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品社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702006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品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六年级上品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六年级上品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六年级上品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六年级上品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品社教案.docx

《六年级上品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品社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上品社教案.docx

六年级上品社教案

品德与社会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健康成长

主题一、品格的试金石

第一课时:

诚实与信任之间

教学目标:

1、了解诚信知易行难。

2、懂得诚信应该从自己做起。

3、懂得诚信应是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行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同学们有没有听过遇到假钞的事情?

或自己遇到?

他们怎么处理的?

生交流。

二、阅读与讨论。

1、阅读书P2页课文,讨论“生活中你遇到过受骗吃亏的事吗?

你有什么感受,又是怎样处理的?

如果遇到了类似上面的事,你会怎么办?

说说理由。

师总结。

2、阅读书P3页课文《一颗棋子》,讨论“大家怎样看吕元膺的做法?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全班交流,发表看法。

师总结:

诚信是人立身之本,中华民族历来注重这一品质。

孔子就说过:

‘人无信不立,’讲究诚信,应当是无条件的。

无论大事小事,不应当计较个人得失,因为这是一条重要的品质,反映着每个人的人格。

讲究诚信道理好讲,但是有时候做到很难。

同学们要珍惜自己的人格,事事处处,时时刻刻讲诚信。

三、背一背:

P3页小博士的话。

第二课时:

诚信的回报

教学目标:

1、感受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2、认识并且思考诚信的“代价”与“回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朗读书P4页的课文,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二、案例分析。

学生分组,每组负责一个故事,分别进行讨论:

在这个故事中,主人公为诚信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

又得到了什么样的回报?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且加于指导,帮助学生整理分析的结果,按照“代价”与“回报”。

分别列出观点。

三、全班交流

四、教师总结。

坚持诚信,经常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但是也会得到回报。

怎样看待这些回报和代价呢?

第三课时:

假如生活中没有了诚信……

教学目标:

1、感受诚信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多方面联系。

2、以诚信为标准分析和评价身边的各种行为现象。

3、思考失去诚信可能带来的后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回答家庭作业“进一步的思考”的看法。

二、阅读与讨论。

阅读书P7页插图及说明文字,展开讨论:

你遇到过这样的或类似的事情吗?

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三、阅读与思考

自由阅读P8~9页的内容,围绕以下题目展开讨论:

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这样的做法给自己带来了什么?

这样的做法给别人带来了什么?

这样的做法给社会风气带来了什么?

四、教师总结

诚信是做人的核心,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第四课时:

与诚信“签约”

教学目标:

1、思考并认识诚信在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

2、以诚信为标准反思和评价自己的行为,找出差距与不足。

3、树立做诚信的人的信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简单回顾前面学习的内容。

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还应当知道些什么?

做些什么?

是不是诚信是成人的事,对我们来说是将来才需要考虑的呢?

请几个学生发表看法。

二、阅读与讨论

朗读P10页的内容,再阅读书P10~11页小明、小娟、乐乐的故事。

请学生就这3个故事发表评论。

教师引导思考:

这样的事情在自己、朋友和同学之间是不是也曾经发生过?

这样的作法是不是不讲诚信?

三、同伴学习。

同桌一起学习P12页的内容,并发表评价,,展开讨论,分别为小明、小娟、乐乐提出建议。

四、全班交流。

请几对同桌发表意见:

给小明、劝小娟、送乐乐。

五、教师总结

诚信的品质要从小培养,小学生的生活中也有许多与诚信有关的事情。

我们应当用诚信要求自己,也要用诚信要求自己的朋友和同学,并且持之以恒。

主题二、不可丢掉的传家宝

第一课时:

“节俭日”里话节俭

教学目标:

1、思考并且认识节俭的优良传统。

2、展开辩,学习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3、认识节俭的丰富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我们应当怎样对待祖祖辈辈保持下来的节俭传统呢?

请学生发表意见。

二、小辩论

阅读书P16~17页。

大家参照书上同学的发言,把自己的看法讲出来。

师布置辩论要求:

每个4人小组分成正反两方,发表各自的意见。

最后,共同综合双方的意见,从中总结出大家都能认同的意见。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参与。

三、全班交流

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表本组同学形成的共识。

四、教师总结

介绍资料库里的小故事《比尔.盖茨财产的去向》

第二课时:

发生在我家里的事

教学目标:

1、思考节俭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与作用。

2、理解节俭是珍惜劳动成果的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说课前收集到的关于节俭的格言,老师板书在黑板,并指出: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年轻一代应当继承的。

请同学朗读书P18页上方的课文,谈谈自己的感想。

二、案例分析。

将学生分成9个小组,每个小组一起分析一个故事。

先阅读课文故事,然后在小组内讨论,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

再选择适当的形式向全班介绍本小组同学的读后感。

教师巡视参与,帮助把握要点。

1、生日的故事:

妈妈的做法非常正确。

“吃不了,兜着走”是文明与进步的表现。

铺张浪费是对劳动成果的不尊重。

摆阔气、]讲排场是没有修养的表现,才会让人看不起。

2、妞妞的故事:

妞妞的节约习惯值得推广,我们自己也有一些节俭的“高招”。

请学生详细介绍。

3、运动鞋的故事:

作为儿女应当想到家长的辛苦,他们为家庭的付出。

三、全班交流

四、教师总结。

P21页下面的课文结束。

第三课时:

算算家庭帐

教学目标:

1、初步懂得家庭生活应当量入而出。

2、了解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花费状况。

3、知道自己节俭就是珍惜父母的劳动。

4、认识到应当自觉地养成节俭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就课前布置的作业提问学生。

说明:

对于发费多不多的问题,不能简单回答。

比如,父母现在的收入比较高,多买一本书、一件新玩具、一袋零食,并不一定就是不节俭。

但是,如果家庭经济比较困难,除了生活必需品外,买玩具、零食是否属于多余?

二、阅读与讨论。

朗读P22页乐乐的话,一起阅读乐乐一家每月的收入和消费帐。

讨论:

1、乐乐从妈妈的帐本中发现了什么?

从这些花费能够看出什么?

2、乐乐算的地对不对?

阅读P23的文字第二小组的帐单,继续讨论:

1、乐乐的花费百分比是不是很特殊?

2、第二小组的帐单告诉我们什么?

3、这样高的比例告诉我们什么?

三、自由讨论。

教师提问:

父母心甘情愿地将劳动所得的很大一部分用在同学的身上,我们感激的同时,当然应该节俭。

乐乐的妈妈在教育他时常说“精打细算和量入为出”大家讨论这两句话的意思?

四、布置作业,总结。

第四课时:

说说零用钱

教学目标:

1、反思自己以往使用零用钱的合理性。

2、学会有计划的安排和使用零用钱。

4、知道使用零用钱应当考虑到节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问题解决。

朗读P24页上方课文。

师讲讲本班学生零用钱的大概数量,以及使用的情况。

学生按照书24页的4个问题自由发言,提出合理建议和办法。

三、小品表演。

学生阅读书25页。

分组,按照“五步曲”,表演合理使用零用钱的过程。

师巡视、帮助选择内容和形式。

各小组轮流表演。

四、教师总结。

主题三、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

第一课时:

怎样才是美

教学目标:

1、建立与青少年年龄相适合的健康审美观。

2、懂得外表美与心灵美的统一对任何人都非常重要。

3、懂得良好的行为举止要在生活的细微处养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介绍家里节约粮食和水的方法。

师:

同学们即将小学毕业,将要成为一名中学生了,在这个年龄,会比过去更加注意自己的形象,更加追求美。

你们有没有感觉到,在这方面,自己和过去有什么不同了?

请几个学生发言。

二、阅读与讨论。

P28页,讨论

1、是不是与我们班同学的想法一致?

2、哪些想法我们没有?

3、哪些想法我们有,而小文的调查没有反映出来?

对这些想法,我们怎样看?

三、小组准备。

阅读P29的图画,大家都知道小美和小丽做法不对、不美。

虽然她们打扮漂亮,但别人还是认为她们行为不美,反感她们。

她们应当怎样做?

以小组为单位商量商量,然后用表演的形式把你们认为正确的、美好的行为展示出来。

四、模拟表演。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

五、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

为他人喝彩

教学目标:

1、知道嫉妒不仅会伤害别人,还会影响自己的成长。

2、懂得应当认识和接受他人的成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介绍家里节约粮食和水的方法。

师:

同学们不仅更加爱美,而且也更加要强。

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够很出色,很优秀,这是好事,但有时看到别人超过自己,难免产生一些想法和做法,这是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

二、阅读与讨论。

阅读P30页,展开讨论:

1、书上图画中反映的现象你们看过吗?

3、图画反映的是什么样的问题?

4、嫉妒有什么害处?

5、如果大家都相互嫉妒,一个集体会怎样?

6、应当怎样对待嫉妒?

三、案例分析。

P31页,分析故事:

1、“我”有没有嫉妒?

2、“我”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嫉妒的?

3、我为什么能够入选?

其他3名选手为什么没有入选?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四、教师总结。

嫉妒的产生是比较普遍的。

但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一定要要求自己不被嫉妒控制。

一旦产生嫉妒心理时,要努力克服它。

这样,才能够成为一个心灵高尚的人。

第三课时:

为平凡感动

教学目标:

1、学会在平凡人的身上发现美好和高尚的品质。

2、懂得正是无数平凡人的美好和高尚,才造就了和谐安定的社会。

3、树立从自己做起。

在小事上为别人着想的信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阅读与讨论。

朗读P32~33页的3个故事;谈谈感想。

老师加以引导:

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身边生活着很多值得尊敬的人,也许他们从事的职业很普通,也许他们的所作所为并不轰轰烈烈、惊天动地。

书上说得对,“值得我们尊敬的人并不只有那些英雄人物。

很多平凡的人做着平凡的工作、不起眼的事情,给别人送去的是温暖和关心,如果生活中没有这些普通的人,社会将会成为什么样?

我们的生活又会怎么样?

学生发表意见。

三、故事会。

学生讲讲他们身边值得尊敬的人和所做的令人温暖和感动的小事。

四、教师总结。

第四课时:

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

教学目标:

1、感受身边存在的助人为乐的美好行为。

2、了解助人为乐是人类共同赞美的情操。

3、懂得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能使得人际关系融洽、社会美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阅读P34页豆博士的话,问:

你们现在没有什么钱,也没有成人那样的能力。

是不是就不能帮助别人?

二、故事与感想。

课前了解到的帮助别人的故事。

说清是关于帮助别人还是得到别人的帮助?

那时有什么感想?

三、阅读与讨论

阅读教科书第34页的故事,及35页两幅插图、文字,讨论:

1、那位老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2、看到小洁在自己的描述中化解了寂寞,老人会有怎样的心情?

3、小洁看到窗外的墙时有什么感受?

4、如果小洁今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她会怎样做?

5、那位登山者看到手杖时,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6、他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又会怎样去做?

7、受伤的孩子康复后,得知是陌生的外国人及时报警,会怎样想?

8、当他以后遇到陌生人、外国人需要帮助时,会怎样去做?

四、探究与发现

分享了大家的故事,讨论了书上的事例,我们有什么发现?

请同学讨论一下。

五、教师总结。

人人都需要帮助,人人都可以帮助别人。

第二单元为了建设新中国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题旨在通过学习,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伟大祖国的那一段历史。

从而对解放初期的新中国的状况、对我们伟大祖国的巨大变化有比较全面的了解,由衷地产生爱国主义情感,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本单元通过两个主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时期沿革了解新中

国。

“站起来的中国人民”这一主题,帮助学生知道:

全国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只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斗争历程走完了第一步,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是一个贫穷落后、满目战争沧桑的烂摊子。

帮助学生知道:

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土地改革运动,发扬国家主人翁的精神,硬是从艰难中起步,在工业、农业、科学技术、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方面,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创造了奇迹,使新中国走向了繁荣富强,从而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

帮助学生知道: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美国侵略者悍然

发动了朝鲜战争,将战火一直烧到鸭绿江,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旗帜,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经过三年的浴血奋战,终于迫使美国侵略者在停战协议上签字,从而使学生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中流砥柱,由此更加热爱人民子弟兵——解放军。

“劳动者最光荣”这一主题,通过介绍那个年代涌现出来的几位杰出英雄模范人物的光辉事迹,通过介绍新中国成立以后的诸多个“第一次”,感染学生,知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努力,使伟大的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使学生产生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进而形成对国家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和探究,体验并感悟新中国成立后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骄傲,由衷的产生爱国的情感,产生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培养国家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更加热爱保卫祖国的中流砥柱——人民解放军。

受到爱国主义的理想教育,树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信念。

2、能够进行简单的调查、探究活动,学习收集资料,进一步培养和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思维能力,在讨论中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知道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扬国家主人翁的精神,从艰难中起步,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保卫祖国、建设祖国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知道人民军队和各条战线上的几位杰出英雄模范人物的光辉事迹。

准备课

一、教学内容:

站起来的中国人民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在五年级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取得胜利的历程。

知道了1949年10月1日,随着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标志着共产党领导的人民翻身当家作主,成为了自己国家的主人。

2、情感引导。

全班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3、练习。

计算1949年10月1日到现在有多少年了,再计算那时侯你爷爷、奶奶的年纪。

4、阅读与讨论。

新中国从成立到现在已经半个世纪了。

同学们很小,只知道今天的生活,对于过去不了解,不知道站起来的中国人民是怎样建设中国,怎样经历这段历程的,不知道我们的生活是怎样成为今天的样子。

先阅读课本再讨论。

5、布置并组织探究活动。

听家长讲过去的故事。

 

一、教学内容:

从艰难中起步

二、教学目标:

1、知道新中国的成立“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是一穷二白的烂摊子,发展生产、建设祖国、改变人民生活状况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

2、感受当时国家的状况和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

3、进一步发展探究、收集资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教时:

一、教学内容:

从艰难中起步

(一)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毛泽东主席说: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毛泽东主席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国社会状况描绘为‘一穷二白’。

一穷指的是什么?

二白指的是什么?

2、交流与讨论。

阅读教科书第37页,引导学生讨论自己的感想,并交流。

3、解释名词。

(当时中国非常落后,许多物品都从外国进口,物品名称前面都冠以一个‘洋’字)

洋火——火柴洋蜡——蜡烛洋铁壶——铁壶

洋油——汽油、煤油、柴油洋车——人力车

洋胰子——香皂、肥皂洋布——棉布

洋面、洋米、洋鼓、洋号……

4、讨论与思考。

当年人们的生活要依靠这么多的洋货,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想到:

这些在今天看起来极为平常、甚至早已淘汰不用的生活用品,在当时大多是从外国进口的,国内很少有工厂能生产这些产品。

说明了旧中国生产水平低下、人民生活落后。

5、教师总结。

 

第二教时:

一、教学内容:

从艰难中起步

(二)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整个国家面对战争留下的创伤,面对一穷二白的状况,生产能力低下,人民生活穷困。

那么,社会究竟破败到什么境地?

老百姓的生活穷困到什么程度?

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和了解。

2、阅读与讨论。

阅读教科书38——39,讨论交流感受。

新中国成立初期,经过战火摧残,城里房屋或者成了废墟,或者破败不堪,生活条件极为恶劣。

连年战争的蹂蹑,更使很多人流离失所,沦为乞丐。

旧中国的工业少得可怜,新中国刚成立全国的工业几乎瘫痪。

解放初期,我国的农业生产非常落后,根本没有听说过‘农业机械’这个词。

农民生活非常贫困。

在旧中国,劳苦大众是上不了学的,80%的人是文盲。

科学技术事业更谈不上。

连年的战乱,赶不走的贫穷,人们一不蔽体,填不饱肚子。

人民严重营养不良,体质极差。

疾病每年都要夺去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3、讨论。

解放初期的中国就是处于这样一种破败的状况,可是毛泽东主席为什么说,中国的‘显著特点是一穷二白,这些看起来是坏事,其实是好事。

穷则思变……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请学生就这段话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理解。

4教师总结。

一、教学内容:

爷爷、奶奶讲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全国人民面对着一穷二白的烂滩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艰难中起步,开展土地改革、爱国卫生运动和抗美援朝的伟大斗争。

2、了解和感受新中国的变化和进步。

3、进一步发展探究、收藏资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

解放了,天亮了

教学过程:

1、导入。

经过连年战乱,旧中国已经到了百业凋敝,人民生活极度贫穷的境地。

对全国人民来说,全国解放就好像是无尽黑暗的天空豁然亮了一样。

面对一穷二白的烂摊子,全国人民呢?

2、阅读与讨论。

阅读教科书40——43的图片和说明文字,讨论三幅图的意思。

刚一解放,全国人民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清理战争遗留下来的废墟,切断疾病,瘟疫传播的途径,减少疾病,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

在城市里,开展了镇压恶霸和恶棍、打击流氓地痞、整顿社会治安的运动使新中国焕然一新。

恢复经济,发展生产,支援人民解放军把解放战争的胜利推向全国。

人民政府利用各种条件兴办学校,开展义务教育,对成年人进行扫盲教育。

人民政府就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中国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农民分了土地,真正作了国家的主人。

3、朗读教科书43的诗歌。

4、教师小结。

 

第二教时

教学内容:

抗美援朝

教学过程:

1、导入。

新中国刚刚成立,全国人民正忙着医治战争的创伤,恢复生产,发展经济。

美国侵略者悍然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并且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

2、阅读与讨论。

阅读教科书44页课文。

教师提问“知道抗美援朝吗?

面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是怎样做的?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3、介绍抗美援朝战争状况,介绍战斗英雄事迹。

黄继光邱少云扬根思罗盛教

4讨论。

志愿军和全国人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勇行为,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想到:

人民热爱新中国,热爱来之不易的和平,为保卫自己的祖国,愿意付出一切。

5阅读与交流。

阅读教科书44——45奶奶讲的故事。

6、教师小结。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第三单元腾飞的中国

主题一春天的故事

课题1、“四大件”的变迁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采用访问或采访的方式收集信息。

2.了解“四大件”的变迁及其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关系。

3.初步形成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能力。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2、阅读与讨论。

请学生看看课本上的图,说说在小文的爷爷,奶奶年轻时以及20多年前,家里的“四大件”分别是什么?

教师要引导学生知道这些“四大件”是家庭生活中必需的耐用品。

(1)自由讨论。

(2)全班交流。

3、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课题2.按满手印的契约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的改革开放始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改革。

2、知道实施家庭联产责任制给小岗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并能够用简单的话说明原因。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2、阅读交流。

带领学生逐段阅读教科书第58-59页的课文。

阅读时要围绕着以下几个问题:

(1)在没有实行改革之前的小岗村人过着怎样的升活?

(2)在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小岗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为什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给小岗村带来了变化?

3、教师总结。

课题3、从小渔村到大都市

教学目标

1、深圳是我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说出经济特区的含义。

2、明白深圳奇迹离不开千千万万劳动者的辛勤付出。

3、进一步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2、全班交流讨论。

来自四面八方的劳动者在很短的时间里把深圳建设得这么美丽,这么具有现代气息,需要一种什么精神?

3、教师讲授。

4、教师总结。

课题4、变化着的人,变化中的家园

教学目标

1、知道农村进城打工这一潮流,能列举出农民进城后所从事的劳动。

2、能够说出农民进城打工为城市和农村带来了哪些变化。

3、对农民进城打工这件事形成积极的态度.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2、阅读交流。

请学生着问题阅读教科书第62-63页上的文字,然后回答。

问题是:

(1)农民进城打工给虎子他们村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2)村里人是如何看待这些变化的?

(村里的外出打工者是如何看待进城打工这件事的?

3、探究活动。

4、教师总结。

课题5、祖孙三代话汽车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简单历程。

2、明确认识先辈们的辛勤劳动和付出铸就了我国汽车工业的今天。

3、形成对民族工业的自豪感。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2、阅读交流。

请学生朗读或是自己阅读教科书64-6页上爷爷,爸爸的话。

请学生边读边用笔画出反映汽车厂生产条件和职工精神品质的话,和同桌交流,看看画的是否一样。

3、探究活动。

4、教师总结。

课题6、现代工业产品的诞生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现代工业生产的特点。

2、知道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现代工业的发展。

3、尝试现代工业生产的制造过程,体验现代工业对企业工人的要求。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2、阅读交流。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66-67页的课文,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组装洗衣机要经过哪些重要的步骤,试着写出来。

(2)组装洗衣机所用的零件是一个厂家加工完成的吗?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流水线,流水线生产对工人有哪些要求。

3、小组探究。

4、全班交流。

5、教师总结。

课题7、中国制造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的制造业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飞速发展的事实.

2、知道我国的家电产品从依赖进口到大量出口,产品遍布世界市场的变化.

3、调查了解我国著名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4、培养和树立对中国制造的”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