绝的哀乐。

客夜闻此,说不出的酸楚!

在白昼,听不到鸟鸣,但是看得见鸟的形体。

世界上的生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

多少样不知名的小鸟,在枝头跳跃,有的曳着长长的尾巴,有的翘着尖尖的长喙,有的是胸襟上带着一块照眼的颜色,有的是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斑斓的花彩。

几乎没有例外的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侬纤合度,跳荡得那样轻灵,脚上像是有弹簧,看它高踞枝头,临风顾盼——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

不知是什么东西惊动它了,它倏地振翅飞去,它不回顾,它不悲哀,它像虹似的一下就消逝了,它留下的是无限的迷惆。

有时候稻田里伫立着一只白鹭,举着一条腿,缩着颈子,有时候“一行白鹭上青天”,背后还衬着黛青的山色和油绿的梯田。

就是抓小鸡的鸢鹰,啾啾地叫着,在天空盘旋,也有令人喜悦的一种雄姿。

我爱鸟的声音鸟的形体,这爱好是很单纯的,我对鸟并不存在任何幻想。

有人初闻杜鹃,兴奋得一夜不能睡,一时想到“杜宇”“望帝”,一时又想到啼血,想到客愁,觉得有无限诗意。

我曾告诉他事实上全不是这样的。

杜鹃原是很健壮的一种鸟,比一般的鸟魁梧得多,扁嘴大口,并不特别美,而且自己不知构巢,依仗体壮力大,硬把卵下在别个的巢里,如果巢里已有了够多的卵,便不客气地给挤落下去,孵育的责任则由别个代负了,孵出来之后,羽毛渐丰,就可把巢据为已有。

那人听了我的话之后,对于这豪横无情的鸟,再也不能幻出什么诗意出来了。

我想济慈的《夜莺》、雪莱的《云雀》,还不都是诗人自我的幻想,与鸟何干?

鸟并不永久地给人喜悦,有时也给人悲苦。

诗人哈代在一首诗里说,他在圣诞的前夕,炉里燃着熊熊的火,满室生春。

桌上摆着丰盛的筵席,准备着过一个普天同庆的夜晚,蓦然看见在窗外一片美丽的雪景当中,有一只小鸟趵瘠缩缩地在寒枝的梢头踞立,正在啄食一颗残余的僵冻的果儿,禁不住那料峭的寒风,栽倒地上死了,滚成一个雪团!

诗人感喟曰:

“鸟!

你连这一个快乐的夜晚都不给我!

”我也有过一次类似经验,在东北的一间双重玻璃窗的屋里,忽然看见枝头有一只麻雀,战栗地跳动抖擞着,在啄食一块干枯的叶子。

但是我发现那麻雀的羽毛特别地长,而且是蓬松戟张着的:

像是披着—件蓑衣,立刻使人联想到那垃圾堆上的大群褴褛而臃肿的人,那形容是一模一样的。

那孤苦伶仃的麻雀,也就不暇令人哀了。

自从离开四川以后,不再容易看见那样多型类的鸟的跳荡,也不再容易听到那样悦耳的鸟鸣。

只是清早遇到烟突冒烟的时候,一群麻雀挤在檐下的烟突旁边取暖,隔着窗纸有时还能看见伏在窗棂上的雀儿的映影,喜鹊不知逃到哪里去了,带哨子的鸽子也很少看见在天空打旋。

黄昏时偶尔还听见寒鸦在古木上鼓噪,入夜也还能听见那像哭又像笑的鸱枭的怪叫。

再令人触目的就是那些偶然一见的囚在笼里的小鸟儿了,但是我不忍看。

19.文章依照不同的鸟给予自己的不同感受,把鸟分为四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20.作者着力写了鸟给人的喜悦和鸟的生活的悲苦,从这些描写中,你感悟到作者希望有怎样的社会和人生?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2段和第7段用了什么手法?

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对文章鉴赏不当的两项是(3分)()

A.作者触景生情,借物抒怀,淋漓尽致地描写了自己对鸟的种种感受。

B.作者爱所有的鸟,对鸟的悲苦给于深深地同情。

C.文章借对鸟的感受,抒发了对于自由、平等、博爱、幸福、生活的怀念、追求的感情。

D.文章逐层加以细致描写,内容丰富,层次井然。

E.这篇散文善于发挥联想,在写鸟的各种情态时,十分自然地联想到了济慈、雪莱、哈代有关鸟的作品,联想到自己经历中有关鸟的种种镜头,丰富了描写的内容,增加了文章的厚度。

六、(12分)

23.仿写一句子,要求与画线句一致。

(4分)

我国古典诗歌内蕴丰富,很能激起人们的联想和想象。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吟咏这脍炙人口的诗句,谁不为春回大地祖国母亲多姿多彩的面貌而自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以“琴声如何吸引路人”为扩展点,扩展下面的语句,使其具体、生动。

字数在70左右。

琴声吸引了许多路人驻足倾听。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将下面一段话概括为一句话标题新闻。

(不超过15字)(4分)

从今年第四季度起,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依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

今后在学校任教必须取得教师资格。

通过严格掌握老师标准,招聘优秀人才从教,将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调整出教师队伍,保证教师队伍的基本素质要求。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弟子对大师诉说:

“我要疯了,我的妻子、孩子、岳父、岳母全住在一个惟一的房间中,房间像地狱。

”大师说:

“你会照我说的去做吗?

”弟子说:

“是的。

”大师说:

“把你家里所有的动物都带到你的房间中。

”一个星期后,弟子又找到大师:

“我的神经快要崩溃了。

”大师说:

“把动物统统赶出去。

”之后,弟子想:

“生命多么甜美,动物出去了,家是一处乐园,那样的安静、整洁、宽敞。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太多的人忘了珍惜自己拥有的。

快乐是对拥有的珍惜和感激,而不是相反。

请以“珍惜拥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