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大学语文4单元练习参考答案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701136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科大学语文4单元练习参考答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专科大学语文4单元练习参考答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专科大学语文4单元练习参考答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专科大学语文4单元练习参考答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专科大学语文4单元练习参考答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科大学语文4单元练习参考答案2.docx

《专科大学语文4单元练习参考答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科大学语文4单元练习参考答案2.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科大学语文4单元练习参考答案2.docx

专科大学语文4单元练习参考答案2

专科大学语文4单元练习参考答案

 

记叙文单元练习参考答案

一、填空

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战国策》属国别体杂史著作。

3.《冯谖客孟尝君》一文在刻画冯谖的形象时,主要采取了欲扬先抑、层层深入的方法。

4.《魏公子列传》重点讲述的是窃符救赵故事。

5.《黄冈新建小竹楼记》作者王禹偁的散文风格简雅古淡,语言平易流畅,以“传道而明心”自励。

6.宗臣《报刘一丈书》辛辣讽刺了乞哀昏暮、骄人白日一辈人。

7.《纪念傅雷》一文展现了傅雷独特个性:

坚持真理,刚直不屈。

8.《哭小弟》一文,除哭小弟冯钟越外,;也哭了蒋筑英和罗健夫,还哭了那些没有见诸报章的过早离去的同辈人。

9.《卖书记》以三次卖书的小事揭露了极左思潮危害之惨烈。

10.贝多芬是造成法国革命的精神风暴中的一个巨浪。

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备选答案中选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这个答案写在题后的圆括号内。

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

1.《冯谖客孟尝君》一文刻画人物性格运用的描写方法是(B)。

A.肖像描写B.行为、对话描写

C.细节描写D.环境描写

2.冯谖再三弹铗而歌的精神实质是(A)。

A.探求知己,以展怀抱B.收买民心,以民为本

C.虚张声势,以救危机D.立足封地,以固根基

3.《魏公子列传》中,详写的部分是(D)

A.如姬盗符   B.进击秦军 

 C.解救邯郸   D.侯生献计

4.下列各句中的“过”与例句中的“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

例句:

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

A.行过夷门,见侯生B.愿枉车骑过之

C.人非圣贤,孰能无过D.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5.《报刘一丈书》作者描写干谒是(D)。

A.侧重于“上下相孚”B.侧重于“才德称位”

C.略于权贵D.详于干谒者

6.施蛰存先生的《纪念傅雷》引用俗语“秀才人情纸半张”,其表现手法为(A)

A.欲扬先抑B.欲抑先扬

C.比拟D.夸张

7.《纪念傅雷》一文中用以赞美傅雷品格的“浩然之气”一词,出自( B )

A.《论语》       B.《孟子》      

C.《庄子》       D.《史记》

8.《纪念傅雷》中贯穿作者回忆的几件事的中心线索是( B )

A.傅雷的翻译工作             B.傅雷的三次发怒 

C.傅雷的撒手西归             D.傅雷的人格价值

9.傅雷的性格特征是( C )

A.报效知己,深谋远虑         B.从容镇定,视死如归    

C.坚持真理,刚正不屈        D.勤勤恳恳,无私奉献

10.《哭小弟》前5个自然段对于后21个自然段而言,采用的是(A)。

A.倒叙手法B.平叙手法C.顺叙手法D.插叙手法

三、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左右以(因为)君贱之,食(sì,给人吃,供养。

后作“饲”)以草具。

2.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古代殿堂下陈放礼品、站列婢妾之处)

3.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zhài,同“债”)于薛乎?

4.乃臣所以为(介词,替)君市义(买回仁义,收买人心)也。

5.侯生摄(整理)敝(bì,破旧的)衣冠   

6.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连词。

相当于“至于”)宾客辩士说(shuì,游说)王万端。

  

7.侯生乃屏人(bǐng,使人退避)间语(jiànyǔ,私语)  

8.上下相孚(信任),才德称(相称)位

9.亡(wú,无)奈何(犹办法),姑容我入。

10.长者闻此,得无(该不会,莫不是)厌(嫌弃)其(我)迂乎?

四、文言文今译

原文:

侯生笑曰:

“吾固知公子之还也。

”曰:

“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尚安事客?

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公子再拜,因问。

侯生乃屏人间语,曰:

“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

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公子从其计,请如姬。

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

今译:

侯生笑着说:

“我就知道您要回来的啊。

”(他接着)说:

“公子喜爱士人,名闻天下。

现在有了危难,没有别的办法,却只打算跟秦军拼命,这就好像拿肉去投给饿虎,那会有什么成效呢?

(您)还要这些宾客做什么用呢!

可是公子您待我特别恩厚,公子去了,我却不送,因此我知公子心里遗憾,定会返回的。

”公子向他连拜两拜,就向他请教。

侯生于是遣开旁人,悄悄地对公子说“我听说晋鄙的兵符常在魏王卧室之内,而如姬最受宠爱,(经常)出入于魏王的卧室中,(她)有机会能偷得兵符。

我又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害,如姬心存报仇的念头已经三年了。

从魏王以下,想找到(替她)报杀父之仇(的人),没有找到。

后来如姬对公子哭泣,公子就派门客斩了她仇人的头,恭敬地献给如姬。

如姬愿意为公子出死力,决不会推辞,只是没有机会罢了。

公子如果开口请求如姬,如姬一定答应,那就可以得到虎符,把晋鄙的军队夺到手里,北边去救赵国,西边击退强秦,这是五霸一般的功业啊。

”公子听从他的计划,向如姬请求,如姬果然盗得兵符交给公子。

原文:

吾闻竹工云:

“竹之为瓦,仅十稔(rěn),若重覆之,得二十稔(rěn)。

”噫!

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

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

己亥闰三月,到郡。

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

岂惧竹楼之易朽乎?

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qì)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今译:

我听竹工说:

“竹作瓦,只可用十年,假如加上一层竹瓦,就可以用二十年。

啊!

我在至道至乙未年,从翰林贬到滁州;丙申年,又改派到扬州;丁酉年,回到京城中书省;戊戌年除夕,又有被眨黄州的命令。

己亥年闰三月,我到达黄州郡。

四年之间,往来奔走,没有空闲;不知道明年又在什么地方!

我怎么会惧怕竹楼容易腐烂呢?

盼望以后来黄州的人与我志同道合,继续修缮竹楼,希望这竹楼能够不朽。

五、简析题

1.《冯谖客孟尝君》所记“烧券市义”的情节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倾向?

《冯谖客孟尝君》所记“烧券市义”的情节充分体现了民本思想,具体说就是对民心向背的重视。

(观点)春秋战国之交,社会现实的急剧变化和各种矛盾的尖锐冲突,导致了人们思想意识的显著变更,其明显标志之一,就是统治者对民心向背较为重视,将其看成是自身是否稳固的关键。

(背景)本文记谋士冯谖为孟尝君到薛地去收债,矫命焚毁债券“市义”,实际上是在为孟尝君收揽民心。

孟尝君起先并不理解,对此颇为不满,直到他被罢去相位逃归薛地,看到封地的百姓扶老携幼、郊迎百里之时,才意识到冯谖的良苦用心和免债市义的深远意义。

(情节)从文章本身看,主人翁冯谖重视民心,是为了巩固孟尝君在齐国的地位,但同时也反映出《战国策》作者的思想观念,反映出他对民心向背的重视。

(延伸)

2.侯嬴为什么选在信陵君夺取兵权的时机“北乡自刭”?

他的死表现了何种精神?

参考答案1:

关于侯嬴在信陵君到达晋鄙军之日北向自刎一事,可以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去理解。

战国时,士人交往的一条重要准则是“士为知已者死”,信陵君能“仁而下士”,且“待侯生者备矣”,侯生就会成为“为知己者死”的士。

侯嬴策划“窃符救赵”,置国之栋梁、嚄唶(huòzè)宿将晋鄙于死地,冒犯魏王,他若不北向自刎,魏王也会秋后算账的。

侯嬴的死既表现了他为人忠,共进退,重义轻生,也表现了他洞察世事,深谋远虑,不甘受辱。

参考答案2:

A.侯生料到魏王得知窃符救赵之计是自己谋划的,势必以欺君杀将之罪而诛之,以其让魏王杀死,不如自杀,还可为公子减轻罪过;B.侯生估计公子夺军权时,必杀晋鄙,因公子仁慈,心必有不忍,为保证窃符救赵之计的实施,故以自杀强化信陵君的信念,坚定信陵君夺晋鄙军权的决心,叫他到时不要手软;C.晋鄙是魏国很有威望的宿将,却势必在窃符救赵中成了无辜的牺牲品,故侯生以自己的死来谢晋鄙。

侯生的死表现了战国时代“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

3.简要回答《黄州新建小竹楼记》的象征意义。

“吾闻竹工云·····庶斯楼之不朽也”一段展开议论,表达了这样的象征意义:

竹楼的形质固然会很快腐烂,但贬居于竹楼中志士仁人们的品格境界却是不朽的!

这是本文的主旨,也是其人文精神价值之所在。

4.《哭小弟》的叙述线索是什么?

其叙事结构有什么特点?

这样的结构安排有何作用?

《哭小弟》的叙述线索是一个“哭”字。

作者紧扣一个“哭”字,让文章呈现了七个板块,产生了一哭三叹、痛惜之至的艺术效果。

文章围绕着小弟的病逝,把现实与回忆、家庭与社会、情与理交互组接,不是单线性顺叙,而是把众多的材料分成块状,交错展现。

这种将多方面的材料交叉垒积的叙写方法,使文章内容层出层新,结构错落有致,避免了单调刻板。

例如,《哭小弟》第1至4自然段写现实需要小弟,小弟却去了。

第二个板块回忆小弟的成长。

第三四个板块写小弟患病,社会各界、家庭关心小弟。

第五个板块即17至20自然段深入剖析小弟是积劳积郁成疾,令人震惊、深思。

如果该文通篇顺叙,就会索然无味。

5.《卖书记》写了三次“卖书”的经历,为什么可以说它能以小见大、由微知著?

《卖书记》虽然只是从个人“卖书”这些似乎是琐屑的小事着笔,却显然能以小见大,由微知著,折射出当时人们性格被极左思想扭曲、内心充满痛苦的真实状况。

启人深思,使人警觉。

透过个人三次卖书形象可感的生活画面,读者能够具体领悟到:

20世纪50年代初极左思潮即已蔓延,身穿列宁服的女小组长自己勇于“献身”两个老同志,却动辄训斥知识分子们;60年代所称的“三年自然灾害”实际上主要是由于不重生产,一味搞阶级斗争和各种政治运动,导致民生凋敝、经济严重困难所造成的物质极端贫乏,以致于“我”不得不把整套《译文》卖掉,“把朋友的一份友情也变卖了”;70年代的“文革”则更是一场灾难深重的浩劫。

“文革”时期,知识分子为了保全性命,不得不卖掉所有可能涉嫌的书籍;并不知革命为何物的红色老太太生怕革命派的肛门受到精神污染;古稀老人卖《辞海》分册,就像卖他的亲生骨肉一样。

6.仔细阅读《贝多芬百年祭》,用自己的话概括贝多芬之谜。

贝多芬之谜包含两方面:

贝多芬的个性是不修边幅,具有反抗传统的性格,有最奔腾澎湃的灵魂。

贝多芬音乐艺术的创新精神与杰出贡献在于:

相对于只追求乐式的音乐家,贝多芬擅长打乱旧乐式,让音乐充满惊人的活力和激情。

贝多芬音乐创作“不同于别人之处在于他那激动人的品质,他能使我们激动,并把他那奔放的感情笼罩着我们”。

六、阅读下面的片段,回答有关问题

1.长驱到齐,晨而求见。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

“责毕收乎?

来何疾也!

”曰:

“收毕矣。

”“以何市而反?

”冯谖曰:

“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

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

窃以为君市义。

”孟尝君曰:

“市义奈何?

”曰:

“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孟尝君不说,曰:

“诺,先生休矣。

问题:

(1)冯谖的“烧券市义”有什么价值?

表现了冯谖什么性格特点?

(2)孟尝君对冯谖的“烧券市义”是什么态度?

表现了孟尝君什么性格特点?

(3)这段话主要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手法?

(4)以上这段文字描写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冯谖的“烧券市义”为孟尝君赢得民心,表现了冯谖办事成竹在胸,果敢,有政治远见,深知赢得民心的重要性。

(2)孟尝君对冯谖的“烧券市义”起初并不理解,直到被罢相返薛地时才恍然大悟。

表现了孟尝君的目光短浅,缺乏政治远见。

“诺,先生休矣”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孟尝君宽容大度,有容人之量。

(3)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人物对话描写。

(4)这段文字描写生动、形象地体现出了冯谖政治上的深谋远虑,也表现了孟尝君缺乏政治远见与宽容大度。

2.傅雷的性格,最突出的是他的刚直。

在青年时候,他的刚直还近于狂妄。

所以孔子说:

“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傅雷从昆明回来以后,在艺术的涵养,知识学问的累积之后,他才成为具有浩然之气的儒家之刚者,这种刚直的品德,在任何社会中,都是难得见到的,连孔子也说过:

“吾未见刚者。

问题:

(1)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2)这段文字有什么作用?

(3)作者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这段文字的表达方式是议论。

(2)这段文字的作用是在记叙基础上升华,将傅雷的刚直升华为知识分子的“具有浩然之气的儒家之刚者,这种刚直的品德,在任何社会中,都是难得见到的”。

这个评价是很高的。

(3)作者第一次引用孔子的话,是作为议论的大前提,论证青年的傅雷的刚直难免有些狂妄;而傅雷在艺术的涵养,知识学问的累积之后就成为具有浩然之气的儒家之刚者。

第二次引用孔子的话,是反衬傅雷成熟后的刚直“难得见到”;难能可贵,是一种极高的境界。

七、作文

作文要求:

字数800以上;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1.感受母爱

2.我喜欢的一位老师

3.十月的遐想

4.读《冯谖客孟尝君》所想到的

 

议论文单元练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选出对《召公谏厉王弭谤》一文分析有误的一项( D )。

A.全文围绕一个“谏”字展开记述,形式上是在叙事,实际上重点是在记言。

B.本文通过记述,表现了召公的政治远见,揭露了周厉王残暴、腐朽而又虚弱的反动本质。

C.“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强调了“防民之口”的危害。

D.“公卿、列士、瞽、史、师、瞍、矇、百工、庶人、近臣、亲戚、耆、艾”都是召公所认为广义上的“民”,“谤”言主要出自这些人的口。

2.《召公谏厉王弭谤》一文中全都说明厉王实行残暴统治的一组是( C )。

①厉王虐,国人谤王。

             ②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

③以告,则杀之。

                 ④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⑤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言。

       ⑥三年,乃流王于彘。

A.④⑤⑥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

3.激烈批判“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是(B)。

A.孔子B.庄子C.孙子D.老子

4.庄子《秋水》所表现的主旨是(B)。

A.阐发为政以德的政治道理B.阐析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哲理

C.阐述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D.阐明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5.从《秋水》看,庄子“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所依据的道理是(D)。

A.以人为本、施行仁政的治国思想B.多元并立、和而不同的普遍理念

C.顺应自然、清静无为的人生哲学D.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观念

6.《谏逐客书》选自(D)。

A.《左传》B.《汉书》C.《战国策》D.《史记》E.《后汉书》

7.李斯是(C)国著名的政治家。

A赵国B.楚国C.秦国D.韩国E.魏国

8.《谏逐客书》中的客指的是(B)。

A.客人B.客卿C.说客D.商人E.本国士大夫

9.《容忍与自由》所体现的基本社会理念是(B)。

A.一分为二B.和而不同C.言论自由D.党同伐异

10.胡适留学美国时,受影响最大的是(C)。

A.马克思主义思想B.尼采的超人哲学

C.赫胥黎、杜威思想D.基督教义爱的哲学

11.《容忍与自由》一文中多次所提到的《王制》,其出处是(A)。

A.《礼记》B.《易经》C.《尚书》D.《诗经》

12.《容忍与自由》的中心论点是(A)。

A.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B.勿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日

C.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D.自由比容忍更重要

13.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所表现的人生观是(A)。

A.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B.他人是为自己而生存的

C.人是为自己而生存的D.人是为活着而生存的

14.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将“把安逸和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视为(B)。

A.人类的理想B.猪栏的理想

C.普通人的理想D.资产阶级的理想

15.李斯《谏逐客书》能够说服秦王收回逐客成命的根本原因是( D  ) 。

 

A.排比对偶联翩,行文气势充沛   

B.论据充分,事实胜于雄辩   

C.反复正反对比,纳客逐客利害昭彰   

D.论证切中秦王急于统一天下的心理要害 

16.《谏逐客书》列举秦国历史上四位君王重用客卿而取得巨大成就的事实,来证明驱逐客卿是错误的,这种论证方法是(  A     )    

A.归纳法           B.演绎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二、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望洋:

仰视的样子。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少仲尼之闻:

小看孔子的学识;以孔子的学识为少。

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大方之家:

明白大道理的人。

4.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与:

jǔ,推举。

5.厉王虐,国人谤王。

谤:

指责别人的过失、罪恶。

6.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道路以目:

百姓在路上相遇,不敢讲话,只能彼此默默以目示意。

7.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与,助,支持的人。

8.民以殷盛,国以富彊,百姓乐用。

以:

因此。

“彊”同“强”,强大。

9.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

西:

向西。

10.王者不却众庶。

却:

推辞,拒绝。

三、今译下列的句子

1.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今译:

堵住百姓嘴巴的危害,比堵住河水更厉害。

2.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今译:

人们以为好的就尽力实行,以为失误的就设法预防,这是增加衣食财富的途径啊。

3.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向之自多于水乎?

今译:

伯夷辞让以取得声名,孔子游谈以显示渊博,他们这样的自夸不就像您刚才对于河水的自夸一样吗?

4.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译:

假使这四位国君拒绝客卿而不接纳,疏远外来之士而不重用,这就会使秦国没有富强实利,秦国也不会有强大的威名。

5.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兵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今译:

现在陛下却抛弃百姓来帮助敌国,拒绝宾客来成就诸侯,使天下之士离开秦国而不敢往西,裹足不敢入秦,这正是人们所说的“把武器借给敌人,把送给粮食盗贼”啊!

6.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今译:

现在驱逐客卿而帮助敌国,减少本国人口而增加敌国的实力,结果在内使自己虚弱,在外又和各国诸侯结怨,这样做而使国家不陷于危境,是办不到的啊!

四、简答题

1.周厉王拒谏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给今人留下了怎样的历史教训?

答:

厉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有名的暴君。

他拒谏的原因来自于他的暴虐凶残、刚愎自用。

他不仅认识不到危机,反而沾沾自喜,表现了他的残忍和昏庸。

这段历史,却是为了警告后来的统治阶级,特别是最高统治者,应该多看看自己身上的缺点,多听听底层社会的意见,天下才能长治久安。

这就是文章真正的命意所在。

2.召公为什么认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答:

召公认为江河堵塞不通,就会引起决堤泛滥,受到伤害的人一定很多。

而堵塞人民的嘴,不让人民讲话,也必然会引起类似江河决堤泛滥那样的严重后果。

召公的政治主张就是“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要让老百姓把话说出来,才是为政者的正确途径。

3.分析庄子《秋水》(节选)一文最突出的艺术特点。

《秋水》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把抽象的哲理化为具体的形象而让读者反复思考自行领悟。

庄子《秋水》所揭示的哲理应该是:

宇宙无限,而个人的认识有限。

首先,在整体构思上,虚构一个河神与海神对话的寓言故事,以此展开说理,阐明文章主旨。

其次,在文章展开说理之前,先设置一段河水与海景的描写,以具体景物的比照来陪衬河神与海神不同的认识境界,形象地渲染文章的主旨。

再次,通过援譬设喻的手段来揭示所欲阐述的深微玄奥的哲理,而且所用比喻往往连类而及,层见叠出,使抽象的结论蕴含于形象的比喻之中,引人联想,发人深思。

例如,“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很容易让人悟出“宇宙无限,而个人的认识有限”的道理。

4.请举例说明《谏逐客书》所采用的正反对比的说理方法

《谏逐客书》在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之后,即反复采用正面论述和反面推理相结合、正反对比的方法进行论证。

第二段中,铺陈四位秦君“皆以客之功”的事实是正面论述,“向使”句以下转入反面说理。

第三段中,秦王喜好“异国之物”与用人上的“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形成对比。

第四段中,五帝三王之成功与秦王却客以助仇,也是正反对比。

5.结合胡适的《容忍与自由》,谈谈你对“容忍”与“自由”之关系的理解。

答:

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当你对别人容忍,也就是给予他自由,反之亦然。

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如果没有容忍作保障,所谓的自由也就只会是空中楼阁,从一定意义上讲,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之所以要容忍,根本的原因是:

“善未易明,理未易察”。

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这是容忍难以实行的心理根源,因此为了让他人,也为了让自己得到自由,人类要努力改正“喜同而恶异”的心理惯性。

至于“绝对之是”的观点,更是错误,它是人类容忍与自由路上的绊脚石,所谓的“绝对之日”根本不存在。

6.分析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演讲词的艺术特点。

(1)马丁•路德•金的演讲充满辩证法,洋溢着现代政治斗争的理性精神。

他回首美国宪法、《解放宣言》以张扬演讲的基本精神:

争取人权,使自己的、黑人的诉求合法;他既把自己放到与“美国”对话的地位,告诫这个国家摒弃错误,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又强调白人的利益、黑人的利益、美国的利益的一致性;他不但激励黑人抗争,而且提醒黑人避免误入歧途。

(2)无论是激励黑人为争取人权而抗争还是畅叙亲如兄弟的人类理想,他能够运用贴近生活、真实可感的语言;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饱含激情,动人心魄。

举例来说,如用“灯塔”和“黎明”来比喻林肯签署的解放黑奴宣言,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和“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等来比喻黑人的处境,生动地描绘出美国黑人的生存现状和他们内心的渴望。

“空头支票”等则形象地表现出了政府许诺和现实之间的距离。

五、阅读题

1.阅读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的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我完全不相信人类会有那种在哲学意义上的自由。

每一个人的行为,不仅受着外界的强迫,而且还要适应内心的必然。

叔本华说:

“人虽然能够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

”这句话从我青年时代起,就对我是一个真正的启示;在我自己和别人生活面临困难的时候,它总是使我们得到安慰,并且永远是宽容的源泉。

(1)根据文意表述这段话中所说的“哲学意义上的自由”。

答:

文中“哲学意义上的自由”应该是指超必然的绝对自由。

(2)爱因斯坦是否赞同叔本华的观点?

答:

完全赞同。

并且从青年时代起,就将之作为一个真正的启示。

(3)“人虽然能够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

”这句话对爱因斯坦有什么作用?

答:

“人虽然能够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

”强调人生在世要多奉献少索取。

这句话对于他是一个真正的启示,并且当他生活面临困难的时候,总是使他得到安慰,成为宽容的源泉。

2.阅读召公的谏言,完成下面的训练。

召公曰:

“是障之也。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川壅而溃,伤人必多。

民亦如之。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