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708903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教案设计.docx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教案设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教案设计.docx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教案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13、《钓鱼的启示》教案设计

黄埔区姬堂小学赵美娴

一、教材分析

《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组以“生活中的启示”为专题的首篇课文。

课文回忆了作者十一岁时发生的一件事,事情按发展过程记叙的:

从去钓鱼写到钓到一条罕见的大鱼,从不肯放鱼写到依依不舍把鱼放回湖里,最后写34年后的感悟。

其主旨是想告诉人们:

面对生活中的诱惑,要依道德的标准进行抉择,而这种抉择的勇气和力量需要从小进行培养。

希望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和造就学生良好的社会道德观。

二、设计理念

本文写从一件生活小事中得到的启示。

其基本的构思方法是采用相似联想,以小见大。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了深文浅教的教学方法,即对含义深刻,内涵丰富的课文,采取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以及如何优选组合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和释化疑点的方法,以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化难为易。

1、浅化教学目标

(1)确定浅教依据

学生升至五年级,朗读能力已基本形成,语言发展也初步规范,内部言语的心理机制也开始成熟。

因此,应将教学重点放到以默读、感悟为主要方式的语段训练上,同时进行言语表达和语感训练。

其中,言语表达主要是指用规范语言简要概括信息的表达能力,语感训练则是通过对典型语例的精致化教学,以课文的思想情感为背景,感悟体验不同言语表达形式的作用和差异。

(2)坚定浅教原则

文本解读的重点和难点,不一定就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浅教的原则制定文本解读的重点与难点,区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钓鱼的启示》,文章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启示”,而不是钓鱼过程中的放鱼。

但根据阅读教学目标,把钓鱼过程中“我”的心情变化的语句作为教学的重点,既要求感受体验,也要求熟读积累。

“启示”,只作为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理解。

(3)重视学生起点

学生的真实起点,一是指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

学习内容的难度超越学生心理特征,学生学起来必定是困难重重。

二是指学生已经知道什么。

美国奥苏伯尔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指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可见,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非常重要。

对学生来说,要理解抽象的道德概念是非常困难的。

只有联系生活,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才能化难为易,学生才有可能感悟像《钓鱼的启示》这类课文所蕴含的哲理。

2、善用浅教方法

(1)降低起点层层突破,逐步提高

刚开始唱歌时调子起高了,就难以唱下去。

教学也是这样,一开始,把起点定的很高,随着教学难度的提升会使教学难以进行下去。

深奥的课文,起点定得低些,然后逐步提高要求,学生的学习才能比较顺利。

揭题时,是引导学生关注“钓鱼”还是“启示”,起点是不一样的。

如果一开始就关注“启示”,抓住“启示”的语句学习,遵循的是从理性到感性,学生学习会感到困难重重。

一开始从“钓鱼”入手,体会放掉鱼之难和父亲教育之严肃,再来感悟得到的启示,遵循的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以读为主、读中体验

对深奥的课文,更要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体验。

教学中读的引导,有筛选主要信息的默读,如找出表现“我”的心理变化的语句,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的语句,“我”得到启示的语句等;有在体验中的朗读,如读“我”的心理变化以及父亲态度的语句等。

感悟体验方法的引导力求符合文本特点。

一是运用整体感受法。

课文中父亲和“我”的人物形象丰满、意境悠远、意象丰富,初读时引导学生整体感受父亲和“我”的形象。

二是角色体验法。

课文对“我”的角色着墨多,形象鲜明;父亲的角色着墨虽然不多,但对子女严格进行道德教育的形象栩栩如生,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朗读与感悟中体验。

三是想象体验法。

对“我”再次向父亲投去乞求的目光,引导学生想象:

儿子向父亲“乞求”,会怎么说?

四是移情体验法。

父亲的“不容争辩”,引导学生移情体验:

你就是父亲,当年儿子投来乞求的目光时,你会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

(3)引导思维,解决疑难

阅读的本质是思维,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疑难问题解决。

如,《钓鱼的启示》以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

问题一:

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抓住主要词句感悟放弃已经到手的大鲈鱼之难;

问题二:

父亲要“我”把到手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坚决,是不爱“我”吗?

他做得对不对?

抓住描写爸爸神态的细节和相关词语,体会父亲对“我”严格的道德教育和深深的爱。

问题三:

“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

引导联系上文理解作者得到的启示,并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通过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而加深对“启示”的理解。

三、学情分析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比较深奥的课文,课文回忆了十一岁时发生的一件事,事情按发展过程记叙的:

从去钓鱼写到钓到一条罕见的大鱼,从不肯放鱼写到依依不舍把鱼放回湖里,最后写34年后的感悟。

五年级的学生,从年龄上而言,和作者回忆这事时的年龄相仿,作者是34年后的感悟,但学生就要随着课文的学习后感悟,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生活中的启示,对此阶段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

所以,教案设计上,设计了深文浅教的教学方法,文本解读以“钓鱼”为重点和切入点,从钓鱼到放鱼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启示”,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教学,从具体到抽象,符合此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和释化疑点,以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朗读与默读课文,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培养学生的语感。

(3)从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所得到的启示,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具体的例子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来加深对“启示”的理解。

(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受到真实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爸爸和“我”,用自己平凡的行动为生活这本书增添的篇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性。

(2)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纪的人。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课前准备

1.课文挂图.

2.其他有关诚信的文章.

3.搜集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道德实践方面的点滴小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

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

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

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

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

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2、理解题目意思。

“启示”是什么意思?

课文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二、初步了解课文

(一)学习生字词

1、生字读音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

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课件显示)

放好鱼饵抛出钓线湖面涟漪耐心等待

鱼竿剧抖大鱼挣扎小心翼翼操纵钓线

鱼跃不已筋疲力尽拉鱼上岸父子得意

乞求无果不容争辩放鱼回湖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获得启示遇到诱惑思父告诫

道德抉择简单问题道德实践勇气力量

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学生学习。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

谁来告诉大家:

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别急,再看看课文才回答)

(板书:

钓鱼——放鱼——启示)

三、深入体验课文情感

(一)整体把握课文情感

1、初步了解情感

从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

读这样的课文,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了解课文内容。

但是,我们还必须读出课文隐藏的情感。

请用心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体会到了课文中的什么情感。

2、提问,随机指导,择要板书(如:

得意——依依不舍——感激)

(对获得启示以后感激的情感的体会很难,学生可能说不出来。

在学生真正说不出来之后,可以暗示:

明白了所发生的事情的意义后,我对父亲是什么情感啊?

(二)深入体验“我”的情感。

1、自读

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钓到大鲈鱼时;把鱼放回湖里时,得到启示是。

请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并用()表示。

2、指导与交流

(1)出示语句

师:

课文哪些语句,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

(学生说完,课件显示有关语句)

(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

指导:

在朗读种体会,联系《江上渔者》体会

(语句:

啊!

这样大的鱼!

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

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指导:

逐句指导,在朗读种体会,在想象中体会。

(语句:

“爸爸!

为什么?

”我急切地问道。

(当父亲再次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

“可是不会再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它任何人的影子时,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

(三)父亲的情感

1、自读

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

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在课文什么地方?

2、交流与指导。

(1)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又什么不同?

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课件随机显示有关语句)

3、逐句指导: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

“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指导:

从“得”字你体会到什么?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

”父亲平静地说。

指导:

从父亲平静的语气从中体会到什么?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

指导:

“不容争辩”什么意思?

(板书:

不容争辩)请看看课文中的插图,体会体会。

(课件显示插图)这是当时的情景。

儿子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领会到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正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里取下来。

请展开想象,当儿子向父亲再次投去乞求的目光的时候,父亲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

我当儿子,谁来当父亲?

(师生合作表演)

从父亲“不容争辩”你体会到什么?

4、讨论

师:

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

父亲做得对不对?

为什么?

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四、课堂小结,留下悬念

师:

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

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

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启示?

会怎样影响我的成长?

我为什么对父亲满怀感激之情?

这些内容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五、作业

1、写生字词,要求会写的生字每个写3个;带生字的词语每个写2个。

2、朗读课文。

3、摘录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

4、预习课文的后半部分,提出疑难问题。

板书设计

13、钓鱼的启示

我父亲

钓鱼得意

放鱼依依不舍不容争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听写生字词。

启示抛(出去)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沮丧纽约抉择

曾经实践获得

(听写完后对照大屏幕,那几个字写错了。

一个字连词写2遍。

(二)学习“钓鱼”部分的体会。

师:

从“我”钓到大鲈鱼到把它放回湖里的心理变化,你体会到什么?

从父亲要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时态度的坚决,你体会到什么?

答题要点

(1)要把钓到的鱼放掉很难很难。

(2)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

二、学习课文后半部分

(一)默读思考:

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你是从课文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

(二)学生读书思考,并画出有关语句。

(三)交流与指导:

1、提问:

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谁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学生回答完,课件出示:

“转眼间34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其中,“但是,……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划上横线。

2、轻声齐读带横线的句子。

3、“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这“鱼”指的是什么?

(“鱼”指的是形形式式的诱惑,指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4、“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什么意思?

指导:

刚满11岁那年,“我”在鲈鱼捕捞开禁之前2小时钓到一条大鲈鱼,是留下来还是放回湖里,是道德问题吗?

(因为把还没到捕捞鲈鱼时间,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

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

从作者放鱼回湖心情的沮丧,可以看出实践道德很难,实践道德,就是放掉到手的鱼,放弃个人利益。

5、“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

指导:

“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是什么教育?

(“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的教育就是道德教育、是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

)这句话是说,从小得到严格的道德教育,就会有勇气和力量去实践道德。

6、小结。

用自己的话填空:

作者从34年前那个夜晚钓鱼的经历中得到的启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指导朗读这段话。

8、(课件显示)拓展讨论:

每个人在社会上都会经常遇到形形式式的诱惑,也就是像这位作者所说的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遇到过诱惑吗?

遇到诱惑时怎么做的?

比如:

在家里:

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采,是先完成作业还是先看电视?

你会……

在学校:

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会……

在公共场所:

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会……

在校园里:

你捡到钱,同时你又有想买的玩具,钱上交还是自用,你会……

……

五、课堂小结

34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在作者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受益终生的启示。

我相信,这个故事也一定给大家带来了启示,请大家牢记孟德斯鸠的一句名言:

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六、课后作业

搜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板书设计

13、钓鱼的启示

严格教育

道德实践

勇气和力量

五、学习评价

新课标倡导开放的教学评价。

新课程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其评价具有过程性、多样性及重视质性评价等特点。

改变了过去那只关注结果的、单一化的评价方式。

新的评价方法不仅能更科学合理地反映教与学的过程与结果,同时也更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学习与发展。

这节课注重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由最初的教师讲授到学生的合作交流、实践活动学唱歌曲和制作卡片不断地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感。

所以,本课评价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包括参看、发言、合作学习等办法。

在整个课程学习中,多处使用赏识教育,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同时还多处体现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等形式的评价。

尽力向新型的新课标评价看齐,给学生最开放的,最多样的,最健康的学习评价。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设计

作者:

佚名转贴自:

本站原创点击数:

1816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设计

椒江中山小学张夏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能借助成语词典,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

3.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从中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从而树立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查阅资料,了解教堂、罗马广场、巴黎等相关知识;查阅成语词典,了解成语意思。

2.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4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二、初读感知,疏理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在课文有几处?

划出来。

2.认读词语,相机纠正字音,理解词语。

3.“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在课文有几处?

(两处:

分别是第2自然段和第14自然段。

三、感悟中心句。

1.学习第一处。

(1)读课文第1——3自然段。

(2)课件出示罗马城市广场的图片。

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可直观得出许多条路都可以通往广场)

出示句子: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小结:

是呀,有许多条路都可以到达广场,真是“条条大路通罗马”。

2.学习第二处。

(1)出示第14自然段。

(2)理解“一生受用不尽”的意思。

3.老师引读中心句。

在课题中,作者写道——(学生读: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在课文的开头,父亲带着“我”登上教堂高高的塔顶,他和蔼地说——(学生读: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在课文的结尾,作者深情地感叹——(学生读: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4.是呀,作者说父亲的教导让他“一生受用不尽”为什么呢?

下节课再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朗读第1——3自然段。

二、紧扣中心,深入研究。

1.默读第4——13自然段。

父亲的教导让我受用不尽,课文中写了哪几件事?

第一件事:

(4-11自然段)写“我”在父亲教诲的影响下,另辟蹊径,克服了编织一件毛衣所需时间与交货约定的时间相差20倍的困难,走出了一条从编织毛衣入手,自己设计,制作和出售时装的新路。

第二件事:

第三部分(12-13自然段)记叙了又一次另谋出路──举办了一个不是成衣的时装展,不仅使展会如期开幕,还吸引了众多的订货者。

2.品读第一件事。

(1)读课文第4-11自然段,找出描写我心情变化的句子。

①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你能用“大喜过望”这个词语提问吗?

教师归纳学生提问,相机解决这些问题。

(“大喜过望”什么意思?

我为什么“大喜过望”?

我“大喜过望”时会想些什么?

小结:

这句话写出了“我”当时异常兴奋的心情。

做一名时装设计师是“我”的梦想,从毛衣入手,设计时装,走的已经不是一条寻常的路,但“我”决定大胆一试,没想到一举成功。

幸福来得那么快,就像一朵从天空飘来的云,难怪“我”大喜过望。

②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

“垂头丧气”是什么意思?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正当成功像一朵云一样幸福地向“我”飘来──与一家大商场一下订购了40件时装毛衣时,维黛安太太告诉“我”,两周内交货“根本没有可能!

”独具匠心开辟的幸福之路,一下被堵住了。

“大喜过望”之后的失望,特别让人沮丧,我心中十分难过。

(2)作者“垂头丧气”地与维黛安太太告辞,在半路上想起了父亲的话。

父亲的话像一盏引路的灯,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在父亲的话的指引下,她想出了战胜困难的办法,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出示句子:

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这句话写出了“我”的毛衣时装打向市场后所取得的巨大成功。

河流,水量充盈,源源不断;时装能像河流那样,可见品种之多,订货量之大。

当然,不难看出,流出的除了源源的毛衣时装外,还伴随着的是成功的喜悦和继续寻求发展的信心。

事实证明:

到达目的地的途径的确不止一条。

(3)引读句子,进行小结。

当一家大商场的经理向我订购四十件衣服时,(学生读句子:

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当我知道两个星期根本交不出四十件衣服时,(学生读句子:

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

)在这时我想到了父亲的话,想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克服了困难,(学生读句子:

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

)这件事告诉我们,只要肯动脑筋,就能战胜困难,找出一条通往成功的路,这真是“天无绝人之路,这就是(学生读句子: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3.品读第二件事。

(1)挑拨”什么意思?

(搬弄是非,引起纠纷。

“挑拨”引起什么后果?

(缝纫姑娘跑光,时装展要推迟。

(2)我又是怎么解决?

(与众不同的未成衣展览会,有的只是一只只袖子,有的还只是一片布样)。

(3)这次展览,激发了顾客的兴趣,前来订货的人络绎不绝。

理解“络绎不绝“的意思。

从这句子,你体会到什么?

三、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深刻含义。

1.出示句子: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你知道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吗?

(“广场的路”指成功的路。

“通往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条”告诉我们在困境面前要探索出属于自己的另一条道路。

2.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别人生活中的成功事例来说明“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3.诵读小诗:

当一条路走不通时,

你千万别灰心,

人生道路不可能只有一条大道,

拐个弯,明媚阳光,

换条路,宽阔大道。

当一条路走不通时,

你千万别丧气,

人生路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

实现理想的路上注定有弯路,

通往成功的路儿千千万。

4.教师总结:

生活的道路是崎岖的,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父亲让“我”从小就建立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不向困难屈服,敢于开辟新的途径,这种态度,这种思维方式,的确让人“一生受用不尽。

同学们,让我们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牢牢记住父亲的话: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