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的本质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030511.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722427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6.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的本质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0305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的本质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0305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的本质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0305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的本质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0305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的本质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0305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的本质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030511.docx

《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的本质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0305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的本质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030511.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的本质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030511.docx

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的本质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030511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学习目标]

1.识记并掌握实践的含义,了解实践的基本形式。

2.理解实践的特征。

3.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1.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1)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特点

(1)客观物质性。

实践的基本要素有:

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

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2)能动性。

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3)社会历史性。

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背景材料

我国航天人尊重科学,奋力拼搏,完成了从“神一”到“神九”的研制。

2012年6月首次实现了“神九”与“天宫一号”手控交会对接,这在中国载人航天史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据报道,此次交会对接任务中,航天员开展相关空间科学实验。

根据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务规划,我国将在此基础上建立“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

问题探究

(1)材料中的“相关空间科学实验”是实践活动吗?

为什么?

(2)材料体现了实践的哪些特点?

答案:

(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一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二是变革社会的实践;三是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材料中的“相关空间科学实验”属于科学实验活动。

(2)①客观物质性。

载人航天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因而也具有客观物质性。

②能动性。

载人航天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因而具有能动性。

③社会历史性。

载人航天活动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且这一活动也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知识升华

1.实践的含义

(1)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

改造客观世界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社会之间的活动,而停留在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活动——如思考、修行、辩论等不是实践。

实践中的“改造”是使客观事物发生变化,这意味着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2.实践的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和实践的对象,它们都是客观的。

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具有客观性。

(2)实践具有能动性。

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人们在行动之前就已有了明确的目的,并通过实践创造出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东西,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动的烙印,这也是和动物的本能活动所不同的。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社会性是指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的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实践的历史性是指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典题印证

 (江苏高考)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

这表明(  )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实践的相关知识。

人类造船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海洋认识的提高,体现了①②。

材料没有强调人类改造世界、揭开深海世界神秘面纱的目的等内容,排除③④。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

(2)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3)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

背景材料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购自乌克兰,原名“瓦良格”号,是前苏联尚未完工的废旧航母。

1998年,该舰被中国公司购买,后由中国政府改装。

通过改装“瓦良格”号,在中国尚没有能力建造大型水面舰艇的情况下,可以积累经验,进行试验,培训人才,还可以带动工业能力的提高、技术的发展,为国产航母的建造摸索出一条路子。

同时,以“瓦良格”号续建为契机,完善中国在航母配套建设上的实力,研制一批航母重点设备,如国产弹射器、国产阻拦装置等等。

问题探究

(1)我国国产航母的建造经验来自哪里?

说明了什么道理?

(2)哪些原因促使了我国必须积累航母建造经验,发展国产航母?

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3)很多国家在航母的发展中都走过了这样一个由改装起步的道路。

你认为这样做的合理性在哪里?

答案:

(1)来自于我们对“瓦良格”号航母的改装实践。

说明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积累航母建造经验,发展航母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实践需要,保卫国家海上安全,维护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等实践活动的需要。

这说明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上述实践活动要求,我们必须要积累和总结航母建造经验,发展自己的航母。

(3)先改装航母,积累建造经验,然后可以依据改装中积累的建造经验,建造国产航母。

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知识升华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认识的本质。

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2)认识的发生。

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使客观物质对象发生某种改变,并从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3)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而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

一是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二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而获得间接经验。

2.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真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怎样判定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怎样来区分真理和谬误?

这就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

(2)任何主观标准都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个人的认识、权威的观点、多数人的意见不能用来检验认识;同样,被实践证明其科学性的理论,也不能成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科学理论所反映的规律是普遍的,人们的实践活动是具体的。

科学理论是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因而它可以指导人们的实践获得成功。

但人们的实践活动是否获得了成功,不能靠理论本身来检验,而要靠实践活动的结果来检验。

(3)客观事物也不能回答认识的正确与否。

只有实践,能够把主观、客观联结起来加以对照,指导实践获得成功的认识,是正确认识,是真理性认识;否则是错误认识,是需要修正的认识。

典题印证

冯洪钱是一名基层兽医工作者。

1959年,当地民间老兽医用一味草药治好了20多头病猪,这使年轻的冯洪钱深受震撼。

他立志传承发展传统兽医药事业,编撰《民间兽医本草》,满足社会的需要。

他访问过数百个兽医站,拜访了成百上千位老兽医、老药农,广泛收集民间处方。

查阅古医书、古农书、地方志,追踪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创办中草药百草园、中草药制药厂,与同事一起先后研制成功精宝素等10多种中草药制剂,治愈了数以万计的疾病牲畜。

经过千辛万苦,历时半个世纪,冯洪钱终于在2008年完成了系列著作《民间兽医本草》,共计638万字,插图2353幅。

书中收录3505种中草药,附方40000多则。

《民间兽医本草》“汇古今兽医本草之大成,集民间兽医经验之精华”,冯洪钱被誉为“当代的李时珍”,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实践在冯洪钱创作《民间兽医本草》过程中的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属于体现类题目。

首先答出原理内容,即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然后从《民间兽医本草》的创作及应用两个角度分析。

答案: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亲身的实践和他人的实践为冯洪钱提供了研究课题,为《民间兽医本草》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材料,验证了兽医中草药成果的科学性;兽医药研制及其在畜病治疗实践中的成功应用,体现了创作《民间兽医本草》的目的和价值。

[学业水平达标]

热点一 我国成功发射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

2015年12月17日8时1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名为“悟空”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送入太空。

据此回答1~2题。

1.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发射活动属于(  )

A.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B.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

C.探索规律的科学实验

D.指导实践的认识活动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社会实践的基本形式。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发射活动属于科学实验,C项正确,排除A、B两项。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发射活动属于实践活动而不是认识活动,D项排除。

2.天文观测表明,宇宙中最重要的成分是暗物质和暗能量,暗物质占宇宙25%,暗能量占70%,通常所观测到的普通物质只占宇宙质量的5%。

材料表明(  )

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可知性

B.物质和暗物质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C.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主要标准

解析:

选B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A项混淆了物质的可知性与客观实在性。

意识有正误之分,C项说法错误。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项中“主要标准”的说法错误。

热点二 “引力波”的发现

2016年2月11日,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宣布,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

在物理学上,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一种以光速传播的时空波动,宇宙中大质量天体的加速、碰撞和合并等事件才可以形成强大的引力波,但能产生这种较强引力波的波源距离地球都十分遥远,传播到地球时变得非常微弱。

据此回答3~4题。

3.已预言百年的引力波被证实,启示我们(  )

①人类认识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②事物的存在及其发展规律取决于人类的认识能力

③预言的科学性有待于实践来检验

④人类总有一天能够穷尽对世界的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选B 预言百年的引力波被证实,说明预言的科学性有待于实践来检验,人类认识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①③符合题意;事物的存在及其发展规律是客观的,不取决于人的认识能力,②错误;世界是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的,穷尽对世界的认识的说法错误,排除④;故选B项。

4.2016年2月11日,美国科学家宣布,他们通过引力波探测器(使用的是激光和反射器)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第一次“听”到宇宙的“声音”,从而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

材料佐证了(  )

①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②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才能成为真理

③认识总是来源于实践并能指导实践

④认识工具的进步推动人类认识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

选B 美国科学家通过引力波探测器(使用的是激光和反射器)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说明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认识工具的进步推动人类认识的发展,①④符合题意;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不一定是真理,②排除;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二:

一是直接经验,二是间接经验,而且只有正确认识才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认识则会把人的实践引向歧途,③说法欠妥;故选B项。

第二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学习目标]

1.识记真理的含义。

2.理解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

3.理解说明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真理的含义:

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背景材料

伴随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民主逐渐成为中国政治文明的新鲜符号。

许多同学都认为网络民主做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各种话(好话、坏话、正确的、错误的)都能说,各种意见(赞成的、批评的、反对的)都能发表,不担心戴帽子、找棍子、抓辫子,不担心“秋后算账”,不同意见能争个你死我活的,不需要统一思想、统一口径。

对此,有同学认为,“真理因人而异”,有同学认为,“真理会在不明真相的网民热议中走失”。

问题探究

(1)在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中,什么样的结论能够被称为真理?

有的同学认为,“真理因人而异”,这种观点正确吗?

(2)在当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网络时代,“真理会在不明真相的网民热议中走失”吗?

答案:

(1)①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由于人们的立场、知识结构及认识水平等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不能据此认为真理是因人而异的,因为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只能有一个。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①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与谬误不容混淆。

因此真理不会因热议而变成谬误。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而不在于是否被热议。

③在实践中,在网络热议中,真理会不断发展。

知识升华

理解真理的客观性

(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人的认识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反映是真理;与客观对象不符合的反映是谬误。

(2)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只能看它是否与客观实际相符合,而绝不能因人而异,或以某些人的主观需要为转移。

真理的客观性包含两层意思;真理内容的客观性;真理的检验标准即实践的客观性。

(3)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对同一事物的确定角度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

面对同一事物确定角度,能有不同的认识,但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的认识只能有一个。

因为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本来状况只有一个。

(4)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能说是客观与主观、实践与理论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种表述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5)坚持客观真理,必须反对主观真理。

认为“有用即真理”是唯心主义哲学的真理观。

典题印证

周恩来总理曾说:

“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

”真理是人们(  )

A.对客观实际的反映

B.对客观世界的直观反映

C.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D.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解析:

选D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

而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应选D项。

A、B、C三项观点都扩大了真理的外延,是错误的。

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真理都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背景材料

三角形的内角之和等于18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

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

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球面认识的不断深入,这一定理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

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

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

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

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

由此,人们关于空间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

问题探究

(1)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是否表明欧几里得定理不再是真理?

(2)是什么原因使人们认识到欧几里得定理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真理?

答案:

(1)否,欧几里得定理依然是真理。

(2)在社会实践中,人们发现了欧几里得定理在不同条件下与客观实际的偏差。

知识升华

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1)原理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方法论

①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

②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

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2.真理与谬误

(1)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而谬误则是与客观对象不相符合的认识。

(2)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

①没有谬误作比较,就无所谓真理;没有真理作比较,也就无所谓谬误。

②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一方面,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都有它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一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另一方面,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向真理转化。

谬误之所以发生,往往是因为它超出了真理存在的条件,因而,只要再回到真理存在的条件范围内,谬误就会转化为真理。

谬误向真理转化的另一种含义是指人们可以从错误认识中引出真理性的认识。

典题印证

 (全国卷Ⅱ)长期以来,画家笔下的马往往是四蹄齐伸、腾空飞奔。

然而,高速相机连拍的照片显示,飞奔时的马蹄是交替着地移动的。

但是,当画家画出马蹄交替移动的奔马时,有人却批评画得不像。

这表明在艺术领域(  )

A.认识的发展与认识工具的进步没有直接关系

B.以往的认识经验阻碍认识的发展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D.人们的主观世界对认识的影响更加显著

解析:

选D 尽管高速相机连拍照片已经证明了飞奔时的马蹄是交替移动的,但有人认为马蹄交替移动的奔马画得不像,这表明人们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的认识,D项符合题意。

A项抹杀了认识工具对推动认识发展的作用,观点错误;正确的认识和经验会推动认识的发展,B项错误;C项认为艺术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说法错误。

1.认识具有反复性

(1)含义:

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原因:

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2.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的过程

人的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4.方法论要求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背景材料

飞船向空间站运送人和物资,必须解决对接的难题。

美俄都采取直接的多次发射试验的方法解决,费用大。

我国神九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在进行自动交会对接的同时,还采用人工手动控制方法进行。

然而空间交会对接是一项高风险的试验,为此科研人员进行了充分的故障应急处置演练和全系统合练,多次曲折之后,才一次对接成功。

空间站建成后,美俄靠地面补给,代价大。

我国拟利用植物、微生物的培养来生产食物、空气和水,建造一个天上江南。

未来,中国要使人能到达深空的任何地方。

问题探究

我国载人航天的探索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答案:

①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的成功对接是在多次试验和解决很多曲折问题的基础上取得的。

②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我国载人航天要解决的难题会越来越多,没有止境。

③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是认识的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

中国载人航天的实践、理论和技术水平是不断提高的。

知识升华

全面理解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1)认识的反复性。

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某一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实现。

所以,从每一具体认识、人的现实认识能力上看,任何认识都是有限的,任何认识都不是终极认识。

每一具体认识只能是对世界一个层次、一个方面、一个发展阶段的认识,只能是相对正确的认识。

但我们不能因为认识具有反复性,就否认世界上没有正确的认识,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

(2)认识具有无限性。

从认识的目的、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上看,认识又是无限的。

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是没有止境的,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因此,认识应不断发展,为实践提供指导。

(3)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的内容都相对地上升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4)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要求:

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人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人们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典题印证

 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

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存。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选C 本题以科普材料为背景考查哲学观点。

①说法错误,对真理的追求不是循环的过程;④说法错误,认识不能超越历史条件,要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②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C项。

[学业水平达标]

热点一 1箭20星凸显中国技术

2016年2月20日,中国新一代轻型液体运载火箭长征六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首次发射成功,一次将20颗卫星送入距离地球524公里高度的太阳同步轨道,创造了新的亚洲记录。

据此回答1~2题。

1.从一箭一发到一箭多发,中国人正用自己不断丰富的知识探寻宇宙的奥秘。

中国新一代轻型液体运载火箭长征六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首次发射成功,一次将20颗卫星送入距离地球524公里高度的太阳同步轨道,创造了新的亚洲记录。

这充分体现了(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人们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④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特征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解析:

选C 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实践只是其一,②错误;从一箭一发到一箭多发,中国人用自己不断丰富的知识探寻宇宙的奥秘,体现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和实践的社会历史性特征,①③正确;④未在材料中体现,故选C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