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区中考物理二模卷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706896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6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宝山区中考物理二模卷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宝山区中考物理二模卷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宝山区中考物理二模卷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宝山区中考物理二模卷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宝山区中考物理二模卷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宝山区中考物理二模卷含答案.docx

《宝山区中考物理二模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宝山区中考物理二模卷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宝山区中考物理二模卷含答案.docx

宝山区中考物理二模卷含答案

2017年宝山区中考物理二模卷含答案

考生注意:

1.本试卷物理部分含五大题。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共16分)

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擦去,重新填涂。

1.太阳系中属于行星的是

A.太阳。

B.地球。

C.月亮。

D.冥王星。

2.我们能分辨唢呐和排箫发出得声音,这主要是依据声音有不同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3.下列四种机器中,属于热机的是

A.抽气机。

B.蒸汽机。

C.发电机。

D.滑翔机。

4.下列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风能。

B.天然气。

C.核能。

D.石油。

5.在图1所示的E、F、P、Q四点中,与图1中A点磁场方向一致的是

A.E点。

B.F点。

C.P点。

D.Q点。

6.下列各物理量中,表示物质特性的是

A.热量。

B.比热容。

C.温度。

D.内能。

7.竖直向上击出的羽毛球在空中受到重力G和空气阻力f的作用,已知它在空中飞行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始终与它运动方向相反,且小于它受到的重力。

若毽子在上升过程所受重力和空气阻力的合力大小为F1、下降过程所受这两力的合力大小F2,则

A.F1的方向为竖直向上。

B.F2的方向为竖直向上。

C.F1一定等于F2。

D.F1一定大于F2。

8.在图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电键S闭合,将变阻器滑片P由中点位置向右移动到b端的过程中,电路中

A.电流表A1的示数变小。

B.电压表V的示数变大。

C.电流表A2示数与电流表A1示数之差变小。

D.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1示数的乘积变大。

 

二、填空题(共24分)

请将结果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9.家庭电路中,节能灯与控制它工作状态的电键是______的(选填“串联”或“并联”);它工作时消耗的是_____能;1度电可供一盏额定功率为9瓦的节能灯正常工作______小时。

10.如图3所示用镊子夹住豆子时,镊子与豆子间的摩擦属于______

(选填“静摩擦”、“滑动摩擦”或“滚动摩擦”)。

松开镊子,豆子会

在重力作用下加速下落,此现象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在此

过程中,豆子的重力势能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1.将一杯水放进冰箱,水温从13℃下降到3℃,水分子的______运动会减缓,这是通过________方式改变了水的内能,若这杯水的质量是0.5千克,水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焦。

[c水=4.2×103焦/(千克·℃)]

12.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6伏,10秒内通过该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6库,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______安,这段时间内电流做功为_______焦;当该导体两端电压降低到0伏时,其阻值为______欧。

13.某石块的密度为2.5×103千克/米3,读作____________;已知它的体积为4×10-3米3,则它的质量为_______千克;将其浸没在水中,它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___牛。

14.同一水平路面上的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4所示。

若以甲为参照物,乙车是______的(选填“静止”或“运动”);两车运动6秒时,甲车的速度为______米/秒,甲乙两车间的距离为_______米。

 

15.在图5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当仅电键S闭合后,发现只有一个电表的指针发生偏转,已知电路中电阻R1、变阻器R2中仅有一个出现了故障。

⑴电路中故障可能发生在______;(选填“R1”或“R2”)

⑵接着,向右移动变阻器R2的滑片P,只观察到一个电表的示数发生了变化,则故障的种类是________。

(选填“短路”或“断路”)

16.学习了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内能之后,某小组同学提出一个问题——不同的单色光改变物体内能的本领是否相同?

为此,他们利用装有相等质量水的三个相同容器、数字式温度计和光源等进行实验。

实验中,他们在暗室里将水装入容器中,并先测取水的初温t0(如图6(a)所示);然后他们用强度相同的红、绿、蓝单色光分别对三个容器中的水照射相同的时间,测取水的末温t甲、t乙和t丙(水温升高越多,内能增加越多),测量过程如图6(b)、(c)和(d)所示。

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21)

⑴比较[(a)(b)]两图、[(a)(c)]两图或[(a)(d)]两图可知: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⑵比较[(a)(b)]两图、[(a)(c)]两图和[(a)(d)]两图可知: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图题(共7分)

请将图直接画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图必须使用2B铅笔。

17.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7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成的像A′B′。

18.在图8中,画出动力F1所对应的动力臂l1。

19.在图9所示的电路中,有两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线代替导线补上。

补上后要求:

闭合电键S,向A端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小灯发光,但亮度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小。

 

四、计算题(共25分)

请将计算过程和答案写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20.如图10所示,小胡同学用30牛的水平向左的力F推动重为200牛的超市购物车,购物车在15秒内沿水平方向匀速前进了10米。

求:

⑴购物车所受的摩擦阻力f;

⑵推力F在这过程中所做的功W;

⑶对应的功率P。

 

21.如图11所示,均匀圆柱体A和薄壁柱形容器B置于水平地面上,A的质量是50千克,体积为2×10-2米3;B的底面积为4×10-2米2,其内部盛有重为200牛的某种液体。

⑴圆柱体A的密度ρA。

⑵液体对容器B底部的压强p液。

⑶继续向B容器内注入部分同种液体(没有液体溢出),当容器B底部液体深度与A的高度之比为5∶4时,发现该液体对容器B底部压强等于A对地面压强的二分之一。

求液体的密度ρ液。

 

22.在图1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伏恒定不变。

闭合电键S,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0.4安和2伏。

⑴求电阻R1的阻值。

⑵求电阻R2消耗的电功率P2。

⑶选用下列五个定值电阻(R3=10欧、R4=15欧、R5=20欧、R6=30欧、R7=50欧)中的一个替换图12中的电阻R2,是否存在替换上的电阻所消耗的电功率与电阻R2消耗的电功率P2相等的可能?

若存在这种可能,请通过计算指出它的阻值,并求出此时通过它的电流I′和加在它两端的电压U′。

若不存在这种可能,请说明理由。

 

五、实验题(共18分)

请根据要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答。

23.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和“_______________”实验中,都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且在测量前要在沿_____的方向上进行零点校正。

图13所示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__,它的最小分度值是___________。

24.“测定物质的密度”和“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_______;多次测量的意义_______。

(均选填“相同”或“不同”)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移动光屏找像时,要保持光具座上__________的位置不变,在移动过程中,眼睛要注意观察______上像,直到出现清晰的像为止。

25.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某小组同学利用焦距分别为(f1=8厘米、

f2=10厘米、f3=15厘米)的三个凸透镜、同一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等先后进行了三组实验,实验步骤和操作均正确,并将每次实验测得的物距u、像距v、所成像与发光物大小比较的结果等分别记录在表一、二、三中。

 

⑴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与3与4)或(5与6与7与8)或(9与10与11与12)数据中物距u与像距v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随物距的增大而_______。

⑵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数据中物距u与像距v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不同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相同,像距随焦距增加而增大。

⑶进一步分析比较各表中的数据,寻找物距、像距与成像大小的联系,归纳得出初步的结论。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3、4、6、7、8、10、11、12,可归纳得出初步的结论:

物体在凸透镜中成缩小的实像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5、9及相关条件,可归纳得出初步的结论: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小张同学利用电源(若干节新干电池串联而成)、待测电阻Rx,电流表、电压表(只有0~3伏档完好)、滑动变阻器R′(标有“20Ω2A”字样)电键及导线若干。

实验中,小张先按图14(a)正确连接电路,且将滑片移至最右端后闭合电键,两电表示数如图14(b)所示;

 

⑴电压表示数为_____伏,电流______安。

⑵通过计算说明电源是用多少节新干电池串联而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小张向左稍稍移动滑片P,电压表示数就达3伏。

为了利用这些元件实现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目的,请你为他设计一个继续测量的可行方案,并说明操作的注意事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张的实验记录

实验序号

电压(伏)

电流(安)

电阻(欧)

1

15.0

2

15.3

3

15.1

⑷根据你设计的方案,小张完成三组数据的测量,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计算待测电阻Rx的阻值(精确到0.1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理化试卷物理部分

答案要点和评分参考2017.04

题号

答案要点及评分说明

一、选择题

共16分

(每题2分)

1.B。

2.C。

3.B。

4.A。

5.C。

6.B。

7.D。

8.C。

二、填空题

共24分

说明:

除第16小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

9.

(1)串联;

(2)电;(3)111。

10.(4)静摩擦;(5)运动状态;(6)变小。

11.(7)热;(8)热传递;(9)2.1×104。

12.(10)0.6;(11)36;(12)10。

13.(13)2.5×103千克每立方米;(14)10;(15)39.2。

14.(16)运动;(17)2;(18)6。

15.(19)R1;(20)短路。

16.(21)强度相同的不同单色光都具有改变物体内能的本领;

(22)强度相同的不同单色光改变物体内能的本领不同,红色光改变物体内能的本领最强;。

三、作图题

共7分

17.虚象1分、对称1分,共2分

18.力的作用线1分、垂直1分、用括号表示线段和符号l1分,共3分。

19.滑动变阻器与小灯并联1分,移动滑片能改变电流表示数1分,共2分。

四、计算题

共22分

说明:

单位错总扣1分。

20.

7分

⑴因为物体在水平方向只受推力和摩擦力作用,且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所以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故f=F=30牛。

(摩擦力的方向与推力方向相反,为水平向右。

(理由1分,大小1分,方向1分,共3分)

⑵W=F×S=30牛×10米=300焦;

(公式1分,过程和结果1分)

⑶P=

=

=20瓦。

(公式1分,过程和结果1分)

21.

9分

(1)ρA=

=2.5×103千克/米3;

(公式1分,过程1分,结果1分,共计3分)

(2)p液=

=5×103帕;

(公式1分,过程1分,结果1分,共计3分)

(3)p液=ρ液gh液=ρ液g×

hA

∵pA=ρAghA

且p液=

pA;

∴ρ液=

ρA=

×2.5×103千克/米3=1×103千克/米3

(公式1分,过程1分,结果1分,共计3分)

22.

9分

⑴∵闭合电键,R1与R2串联,

∴I1=I2=I=0.4安,U1=U-U2=6伏-2伏=4伏;

∴R1=

=10欧

(公式1分,过程1分,结果1分,共计3分)

(2)P2=U2×I2=2伏×0.4安=0.8瓦;

(公式1分,过程1分,结果1分,共计3分)

(3)P2′=U2′×I2′=(6伏-U1′)×I1′=(6伏-U1′)×

=0.8瓦

∴U1′=4伏(即为原电压值),或U1′=2伏;

∴U2′=(U-U1′)=(6伏-2伏)=4伏,

∴I2′=I1′=

=0.2安,

R2′=

=20欧。

故选择R5替换R2,R2消耗的电功率与原先R2消耗的电功率相等。

(U2′值1分,I2′值1分,R2′值1分,共计3分)

五、实验题

共18分

23.4分

(1)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2)力;(3)0~5牛;(4)0.2牛。

24.4分

(5)相同;(6)不同;(7)发光物和凸透镜;(8)光屏上的像。

25.

4分

(9)减小;

(10)(3、6、9)或(5、11)或(4、8、12);

(11)物距大于像距;

(12)物距等于像距。

26.除第(16)空2分外,其余每空1分,共计6分

(13)2.7;

(14)0.18;

(15)滑片P移至最右端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20欧;

∵Rx与R′串联,

∴I′=Ix=0.18安,U′=I′R′=0.18安×20欧=3.6伏

∴U=Ux+U′=2.7伏+3.6伏=6.3伏

∴n=

=4节

(16)将电压表并接在滑动变阻器两端,测取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用电源电压减去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便是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但要注意,闭合电键前,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不能为最大值,因为此刻它两端的电压为3.3伏,大于电压表所能测的最大电压(3伏)。

(其他方案合理给分)

(17)Rx=

=

=15.1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