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水排水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718304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给水排水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建筑给水排水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建筑给水排水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建筑给水排水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建筑给水排水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给水排水课程标准.docx

《建筑给水排水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给水排水课程标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给水排水课程标准.docx

建筑给水排水课程标准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标准

 

一、前言

1、课程定位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是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建筑给水、排水、消防和热水供应各系统的分类、组成、功能、管路布置、常用设备及设计计算理论,掌握各系统启动运行的基本知识,具有能够在建设施工企业、自来水公司、排水公司、工矿企业、宾馆饭店、设计院等单从事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的初步职业能力。

为学生的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未来职业素养养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课程设计

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行业市场需求为主旨,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及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共同构建课程体系,以技能型、应用型为主线和素质培养为核心,建立本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进而进行本课程内容的开发和设计。

课程定位准确,根据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及人才的业务规格要求,课程以树立培养学生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广、素质高为宗旨,构建本课程教学内容体系,重点突出“应用”目的。

二、课程总标准

 

课程代码

000302617

编制人

审定人

开设学期

计划学时

40

编制时间

审定时间

适用对象

学习目标:

(一)了解市政给排水系统的组成及其水处理的基本流程;了解市政给排水管网的特点;

(二)熟悉建筑给排水系统中常用的管材、阀门、水表、卫生器具及冲洗设备的类型与作用;

(三)掌握建筑给水系统的组成、所需水压的计算方法及给水方式的选择;熟悉管道的布置与敷设要求及给水常用设备;掌握建筑用水定额与给水管道的水力计算方法;了解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的特点;

(四)掌握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和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组成与水力计算方法;了解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的特点;

(五)掌握建筑排水系统的组成和排水体制;熟悉管道的布置与敷设要求;掌握建筑排水定额与排水管道的水力计算方法;了解新型单立管排水系统、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建筑中水系统和高层建筑排水系统;

(六)熟悉建筑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组成和供应方式;掌握室内热水供应系统的管网计算方法、水加热设备的选择与计算方法;了解太阳能热水系统、饮水供应系统及高层建筑热水供应系统的特点;

(七)熟悉小区给水排水系统管道的布置与水力计算方法;

(八)掌握建筑给排水设计的程序和方法;熟悉应用CAD进行建筑给排水设计。

学习情境

序号

情景描述

学时

1

绪论

1

2

市政给水排水工程

2

3

管材、器材及卫生器具

2

4

建筑给水系统

10

5

建筑消防给水系统

5

6

建筑排水系统

8

7

建筑热水及饮水供应系统

6

8

小区给排水系统

2

9

建筑给排水设计实例

4

学生应有基础

学生应该了解建筑工程概论、建筑力学等知识。

考核与评价

情景序号

情景1

情景2

情景3

情景4

情景5

情景6

情景7

情景8

情景9

考核方式

理论

理论

理论

理论

理论

理论

理论

理论

理论

考核权重

2.5%

5%

5%

25%

12.5%

20%

15%

5%

10%

教学方法

1、应用理论讲授:

启发式、互动式、引导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

2、实验教学:

演示法

三、学习情境(章、节)标准(表2)

表2学习情境1:

绪论

学习目标

(1)了解建筑给排水工程在给水排水工程中的地位及作用;

(2)了解我国建筑给排水的发展过程;

(3)了解建筑给排水工程体系的组成。

学习内容

建筑给排水的地位及作用;我国建筑给排水的发展过程;建筑给排水工程体系的组成;学习中专业课的方法和要求。

学时

理论

1

考核方式

方式

理论

实践

0

权重

2.5%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

教学条件

多媒体课件及教案

教学活动设计

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讲解及讨论建筑给排水工程在建筑工程中的地位

参考资料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谷峡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

表2学习情境2:

市政给水排水工程

学习目标

(1)了解市政给水系统的组成、常规地表水给水处理工艺流程及市政给水管网的特点;

(2)了解市政排水系统的组成、市政排水管道的特点及城市污水处理流程;

(3)掌握城市排水体制的概念。

学习内容

市政给水系统概述;市政排水系统概述

学时

理论

2

考核方式

方式

理论

实践

0

权重

5%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

教学条件

多媒体课件及教案

教学活动设计

参考资料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谷峡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

表2学习情境3:

管材、器材及卫生器具

学习目标

(1)熟悉建筑给排水系统中常用的管材种类及其特点;

(2)熟悉常用阀门、水表的类型、作用及选择方法;

(3)熟悉卫生器具及冲洗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安装要求。

学习内容

管材;管道附件及水表;卫生器具及冲洗设备。

学时

理论

2

考核方式

方式

理论

实践

0

权重

5%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

教学条件

多媒体课件及教案

教学活动设计

参考资料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谷峡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

表2学习情境4:

建筑给水系统

学习目标

(1)掌握建筑给水系统的组成、分类及所需的水压计算方法;

(2)掌握常用给水方式的特点及其适用条件;

(3)熟悉建筑给水系统管道的布置与敷设要求;

(4)了解室内给水水质标准,掌握防止水质污染的具体措施;

(5)掌握建筑用水定额与给水管道的水力计算方法;

(6)熟悉常用的增压和贮水设备;

(7)了解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的特点。

学习内容

建筑给水系统的分类及组成;系统所需水压;给水方式的选择;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水质污染现象及其防止措施;建筑用水定额与设计秒流量;给水管道的水力计算;增压和贮水设备;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的特点。

学时

理论

10

考核方式

方式

理论

实践

0

权重

25%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

教学条件

多媒体课件及教案

教学活动设计

演示建筑管道的布置方式

参考资料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谷峡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

表2学习情境5:

建筑消防给水系统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其适用的范围;领会室内消防给水的设置原则;

(2)掌握消火栓给水系统的组成、布置与水力计算;

(3)掌握消火栓给水系统所用设备的特点及其选用方法;

(4)掌握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组成、布置与水力计算;

(5)了解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的特点;

(6)了解其它固定灭火设施的特点。

学习内容

建筑消防给水系统的设置原则;消火栓给水系统的组成与布置;消火栓给水系统的水力计算;消火栓给水系统所用设备;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组成与布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水力计算;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的特点;其它固定灭火设施概述。

学时

理论

5

考核方式

方式

理论

实践

0

权重

12.5%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

教学条件

多媒体课件及教案

教学活动设计

展示常见消防设备,演示一般消火栓给水系统的布置

参考资料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谷峡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

表2学习情境6:

建筑排水系统

学习目标

(1)掌握建筑排水系统的分类、体制及组成;

(2)了解新型单立管排水系统的特点及应用;

(3)熟悉建筑排水系统管道的布置与敷设要求;

(4)了解排水管道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

(5)掌握建筑排水定额与排水管道的水力计算的方法;

(6)了解污废水的抽升设备及污废水的局部处理构筑物;

(7)了解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组成和布置;

(8)了解高层建筑排水系统的特点和建筑中水技术的应用。

学习内容

建筑排水系统的分类、体制及组成;新型单立管排水系统;排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排水管系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建筑排水定额和设计秒流量;建筑排水管道的水力计算;污废水的抽升和局部处理;屋面雨水排水系统;高层建筑排水系统;建筑中水技术概述。

学时

理论

8

考核方式

方式

理论

实践

0

权重

20%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

教学条件

多媒体课件及教案

教学活动设计

参考资料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谷峡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

表2学习情境7:

建筑热水及饮水供应系统

学习目标

(1)熟悉建筑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组成和供应方式;

(2)了解建筑热水供应系统中常用的管材和附件;

(3)熟悉各类水加热设备的特点;

(4)熟悉建筑热水供应系统管道的布置与敷设要求;

(5)掌握水加热设备的选择与计算方法;

(6)掌握热水用水量、耗热量、热媒耗量及热水管网的计算方法;

(7)了解太阳能热水系统、饮水供应系统、高层建筑热水供应系统的特点。

学习内容

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组成和供水方式;建筑热水供应系统的管材与附件;水加热设备;管道布置与敷设;建筑热水的用水定额、水质和水温;热水量、耗热量、热媒耗量的计算;热水加热设备及贮存设备的选择与计算;热水管网的水力计算;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饮水供应系统;高层建筑热水供应系统。

学时

理论

6

考核方式

方式

理论

实践

0

权重

15%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

教学条件

多媒体课件及教案

教学活动设计

参考资料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谷峡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

表2学习情境8:

小区给排水系统

学习目标

(1)熟悉小区给水排水系统管道的布置要求;

(2)熟悉小区给水排水系统管道的水力计算方法。

学习内容

小区给水系统管道的布置与水力计算;小区排水系统管道的布置与水力计算。

学时

理论

2

考核方式

方式

理论

实践

0

权重

5%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

教学条件

多媒体课件及教案

教学活动设计

参考资料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谷峡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

表2学习情境9:

建筑给排水设计实例

学习目标

(1)掌握建筑给排水设计的程序和方法;

(2)熟悉应用CAD进行建筑给排水设计。

学习内容

设计程序和要求;设计实例;CAD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学时

理论

4

考核方式

方式

理论

实践

0

权重

10%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

教学条件

多媒体课件及教案

教学活动设计

参考资料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谷峡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

四、教学实施建议和要求

1、教材选用或编写要求

选定教材: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学》高明远、岳秀萍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参考书: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谷峡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高明远岳秀萍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高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陈方肃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

2、教学设计与活动建议

(1)教学建议

教学中要求根据《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这门课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多角度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根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应用。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模型、图表、教学资源库,尤其要在课件中制作具有动画效果的立体模型,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

设计教学内容时,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引入视频信息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教学方法。

注重学生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素质教育。

教学中要考虑相关知识向专业课的延伸和基础知识的巩固,利用视频演示过程进一步化解教学难点。

要体现各学习情境在教学方法的特殊性。

(2)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教育背景,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改进教学,主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关注学生学习结果和过程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设计中注意关注学生的认知和能力结构;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倡导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改革与探索;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3)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手段

教学内容

内容选取:

要注重针对性和适用性。

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内容组织:

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

内容表现形式:

选用高等学校教材《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结合生产实际和课本知识把各个知识点制成课件,并引入案例、习题来加深学生对本门课的理解。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的运用: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结合本门课程特点,解时要和建筑给排水工程的实际应用结合在一起,灵活运用与原理分析、提问、分组讨论、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

主要指信息技术的应用运用。

多媒体教学(以提供给学生直观的信息以及一些现场模型等等)和理论教学(让学生充分理0解给排水工程的工作原理以及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结合作业和平时考核,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已取得较好的实效。

3、考核评价要求

(1)评价理念

强调多个评价主体综合评价,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

坚持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综合评价的原则;突出能力评价优先地位的原则;重点过程评价原则;采取多种方式评价原则;学生自评与其他评价结合的原则等。

本课程的评价主要考虑课堂教学情况、回答问题情况、完成作业情况等综合考评。

既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注意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各级别的评价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

(2)评价体制:

3.2.1评价原则

坚持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总和评价的原则;突出能力评价优先地位的原则;重点过程评价原则;采取多种方式评价原则;学生自评与其他评价结合的原则等。

本课程的评价主要考虑课堂教学情况、回答问题情况、完成作业情况、实验操作情况、报告书写情况等综合考评。

3.2.2评价途径

包括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

本课程的评价主要通过日常课堂记录、完成作业情况、实验操作情况、报告书写情况等,主要由教师进行评定。

3.2.3评价标准

包括情感态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

3.2.4评价方法

本课程采取写与重要知识点相关的小论文,书面考试等形式。

建议积极探索在系部专业教学团队的指导下,建立“知识为辅、能力为主、过程为主、结果为辅”的绩效考核方案,经系部组织,各方论证,通过后有课程教学小组实施。

五、教学资源要求

给出各章教学的参考资料,帮助教师深入研究教材,进行教学设计;对要求学生解答的开放性和实践性习题作出必要提示。

学校图书馆应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

图书馆应配备足够的科普读物、专业书籍和报刊杂志,收集一些相关的信息资料,及建筑安装行业的相关资料,有利于学生查找和咨询有关的科技资料。

通过参观、访问、讲座、讨论和实习等途径,开拓学生的视野,了解给排水工程的相关技术。

制作并购买与课程配套的影像资料,开发优秀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

从广播、电影、电视和报纸等大众媒体所反映的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中选取一些适合学生阅读、观看的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体现本课程与现代科技发展的联系。

六、编制依据

本课程标准的编写是根据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结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并结合本行业及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学生的培养目标及能力要求而编写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