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中性别角色的实证分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730536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9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材中性别角色的实证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材中性别角色的实证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材中性别角色的实证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材中性别角色的实证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材中性别角色的实证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材中性别角色的实证分析.docx

《教材中性别角色的实证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材中性别角色的实证分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材中性别角色的实证分析.docx

教材中性别角色的实证分析

摘要以现行使用的八册部编本中小学语文教材为分析素材,分三个维度对教材中出现的性别角色进行量化研究并与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

男女角色的频数对比;男女角色的社会身份和从事的社会事业分析;男女角色的个性特征词汇对比。

根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现行八册部编本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存在单性别中心倾向和性别形象刻画偏见其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倾向于家庭化、传统化、刻板化,与男性相比,她们在教材中的呈现存在一定程度的矮化和窄化,这与既有对以往版本教材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关键词部编本;语文教材;性别分析

—、引言

教材不仅是知识传输的工具,也是传统社会文化和大众舆情的载体,教材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其镶嵌于社会文化之中,每种教材都无法摆脱社会控制而单独存在。

“教材文化是体现在教材内容及教学活动中的社会文化,代表着社会权威的知识、价值和观念系统,明确显示社会领导阶级为青少年社会化所选择的特定教学内容,它是传输知识、传播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工具”[1]。

作为文化观念的一部分,社会对男女性别角色传统而定型的看法以隐蔽课程的形式存在于教材文本之中。

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生活化特征使得文本内容更加贴近社会现实,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本的同时也进入了小型的社会场域中,由此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在语文教材中获得了更强的张力和控制力,影响少年儿童的社会化进程。

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主流社会性别文化契合教材本身的形象性、情感性和观念性特征,对受教育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小学学生由于社会化进程还未完成,未形成完整的社会性别观念,此阶段较强的可塑性使得他们不自觉的对教材文本中的性别形象进行认同和模仿,性别文化的心理积淀在学生价值观中悄然生根发芽。

研究者们对于教材中性别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朱晓斌以性别视角比较了90年代中国大陆使用的三种小学语文教材和美国一种主流阅读课本,得岀结论:

中国三种小学语文教材在男女人物角色数量、职业形象、人物个性塑造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美国版本中,男女主角的的数量趋向于持平,与国内版本存在显著差异[2]。

杨洁和吕改莲研究了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性别问题,发现教材中存在单性别中心倾向、性别价值理解误区、性别角色性格误读等问题[3]。

刘朝晖等人以性别形象作为切入点对人教社1998年版和2003年版初中语文教材进行了纵向比较,发现200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还存在有以下问题:

男性角色的数量占绝对优势且男性多从社会意义的角度成为主角,而女性则从个人意义的角度成为主角;男、女性作者的文童在数量、题材、表现手法上表现岀显著差异;男女角色分配依然可见“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男女角色性格刻板化[4]。

根据现有研究结果来看,传统性别文化的渗透使得主流语文教材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性别形象刻板化和性别角色塑造的偏差。

2017年9月1日起,全国所有公立中小学初始年级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三个科目将启用教育部统编教材(简称部编本)。

三年过渡期后,到2019年部编本教材将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

现今已经发行并使用的部编本中小学语文教材对于性别形象的塑造是怎样的?

与以往的版本相比有没有变化?

下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验证性研究。

二、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

本研究以当前正在使用的部编本一、二年级上下册,七、八年级上下册共八册教材作为分析对象,交叉运用文本分析法与量化分析法挖掘潜藏于教材中的性别信息,用文本分析法将教材内容中非数据信息转化为数据信息,用量化分析法将得出的数据信息进行数量比较并进行差异性检验。

关于教材的性别分析,国外学者提出了一些有参照育义的分析角度,沃克和巴顿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维度入手①教科书是否传递了性别分化的信息?

②是否强化了女性在家庭方面的职责?

③是否合法化了职业的隔离与女性在劳力上的地位?

④是否呈现了公共生活方面的女性角色?

亚当斯认为可以从五个方面对教材中的女性角色进行分析:

①教科书中呈现的女性次数有多少?

②体现女性色彩的课文标题有多少?

③插图中女性的状况是怎样的?

④女性从事家务工作的情形如何?

⑤女性是否从事家务以外的工作?

参考以上分析角度,吸取前人的研究经验并结合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特征,本研究拟定了三个分析维度:

男女角色的频数对比、男女角色的社会身份和从事的社会事业分析、男女角色的个性特征词汇对比,详见图1。

图1分析框架嘅览

关于这八册教材中出现的拟人化角色(主要指小学低年级教材),凡是具有社会性的角色都纳入统计范围,例如大部分动植物母亲、带有人类性格色彩的自然现象、拟人化劳动角色等等,并依据以上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三、结果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教材中,除了正式课文之外,一年级上下册的“和大人一起读・、二年级上下册的“我爱阅读•栏目中的内容也纳入统计范围。

七年级上下册、八年级上下册教材中的课文分为“教读■•和“自读”两类,均纳入统计范围。

所有教材中的中国古诗词和外国诗部分均不纳入统计范围。

(-)男女人物角色的频数对比

男女人物角色指的是根据课文内容所给出的信息能明确分辨岀性别的角色,也包括拟人化角色。

频数是指教材中出现的人物角色次数,对于出现次数大于1的角色(例如党和国家领袖,历史名人等等)采取重复计数,即每出现一次就统计一次。

依据此规则来进行男女角色

频数和男女主角频数统计。

2•男女角色频数统计

依据分册次、分阶段、总计数的顺序进行男女角色频数的数量比较,每次比较后进行差异性

检验,如表1所示。

表1部编本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人物角色(含拟人化角色)频数统计

册次

两性人物频数

(个)

男性人物角色

女性人物角色

F值R

P值②

频数

(个)

百分比

(%)

频数

(个)

口分比

(%)

一年级上册

17

10

58.82

7

41.18

0.53

P>().05

一年级下册

43

25

58.14

18

41.86

1.14

P>0.05

二年级[.册

43

30

69.77

13

30.23

6.72

P<0.01

二年级卜册

62

42

67.74

2()

32.26

7.81

P<0.01

 

续表

册次

两性人物频数

(个)

男性人物角色

女性人物角色

V值丄

P值①

频数

(个)

百分比

(%)

频数

(个)

百分比

(%)

七年级上册

97

62

63.92

35

36.08

7.52

P<0.01

匕年级卜册

108

77

7130

31

28.70

19.59

P<0.01

八年级上册

89

76

8539

13

14.61

44.60

P<0.01

八年级下册

73

64

87.67

9

12.33

41.44

P<0.01

总计

532

386

72.56

146

27.44

108.27

P<0.01

1”值由每一册或总计中的颇数计算猖出•白由度为1•表2同。

2P>005时无显著差异.P<0.01或0.05时差异显著,卜同。

由表1可知,一年级上下册两本教材中男女角色频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二年级上下册、七年级上下册、八年级上下册中男女角色频数差异均显著(P<0.01),这说明除一年级上下册外每一册教材中男女角色的频数差异在统计学上均有意义。

另外,从一年级上册到八年级下册,X2值总体呈递増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随着年级的增长,教材中男女角色频数的差异越来越大。

分阶段看,小学阶段教材中男性人物角色频数为107,女性人物角色为58,计算出X2值为14.55,当自由度为1时查表,14.55大于6.63,P<0.01;同理根据中学阶段教材的数据计算出X2值为9940,P<0.01。

由此可知,无论在小学阶段还是中学阶段教材中,男性角色频数都大于女性角色,这个差异是显著的。

最后将各册男女角色频数分别累计相加,计算出X2值为108.27,P<0.01,可知现行使用的部编本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男性角色频数显著大于女性角色频数,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至1998年出版的小学语文一年级上下册和二年级上下册教材中出现的男性角色总数为49,占72.00)6,女性角色总数为19,占27.94%[5],部编本同样册次的四本教材中男性角色出现的次数为107,占6485%,女性角色岀现的次数为58,占35.25%。

两版相比,部编本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中女性角色占比提升了7.21%o

中学教材方面,人民教育岀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下册、八年级上下册中共出现男性角色185位,占75.2%,女性角色61位,占24.80%⑹;部编本同样册次四册教材中男性角色次数为279,占7602%,女性角色次数为88,占239印6。

由此可知,仅对七年级上下册和八年级上下册来说,男、女性角色数量各自在两版教材中的占比几无差异(百分比浮动小于5%)。

2.男女主要角色频数统计关于课文中主角的确定,在对教材文本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之上,依据三个条件进行筛选:

①此角色在课文标题中是否有所体现?

②课文对此角色的描绘所占的篇幅是否在5%及以上?

③课文主旨是否与此角色密切相关?

满足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条件时,认定此角色为课文的主要角色。

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部编本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主要人物角色(含拟人化角色)频数统计

册次

两性k角頻数

(个)

男性主角

女性主角

/值

卩值

频数

(个)

百分比

(%)

频数

(个)

百分比

(%)

一年级上册

11

8

72.73

3

27.27

2.27

P>0.05

一年级下册

19

12

63.16

7

3&84

1.32

P>0.05

二年级上册

33

24

72.73

9

27.27

6.82

P<0.01

二年级卜-册

30

20

66.67

10

3333

3.33

P>0.05

七年级上册

28

19

67.86

9

32.14

3.57

P>0.05

匕年级卜一册

27

22

81.48

5

18.52

10.70

P<0.01

八年级上册

15

12

80.00

3

20.00

5.4

P<0.05

八年级下册Q

8

7

87.50

1

12.50

总计

133

97

72.93

36

27.07

27.98

P<0.01

①由干期望次数小于5,无法逬行卡方检验。

由表2可知,一年级上下册、二年级下册、七年级上册中男女主角频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二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中男女主角频数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或P<0.05)o小学阶段四册教材中男性主角频数为64,女性主角频数为29,做戏检验,X2值为13.17,P<0.01,证明小学阶段教材中男性主角频数显著大于女性主角。

中学阶段四册教材中男性主角频数为60,女性主角频数为18,做X2检验,X2值为22.62.P<0.01,证明中学教材中男

女主角频数存在显著差异。

八册教材中男性主角总的频数为124,女性为47,做差异性检验,x2值为34.67,P<0.01,证明部编本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男性主角频数显著地大于女性主

角频数。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至1998年出版的小学语文一年级上下册和二年级上下册中出现的男性主角数量为39,占82.98W,女性主角数量为8,占17.02%[7],部编本同样册次的四本教材中男性主角出现64次,占68.82%,女性主角出现29次,占31.1&A,两版相比,部编本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女性主角占比提升了14.16%。

中学教材方面,人民教育岀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下册、八年级上册中共出现男性主角75位,占78.95%,女性主角20位,占21.05%[8],部编本中同样册次的四册教材中男性主角次数为60,占76.92%,女性主角次数为18,占2308%。

由此可知,仅对七年级上下册和八年级上下册来说,男、女性主角数量各自在两版教材中的占比几无差异(百分比浮动小于5%)。

(~)男女人物角色的社会身份或从事的社会事业分析

关于社会身份的确定,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第一要贴近文本内容,例如课文中塑造的某位角色同时具有多个身份,那么选择最契合课文主旨的一个作为要统计的社会身份;第二要与人物角色对受教育者产生的影响相耦合,例如在八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课文中朱德扮演的是儿子的角色,考虑到其对学生的实际影响,仍然赋予他“领袖"的社会身份。

社会事业依照人物角色的社会身份来确定。

将社会身份分为三类:

社会领域身份、家庭领域身份和其他身份,根据教材内容再细分为多

个小类,最后分册次、分性别进行统计,如下所示。

(点击图片可放大阅读)

«3小袁敘钩*人H角色的<1金弁价汇。

(含10人化力色)

由表3可知,根据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把社会领域分为25个身份或事业,除了运动员和艺伎之外,其余23种均有男性角色出现。

在文学、科学家、教育家、艺术、航天员/地航员、军人/英雄、运动员、仆从/长短工、艺伎8类社会身份或事业中有女性角色出现。

在领袖/君王、政治、哲学/思想家、教师/先生、发明家、建筑师、干部/官吏、企业家等分类中没有女性角色出现,而这些分类中出现的男性角色次数占整个社会领域男性角色总数的大部分,女性角色出现最多的分类是仆从/长短工和文学,在文学分类中人物角色出现了62次,其中男性角色55次,女性角色7次。

对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下册和二年级上下册教材来说,男性所从事的社会事业为7种(男性角色次数为16),女性为0种;而在同册次的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至1998年版小

学语文教材中,男性所从事的职业有6种(男性角色数量为23,占88.4珈),女性为2种

(女性角色次数为3,占1154%)[9]。

中学教材方面,部编本七年级上下册和八年级上下册中男性所从事的社会事业为21种(男性角色次数为201.占88.94%),女性所从事社会事业有9种(女性角色次数为25.占11.06W);在同册次的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初中语文教材中男性所从事的职业为8种(86位男性角色,占8958%),女性所从事的职业为6种(10位女性角色,占10.42%)[10]o

对部编本八册教材而言,在家庭领域的四种身份中男女角色均有出现,长辈亲属类别中男性角色出现31次,女性角色出现57次,其中大多数是妈妈/祖母的身份。

分阶段看,小学阶段教材中家庭领域出现的男性角色次数为39,占45.35%,女性角色次数为47,占54.65%;在上文提到的人教版教材中,家庭领域出现男性角色5位,占2632%,女性角色14位,占73.68

下面统计出部编本每一册教材中的人物角色分别在社会领域和家庭领域出现的次数,男女分别计数并做差异性检验,用柱形图表示。

1.社会领域

由图2可知,就社会领域角色而言,一年级上册中出现的次数为0,—年级下册、二年级上下册有出现男性角色,没有女性角色,由于这四册教材中男女角色的期望次数均小于5,无法做X2检验。

七年级上下册、八年级上下册中男女角色均有出现,且四册教材中男女角色次数差异均为显著(P<0.01),说明在每一册中学语文教材出现的社会领域角色中,男性次数均远大于女性。

将每一册男女次数分别累计相加,男性社会领域角色总次数为225,女性总次数为25,做

X2检验,x2值为160.00,当自由度为1时查表,160.00>6.63,P<0.01,证明在部编本中

小学语文教材中,男性社会领域角色次数显著地大于女性次数。

2.家庭领域

图3家庭领域中男女人物角色次数统计(含拟人化角色)

由图3可知,就家庭领域角色而言,八册教材中男女角色均有出现,除一年级上册和八年级下册外的其余六本教材中性别差异均不显著(P>0.05),—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由于期望次数小于5,无法做x2检验。

将各册男女次数分别累计相加,家庭领域中男性角色总次数为80,女性角色总次数为93,做X2检验,X2值为0.98,当自由度为1时,查表0.98<3.84,P>0.05,证明在部编本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家庭领域角色中,男女角色次数差异不显著。

(三)男女角色的个性特征词汇对比

对教材中塑造的男女人物角色的能力、性格/品行特征进行比较,一个可行的方法即是对描绘和服务于这些个性特征的词汇进行统计分析。

基于教材文本,直接提取或间接提炼描述男女角色个性形象的词汇,前者指的是课文中本身带有个性特征色彩的名词、形容词、副词和成语等等,后者是依据课文语句和段落的间接描写、其他角色的间接衬托以及其他线索,来提炼描绘某一个性特征侧面的词汇。

由于此分析维度的中心思想是对词汇所烘托的男女个性特征形象进行比较,而非单纯对这些个性特征词汇进行数量比较,所以在进行词汇统计时采

取不重复计数,例如描绘一个个性特征侧面的某个词汇出现了多次,但只做一次统计。

将同时服务于两性个性形象的特征词汇归为•两性共享”类别。

结果如下。

(点击图片可放大阅读)

衆4冬申小字碼文教材中雳女个

Mft

St力

Wft

wn

tn

«rtM^

求Ifi•医术A期•矢从材能.

皿人之明用直成艺妳毎、

W/iftH.ttA支怜・泰曲・技艺剜B•力凭SH.fl期

好劳氛镀

11加*®■血F•家

IM.机檢.wtn

W近人•大无愷・分字•友天・SkftuEft.wib.rw・@住用4決心偷定卫*1•城实SAL待2FJK•以ri.NiE・・,丫行•效•畝侑他1"•包"•大BLZK.E实.虞乃钱•为人弹体力行JHA*fe^UYM.H礼特人、产于"<2•以少偉NLXMt丸ffUHF.吳HPH•誉定您左・严氐負曲1«义农4:

rtLIta不移出虑不&・¥U4处心

人•不K4l4.AA.fclXtalt.iliR

»£・任勿任SS.丽IJR从卫il.・

人住•黔力・匕性・生产・・爭

人・播心.代就・儿匕・況"、玻工・<'»««・

%劳・flitted'n:

乐jMt.Mvr•好帝JH心

縄涂口•思总耳触・"

朋・耐披攸不JJL

W.MT-M.U5JJtU.XG.X礼•好色.泠二血・気療不决•宙人.仆灵忏乂mi

不斛後・10弄足■Ji丄n梢•事审.nr不iEiriTflW

任性.W^flO.

由表4可知,除共拿词汇外,教材中描述男性能力特征的褒义词有伟大、精力充沛、博学、精益求精、头脑清楚、探求真理、称职、有说服力、技艺熟练、杰出、独立支持、卓有成就等等,多指向社会事业和知识技能,具有智能化特点;描写女性能力特征的褒义词仅有好劳动、整日劳碌、聪明能干、家庭组织者,多指向家庭事务,带有重复性体力输出的色彩。

男性能力特征贬义词有糊涂、轻信、孱弱、疲劳、滞笨等等,女性则为柔弱、依赖、疲倦不堪、迷信、娇惯,两性词汇无明显的区别。

在性格/品行特征词汇中,除共享词汇外,描绘男性角色的褒义词可以简略概括为意志坚定、

负责、无畏、自信、有主见、专注、倔强、严厉、自省、自律、自强、谨恒、理智、身体力行、友爱、包容、忠厚正直、简朴、平和低调、隐忍、谦虚、活跃、锋芒毕露、富有激情,这些词汇蕴含着主体性、自我完善性和理智性色彩。

描绘女性角色的褒义词有依从、慈爱、孝顺、顾家、懂事、任劳任怨、忍让、善解人意、贤惠、感性、多愁善感、热爱生产、天真可爱、努力等等,带有顺从性、服务性、情感性特点。

在贬义词中,描写男性角色的词汇有跟风、偏执、性急、懒惰、胆小、狡猾、虚伪、自负、自欺、自我怀疑、自卑、脾气暴躁、顽皮、犹豫不决、凶狠等等,描写女性角色的词汇有邪恶、脆弱、苦恼、搬弄是非、自私自利、恶毒等,可见教材中男性角色表现出来的性格和品行方面的阴暗面要比女性角色多。

下面对表4中各类词汇进行数量比较并做差异性检验(共享词汇除外),如下所示。

图4男女角色个性特征词汇分类比较

如图,在能力/褒义词、性格品行/褒义词、性格品行/贬义词分类中,男女角色个性特征词汇

的数量差异均为显著(P<0.01),说明在这三个类别中专门描述男性个性特征词汇的数量均远多于女性;在能力/贬义词类别中,男女个性特征词汇的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

统计出所有男性个性特征词汇的数量为131,女性为37,做x2检验,X2值为52.60,当自由度为1时,查表52.60>6.63,P<0.01,差异显著,说明在部编本中小学语文教材中,专门描绘男性个性特征的词汇总数量远远大于女性。

四、结论与讨论

依据三个维度的分析结果可知部编本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对性别形象的塑造有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八册教材中出现的男性角色次数远多于女性角色,男性主角次数远多于女性主角,性别差异显著。

与以往人教版教材相比,小学阶段四册语文教材中人物角色数量和主角数量的性别差异程度均比对应册次小,中学阶段四册语文教材中人物角色数量和主角数量的性别差异程度与对应册次的人教版教材基本持平。

第二,在社会领域中,男性角色所具有的社会身份或从事的社会事业种类远多于女性角色,男性角色出现的次数显著多于女性角色。

男性角色多出现在社会领域,女性角色多出现在家庭领域。

男性角色的社会身份地位较高.多从事主导型、管理型、创造型事业,女性角色多从事服务型、辅助型事业。

在家庭私领域四种分类中男女角色均有出现,男女角色次数无显著差异,但是长辈亲属中的女性角色次数远多于男性角色,其中大多数以妈妈/祖母的身份出现°

与以往的版本相比,在社会领域中,小学阶段四册教材中男女角色无论是所从事社会事业种类还是他(她)们的角色数量,其性别差异程度均比对应册次的人教版教材大;在中学阶段四册教材男女角色所从事的社会事业种类中,其性别差异程度比对应册次的人教版教材大,而在社会角色数量方面,性别差异程度与对应册次的人教版教材基本持平。

在家庭领域中,小学阶段四册教材角色数量的性别差异程度比对应册次的人教版教材小,而在中学阶段四册教材中,这种性别差异程度与对应册次的人教版教材基本持平。

由数据结果可知,小学一二年级四册教材中女性人物的出现,全部在家庭领域中,分析原因如下: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受教育者从幼儿期进入青少年期、从家庭生活场景逐步迈入到社会生活领域的过渡期,因而教材中呈现的内容以儿童生活化场星为主,涉及家庭的主题偏多,女性角色相较于男性偏多一些,这既符合传统性别角色观念下的社会分工现实和家庭性别分工习惯,一定程度上也符合儿童养育和成长的身心需要。

因此,小学低年级阶段教材中女性角色多出现在家庭领域,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但是它对于儿童发展和性别意识获得的合理性,尚不足以断然下结论。

第三,部编本语文教材以塑造男性个性形象为主,对于女性角色个性特征的描绘处于次要地位。

男性角色的个性特征形象偏向于智能化、主体性、自我完善性和理智性,女性角色的个性特征形象偏向于顺从性、服务性、情感性。

综上所述,部编本中小学语文教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