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713610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大学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大学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大学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大学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docx

《大学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语文.docx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

第一章

教学重点:

1.《樊迟、仲弓问仁》、孔子及其思想

2.《兼爱》、墨子及其思想

3.《战国策》

4.杜甫诗《又呈吴郎》

作业:

1.简述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2.从《樊迟、仲弓问仁》节选的内容,可以看出《论语》的语言具有哪些特色?

3.比较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思想的异同。

4.《兼爱》在语言上与说理方面有何特色?

5.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6.从择选、设计人生道路的角度,谈谈“狡兔三窟”的双重性意义(积极的和消极的)。

7.前人评价杜甫诗《又呈吴郎》“语淡而意厚”,请就此进行分析。

8.《原君》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这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

第二章

教学重点:

1.《老子》二章、老子及其思想

2.《左传》

3.《国语》

作业:

1.“损有余而补不足”,是否说明天道自然是公平的?

“损不足以奉有余”是否说明人道总是逆天而行?

2.为什么说“和”与“同”是两种不同的政治状态?

3.《晏子对齐侯问》的说理有什么特点?

4.《史伯对桓公问》中,史伯所说的“同”,与专制统治有什么内在联系?

5.举例说明《秋水》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

6.大同社会是古代的理想世界,今天如何评价这种理想?

今后怎样才能实现?

要具有哪些条件?

7.《大同》在语言表达上有何特点?

8.胡适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的论断的?

他所提倡的“容忍”与他所追求的“自由”,各自的内涵是什么?

9.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定胜天”曾被认为是一个具有进步意义的观念,但在环境遭受人类工业文明严重破坏的今天,是否必须重新思考并加以调整?

 

第三章

教学重点:

1.杜甫《北征》

2.辛弃疾《贺新郎》

3.《北方》

作业:

1.《乐毅报燕王书》中,未直接批评燕惠王,但与先王作比较,读者自有认识。

请描绘一下隐藏在语言文字背后燕惠王的形象,并谈谈你的体会。

2.君臣际遇与战争,是此文的重要内容,是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国时期的独特社会风貌?

3.为什么说《北征》是杜甫诗歌作为“诗史”的代表作?

你能从诗篇中梳理出诗人忧国忧民思想的具体表现吗?

4.举例说明诗中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有人说杜诗“万景皆实”,读了这首诗后你对此有什么体会?

5.《上枢密韩太尉书》一文是如何层层推进展开论述的?

这样推进起何作用?

6.分别说明《贺新郎》词中所用典故的涵义,并细味稼轩词“以文为词”的艺术特色。

7.艾青《北方》一诗的主旋律是什么,诗人是如何加以表现的?

8.艾青原是一位画家,对于色彩和光线的使用特别敏感,请你说明在本诗中诗人是如何运用声、光、色来创造是个意象的?

9.《赞美》表现了作者哪几种复杂的内心情感?

这些情感怎样构成了“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的庄严宣告?

10.试析《赞美》诗中的农民形象塑造。

11.爱因斯坦认为只要从日常生活就可以明白“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每一个人都必须因此对别人尽力有所报偿,你觉得他这样说也这样做是否有得也有失?

 

第四章

教学重点:

1.《报任安书》

2.《张中丞传后叙》

3.《正气歌》

4.《我有一个梦想》

作业:

1.为什么一封信能产生如此巨大的思想震撼力?

2.体会并说明《张中丞传后叙》记叙与说明并重的特色。

3.具体分析《张中丞传后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4.在“勇服郭晞”一事中,作者从多个侧面进行映衬,刻画段太尉外柔内刚、勇毅于见平实之中的个性特征。

请联系课文,作具体说明。

5.为何说《张中丞传后叙》一文叙事写人“繁处不避细琐,简处不失要害”?

6.谈谈你对人生中“正气”价值的看法。

7.《梅花岭记》中所讲“忠烈之面目”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作者说史可法是否解脱并不重要?

8.《狱中上母书》是夏完淳在什么背景下写就的?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9.《狱中上母书》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

10.从内容与情绪两个角度,分析这篇演讲词的层次结构。

 

第五单元

教学重点:

1.《魏公子列传》

2.《念奴娇》

3.《金缕曲》

4.《纪念傅雷》

5.《拣麦穗》

6.《品质》

作业:

1.信陵君既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你以为他的性格魅力何在?

司马迁是怎样刻画这一著名历史人物的?

2.侯赢、朱亥、如姬是信陵君窃符救赵壮举中的三个有功之人,作品都写得呼之欲出,作者对这三个人物的描写在手法上有何不同?

3.《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从哪些语言中可以看出他坚贞自受、不甘沉沦的精神?

4.简析《念奴娇》物镜与心境相交融的艺术特色。

5、具体分析《金缕曲》表达情感直露而不浅薄的特点,并说一说词中几处用典的含义及作用。

6.《纪念傅雷》是按什么什么顺序来进行回忆的?

开头用了什么叙述方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7.《纪念傅雷》中作者将其称为“刚者”,并在文章的结尾说“只愿他的刚劲,永远弥漫于知识分子中间”。

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拣麦穗》歌颂了怎样的感情?

在当时,作者为什么要歌颂这种感情?

9.格斯拉是个怪人吗?

他的行为不符合历史的潮流,作者为什么歌颂他的品质?

谈谈你对哥斯拉这个人物的看法?

10.你认为哥斯拉的悲剧是怎样造成的?

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悲剧?

 

第六单元

教学重点:

1.《枕中记》

2.《般涉调·哨遍》

3.《婴宁》

4.《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5.《断魂枪》

6.《公寓生活记趣》

作业:

1.《枕中记》是如何逐渐加深对“富贵人生”的反思与批判的。

2.分析《枕中记》首尾呼应的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3.《般涉调·哨遍》通过乡民的主观视角描写汉高祖还乡场面,出现了哪些“误解”?

这样描写的特殊效果是什么?

此文突出的意义是什么?

4.《般涉调·哨遍》中的刘邦是个怎样的人?

5.《报刘一丈书》详写谒见前,而略写谒见后,这在艺术上取得了何种效果?

6.作品中是怎样描写婴宁“笑”的音容姿态的?

7.试分析《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驳论结构。

8.一文中的“我们”“中国人”有时指“一部分人”,有时指“全体”,结合当时的政治背景,谈谈文中“我们”“中国人”在前后文中发生的意义变化。

9.作者刻画沙子龙这个形象对表现作品的主题有何意义?

10.《断魂枪》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有哪些鲜明的特点?

11.有人说钱钟书是那种“含笑谈真理的人”,请以本文为例,体认作者这种别具一格的散文。

12.《公寓生活记趣》的艺术特色,是否就是那种“无技巧的技巧”的体现?

你感觉如何?

13.你能从文中摘出作者非世俗化,贵族气的句子吗?

谈谈你的感想。

14.《苦恼》的人物对话描写有什么特色?

对塑造人物形象起了什么作用?

 

第七单元

教学重点:

1.《召公谏厉王弭谤》

2.《谏逐客书》

3.《过秦论》

4.《咏史》

作业:

1.周厉王拒谏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给今人留下了怎样的历史教训?

2.《谏逐客书》的中心议题是客卿问题,但作者始终不谈客卿的利益,却处处从秦国的危亡着眼,为秦王的统一大业着想,你认为作者在策略上有何高明之处?

3.清李兆洛在《骈体文钞》中尊本文为“骈体之祖”,你认同这一说法吗?

请结合文本略作阐析。

4.《谏逐客书》一发端,便提出文章主题;过秦论》一直到文章最后,才揭示主题。

试比较两者在表达上有何不同效果?

这与文类的不同有何内在关系?

5.金圣叹认为《过秦论》“前半有说六国时,此只是反衬秦;后半有说秦时,此只是反衬陈涉”。

请分析本文在反衬手法运用上有何独到成就?

6.《吊古战场文》,联系作品实际具体分析本文的抒情与写景诗如何密切交融以共同表达作品主旨的。

7.《咏史》为何要引用历史上田横和他五百部下殉难的典故?

诗人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8.《卖书记》写了三次卖书的经历,为什么可以说它能以小见大、由微知著?

9.《卖书记》写非常沉痛的往事,多寓讽刺,笔调却比较轻松平易,且幽默可读,举重若轻,这样写是否会削弱内容的深刻性?

你感受如何?

 

第八单元

教学重点:

1.《别赋》

2.《哀江南赋》

3.《二月兰》

 

作业:

1.《别赋》所写,都是类型人物的共同心理,为什么读者却仍能感到生动、具体而形象呢?

2.体会《别赋》语言的音乐之美。

3.《哀江南赋》是六朝骈文的代表作,请你谈谈它在辞藻、对偶以及用典方面的特点。

4.《江南的冬景》所写江南冬景有何特点?

作者为何将江南冬天与北方冬天对比,起了何种作用?

5.《乡土情结》的结构线索是怎样的?

作者是如何用这一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6.《二月兰》中作者对亲人的怀念表达怎样的感情和人生意义?

7.分析文中对二月兰描写的作用。

8.《听听那冷雨》一文,作者究是如何结构这许许多多的段落,它们都集中在什么方面,落实在怎样一个主题上?

你觉得这些段落对表现主题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第九单元

教学重点:

1.《蒹葭》

2.《湘夫人》

3.《长恨歌》

4.《鹊桥仙》

5.《沈园两首》

6.《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7.《翠翠》

作业:

1.你认为《蒹葭》的中心意象是什么?

这一意象有何象征意义?

2.湘君对湘夫人的思念之情有几个层次?

3.《湘夫人》的浪漫主义色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长恨歌》

5.对《长恨歌》的主旨,历来有不同认识。

有人以为是讽刺荒淫,有人认为是歌颂爱情,有人以为是双重主题。

你的意见如何?

理由是什么?

6.《鹊桥仙》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恋爱观?

请谈谈你的感想。

7.为什么说《鹊桥仙》能化故为新?

8.《沈园》(其一)是如何借景言情,来表达对往事的感伤的?

(其二)是如何运用反衬笔法,来表达诗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的?

9.分析李甲和杜十娘的性格特点,重点比较二者对待人生的不同态度。

10.试分析翠翠与爷爷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11.《翠翠》在环境描写方面有何特点?

与沈从文作品的整体风格有何联系?

12.《我愿是一条急流》诗中的“常青藤”和舒婷诗歌《致橡树》中的“木棉”有区别吗?

同样是爱情诗,由于身份和思想的角度不同,诗作者的爱情观不尽相同,你更喜欢哪一种爱情呢?

 

第十单元

教学重点:

1.《生命的意义》

2.《谈生命》

3.《小狗包弟》

4.《哭小弟》

作业:

1.《生命的意义》一文时怎样提出论点,展开论证的?

2.《生命的意义》在刚阐述人生意义的时候,比较多的强调了人的生命的特殊性,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3.《谈生命》是如何用形象化手段来表达关于生命的哲理的?

4.谈谈《谈生命》在词语运用方面的特点?

5.《小狗包弟》开篇写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与后面叙述的小狗包弟的故事,二者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

6.《小狗包弟》的结尾处写的“满园的创伤”,具有怎样的寓意?

7.为什么说《菉竹山房》这篇小说主要采用的是侧面渲染和烘托的表现方法?

8.试析《菉竹山房》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9.《哭小弟》在写小弟的经历与事迹时,叙事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这样的结构安排有何作用?

10.举例说明《哭小弟》是如何运用细节描写与侧面烘托来写人物的?

11.《我与地坛》中是通过哪些方式来展现母爱的深挚的?

12.《一滴水可以活多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命观?

13.结合《敬畏生命》一文,谈谈施韦泽所主张的生命伦理学的基本特色。

 

第十一单元

教学重点:

1.《春江花月夜》

2.《浣溪沙》

3.《陶然亭的雪》

4.《瓦尔登湖》

 

作业:

1.有人认为《春江花月夜》的情感基调是“哀而不伤”,请谈谈你的感受和认识。

2.为何说《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以自然山水之美与作者人格之美相互映照?

3.指出《始得西山宴游记》中寓情于景的语句,说明它们的寓意。

4.《浣溪沙》五首词分别描写了哪些生活场景?

它们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组合关系?

5.具体分析《浣溪沙》词作所用的白描手法,并体会其表现效果。

这五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和生活取向?

联系苏轼的人生道路及词作的写作背景,谈谈你对此的评价。

6.细读《陶然亭的雪》中写雪景的部分,体会文章描景状物细腻绵密的特色。

7.梭罗说“将生活驾驭到一个角落,让它降到一个最卑贱的地步”。

这是他自己给自己设定的一个目标,后来他也就照此计划而行。

这是理智的选择。

按这样的选择去做和遭受人生中的一切然后去做,有什么区别?

结果将会如何?

8.《大自然在反抗》一文的作者理想中人与自然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其中包蕴了怎样的人文精神?

9.《一片叶子》的作者是如何把画意、诗情和哲思融为一体的?

10.《一片叶子》的作者是如何通过一片叶子的生命轨迹,引发出对世间万物和人类生命本质的领悟的?

 

第十二单元

教学重点:

1.《饮酒》

2.《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赤壁赋》

4.,《看蒙娜丽莎看》

作业:

1.有人说《饮酒》“这首诗表现了陶渊明弃官归隐后的喜悦心情”,你以为如何?

为什么?

2.简析诗中所体现的“忘世”“忘我”“忘言”三层心态。

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的语言表达有什么特点?

4.为何说《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生动体现了李白抒情诗的艺术个性?

5.《赤壁赋》是如何做到景、情、理有机结合,体现出理趣之美的。

6.你对作者在《赤壁赋》中所表现的人生观是怎样看法的?

人在遭遇种种生活挫折时,最好采取什么态度?

7《慢慢走,欣赏啊!

》的作者认为“情趣愈丰富,生活也愈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

”你怎样理解情趣与人生的关系?

8.《看蒙娜丽莎看》中为什么达芬奇没有办法穷尽蒙娜丽莎的目光?

9.《贝多芬百年祭》在作者的笔下,贝多芬是怎样的一种性格?

作者对贝多芬这一性格的谈论使用了哪些文学手法?

作者为什么对贝多芬的性格做那么多的分析谈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