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717906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0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2019.7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4页,第Ⅱ卷5~8页。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试卷密封线内及答题卡上面的考生信息填涂清楚。

所有试题答案均须涂、写在答题卡限定的区域,答在本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有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通过图片获取历史信息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

识读“隋朝大运河”图片,我们能够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①它连接了黄河等五大水系②它南至涿郡,北到余杭

③它能够促进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④它能够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王海同学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制了如下朝代更替示意B点图。

与图中①对应的朝代相关的史实是()

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

A.完成统一,文明交流B.政权分立,民族交融

C.贞观之治,开元盛世D.闭关锁国,强化专制

3.贞观三年秋,唐太宗命李靖统兵10万,分道出击东突厥。

有史书记载,这次战争原定于2月,因为农忙时节才改为秋末。

这说明唐太宗()

A.重视农业,尽量保护生产B.虚心纳谏,调整统治政策

C.善于谋略,选准作战时机D.提倡节俭,减轻人民负担

4.唐朝诗人杜甫在《无家别》中写道: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诗中的“世乱”指()

A.黄巾起义B.安史之乱C.黄巢起义D.五代征战

5.某校历史学习小组进行《一座城门见证唐朝历史》的主题探究活动,下列是他们收集的材料。

材料反映出唐朝()

文成公主穿过开远门一路向西与吐蕃和亲

唐太宗为大奏国僧人在开远门内建景教寺

商人从开远门西行通往中亚、西亚和欧洲

“胡商”通过开远门将货物运往西市售卖

A.中外交往交通发达B.人才汇集经济繁荣

C.兼容并包繁荣开放D.民族交流国家统一

6.为防止下图所示政权局面的发生,宋朝采取的措施是()

政权名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建立者

朱温

李存瑁

石敬瑭

刘知远

郭威

政权建立者曾任官职

唐朝藩镇节度使

唐朝藩镇节度使

后唐藩镇节度使

后晋藩镇节度使

后汉藩镇节度使(掌兵权)

A.重农抑商B.重商抑农C.重武轻文D.重文轻武

7.宋初用“分化事权”方法达到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

下列能够体现这一方法的措施是()

①在中央,宰相之下设若干副相②地方知州三年一轮换

③地方上设置通判一职④增加科举录取人数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8.“1004年,辽宋议和,宋朝给辽岁币,此后很长时间双方保持了相对和平局面”,这段材料叙述的史实是()

A.澶渊之盟B.宋夏议和C.靖康之变D.宋金议和

9.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宋元时期政权更替示意图。

该图能反映的历史趋势是()

A.由国家统一走向政权分裂B.由政权并立走向统

C.社会日益繁荣开放D.统一多民族国家初步形成

10.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组建国家监察委员会,负责全国监察工作。

元朝时负责监察事务的机构是()

A.御史台B.御史大夫C.枢密院D.刺史

11.据《岛夷志略》记载,澎湖“地隶晋江县,至元年间,立巡检司,以周岁额办盐课中统钱钞十一锭二十五两,别无差科”。

元朝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的地方行政机构是()

A.宣慰使司都元帅府B.北庭都元帅府

C.澎湖巡检司D.宣政院

12.柳永的《望海潮》写到: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体现了宋朝()

A.军事的强大B.文化的昌盛C.政治的清明D.都市的繁荣

13.《资治通鉴》以时间为纲,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止,涵盖了16朝1362年的历史。

下列人物不能在这本史书中找到的是()

A.隋文帝B.唐玄宗C.黄巢D.岳飞

14.《元史地理志》记载:

“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这表明元朝()

A.中外交通非常的发达B.民族出现交融局面

C.国家实现了大一统的局面D.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15.思想家顾炎武说: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出现这种认识的原因是()

A.八股取士强化门第高低,不注重依据才学选拨人才

B.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C.科举考试大力提倡尊孔崇儒,儒学占据独尊地位

D.八股取士焚烧了大量古典书籍,造成了我国古代文化的极大破坏

16.“杏林”是中医界的代称,“亲、善、诚、信、中、和”的丰富内涵是杏林文化延续至今的生命力所在。

要了解关于中医药物学的相关知识,可以阅读()

A.《农政全书》B.《本草纲目》C.《天工开物》D.《史记》

17.北京故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人的骄傲。

下列对故宫独特建筑风格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主体建筑布置在中轴线上,整个建筑群,错落有致

②皇城居全城中央,汴河穿城而过,坊市不再截然分开

③主要建筑左右对称分布两边,构成多种庭院组合形式

④总体建筑呈棋盘式布局,有东市和西市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18.在参观某一历史人物的陵墓后,有人曾赋诗一首:

“身具澹台志,文存史记魂。

于今水浒传,流荡饰乾坤。

”据此,该“历史人物”是()

A.吴承恩B.罗贯中C.施耐庵D.曹雪芹

19.明朝末年流行着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材料说明人们欢迎和拥护“闯王”,主要是因为他()

A.提出“均田免赋”B.推翻了明朝统治

C.山海关大败清军D.建立了新的政权

20.“发生在17世纪中后期;中国与欧洲国家的首场战争;中国获胜”。

与上述信息相关的历史事件可能是()

A.山海关之战B.郑成功收复台湾

C.雅克萨之战D.葡萄牙占领澳门

21.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延绵不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下列史实均体现了上述观点。

其中发生于明清时期的有()

①忽必烈在地方设行中书省,进一步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

②戚继光消灭倭寇,捍卫了国家主权与民族利益

③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④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了祖国西北边疆

A.①②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2.清朝前期的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亚洲国家。

下面清朝疆域示意图空白方框中应该填写的地点是()

A.珠江流域B.广东省C.海南岛D.南海诸岛

23.据历史学家研究,清朝前期南方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下列能够佐证这一结论的史实有()

①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②湖广地区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

③湖北汉口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

④苏州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4.某历史学习小组选用了下列四幅图片及相关知识来制作网页。

该网页的主题应该是()

唐朝长安城简图北宋交子明朝《南都繁会图》清朝广州十三行

A.古代农业的发展B.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

C.古代手工业的发展D.闭关锁国政策

25.京剧是“中国的三大国粹”之一。

下列关于京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元朝建立后,在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形成

B.清朝前期发展到顶峰,《长生殿》等成为传世之作

C.由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等地方戏优点,加以改造而成

D.清朝中期以后,逐步陷入因循守旧的境地,走向衰落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答题表: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

二、非选择题:

第26题18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6分,共50分。

26.(18分)农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阅读图片及材料

图一图二图三

(1)据材料一,请按顺序写出图一、图二两种农业工具的名称(4分)。

并概括分析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2分)。

材料二江南运河奠基于春秋晩期,至隋代正式修成。

远河通航后,改善了江南地区的水陆交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繁荣。

唐朝统治集闭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措施,使江南经济在隋末一度受挫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宋代以来,北方经安史之乱后,很长一段时间,经济凋敝,而在相对稳定的江南,经济却愈益发达,逐渐成为两宋国家的财政支柱。

——改编自《苏州史纪·古代》

(2)据材料二,概括唐宋时期南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4分)

材料三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储”,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3)甘薯和玉米在何时引入中国?

据材料三及所学,请分析其引入的作用。

(4分)

材料四清朝前期人口和粮食产量

时间

人口总量

粮食总量(斤)

人均耕地(亩)

人均粮食(斤)

1662(康熙2年)

约0.98亿

1163.7亿

6.88

1183

1795(乾隆60年)

约3.01亿

2576亿

2.14

867

(4)概括材料四反映的历史现象(2分)。

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析这种现象所引发的社会问题。

(2分)

27.(16分)我国自古以来一直坚持与不同文明之间进行交流互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300年间,由于学生、学问僧学习和带回的中国文化产物,不断带给日本以新的启迪,中因前进,日本也前进。

——选自本宫泰彥《日中文化交流史》

(1)据材料一,概括作者的观点。

并结合所学,试举一史实证明此观点。

(4分)

材料二两宋期间,丝绸之路被金、西夏等所阻,对外贸易只好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海路进行。

当时与宋朝遹商的海外国家,共五十多国,总称为“海南诸国”。

中国过去的海外贸易,主妥为统治阶层带来珍贵的奢侈品,整体经济收益不大。

然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圠增设机关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

——杭侃《两宋:

在繁华中沉没》

(2)据材料二,概括末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4分)

材料三这三大发明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再次在航海方面,改变了整个世界许多事物的面貌和状态,并由此产生无数变化。

——弗兰西斯·培根《新工具论》

(3)请写出我国古代“在战争中”、“在航海方面”的重大发明,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共同影响。

(4分)

材料四15世纪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

郑和七下西洋,没有侵略和掠夺,只有友谊交往和馈赠,是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数百年来,东南亚各国各种郑和庙宇香火旺盛,各种遗迹经久不损,各种传说历久不衰。

(4)“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了哪些地方?

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历史意义。

(4分)

28.(16分)明清时期是我国从强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请阅读下列两幅图片

图一:

锦衣卫印图二:

军机处外景

(1)阅读图片,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个相关机构的设立者,并分析两个机构共同的作用。

(6分)

材料二阅读下列两幅图片

图三:

明长城图四:

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请分析明清两处建筑所体现的处理民族关系的不同方式从民族交融的角度你认为哪种方式更可取?

(6分)

材料三康煕时期的诗人丁介,曾写过这样两诗;南国佳人多塞北,中原名士半辽阳。

这里该包含肴多少让人不敢细想的真正大悲剧啊灬……最说不清楚的是那些文人……一夜之间成了犯人……与一大群株连者一起跌跌撞撞地发配到东北来了,他们大半搞不清自己的案情。

——余秋雨《流放者的土地》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文人……一夜之间成为犯人”的原因。

并简要分析其影响。

(4分)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答案。

本大题共有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C

A

B

C

D

C

A

B

A

C

D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B

B

A

C

A

B

C

D

B

B

C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26题18分,27题16分,28题16分,共50分)

26.(18分)

(1)图一筒车图二曲辕犁(每点2分,共4分)。

历史信息:

如古代中国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劳动人民不断改进农业工具.国家积极推广先进农业生技术,发展经济等。

(2分,答出一点相关信息即可)

(2)原因:

大运河的通航;政府鼓励农业生产;南方相对稳定。

(4分,答出两点即可)。

(3)时间:

明朝(2分);作用:

提高了粮食产量、丰富了粮食品种、有利于解决粮食问题。

(答出其中点即可,2分)

(4)现象:

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粮食产量增加,但经济(农业)发展速度与人口增长速度矛盾尖锐。

(或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入地矛盾突出)(2分)

社会问题:

土地过度开发,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2分,意思对即可)。

27.(16分)

(1)观点:

唐代先进的文化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

(2分,类似表达亦可得分)

示例:

唐朝先进的政治制度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变革;日本文字的平假名、片假名受汉字影响极大;日本的建筑样式深受中国影响:

中国的一些风俗习惯也影响到了日本等。

(任举一例即可得2分)

(2)特点:

以海外贸为主;通商范围广:

规模大:

有可观的经济收益;政府设立机构加强管理。

(任意两点可得4分)

(3)发明:

火药、指宰针(每个1分,共2分);

影响:

深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推动了不同文明的交流;推动了世界发展的进程。

(签出其中一点即可,2分)

(4)地点: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2分)

意义:

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2分)

28.(16分)

(1)锦衣卫:

明太祖(或朱元璋)(2分):

军机处:

雍正帝(2分);作用:

强化了皇权。

(2分)

(2)不同:

明朝采取军事防御的形式(明朝修筑长城,抵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2分):

清朝釆取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形式(或清朝修庙.加强与边疆少数民族沟通)。

(2分)

更可取的方式:

清朝修建外八庙的方式更可取(2分)

(3)原因:

实行文化专制政策,大力制造“文字狱”(2分)。

影响:

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答出其中一点即可,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