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答题技巧归纳.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693009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说答题技巧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小说答题技巧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小说答题技巧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小说答题技巧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小说答题技巧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说答题技巧归纳.docx

《小说答题技巧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说答题技巧归纳.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说答题技巧归纳.docx

小说答题技巧归纳

高考小说答题技巧归纳

第一部分情节类型题

一、情节梳理题(概括情节题)

考查对小说故事情节的梳理概括能力,从三方面入手:

★解题思路:

1、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寻找贯穿小说的线索,围绕线索进行概括;

3、抓住小说中的重要场面、重要事件;

★提问方式:

1、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或梳理小说的脉络;

2、文中共写了那几件事?

请依次加以概括。

3、概括小说某一环节的内容(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4、简要概括人物、事件的变化过程;

★答题格式: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主人公角度)

例题1:

广东卷《面包》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4分)

(1)妻子发现丈夫偷吃面包。

(2)丈夫撒谎掩饰。

(3)妻子替丈夫圆谎。

(4)第二天晚餐,妻子多分了面包给丈夫。

例题2:

安徽卷《董师傅游湖》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请用一句话概括。

(4分)

五一节董师傅在校园内领小翠游湖。

例题3:

2011年安徽卷《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11题.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5分)

做好鸟笼——拒卖鸟笼给老大夫-----送鸟笼给彼贝——台球房醉酒。

(事件发展脉络)

5、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

请概括回答(或简要分析)。

★答题格式:

①正确指出小说的线索;

②指出小说展开故事情节的方式;

③分条分点概括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作恰当的取舍)

概括:

答前两点;分析:

答三点

例题:

四川卷《想象》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

请概括回答。

(4分)

答案:

以“想象”为线索,以心理活动描写为主要方式来展开故事情节。

二、情节的作用题:

考查对情节作用的概括、分析、鉴赏能力。

★提问方式:

1、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写某某情节,有什么作用?

2、某情节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

3、小说写某某情节,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

从两个大的角度考虑:

一是内容上,二是结构上

内容上指:

情节本身、情节对环境、情节对人物、情节对主题、情节对读者的作用。

结构上指:

对其他情节的作用。

具体考虑五方面:

“1+3”的原则

1、从情节与小说环境的关系角度考虑:

常用术语:

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

2、从情节与其它情节的关系角度考虑:

常用术语:

①开头:

总领全文;照应题目,呼应下文;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欲扬先抑;对比衬托;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埋下伏笔;设置悬念。

②中间:

过渡(承上启下);由……到……(由叙述转向议论,由写景转向抒情,由正面到反面);为下文写……做铺垫(为议论、抒情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照应;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③结尾:

卒章显志,点明中心;戛然而止,回味深长;点明题旨;深化主题;照应前文,结构严谨;升华感情,照应开头,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以小见大。

④将情节浓缩为标题,其作用有:

一是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二是点明主题。

3、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角度考虑:

常用术语:

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实等;

4、从情节与主题的关系角度考虑:

常用术语:

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

5.考虑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

常用术语:

设置悬念、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

★答题格式:

作用点+体现点

(作用点:

作用是什么,一般要用术语回答;体现点:

这个作用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必须结合文本内容分析。

例题:

2011年安徽卷《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14题

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

答案:

(角度一)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醉酒的行为使读者对勤劳、纯朴、善良的巴尔塔萨有了更深的认识,发现他还有爱面子、冲动等性格特点,认识到巴尔塔萨性格的复杂性。

(角度二)使情节更为曲折。

做好鸟笼期待出手却拒绝卖出鸟笼,想卖高价却无偿送出鸟笼,这样的情节本已曲折生动;“醉酒”让主人公欠下债务,狼狈不堪,使情节再生波澜,引人入胜。

(角度三)使主题更加丰富。

为满足一个孩子的快乐送出鸟笼,体现了主人公的善良本性,弘扬了善与爱的主题;从没喝过酒却喝得酩酊大醉,表现出这个小人物不得不面对现实时的种种无奈,反映出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生活之间常常存在着矛盾。

(角度四)使环境更具典型性。

小说中共有三个场景:

巴尔塔萨家赏鸟笼,蒙铁尔家送鸟笼和台球房醉酒。

台球房是唯一的公共场所,醉酒情节把场景从家庭空间转移到社会空间,集中展示了社会下层百姓真实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

三、情节安排(艺术)题

考查对情节安排的艺术技巧和特色的辨析鉴赏能力

从以下方面来思考:

(一)线索的安排

1、结构全文的线索:

人物、事物、情感、事件、时间、空间。

如鲁迅的小说《故乡》,按地点线索可概括为:

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按人物线索可概括为:

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按时间线索可概括为:

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散学。

2、分析线索的特点:

单线结构、双线结构

A双线结构:

一明一暗,相互交织,双线必须由一个共同点来连接。

B寻找途径:

抓小说标题,抓小说的中心词(如“人物出场、时空变化、事件演变”的词语)。

例题:

【《中了大奖》(日本.多爱子)】本文以什么线索结构全文?

试分析本文的线索特点。

参考答案:

文章以“大奖”为线索结构全文,是双线结构。

明线:

丈夫想中大奖——中了大奖——中奖之后的行动。

暗线:

妻子想中大奖——中了大奖——中奖之后的行动。

两条线索在最后的两封信中融合,使小说结构浑然一体。

(二)情节安排的技巧

1.就全文看:

一波三折。

作用:

曲折生动,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就开头结尾看:

首尾呼应。

作用:

使小说结构紧密完整、浑然一体;

3.就开头看:

A.倒叙式。

作用:

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B.设疑式。

作用:

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情节,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

C.写景式。

作用:

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烘托人物心情;为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5、就中间看:

A对相关情节:

主要是照应和伏笔:

照应就是文学作品前后之间的呼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伏笔指在文学作品中,前面为后面情节发展所做的提示或暗示。

小说中使用照应和伏笔,能使情节曲折、结构严谨,显示出构思的精巧;B揭示小说的主题;C展现人物性格;

6.就结尾看:

A.出人意料式结局(突转式结局/欧·亨利式结尾)。

作用:

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生波澜;与前文的伏笔、铺垫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突出人物形象,更好地突出、深化主题;

B.令人伤感的悲剧式结局。

作用:

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更好地突出、深化主题;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C.令人喜悦的大团圆式结局。

作用:

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美好人性,反映出人类追求美好的愿望;

D.留白式结局。

作用:

故事情节戛然而止,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7.其他技巧特点,如误会、巧合、伏笔、照应、悬念、铺垫、对比、衬托、先抑后扬、先扬后抑等。

(三)情节结构安排(情节运行方式、展开方式)

情节运行方式:

(1)基本模式: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设置悬念

(3)埋下伏笔

(4)铺垫照应

(5)摇摆式:

一波三折。

情节跌宕起伏,曲折生动。

(6)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欧亨利式):

“出乎意料”说明情节发生突转,“情理之中”说明前文有伏笔、铺垫、照应。

如《走眼》

(7)蒙太奇式:

或叫“镜头组合式”。

即运用电影蒙太奇组接法,把几个有内在联系的镜头或场面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有机完整的结构。

如《六指猴》

(8)对话式:

以人物在特定场景中的几句富有个性化的对话,构成作品的主体。

言为心声,便于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结构简洁明快。

直接切入生活的横断面,透视人物的精神世界,将他们各自所持生活态度的差异显示出来;在有限的篇幅里,折射出较丰富的思想能量。

如《古渡头》

(9)独白式:

以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叙述故事,推动情节的发展。

这种形式便于抒发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对事物、人物的思考。

(10)抑扬式:

产生了情节发展的意外性,加强了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

考题示例:

【《爷爷的宝藏》[美]劳拉·乌朗】小说通过哪些方式运行情节?

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①设置悬念。

“藏宝图”的发现引起布丽姬特的极大兴奋,也给读者留下了悬念。

②摇摆。

小说的情节框架其实简单,但寻找宝藏的过程却跌宕起伏,极尽摇摆之能事,让“宝藏”不那么容易找到。

③伏笔与照应。

“藏宝图”上的日期与下文依靠日期找到宝藏等情节形成照应。

④结局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花一番波折找到的宝藏竟是几个铁做的士兵,大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爷爷的形象。

★提问形式:

1.小说关于某某情节安排很有特色,请作简要分析。

2.小说在情节构思上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请结合文本分析。

3.本文情节“构思精巧,扣人心弦”,请结合作品内容分析这一特点。

4.请简要赏析某某情节。

★答题格式:

艺术点+体现点。

“艺术点”是指艺术技巧或艺术特色是什么,一般要用术语来答;

“体现点”是指这个作用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必须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

例如河南省《翻浆》第11(3)题:

本文情节“构思精巧,扣人心弦”,请结合作品的内容和结构分析这一特点。

参考答案:

①前后铺垫照应。

路面翻浆的交待与后文行车状况的前后铺垫照应,凸显了故事的环境;“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与后文“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的前后铺垫照应,起到解开悬念的作用。

②悬念迭出,情节跌宕。

青年的突然出现,引起人们的猜忌,他在车厢里又有一系列动作让人以为他要偷东西,扣人心弦。

③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在猜忌中开始情节,在伤害中发展情节,在震撼中解开悬念,扣人心弦。

④在高潮中结尾,余味无穷。

以“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一句戛然而止,给人震撼,引人深思。

四、情节探究题

★提问形式:

1.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

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2.有人说,这种安排是最佳选择,如果你同意这种说法,请申述你的理由。

3.有人说,文中故事情节的安排,不尽合理,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请说说你的看法。

4.有人认为小说的××情节是多余的,请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要说明理由。

5.小说结尾(或其它部分)写了××,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

从环境描写、情节发展、人物形象、主题表达、读者感受、时代背景、艺术技巧与特色等方面入手。

这类题型的分值一般较高,答题时要力求做到观点鲜明,要点齐全,分条分点,条理清晰,步骤完整。

★答题格式:

①表明观点,如,“我认为……”或“我赞同……”;

②阐述理由,如“理由:

A、……;B、……;C、……”;

③总结句,如“所以(或因此)……”。

例如:

《古渡头》最后一题

《鞋》最后一题

2009年高考辽宁卷小说阅读《遗璞》第11(4)题:

小说最后描写了蛮儿一帮年轻人炸掉了遗璞,并用它去修水渠。

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

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参考答案:

(观点一)作者在结局上的处理是合理的。

①从情节上说,遗璞村人为之自豪的石头被一群年轻人突然炸掉,这样的处理可以产生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②从主题上说,“没有用”的遗璞是一种守旧思想与生活方式的象征,这样的处理有助于小说思想内蕴的表达;③从时代上说,这样的处理符合20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精神,有现实意义。

(观点二)作者在结局上的处理是不合理的。

①从情理上说,遗璞村人世世代代视为宝物的东西,被一群年轻人轻易的炸掉,不合情理,违背了生活的逻辑;②从叙事上看,炸掉遗璞修水渠的必要性并没有在小说中明确的交代出来,缺乏艺术上的逻辑性;③从现实上讲,这种结局也不符合保护文物、合理开发的现代观念。

第二部分人物形象类题

一、人物形象概括题

考查对人物形象特点、心理、情感的概括归纳能力。

★解题思路:

1、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

2、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

3、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性格。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4、借助历史背景、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来认识人物性格。

5、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中把握人物基本特征。

(一)概括、分析人物特征

★提问方式:

1、文中某某是一个怎样(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或: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某某的形象。

先从总体上对人物形象进行定性概括,即用一个长单句的形式表述该形象的个性特征(肖像、性格、精神、品质、思想等)和身份地位特征等;再结合具体文本分条分点作具体的分析,即这些个性特征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答题格式:

某某是一个个性特征(A、B、C……)+身份地位特征的形象。

①分析个性特征A;②分析个性特征B;③分析个性特征C……。

例题1:

《鞋》中守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请简要分析。

守明是一个有着善良、朴实、柔顺品性和传统美德的农村青年女性形象。

例题2:

【2012年湖北省《貂皮大衣》第17题】小说主人公阿曼达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请结合文中具体情节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阿曼达是一个爱慕虚荣、追逐奢华、最终被奢华所累(个性特征)的资产阶级女性(身份)的形象。

①她不满足俭朴的生活,对奢侈品梦寐以求,拥有之后觉得幸福快乐;②最后又为奢侈品带来的现实的烦恼搞得焦头烂额,千方百计想摆脱却不得。

2、某某人物形象具有哪些(什么样的)特点或品质(精神、思想等)?

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分析。

“特点(特征)”,如肖像特征、性格特征、气质特征、品质特征、精神特征、思想特征等。

★答题格式:

第一种:

总分式:

先概括出所有特征,然后再逐一分析,即:

某某具有个性特征A、B、C……。

①分析个性特征A;②分析个性特征B;③分析个性特征C……。

第二种:

分点列举式:

每概括出一个特点,就分析出一个特点,即:

①个性特征A+分析;②个性特征B+分析;③个性特征C+分析……。

答题示例:

【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现代文阅读《血的故事》第11(3)题】“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①有担当,明大义。

在老丈人危难时,以亲情、和睦为重,不计前嫌,施以援手,最终赢得信任。

②执著隐忍。

面对老丈人的排斥,不轻言放弃,不莽撞行事,捍卫了自己的爱情。

③幽默乐观。

说话风趣,与人为善,遇事能有良好心态。

(二)概括、分析人物心理和情感

★提问形式:

1、概括、分析人物心理

刻画人物心理的主要方法:

A、心理概述:

作者对人物的内心活动直接叙述;

B、内心独白:

人物自己站出来把内心活动和盘托出;

C、梦境和幻觉:

通过人物的梦境和幻觉来展示心理;

D、借助环境衬托心理:

既有乐景乐情、哀景哀情的正衬,也有乐景哀情、哀景乐情的反衬;

E、通过刻画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综合手法来暗示和表现人物心理。

如《鞋》:

小说中守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她有什么样的心态?

请简要分析。

(6分)

第二问:

心态:

①对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满怀憧憬(1分),如小说中关于她的“白日梦”的描写(1分);

②对未来人生和未知命运感到不安(1分),如小说中她想把鞋做小,不想让他走四方的心理描写。

又如“不知为何,她叹了一口气,鼻子也酸酸的”表现了对婚事的担心。

(1分)。

(2)概括某某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答题示例:

【2011年江西卷《晚秋》(亚美尼亚)埃·格林】简要概括瓦萨卡发现小包后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

参考答案:

心动——紧张——惊恐——慌乱——失望——轻松

2、概括、分析人物情感

(1)某某内容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

答题示例:

【2011年江苏卷《“这是你的战争!

”》】文中的手帕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

请具体说明。

参考答案:

(1)面对洋溢着爱国热情要做志愿者的学生,递手帕的行动表现了孟弗之作为老师的嘉许与关爱。

(2)学生的递、接,表现了志同道合的同学间的忘形与契合。

(3)学生间的递、接、还,表现了彬彬有礼的师生在民族大爱的感召下情感的水乳交融。

(事件+情感)

二、人物形象作用题

考查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的分析概括能力。

★提问形式:

文中某某人物形象的作用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从三个方面来思考:

1、从与其他人物的关系来看,即对其他形象塑造的作用:

对比、衬托,突出人物形象特点;

2、从与故事情节的关系来看,即对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贯穿全文线索(穿针引线、组织情节)、推动情节发展;

3、从与主题的关系来看,即对文章主题表现的作用:

揭示、突出主题。

人物形象分为三类:

主人公、次要人物、线索人物。

这三类人物形象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1、主人公是文章塑造的核心人物,借助主要人物形象透露出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的感受和体会。

能够揭示、突出、深化主题;

2、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

①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能够对比、衬托、烘托主人公,突出主人公的特点,使主人公形象更加鲜明。

②推动情节发展或造成情节陡转;③贯串全文的线索,特别是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小说中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的作用;④同主要人物一同起揭示或凸显主旨的作用;

3、线索人物是特殊的次要人物,有对比、衬托、烘托、线索、揭示主题的作用。

★答题格式:

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

结构上的作用主要就情节结构方面的作用来谈,内容上的作用主要就人物塑造、主题表达两方面的作用来谈。

注意分条分点表述,立足文本、有理有据。

答题示例:

【2012年湖北省《暗记》第10题】小说塑造石丁这一形象的作用是什么?

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①衬托了胡笛的坦诚相待和不卑不亢(与胡笛的坦诚相待和不卑不亢形成对照),突出胡笛的率直和坦诚。

②突出了主题,通过写石丁在画中作“暗记”,表现出对胡笛的不信任,批评了社会上存在的“信任”缺失现象。

提示:

物象的作用

物象即小说中引入的特别重要的对象,其基本作用有三个方面:

1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

2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3衬托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

例题:

17.小说中那块活泼有趣的玉蟠螭在情节安排与人物塑造方面有何作用,请分别作简要分析。

(4分)

①在情节安排上,它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1分):

东家有宝玉,侯六来盗玉,侯六被东家感化拒绝盗玉并自首,东家舍玉相救,侯六窃玉以报东家。

(1分)

②在人物塑造上,它可以衬托人物的品格(或塑造人物形象)。

(1分)例如东家爱玉,衬托其风雅;知府爱玉,表现其贪婪。

(1分)

又如:

《鞋》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6分)

①内容上:

鞋是情感的寄托/载体,有助于主人公内在情感与深层心理的发掘与表现。

②情节结构上:

以鞋为线索,可以使故事情节更集中、紧凑。

有助于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③主题表现上:

做鞋是当地的规矩,这样的故事既有生活气息,又有时代特点。

有助于深化主题。

三、人物形象技巧题

考查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的辨析鉴赏能力。

知识点:

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

(一)刻画技巧

1、肖像描写。

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风度和服饰等。

作用是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透露人物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显示人物性格变化等。

2、神态描写,作用是表现人物在不同境遇中的神情变化,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反映人物的心灵状态、性格特征及思想情感的波动和发展过程,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实;

3、心理描写,作用是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行动的内在依据;

4、语言描写,包括对话描写、独白描写等,作用是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显示人物的身份、地位;

5、动作描写,作用是表现人物的性格、心理、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等;

6、细节描写,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作用是刻画、突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营造氛围,渲染时代气氛,深化主题;

7、其他术语:

工笔、白描、正面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白描、工笔)、侧面描写(环境描写、对比、衬托、烘托)及修辞手法等。

★提问形式

1、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某某人物?

请简要分析。

或:

分析文章对某某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或:

文章是如何塑造某某人物形象的?

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题格式:

1指出表现人物形象的手法是什么;

2分析这种手法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

③点出这种手法的作用、效果,即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答题示例:

【高考宁夏、海南卷现代文阅读《林冲见差拨》第13题】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

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差拨是一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

①对比法。

②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贼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

2、文中对某某人物的某某描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答题格式一般为:

结构(与上下文关系、对情节发展的作用等)作用+内容(对人物刻画、主题表达的作用等)作用。

答题示例:

【 2010高考山东卷《骆驼祥子》(第四章节选)(老舍)】第二段开头对刘四爷的肖像描写,在本文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一段对刘四爷的概括叙述,引出虎妞这一形象。

(2)内容上,突出刘四爷的虎气性格,使这一形象更加鲜明可感。

又如《马裤先生》:

(2)小说开头第一段就描写马裤先生的衣着言行,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6分)

作用题:

内容、结构、手法及效果上

①内容上:

勾画一个衣着不伦不类,言行与众不同、令人发笑的人物形象;(2分)②结构上:

为后文即将发生的幽默、可笑的故事作铺垫;(2分)

③效果上:

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分)

3、赏析文中的某某描写。

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刻画技巧的鉴赏,可以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达效果(作用)等方面入手。

答题示例1:

【 2011年安徽卷《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哥伦比亚〗加卡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对小说中画线①处的人物语言进行赏析。

“①这鸟笼根本不用养鸟,只要在树上一挂,它自己就会叫起来。

参考答案:

运用了夸张、比拟的手法;写出了鸟笼的精美,表达了老大夫对鸟笼的赞赏之意。

答题示例2:

【2011年山东卷《审丑》(严歌苓)】晚秋,老头又出现在灰色的风里,颠颠簸簸追逐一块在风中打旋的透明塑料膜。

他告诉无定,小臭儿有了钢琴,也有了媳妇。

他们交谈时,不少人默默地注视着老头,每张脸都板硬,盛着或显著或含蓄的恶心。

结合文意,赏析文中画线部分。

参考答案:

侧面描写,通过写“不少人”脸上的表情来表现曾老头的丑陋。

四、人物形象探究题

考查对文中人物形象的客观公正的评价或个性化、创意化解读的综合探究分析能力。

这类题型的设问角度比较宽泛,没有固定的命题形式。

但万变不离其宗,主要围绕人物本身评价(性格成因、命运成因、行动成因或内涵、现实意义与启示)、人物形象作用(对环境、对人物、对情节、对主题)、人物形象地位(是否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