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新农村建设可再生能源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69716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县新农村建设可再生能源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XX县新农村建设可再生能源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XX县新农村建设可再生能源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XX县新农村建设可再生能源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XX县新农村建设可再生能源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县新农村建设可再生能源调研报告.docx

《XX县新农村建设可再生能源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新农村建设可再生能源调研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县新农村建设可再生能源调研报告.docx

XX县新农村建设可再生能源调研报告

推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清洁绿色新农村

——XX县农村可再生能源调研报告

目录

一、我县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现状2

二、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产生的效益3

(一)经济效益5

(二)生态效益6

(三)社会效益6

三、可再生能源利用典型案例——“三沼”综合利用8

四、我县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存在的问题9

(一)对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9

(二)经费投入不足9

(三)原有能源服务体系与发展不相适应10

(四)现有的工作条件和工作工作环境不能适应新时期沼气建设的发展需要10

五、新时期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的形势和重要性11

(一)形势分析11

1、我国能源系统的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11

2、调整能源结构势在必行XX

3、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XX

4、开拓新的经济增长领域、增加就业机会的新途径14

5、缩小与国外的差距,在未来发展中占据有利位置的需要14

6、保护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有效手段15

(二)重要性15

1、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农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15

2、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符合统筹协调的发展观,是改善农村环境卫生质量的清洁工程16

3、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富民工程17

4、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是巩固生态环境建设成果,发展生态农业的基础工程17

5、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是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突破口18

六、“十二五”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思路和目标18

七、加快发展我县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的建议20

(一)将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纳入县国民经济发展计划20

(二)提高对农村沼气建设的认识20

(三)引导群众组织参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21

(四)整合扶持“三农”各类资源,增加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资金投入21

(五)重点扶持区域性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沼气综合利用率22

(六)加强对农村大中型养殖场环境污染管理,制定优惠政策措施,引导推广发展沼气建设22

(七)支持发展秸秆沼气工程23

(八)健全县级能源工作机构,充分发挥服务职能23

(九)注重可再生能源在绿色低碳循环生态经济中研究23

(十)加快政策法规建设24

能源紧张和环境恶化问题的日益突出,使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注,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并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摆在“十一五”规划的突出位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2004-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提出,要加大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力度,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化等清洁能源,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为此,县能源办认真贯彻中央战略方针,遵循“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和“节约与开发并重”的方针,积极推广利用沼气、太阳能和节能等技术。

在新农村的建设中,把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特别是沼气建设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个最佳切入点来抓。

通过各项成熟的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优化组合,因地制宜地建设推广各类成功的能源生态模式,形成以沼气为主体内容的一整套生态种植、养殖技术,同时把改厨、改厕、改圈结合起来,形成物流、能源、生态的良性循环,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给农民带来直接的好处,为广大农户提供清洁能源,保护了生态环境,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卫生,增加了农民收入。

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已成为我县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为了进一步发展以沼气建设为核心的农业循环经济,全面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结合XX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针对我县农业循环经济运行模式,按照县委办要求对我县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现提交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现状

XX县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起初主要推广沼气。

1990年以前发展缓慢,十年间建池总数不到1000个。

1991年,XX县能源办争取到“八五”全国农村可再生能源综合建设示范县项目,示范建设内容主要以农村节柴灶、沼气、小水电、薪炭林及农村节能建设为主,为我县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经验和科学依据。

“九五”期间,完全依靠群众自费发展沼气914个。

从“十五”开始,国家逐渐加大了农村沼气建设的投资力度,并连续出台“一号文件”,把农村沼气作为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之一,加大投资,强力推进。

至此,XX县又迎来以沼气为主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黄金机遇期,相继实施了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小型公益设施农村可再生能源项目、农村沼气国债项目、扩大内需中央投资农村沼气项目、能源推进文明行动计划、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村可再生能源项目、扶贫开发沼气项目、长江上游小流域治理沼气项目、养殖小区及联户沼气项目等项目建设,农村可再生能源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局面。

截止目前,全县已建成户用沼气池2.88万户,占全县总农户的33%,农村户用沼气池遍布全县的17个乡镇(街道办)的196个村,中小型沼气工程44处,大型沼气工程2座,其中木寨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总容积为1000立方米,为全县最大的沼气工程。

全县累计推广太阳灶33台,推广户用太阳能热水器26600台,推广节柴灶5万台。

上述农村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累计至少可使10万农户受益。

仅户用沼气池一项,就可使每户农民年增收节支1600元。

近年来,通过组织实施农村可再生能源项目,在示范项目的推动下,农村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农村沼气建设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取得显著成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规模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主要表现在:

一是技术成熟,模式先进。

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日趋成熟,形成了技术先进、经济实用、效益明显、适用于不同区域的农村可再生能源生态模式。

二是需求扩大,投入增加。

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的成效已被广大农民群众认同和接受,建设农村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农民的一种需求和渴望,搞好沼气的综合利用,已成为农民学用科技的新时尚。

三是功能扩展,效益扩大。

随着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的大面积普及和技术进步,其功能从过去单一的生活型扩展到生活生产型,从生活领域开展到生产领域、生态领域和环境卫生领域。

四是由试点示范转向规模化普及推广。

由小范围的试点示范发展到大规模的集中连片建设。

二、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产生的效益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凡是在农村建了沼气的村庄,农户的用能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厨房干净卫生、村庄整洁、环境优美。

发展以沼气、太阳能利用为重点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以沼气为纽带、以太阳能为动力,以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农业,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形成粮、草、林、牧、经等紧密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其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效益非常明显。

一是农民生活方式得到改变,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近几年,结合国家农村沼气国债项目的实施,我县不少农户用上了沼气。

一户农民建一口8立方米的沼气池,产生的能量相当于3.5亩薪炭林一年的产柴量,年产沼气380立方左右,一般可解决3-5口之家10个月的做饭、烧水、照明用能。

从长远来看,不仅解决农村可再生能源紧缺,保护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对于改变农村落后的生活方式,恢复和重建和谐的生态环境意义重大。

很多农户用上沼气后,再没有用过煤和柴,做饭、烧水都用沼气,省钱、省时又省力,彻底告别了过去做饭烟熏火燎,满屋灰尘,等锅下米的历史。

二是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与农业生产有机结合,就会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农民增收。

如英湾、黄狮、前营、简村、孙沟等村推广的牧—沼—果“三位一体”能源生态经济模式,把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起来,把养殖业所产生的废弃物转化为可再生能源沼气和有机肥料,既解决了农村燃料问题,又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改善果品品质,提高了猕猴桃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通过沼气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据粗略统计,建成沼气的农户每户年可增收节支1600元。

三是农村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改善。

通过农村沼气项目建设,消化人畜粪便,短期内可以低成本地改变农村的环境卫生状况,改善人居环境,使农村村容村貌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根本变化。

以前到乡村,大多数村到处是柴堆,猪圈茅厕东一处,西一处,到了夏天,粪水外流臭气熏天。

现在许多村里人家建起了沼气池,家中养四五头猪,却闻不到一点异样的味道。

做饭时,沼气灶一开立即会喷射出淡蓝色火焰,省了煤不说,做饭方便了,家里也卫生了。

四是资源得到循环利用。

根据建设要求,在建沼气池的同时,就必须与改厕、改厨、改圈同步实施。

而要使沼气池正常运转,就得把“三废”(秸秆、粪便、垃圾)变成“三料”(燃料、饲料、肥料),并应用到生产中去。

很多农户建一个8立方米沼气池,养几头猪,同时种植一个果园,猪粪为沼气提供原料,沼渣当肥料,沼液当农药。

这样,不仅消除了“三废”对环境的污染;又增加了土壤养分,提高农副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也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减少了农药和化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一)经济效益

沼气池:

按一个“三位一体”标准建设,沼气池8m3,猪舍10-20m2,厕所2m2,总成本2500-3500元。

以沼气池处理农户人畜禽粪便是最佳方法,可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清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沼气是使用方便的清洁燃料,沼液、沼渣是优质有机肥料。

按每户沼气户,每个沼气池每年约可产气380立方米左右,农户的生活能源改为使用沼气,节省了农民的薪柴劳动,以每个沼气池年节柴1.5吨、每个劳动力成本50元/日,日拾柴200斤算,年约节支750元,年节约燃料相当于保护林地3.5亩;按每户沼气户增加养猪2头,每头利润300元,年获纯收入600元;按每户每年产沼液15吨,产沼渣肥料3吨,年可减少肥料成本200元,农药50元。

每户年可增收节支1600元。

太阳能热水器:

太阳能热水器旨在发展小康村建设,提高农户生活水平和质量,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的发明,解决了热效率低和越冬的问题,已作为成熟的产品进入市场。

每台太阳能热水器年节约标煤240公斤,节约资金144元。

目前我县已累计推广安装2.66万台,共节约383万元。

节柴灶:

旧灶日耗燃料XX.5kg,改成省柴节能灶后热效率由10%提高到25%以上,日节约柴草4kg,年节约柴草1460kg。

既有经济效益,又减少老百姓上山砍柴、砍树的现象,保护了生态环境。

(二)生态效益

(1)保护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农村可再生能源生态模式的推广应用,能够有效地缓解农村可再生能源紧缺的局面,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一口8立方米的沼气池,一年所产沼气的能量相当于3.5亩薪炭林一年的产柴量。

建一口沼气池,相当于新营造了3.5亩薪炭林,从长远来看推广农村可再生能源生态模式,不仅解决农村可再生能源紧缺,减少林木过樵,保护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恢复和重建生态环境的战略措施,同时也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重要保障。

(2)促进了无公害农业发展。

农村可再生能源生态模式的应用,将沼气、沼渣、沼液广泛地应用到生产之中,不仅提高了农副产品的产量和品质,而且增加了土壤养分,提高了土壤肥力,增强作物对营养的利用和吸收。

同时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减少了农药化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了耕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发展我县无公害农产品走出一条新路子。

(三)社会效益

(1)提供优质生活燃料,改善用能结构,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利用沼气作为炊事用能,可减少燃煤所带来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毒气体对室内空气的污染,及对人体的损伤。

沼气中甲烷占60%—70%,燃烧时产生热量和二氧化碳,燃烧后几乎无有害物质。

利用沼气做生活燃料代替柴草和煤炭,消除了燃煤产生的大量烟尘和煤渣,减少了垃圾的处理量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根据对使用沼气做燃料与使用煤炭做燃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