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开发书籍描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705053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镇开发书籍描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古镇开发书籍描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古镇开发书籍描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古镇开发书籍描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古镇开发书籍描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镇开发书籍描述.docx

《古镇开发书籍描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镇开发书籍描述.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镇开发书籍描述.docx

古镇开发书籍描述

江苏古镇保护与旅游发展研究

《江苏古镇保护与旅游发展研究》课题组 编著

内容推荐

《江苏古镇保护与旅游发展研究》对江苏古镇的历史渊源、文化表征、成因机制、规模等级、空间格局等进行了细致梳理与廓清,立足遗产保护的“OUV”原则,确立了古镇保护的原则、范围、内容、机制与模式,提出了“旅游导向型”古镇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目标、布局、要素、步骤、路径与措施,总结了江苏古镇旅游发展的基本经验,描绘了古镇保护与旅游协调发展的理想蓝图,是一部理论有高度、视角有宽度、内容有深度、实践有维度的力作,是国内第一本系统探讨古镇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大作。

目录

第一章研究缘起与设计

1.1古镇研究的背景

1.2古镇概念的诠释

1.3古镇面临的挑战

1.4古镇价值的认知

1.5古镇研究的框架

第二章古镇历史与人文

2.1古镇历史溯源

2.2古镇文化表征

2.3古镇成因机制

第三章古镇格局与区划

3.1古镇现状

3.2古镇格局

3.3古镇区划

第四章古镇保护与机制第一章 研究缘起与设计

 1.1古镇研究的背景 1.2古镇概念的诠释 1.3古镇面临的挑战

 1.4古镇价值的认知 1.5古镇研究的框架

第二章 古镇历史与人文

 2.1古镇历史溯源 2.2古镇文化表征 2.3古镇成因机制

第三章 古镇格局与区划

 3.1古镇现状 3.2古镇格局 3.3古镇区划

第四章 古镇保护与机制

 4.1古镇保护理念 4.2保护价值评价 4.3古镇保护范围

 4.4古镇保护内容 4.5古镇保护机制

第五章 古镇保护与利用

 5.1古镇发展模式 5.2发展阶段划分 5.3发展问题诊断

 5.4古镇旅游发展综合评价 5.5不同类型古镇发展路径

第六章 古镇旅游市场分析

 6.1古镇旅游的影响力 6.2古镇旅游市场特征 6.3古镇游客的满意度

第七章 古镇旅游发展战略

 7.1理念与目标 7.2功能与布局 7.3战略与步骤 7.4模式与发展

第八章 旅游与古镇经济

 8.1旅游收入与政府税收 8.2旅游投入与营销推广

 8.3旅游就业与居民福利 8.4土地价格与土地增值 8.5旅游经济与古镇经济

第九章 旅游与古镇文化

 9.1文化挖掘与传承 9.2文化创意与产业

 9.3文化变革与适应 9.4文化空间与表达

第十章 旅游与古镇社区

 10.1古镇社区居民特征 10.2居民旅游影响感知

 10.3居民旅游参与感知 10.4社区居民旅游参与

第十一章 旅游与古镇环境

 11.1旅游环境问题 11.2旅游废弃物 11.3旅游环境管理一体化模式

第十二章 古镇保护与利用的案例与启示

 12.1国际案例与启示 12.2国内案例与启示 12.3案例的总体述评

第十三章 古镇的旅游可持续发展

 13.1旅游导向型的古镇保护与利用 13.2迈向新时期的古镇

附录一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

附录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附录三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

附录四《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示范导则》

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适应性保护研究戴彦著

内容推荐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人居环境建设的基本任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

本书运用“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方法,秉持“融贯学科”的系统理论观,探索古镇保护研究的地域时空视角与理论方法。

研究立足于城市规划学科,以巴蜀古镇为课题对象,在古镇保护历程回顾的基础上,从历时与共时角度分析了古镇保护导向,并对古镇保护的总体策略、技术方法与制度环境进行了展开研究,意图探索并建构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适应性保护的基本理论。

本书可供城市规划、建筑学、历史学、城市社会学、文化地理学等研究、设计及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相关专业师生阅读。

目录

1绪论:

踯躅前行的巴蜀古镇

1.1时代背景中的研究选题

1.1.1聚居文化趋同与本土意识觉醒

1.1.2地域文化传承与巴蜀古镇复兴

1.2因应时代的课题研究

1.2.1古镇生存与保护的迫切情势决定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1.2.2社会意识觉醒与理论实践支持提供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1.2.3课题研究具有回应时代吁求的现实意义

1.3国内外相关理论实践评析与课题研究定位

1.3.1国内外历史小城镇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概述

1.3.2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进展与相关研究

1.3.3适应性保护——基于“特征保护导向”思考的课题研究定位

1.4课题研究的对象界定、理论方法与主要内容

1.4.1“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界定

1.4.2“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方法1绪论:

踯躅前行的巴蜀古镇

1.1时代背景中的研究选题

1.1.1聚居文化趋同与本土意识觉醒

1.1.2地域文化传承与巴蜀古镇复兴

1.2因应时代的课题研究

1.2.1古镇生存与保护的迫切情势决定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1.2.2社会意识觉醒与理论实践支持提供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1.2.3课题研究具有回应时代吁求的现实意义

1.3国内外相关理论实践评析与课题研究定位

1.3.1国内外历史小城镇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概述

1.3.2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进展与相关研究

1.3.3适应性保护——基于“特征保护导向”思考的课题研究定位

1.4课题研究的对象界定、理论方法与主要内容

1.4.1“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界定

1.4.2“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方法

1.4.3“融贯学科”的研究理论

1.4.4“三段式”的研究内容

1.4.5研究创新点

1.4.6研究结构框图

2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历史回顾与现实观察

2.1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程

2.1.1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政治运动导致了严重的破坏

2.1.2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期间一一保护的抢救与建设的破坏并存

2.1.321世纪——稳步推进科学的保护

2.2当前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

2.2.1自然环境的破坏2.2.2人工环境的破败2.2.3人文环境的衰弱

2.3当前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3.1保护策略模糊不清导致古镇发展摇摆

2.3.2保护技术适用不当造成古镇破坏加剧

2.3.3保护制度残缺不全使得古镇保护乏力

2.4小结

3基于生成发展分析的巴蜀古镇保护导向研究

3.1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的生成发展语境

3.1.1复杂丰沛的环境资源语境

3.1.2依存关联的产业经济语境

3.1.3开放包容的社会文化语境

3.2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生成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3.2.1古镇生成发展的萌芽时期——先秦至唐宋时期

3.2.2古镇生成发展的成熟时期——明清时期

3.2.3古镇生成发展的衰落时期——近现代时期

3.3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生成发展特征及其保护导向意义研究

3.3.1生成由来的多源性及其保护导向意义

3.3.2发展演进的突变性及其保护导向意义

3.3.3时空过程的差异性及其保护导向意义

3.4小结

4基于构成格局分析的巴蜀古镇保护导向研究

4.1巴蜀古镇历史文化物质遗产的构成格局

4.1.1古镇地理区域的空间非均质分布与遗产多意义关联

4.1.2古镇传统镇区的多类型环境

4.1.3古镇历史建筑的地缘性形态

4.2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非物质遗产的构成格局

4.2.1古镇的口头传说和表述4.2.2古镇的传统表演艺术

4.2.3古镇的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2.4古镇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4.2.5古镇的传统手工艺技能

4.3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的构成格局特征及其保护导向意义研究

4.3.1对自然环境的规限适应性及其保护导向意义

4.3.2对经济要素的牵引响应性及其保护导向意义

4.3.3对文化因子的渗透彰显性及其保护导向意义

4.4小结

5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总体策略研究

5.1巴蜀古镇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疏解

5.1.1保护是基于价值判断的历史继承

5.1.2发展是实现古镇复兴的现实手段

5.1.3应在坚守“保护底线”前提下追求“发展优先”

5.2巴蜀古镇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协调

5.2.1客观看待传统与现代在巴蜀古镇中的二元并立

5.2.2高度重视传统对于巴蜀古镇现代发展的推动作用

5.2.3积极协调传统与现代在巴蜀古镇保护中的现实矛盾

5.3巴蜀古镇保护机遇与挑战的时势应对

5.3.1积极应对“西部大开发”的全局性影响

5.3.2积极应对“三峡工程建设”的局域性影响

5.3.3积极应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层面性影响

5.4小结

6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技术方法研究

6.1构建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决策支持技术模型

6.1.1遗产保护决策支持的技术形式——保护评估模型

6.1.2建立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评估模型的现实意义

6.1.3建构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评估模型

6.2建立巴蜀古镇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适应性技术方法

6.2.1遗产关系的区域拟合——古镇地理区域保护的新型方法

6.2.2结构形态的类型保存——古镇传统镇区保护的基本方法

6.2.3空间修复与功能协调——古镇历史建筑保护的重要方法

6.2.4保护实践研究

6.3探索巴蜀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适应性技术方法

6.3.1“整体扬弃”技术原则下的遗产保护

6.3.2巩固静态的“记忆”保护模式

6.3.3发展动态的“传承”保护模式

6.3.4保护实践研究

6.4小结

7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制度环境研究

7.1古镇保护的法律保障机制研究

7.1.1保护法规的衔接与协调7.1.2保护法规的维持与优化7.1.3保护法规的充实和完善

7.2古镇保护的行政保障机制研究

7.2.1公共权威维护是巴蜀古镇保护的行政保障前提

7.2.2巴蜀古镇保护机构设置的调整优化

7.2.3巴蜀古镇保护机构职能的强化完善

7.3古镇保护的经济保障机制研究

7.3.1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的基本来源——国内外的经验

7.3.2市场经济条件下巴蜀古镇保护资金的多元化筹集

7.3.3建立以保护机构为责任主体的资金使用管理制度

7.4古镇保护的公众参与机制研究

7.4.1巴蜀古镇保护中公众参与的现实意义与实现方式

7.4.2巴蜀古镇保护中公众参与的主体构成及其利益取向

7.4.3三级公众参与制度的完善——遗产保护利益协调的根本途径

7.5小结

8结论:

适应性保护——巴蜀古镇走向复兴的必由之路

8.1提出现实矛盾疏解的总体策略

8.2拟定历史形态保护的技术方法

8.3构建联动综合保障的制度环境

江南古镇历史建筑与历史环境的保护作者:

阮仪三,李浈,林林

内容提要

中国历史悠久,文物众多,历史城镇遍及全国。

中国历史城镇的数量之多、传统特色之鲜明举世闻名。

这些城镇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名胜古迹和各具特色的乡土建筑,蕴含着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由于中国古代长期是农耕社会,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式造成了人们对历史遗存的淡漠。

目录

一、概述

 

(一)历史建筑与历史环境的概念

  1.文物建筑、历史建筑

  2.历史地段、历史街区

  3.历史环境、文化空间

  

(二)江南水乡城镇的总体特征

  1.“江南”范围的界定

  2.江南水乡城镇特色的研究

  

(1)自然环境与历史背景   

(2)经济结构   (3)文化渊源   (4)社会形态

  (5)江南水乡城镇布局特征  (6)江南水乡城镇街巷特点  (7)江南水乡城镇建筑特点

  3.江南水乡城镇价值的分析

   

(1)历史文化价值   

(2)旅游价值   (3)生活价值

 (三)江南历史建筑与历史环境的保护经验

  1.提高保护意识,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2.重视保护规划,高起点高标准设计

  3.着眼规划实施,坚持政府主导作用

 (四)历史建筑与历史环境的保护原则

  1.维护历史环境的整体性  2.保持文化遗产的原真性  3.坚持保护发展的永续性

二、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技术

 

(一)保护与修缮的基本步骤

  1.现状测绘与评估  2.历史环境的调查  3.建筑学领域研究

  4.原则与方案的确定

   

(1)修复的基本原则   

(2)修复方案的确定   (3)工程的经费估算

 

(二)历史建筑的修缮技术

  1.基础、地面  2.墙体  3.梁架  4.柱子  5.构件  6.屋顶  7.门窗

三、历史街区的保护整治技术

 

(一)保护規划的特点与内容

  1.保护规划的特点

   

(1)强调规划调研的编制方法   

(2)保护整治并举的规划内容

  2.保护规划的内容

 

(二)街区现状的调研与分析

  1.调研的主要内容

   

(1)历史街区所在城市的基本情况

   

(2)历史街区物质方面情况的调查

   (3)历史街区非物质方面情况的调查

  2.建筑的现状评价

  

(1)建筑风貌评价  

(2)建筑质量评价  (3)建筑年代评定  (4)现状综合评价

 (三)保护界线的划定与措施

  1.保护对象

  2.历史街区的保护界线

   

(1)划定依据   

(2)保护区   (3)建设控制地带

  3.文物古迹的保护界线

   

(1)划定依据   

(2)保护范围   (3)建设控制地带

 (四)建筑风貌的保护与整治

  1.规划理念

  2.文物建筑

  3.历史建筑

   

(1)重要历史建筑   

(2)一般历史建筑

  4.一般建筑

  5.新建建筑

 (五)空间环境的保护与整治

  1.河街空间  2.特色节点

 (六)市政设施的完善与布局

  1.观念创新

  2.技术创新

   

(1)污水排放   

(2)管线综合

四、历史建筑与历史环境保护案例

 

(一)重要历史建筑的保护

  1.完整修缮——绍兴尚德当铺

  2.易地修复——乌镇翰林第

   

(1)历史沿革与现状   

(2)保护设计总体:

顾弘

 

(二)文化空间环境的保护

  1.情境再生——乌镇浙直分署与西塘西园

   

(1)设计理念   

(2)乌镇浙直分署复建工程   (3)西塘西园修复工程

  2.结语

 (三)历史街区的保护整治

  1.绍兴书圣故里历史街区

   

(1)特色的挖掘   

(2)修缮的原则   (3)目标与策略   (4)实施的方式

  2.苏州平江历史街区

   

(1)历史街区概况   

(2)现状存在问题 (3)规划内容特点

   (4)工程实施目标   (5)工程实施情况   (6)工程探索启示

江南忆最忆古镇游(江南水乡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卞显红

内容提要:

卞显红编著的《江南忆最忆古镇游(江南水乡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主要对江南水乡古镇近20年,尤其是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近10年来,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旅游发展的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

在此基础上,对江南水乡古镇保护与旅游发展的模式等进行了系统分析与总结,并对江南水乡历史文化名镇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

目录:

第一章江南水乡古镇旅游业发展历程及其转型

第一节江南十六大水乡古镇概况

第二节主要江南水乡古镇旅游交通概况

第三节江南水乡古镇旅游业发展历程

第四节江南水乡古镇旅游业转型发展

第五节江南水乡古镇旅游业转型动力机制及路径

第二章江南水乡古镇保护与发展基础:

规划与管理

第一节国际相关宪章与决议中关于该论题的阐述

第二节江南水乡古镇关于规划与管理的实践

第三节江南水乡古镇保护规划与管理思索

第三章江南水乡古镇保护手段、方法、范围与对象

第一节国际相关宪章关于保护手段与方法的阐述

第二节江南水乡古镇保护对象、范围与方法

第四章江南水乡古镇保护与开发投入及资金筹措方式

第一节江南水乡古镇保护与开发历程及相关投入

第二节江南水乡古镇保护与开发资金筹措渠道与方式

第五章江南水乡古镇文化资源及其旅游深度开发

第一节江南水乡古镇文化资源概况

第二节江南水乡古镇文化旅游深度开发

第六章江南水乡古镇适度商业化发展与新镇区的建设

第一节江南水乡古镇商业发展现状

第二节江南水乡古镇适度商业发展

第三节江南水乡古镇新镇区建设

第四节江南水乡古镇新镇区房地产开发

第七章江南水乡古镇建筑与现代建筑、居民生活关系

第一节江南水乡古镇建筑特色

第二节国际相关宪章与决议中关于文化名镇的阐述

第三节江南水乡古镇在寻求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与现代生活和谐路径的实践

第四节江南水乡古镇历史文化建筑与现代建筑关系处理上的实践

第五节江南水乡古镇关于历史文化建筑与现代建筑、居民现代生活关系认识的误区与思考

城市设计与古镇复兴:

成都洛带古镇整体设计和建设工程简述陈可石,王波,焦杰 著

内容推荐

2005年5月,受成都市洛带古镇的委托,北京大学城市设计研究所(深圳)和香港中营都市与建筑设计中心为洛带完成了古镇整治和复兴整体设计方案。

该方案包括镇域旅游规划、总体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古镇城市形态设计和建筑工程导则,街道和广场设计,本结构主体建筑设计。

方案设计中也借鉴了欧洲古镇设计和复兴的理念和方法。

在方案完成之后的五个月里,设计中心作为总顾问参加了工程的实施。

本书真实记述了洛带古镇改造工程从策划、设计到工程结束的全过程,并从上万张照片中选出一些,表现出古镇150天的变化。

本书将为中国目前正在开展的古镇设计和复兴工程提供有益的经验。

目录

自序

第一篇 2005年5月衰落中的洛带古镇

第二篇 2005年6月策划与设计方案的提出

第三篇 2005年7月城市设计方案细化与整治工程开始施工 

第四篇 2005年8月节点的详细设计与施工过程

第五篇 2005年9月整治工程全部完工

第六篇 2005年10月喜气洋洋迎来世界客家大会的古镇新貌

第七篇 古镇改造第二期工程

 

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与发展研究

∙唐春媛著

内容简介

  《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与发展研究》是作者唐春媛在历时6个多月实地考察调研,收集数据材料,多次征求福建省住建厅、省文化厅的领导和专家的指导意见基础上,根据个人的思考撰写而成。

全书分为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资源分析与评价;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与发展研究两篇内容。

查看全部

作者简介

  唐春媛(1966-),女(汉族),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规划系副教授,福建工程学院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

历史城镇保护。

查看全部

目录

上篇

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资源分析与评价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探源

第一节 古村落的沿革

第二节 福建省名镇名村区域背景

第三节 福建省地域文化特征

第四节 福建省名镇名村聚落形态探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分类

第一节 综合特色分类法

第二节 地域文化特征分类法

第三节 自然地理环境分类法

第四节 社会经济水平分类法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价值评价

第一节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价值评价原则

第二节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价值特色评价

第三节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措施评价

本章小结

下篇

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与发展研究

第五章 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与发展规划

第一节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与发展战略

第二节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

第三节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发展规划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分区规划

第一节 闽都文化保护与发展区

第二节 闽东文化保护与发展区

第三节 闽北文化保护与发展区

第四节 莆仙文化保护与发展区

第五节 闽南文化保护与发展区

第六节 闽西文化保护与发展区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与相关规划建设的协调

第一节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的协调

第二节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与福建省域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协调

第三节 历史文化名村与“中国景观村落”申报和建设的协调

第四节 名镇名村与“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申报和建设的协调

第五节 名镇名村与生态村镇申报和建设的协调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第一节 宣传教育措施

第二节 行政立法措施

第三节 保护技术措施

第四节 政策手段和经济措施

云南名镇名村的保护和发展研究

《云南名镇名村的保护和发展研究》主要内容简介: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是云南省省级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在推动云南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01年,在认真分析形势和找准问题的基础上,院党组和院行政班子确立了把社科院建设成为云南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研究和宣传的重要基地;建设成为云南省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建设成为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建设成为云南省人文社会科学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基地的奋斗目标。

目录编辑

总序

第一编总论

导言

一、云南村镇文化调研和保护实践的回顾

(一)“民族文化生态村”实践项目

(二)“滇西北保护与发展行动计划”中的文化生态保护村调研

(三)“云南试点”探寻西部乡村文化特色发展之路

二、民众的“文化自觉"是保护好云南名镇名村的首要前提

三、民俗的保护是各镇名村保护的鞭基

四、走多元化的保护与发展道路

五、文化传人的培养是名镇各村文化保护的关键

六、在乡村学校里进行乡土知识教育对名镇名村保护的重要意义——以“丽江社区乡土知识教育”试点项目为例

(一)建立了多方合作的项目运作机制

(二)将教材的内容集中在学校所在的社区

(三)项目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

(四)项目鼓舞了白沙完小师生对纳西族传统文化知识的热情并加深了他们对自身文化的了解

(五)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六)由这个项目引发的一点思考

七、云南古村镇文化保护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八、国外视野:

意大利乡村生态博物馆对云南省名镇名村文化保护和发展的启示

(一)意大利乡村生态博物馆简介

(二)反观云南乡村文化保护和发展存在的几个问题

第二编个案调研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释义

∙作  者:

国务院法制办农业资源环保法制司,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法规司、城乡规划司编

内容简介

    2008年4月2日国务院第3次常务会议通过《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524号公布),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为了能更全面地学习、贯彻《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国务院法制办农业资源环保法制司,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法规司及城乡规划司组织编写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释义》,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逐条给以权威性解释,对立法背景、意义及相关概念进行了必要说明,对准确、全面理解与适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