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3节伴性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生物第3节伴性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第3节伴性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第3节伴性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伴性遗传教学反思
《伴性遗传》这一节,是新课标教材必修2一个难点,它是以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
它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基因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
学生已学过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为《伴性遗传》的学习作了知识铺垫。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
由果蝇的眼色遗传引出伴性遗传的概念,再告诉学生红绿色盲是伴性隐性遗传,再讲教材中红绿色盲四个遗传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推导总结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一般情况,很少有学生能总结色盲遗传在上下代遗传的规律,教师只能告诉学生,并留给学生思考题:
为什么红绿色盲男性高于女性?
教学过程中虽创设了问题情境,但是由于缺乏学生的参与体验过程,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充分的挥,关键的知识点都是由教师传授。
学习的效果也不够理想,往往学生要通过许多遗传系谱图的分析,才能分辩出伴性遗传的种类。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现在对教学过程进行了重新设计,采取了自主探究式教学法。
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些素材,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探究讨论,各抒己见,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及时调整教学行为。
从学生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增加学生的体验,提高了课堂效率。
从内容上讲,导入环节设计是我认为完成的最好的,也是老师们比较认可的。
以色盲这一典型病症进行讲解。
就是这些致病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X,Y)上,所以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有关。
之后让学生检验自己的色觉是否正常以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红绿色盲是一种什么样的病症,以此引入红绿色盲的发现过程。
红绿色盲的发现过程是一个非常生动有趣的故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情感教育,从而引导学生思考:
从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中,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
培养学生的热爱探究生物科学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以红绿色盲为例,利用遗传图谱,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这个知识点正是本节的难点,在难点的突破上,我针对遗传图谱,设计了一系列相关联的问题引导学生回答,一步一步理清头绪,突破难点。
展示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表格,供学生填表,表中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由学生填写。
从表中分析,为什么红绿色盲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让学生分组讨论。
通过小组讨论式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然后根据表中的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让学生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
随机结合的方式共有六种,其中第一和第六种不用研究,其余四种先由教师边讲解边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一种,另三种让学生发挥能动性,请学生自己完成遗传图解,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难点的突破。
然后引导学生对四种遗传图解分析、归纳,总结出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
之后简单介绍其他伴性遗传疾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症是显性伴性遗传病,其遗传特点与红绿色盲不同;外耳道多毛症是伴Y染色体遗传,有了对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分析作基础,对于这些病症的遗传特点,学生就不难理解了。
学习了这几种疾病的遗传规律之后,展示相对应的习题加以巩固提高,并对不同的遗传方式的遗传系谱图来加以分析、判断、理解。
这节课学生自主探究的氛围较浓,设计的问题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多数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但有一部分学生思维能力较差,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不强,因此自主探究式教学,容易使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差异增大。
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较大的收获,这是今后教学上值得探讨的问题,我设想,对于易于推导的问题,要多给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回答,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部分学生起到引领作用。
经过深刻反思,我认为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
1.讲人类红绿色盲症的时候,通过资料分析说明它是属于伴X隐性遗传,说明为什么这个致病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在Y染色体上没有对应的等位基因,需要讲清楚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在形态和大小的区别,这一点我本身是安排在讲解其基因型时做讲解,但实际教学时将它放到了最后总结其遗传规律时,感觉有点滞后。
导致前面学生有点迷惑。
2.在学生练习写出不同男女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时,我请了两位学生到黑板上板书,并逐个讲解,当时如果请其他同学来分别讲评,参与度就可以更高一些。
3.最后在总结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时,完全以红绿色盲为例加以分析,可能学生难以体会到普遍性和广泛性,如果能够展示其他同类遗传病的图片,学生的认知应该可以更为直观,也更能加深印象。
4.深度不够,在课堂上,一直讨论的都是人类红绿色盲,而很少提到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应把知识水平提到这一高度上来。
再有,应把课堂教学真正交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地去思考、讨论。
从而得出结论,这才是教学的真正目标,让学生既得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3节《伴性遗传》练习题
拟定人:
拟定时间:
9月28日
一、选择题
1.人类精子的染色体组成是( )。
A.44条+XY B.22条+X或22条+Y C.11对+X或11对+Y D.22条+Y
2.血友病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
某男孩为血友病患者,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均正常。
血友病基因在该家族中传递的顺序是( )。
A.外祖父→母亲→男孩 B.外祖母→母亲→男孩
C.祖父→父亲→男孩 D.祖母→父亲→男孩
3.在右图所示的人类系谱图中,有关遗传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 )。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X染色体显性遗传
D.X染色体隐性遗传
4.一对同卵孪生姐妹分别与一对同卵孪生兄弟婚配,其中一对夫妇第一胎所生的男孩患红绿色盲,第二胎所生的女孩色觉正常;另一对夫妇第一胎生的女孩患红绿色盲,第二胎生的男孩色觉正常。
这两对夫妇的婚配方式是( )。
A.XBXB×XbY B.XBXb×XBY C.XbXb×XBY D.XBXb×XbY
5.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却生了一个色盲男孩,再生一个色盲男孩的几率是多少?
( )
A.1/4 B.3/4 C.1/2 D.1/16
6.某动物学家饲养的一种老鼠,黄色皮毛不能纯种传代,而灰色皮毛能纯种传代,且有:
黄×黄→2黄∶1灰,灰×灰→灰,则决定此种老鼠黄色皮毛的基因是( )。
A.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B.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C.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D.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7.人类的白化病与色盲都是隐性遗传病。
白化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色盲基因在X染色体上。
一个患白化病的女性(她父亲是色盲),与一个正常男性(她母亲是白化病患者)婚配,在他们的子女中,预测两病兼有的概率为( )。
A.50% B.25% C.12.5% D.0
8.下列有关色盲遗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母亲正常父亲色盲,儿子一定色盲
B.父亲正常母亲色盲,儿子不一定色盲
C.双亲均正常,儿子有可能色盲
D.双亲均正常,女儿有可能色盲
9.某种蝇的翅的表现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如果翅异常的雌蝇与翅正常的雄蝇杂交,后代中25%为雄蝇翅异常,25%为雌蝇翅异常,25%雄蝇翅正常,25%雌蝇翅正常,那么翅异常不可能是( )。
A.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 B.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
C.性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 D.性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
10.血友病属于隐性伴性遗传病。
某人患血友病,他的岳父表现正常,岳母患血友病,对他的子女表现型的预测应当是( )。
A.儿子、女儿全部正常 B.儿子患病,女儿正常
C.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D.儿子和女儿中都有可能出现患者
11.决定毛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BB和Bb的猫分别为黄、黑和虎斑色。
现有虎斑色雌猫与黄色雄猫交配,生下了三只虎斑色小猫和一只黄色小猫中,它们的性别是( )。
A.雌雄各半 B.全为雌猫或三雌一雄
C.全为雄猫或三雄一雌 D.全为雌猫或全为雄猫
12.人的血友病属于伴性遗传,苯丙酮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既患血友病又患苯丙酮尿症的男孩。
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女孩,表现型正常的概率是( )。
A.9/16 B.3/4 C.3/16 D.1/4
13.父亲正常,女儿色盲的发病率是( )。
A.0 B.25% C.50% D.100%
14.某男子的父亲患血友病,而他本人血凝时间正常。
他与一个没有血友病家族史的正常女子结婚,一般情况下,他们的孩子患血友病的概率是( )。
A.1/2 B.1/4 C.0 D.1/16
15.在右图的人类遗传系谱中,有关遗传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 )。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16.一对表现型正常的表兄妹结婚,生下一个白化病色盲的男孩,若再生一个患白化色盲的男孩的概率是( )。
A.1/16 B.1/32 C.1/4 D.1/2
二、非选择题
17.果蝇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但其形态、大小却不完全相同。
右图为果蝇X、Y染色体同源和非同源区段的比较图解,其中A与C为同源区段。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若在A段上有一基因“E”,则在C段同一位点可以找到基因;此区段一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定律。
(2)如果某雄果蝇B区段有一显性致病基因,则其与正常雌
蝇交配,后代发病几率为;如果此雄果蝇的D区段同
时存在另一致病基因,则其与正常雌蝇交配,后代发病率为。
18.下图示人类形成双胞胎的两种方式:
现有一对夫妻,其中妻子是血友病患者,丈夫表现正常。
妻子怀孕后经B超检测是双胞胎,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此双胞胎与方式一相符,胎儿甲是男性,则胎儿乙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
(2)如果此双胞胎是通过方式二形成的,经B超检测发现胎儿丙为女性,则丙患血友病的可能性是__________;若丁患血友病,则他的性别是__________。
若检测发现胎儿丙是一个白化病患者,则丁是白化同时又是血友病患者的概率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C 4.D 5.A、C 6.C 7.C 8.C 9.D 10.D 11.B 12.B 13.A 14.C 15.A 16.A
二、非选择题
17.
(1)E或e;基因的分离
(2)50%;100%
18.⑴ 血友病男性⑵ 0男性1/8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学过减数分裂和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已经掌握基因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在已有知识基础上,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活动及结合课堂的探究活动,对伴性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
教学过程
学习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
新课
新课
讲授
1、色盲症的发现
讲述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发现色盲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
从道尔顿发现色盲的小故事,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
提问学生
介绍色盲知识:
就是不能辨别色彩,即辨色能力丧失。
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患者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区分红色和绿色。
2、课件显示红绿色盲检查图
设疑:
红绿色盲是怎么遗传的呢?
导入新课:
伴性遗传。
理解概念。
一、伴性遗传的特点及常见事例
1、特点: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与性别相联系。
2、常见实事例:
(1)人类遗传病:
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等。
(2)果蝇:
眼色等。
二:
人类红绿色盲症
1、色盲遗传家系图谱分析
课件显示红绿色盲家系遗传图谱,认识系谱,分析图谱,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 :
(1)对“资料分析”的两个讨论题进行讨论。
(2)总结伴性遗传的概念、色盲基因的表示方法,填写学案中相关内容。
2、课件显示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图表,引导学生填写
根据遗传图解,写出Ⅰ-1和Ⅲ-6的基因型,并推测Ⅱ-3的基因型。
下面我们来画一画他们的遗传图解(这里难度较大,教师可先作示范)!
Ⅰ-1与Ⅰ-2。
结论:
生下的孩子无论是男是女,视觉都表现正常,没有色盲。
可是,他们的女儿却都是携带者。
Ⅱ-3与Ⅱ-4(紧接上面的图解板书图解)
课件显示巩固练习,提问学生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婚配类型并回答,然后总结给出正确答案。
4、强调遗传图解的书写格式,在课件上边引导学生回答边演示两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
5、通过遗传图解引导学生总结色盲遗传的特点,得出“交叉遗传”的结论。
6、课件显示巩固联系,提问学生(教师可稍作引导)。
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
1、基因位置
2、遗传特点
四、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根据雏鸡的羽毛特征来区分雌性和雄性
知识拓展:
归纳伴性遗传的方式和特点
[1]伴Y遗传:
(1)特点:
致病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无显隐之分,患者后代中男性全为患者,患者全为男性,女性全为正常,正常的全为女性。
简记为“男全病,女全正”。
致病基因由父亲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具有世代连续性。
也称限雄遗传,简记为“父传子,子传孙”。
(2)实例:
人类外耳道多毛症。
(3)典型希普图(如右图)
[2]伴X显性遗传:
(1)特点:
具有连续遗传现象
患者中性多于性
男患者的母亲及女儿一定为患者,简记为“男病,母女病”。
正常女性的父亲及儿子一定正常,简记为“女正,父子正”,
女性患病,其父母至少有一方患病。
(2)实例:
抗维生素D佝偻病,钟摆型眼球震颤。
(3)典型系谱图(如右图)
[3]伴X隐性遗传
(1)特点:
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
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女患者的父亲及女儿一定是患者,简记为“女病,父子病”。
正常男性的母亲及女儿一定正常,简记为“男正,母女正”。
男患者的母亲及女儿至少有一个致病基因。
(1)实例:
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果蝇的眼色遗传。
(2)典型系谱图(如下图)
归纳:
人类伴性遗传病判定口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讲、思考,在老师的引导下回答
学生看图识别,进行自我色盲检测。
填学案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填写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在学案上练习写遗传图解
黑板练写
思考回答
学生观察、讨论
学生聆听
学生思考分析作答
填学案
理解各种伴性遗传的特点,记住常见实例
运用所学知识判断遗传方式
道尔顿发现色盲的小故事十分生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体验本节课的情感目标。
认同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的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
通过辨认、识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设疑激发学生思考,便于新课的讲授。
探究、讨论模式结合:
通过家系遗传图谱分析遗传现象→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依据释疑→结论,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通过问题推进的办法提高学生质疑、假设、探究的能力,体现本节的能力目标。
以学生为主体,肯定学生的能力,引发继续学习的兴趣。
讲练结合,巩固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落实本节课的能力目标。
遗传图解的书写格式是教学重点,在上一章已经学习过,通过学生回答既回顾所学知识,又可联系遗传的基本规律等知识,使学生认识到伴性遗传也遵循遗传的基本规律。
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讲练结合落实学生的遗传图解的书写能力,解决学生眼高手低的毛病。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归纳伴性遗传的方式和特点,运用所学知识判断遗传方式,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知识点及联系,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呼应
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巩固练习
(1)一男孩是红绿色盲患者,他的父亲、祖父、外祖父也均是红绿色盲患者,但他的母亲、祖母、外祖母色觉都正常。
该男孩色盲基因的传递来源是(A)
A.外祖父→母亲→男孩
B.外祖母→母亲→男孩
C.祖父→父亲→男孩
D.祖母→父亲→男孩
(2)一男孩是红绿色盲患者,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都不是患者。
该男孩色盲基因的传递来源是(B)
A.外祖父→母亲→男孩
B.外祖母→母亲→男孩
C.祖父→父亲→男孩
D.祖母→父亲→男孩
学生演练,并回答
巩固所学知识点。
课后作业
见学案
学生练习
巩固所学知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必修第二册中《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和第二册中《遗传的基本规律》为基础,从学生感兴趣的人类遗传病引入,讨论:
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这两种遗传病为什么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为什么在遗传表现上与性别关联的表现又不相同。
伴性遗传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