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培训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煤矿安全培训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安全培训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矿安全培训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煤矿安全培训中心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某市煤矿安全培训中心
(二)项目地点:
某县政府新区(顺河路东段北侧)
(三)项目性质:
新建
(四)项目建设标准:
三级煤矿安全培训机构
(五)项目承办单位:
某市煤矿安全培训中心
(六)项目负责人:
XXX
二、项目编制原则及编制依据
(一)项目编制原则
1、遵照和贯彻国家有关部门的法规、标准和规范;
2、符合三级煤矿安全培训机构认定标准(试行)建设总体规划要求,满足培训区功能结构布局;
3、以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为主要特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考虑主体工程功能和设施的先进性,充分满足安全培训机构教学实训规范要求,应用现代规划、设计手段,通过精心构思,精心规划,精心设计,建成高标准、现代化教学楼,注重建筑造型,体现培训中心建筑简洁明快、美观清新、富有时代感的新兴安全培训中心建筑的形象;
4、合理确定工程系统方案,注重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节约用地,节省材料,节约投资,降低能耗,注重“再生能源”的使用,推广应用环保节能材料;
5、充分考虑使用功能,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保证每个教室的采光通风、互不干扰;并最大程度地保证学员的疏散安全、防火安全与结构安全,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
做到环境保护、安全卫生、消防等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6、遵守国家的环境保护法规和地方的环保有关规定,对“三废”进行处理并达到规定排放标准。
(二)项目编制依据
1、《某省三、四级煤矿安全培训机构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
2、《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原国家安全监管局令第20号)
3、《安全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总局令第3号)
4、《煤矿安全培训机构及教师资格认证办法(煤安司人字(【2000】第5号)
5、《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指南》
6、项目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和信息
三、项目承担单位概况
(一)基础设施
某市煤矿安全培训中心为独立法人机构,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筹备于2003年,2004年2月经某煤矿安全监察局评审验收,授予三级煤矿安全培训资质,2007年8月通过某煤矿安全监察局复审。
某市煤矿安全培训中心实际使用面积1633m2。
其中教学面积493m2;食宿面积860m2;实验室面积280m2。
固定资产144.6万元,其中教学21.6万元;食宿13.2万元;实验设备36.3万元;租金70万元。
流动资金3万元。
现有职工20人。
其中专职教师6人;兼职6人;专职管理人员6人;其他2人。
自某市煤矿安全培训中心筹备以来,他们就十分重视基本建设,与合作办学单位——某县教师进修学校通力合作,共同投入,不断改善教学条件。
随着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不断发展,我们感到合作办学虽然在各方面有着优点,但也有一定不足。
2010年初我们开始考虑单独办学,总体思路是分两步走:
第一步近几年租用场地(即今天各位领导视察的基地)作为某市煤矿安全培训中心的教学基地;第二步,通过某市煤炭局与某县人民政府协商,在某县单独建立某市煤矿安全培训中心基地。
(因某市煤矿多数在某县,同时某县地理位置也能兼顾),此事委托某县煤炭局具体负责筹建,新基地建立后集教学、实验、食宿一体,满足全市煤矿安全培训需要。
教学设施齐备。
一是已配置实习电脑50台,教学电脑2台。
二是实验设备除综采生产安全系统演示装置因某市煤矿目前尚无综采没有购置外,原有标准要求设备全部具备。
三是新安装多媒体教学设备1套。
生活设施齐全。
某市煤矿安全培训中心实验室与教学部不在一处,但是完全符合《煤矿安全培训机构及教师认证办法》、《某省三·四级煤矿安全培训机构认定和管理办法》要求,设备齐全;实验教师单独配备指导学员实验。
(二)师资力量
某市煤矿安全培训中心师资力量雄厚,现有职工20人。
其中专职教师6人;兼职6人;专职管理人员6人;其他2人。
干部:
教职工队伍中6名大专文化程度,14名大学文化程度;4名高级工程师,1名工程师、2名助理工程师。
且均具有多年教育、教育管理经验。
(三)教育教堂管理
实训中心已经初步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形成了治学严谨、管理规范、狠抓质量的良好局面。
(1)教学管理组织完善。
中心进一步完善由校长→教务副校长→教务处→教学系(部)→教研室的教学组织管理体系,通过改革,进一步优化了组织结构,强化了教学管理。
聘请部分教育专家、企业领导、工程技术人员和骨干教师参与中心教育教学管理,特别是与企业。
各煤矿及矿业集团联合成立了“产学研理事会”、“教育管理委员会”和“教师资格审核委员会”及“教材审查委员会”。
真正形成了企业全过程参与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同时不断完善教学指导和质量监控体系,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2)管理队伍精良。
中心按照需要、精简、效能的原则合理设置内部管理机构,注重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培养与建设,建立岗位责任制,实行全员聘任制,增强工作责任感,调动了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3)管理制度健全。
中心严格执行教育安全、主管部门各项文件规定,结合中心实际,制定完善了教学、学生、行政、后勤等各项规章制度,并汇编成册。
今年对《管理制度汇编》又进行了重心修订和补充;切实做到办学和管理规范化、制度化;认真贯彻《高职高专教学管理规范》,切实实行领导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教学日志制度、教学值班制度,不断改进和完善《学生成绩考核办法》、《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办法》、《系部教学工作考核办法》、《系部实践教学工作考评办法》等,从而保证了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四)培训成果
3年来,我培训中心共举办特种作业人员40班次1111人次,及格率90.1%;安全生产管理人员8班次236人次,及格率86.4%;受煤矿委托培训一般作业人员8786人次;举办单项培训班3期64人次;另外我们按要求参加了国家、省组织的各类专题培训班。
四、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可行性研究结论。
(一)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据
备注
1
占地面积
平方米
7350.5
2
计划总投资
万元
1134
3
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
7000
数学综合楼
平方米
4000
五层二栋矿架结构
后勤服务综合楼
平方米
2800
五层、二栋
其它教育用房
平方米
200
砖混结构
4
规划容积率
1.05
5
绿化率
%
35
(二)可行性研究结论
该项目符合当地政府地土地使用和建设规划要求,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煤矿安全培训行业发展战略、注重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对煤矿安全生产作用显著,社会效益显著。
该项目且实可行。
(三)存在的问题予建议
项目建设尚有部分资金缺口、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承诺帮扶资金尚未到位。
危房财政专项资金给于资金缺补助,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承诺帮抉资金忙组织落实到位,确保项目尽快实施。
第二章项目背景和发展慨况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某市是我省煤矿开采大市、现有煤矿座,设计年产量万吨,正在建设中心煤矿座,设计年生产量万吨,某市政府煤矿和正在建设中的煤矿,大部分分布在某县境内,全市现有唯一一所煤矿安全培训中就设在某县。
该校近年来的安全培训工作卓有成效,深得煤矿主管部门和煤矿企业的欢迎,但至今办学用房、场地都是租赁,由于培训中心的规模小,用房、场地有限,一定程度影响了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进度、新建某市煤矿安全培训中心,是全市煤矿企业和行政管理部门所盼、所急且势在必行。
二、项目发展概况
某市煤矿安全培训中心为独立法人机构,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筹备于2003年,2004年2月经某煤矿安全监察局评审验收,授予三级煤矿安全培训资质,2007年8月通过某煤矿安全监察局复审。
某市煤矿安全培训中心实际使用面积1633m2。
其中教学面积493m2;食宿面积860m2;实验室面积280m2。
固定资产144.6万元,其中教学21.6万元;食宿13.2万元;实验设备36.3万元;租金70万元。
流动资金3万元。
三、项目投资的必要性
1、安全技术培训是国有强制性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规定:
“煤矿企业应当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不行上岗作业。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从事煤矿井下生产的职工,都必须经过安全技术培训,并须考试合格,取得《安全工作资格证书》。
未经培训的人员,不许指挥生产,不准上岗操作。
该法还规定:
每隔2年,必须对从事井下工作的职工进行一次再培训,时间不少于10天。
这些规定针对井下生产特点,强调了煤矿安全培训的极端重要性,是切合煤矿实际的。
2、煤矿安全技术培训是预防事故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许多事故发生过程中,人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组合导致了事故的发生,而物的不安全状态,往往也是人为造成的,只有加强煤矿安全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知识与技术水平和自主安全防范意识,使职工清楚地认识并能做到:
声音不安全作业坚决不干,杜绝事故的重复发生。
3、安全培训是目前煤矿生产第一要务
煤矿安全投入有了一定的提高,采掘工作面上齐了瓦斯传感器等完备的安全临近系统,有了硬件,有了这些好的安全设施,煤矿就安全了吗?
不能否认,安全设施的投入是保障煤矿安全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条件,但是,有了安全设施,并不等于煤矿的管理者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安全设施毕竟是来用的,操作者是人,管理者是人,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在于人的安全意识的提高,否则,那些好的设备只能是摆设,好的安全设施并不能代替的管理,也就是说不能忽视人的建设,要调试重视职工培训教育工作,长期坚持“管理、装备、培训”三并重的原则,只有安全培训到位,全员素质和技能提高了,干部不声音指挥、工人不声音作业,就不会出现先进的临近设备被破坏或维修上不去,瓦检员就不会出现“假、空、漏”现象。
抓职工素质、抓安全培训、实质就是抓住最大的隐患,就是抓住了安全生产的根本,就是对矿工生命的真正关爱。
总之,安全技术培训搞好了,职工自主安全防范意识加强了,安全技能掌握了,才能真正减少甚而避免事故的发生,特别是避免事故的重复发生,从而安全生产得到有效保证。
四、项目投资规模和内容
(一)项目投资规模
该项目总规划用地面积:
7350.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总。
(二)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土建工程
1、综合培训楼4000平方米
2、后勤服务楼2800平方米
3、其它附属用房200平方米
4、用墙及大门3360平方米
5、运动场
(1)300米环形跑道1个
(2)篮球场2个
(3)羽毛球场2个
(4)足球场1个
△设施、设备
1、室内外装璜
2、教学设施设备
3、体育器材及配套工程
4、后勤生活设施设备
5、供水供电、消防设施设备
6、校园硬化美化
△其它工程
1、土地平整
2、前期工作费
五、工程技术方案
(一)总图布置
1、布置特点
(1)符合国家煤矿安全培训机构有关规定、指标、规范、标准,符合城市规划要求。
充分考虑到了校园整体的动态规划和长远发展。
体现大空间、大绿地的原则,与周围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一致、协调。
(2)规划统一、布局合理,做到了功能分区明确、交通顺畅、配套设施齐全、环境质量完善,体现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的“四高”原则。
(3)功能先进灵活,空间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校区的建筑具有外部造型的新颖性、内部空间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充分适应专业学科的不断扩展、调整和变更,体现了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的特点。
(4)充分利用了建设场址地形,解决好各类建筑总体设计的功能要求与节约用地和投资的矛盾,同时也考虑到了日照、通风、防火及道路、绿化、环境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有效地组织建筑空间,建筑造型丰富,体现出了高低错落有致、重点突出及与地势起伏、绿树掩映相结合的学校建筑面貌。
2、平面布置图:
详见学校总体规划图。
(二)土建工程
(一)建筑结构
1、设计依据
某保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平面布置、建筑外观、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设备、建筑配件、空间组织、建筑色彩等诸多方面都与普通的工业与民用建筑项目基本相同。
设计所遵循的除通用规范标准为,还应符合学校建设的标准。
各专业设计规范标准:
(1)《高等学校校舍规划面积和定额》;
(2)《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3)《建筑结构荷载设计》(GB50009-2001);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1);
(7)《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2、地震设防
本项目地处某县,属地震烈度6度区,设计抗震烈度为8度,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类类别为重点设防类(乙类)。
3、自然条件
(1)基本风压:
0.39KN/m2
(2)基本雪压:
0.45KN/m2
4、建筑结构方案
(1)地基基础
地基基础的设计根据岩石工程勘察报告、场地的地震危险性作综合评价,正确确定地基承载力。
基础埋置深度应根据地质情况、土地冻层深度以及地下水位等情况,综合考虑确定。
本项目拟采用复合地基处理后的人工基础。
(2)结构形式
本工程主要建筑物由于开间不大,墙体较多,采用框架结构,楼板为现浇混凝土,填充墙体采用150厚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砖。
(3)结构材料
钢筋采用HRB235、HRB335、HRB400热轧钢筋;
混凝土强度等级:
基础部分C30,柱、梁C30,构造柱圈梁,楼梯过梁均采用C20;
填充墙:
均为150mm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强度等级A3.5级,干容量不大于7.0KN/m2。
(三)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
△给水
1、设计依据
(1)《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4)《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
2、用水量分析
本项目考虑教学、生活用水,设计定员4700人(学生4500人,教师员工200人),水源来自开发区供水管网。
供水标准:
人均用水40升/人.日,年按270天计算。
则项目日用水量为200吨,年用水量为5.4万吨。
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标准应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
各用水处供水管道入口处水压不小于0.2MPa。
3、供水水源及供水设施
校区给水源取至城市供水管网,配置水质净化处理设备。
校园内接入DN150的供水管道,沿校内主干道路呈环状敷设接至各分区,可满足用水需要。
本项目建筑物给水管道采用下行上给方式,管道为内筋嵌入式衬塑钢管,卡环式连接。
管件与管道间采用专用过渡管件连接。
学校室外管网尽量沿主要道路两侧铺设,埋地给水管采用给水铸铁管,承叉式接口。
在给水干管上以阀门井将环状管网分割成若干段,以便于检修。
△排水
1、设计依据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798-1996;
(4)《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
2、排水量分析
项目排水量按照给水量的80%计算,经计算,日排水量为150吨,年排水量为40500吨。
3、排水方式和设施
根据现状地形图,校区地势十分平坦,且整个地形无明显坡向。
因此,本着尽量减少土方量,保证排水畅通的原则进行排水设计,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
生活污水采取统一排水方式,排污管网采用干支管网方式,生活及实验废水需经特殊处理后方可排出,污水经化粪池初步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雨水排放根据汇水区域及建筑布置,结合竖向设计,采用排水暗管与地面坡度相结合的排水方式,地表泾流尽量利用道路和地面的坡度。
地面最小坡度设计为0.3%。
将大部分雨水汇集到校园主次路面上,由路下的排水暗管排入校园外城市雨水管网。
排水管最小设计坡度为0.3%。
△供配电
1、设计依据
(1)《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1995);
(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2008);
(4)《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J133-90);
(6)《民用建筑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8)《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2、供配电设计
学校现有一台520KW高压变电器。
可以引入校园现有线路向图书馆、学生公寓、教职工宿舍供电。
消防用电、疏散照明用电按二级负荷考虑,其余为三级负荷。
进线保护管留有备用管,电源电压为380/220V,50Hz。
供电负荷为二级负荷。
3、路灯规划
(1)路灯电源及控制:
电源为380V/220V,由配电房专用回路供电,路灯控制采用自动(光控)与手动相结合的方式。
(2)灯具布置与光源选择:
校园主干灯采用双侧交错排列布置,单侧间距45米;支路灯采用单侧排列,单侧间距为25米。
灯柱中心距人行道边0.5米。
施工时应根据地形作适应调整。
主干道路灯的光源一般选用150W高压钠灯,支路灯具选用庭园灯。
(3)导线选择及敷设:
路灯的分支线路即从路灯控制箱引出的回路采用YJV-1KV-5×16聚乙烯电力电缆,电缆穿U-PVC管埋地敷设。
线路统一敷设在人行道路牙0.5米处,单侧布置的路灯位于道路的东侧和南侧。
4、照明
照明电压220V,照度标准视不同场所按《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确定。
图书馆、体育馆、宿舍内照明均采用高效节能灯具,各个房间采用符合要求的灯具,照明、插座分别由不同支路供电。
沿道路装设庭灯,周围配以草坪灯作为夜景装饰。
走廊、楼梯间及其前室、主要出入口等场所设置疏散指示和应急照明。
应急照明采用双电源末端互投供电,平时处于待亮状态,发生火灾时由消防控制系统点亮全部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指示。
5、防雷与接地
各建筑防雷设计均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00的要求进行设防。
接地保护采用TN-S或TN-C-S制。
照明插座回路均设置漏电保护开关。
强、弱电井设置等位联结线,正常情况下建筑物内不带电金属设备均须与等电位联结可靠连接。
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
本项目建筑按三类建筑防雷设施,在屋顶设置避雷针。
△弱电系统
1、电话系统
本项目建筑物楼内外根据各房间的功能设置电话,以方便教职工使用,另外在走廊等公共区域设IC卡电话,供学生使用。
2、宽带网络系统
项目建设的实训大楼、图书馆、体育馆、学生宿舍、教工宿舍均联接有宽带网络系统和校内局域网,以方便教职工教学和学生查询信息。
第三章项目机构组成
一、项目负责简介
二、项目其他主要成员
某市煤矿安全培训中心把该项目作为中心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组长由孟广实担任;副组长由担任,组长有:
组成。
领导小组,负责计划、组织、协调、指导。
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建设办公室,负责项目的执行和督促。
中心实行项目建设责任制,各建设项目确定具体负责人,落实到具体建设单位。
第四章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一、厂址现状及用地方案
(一)厂址现状
项目场址已达五能一平,处于可施工状态。
(二)用地方案
项目土地权,国有储备项目建用地,项目占地面积7350.5平方米,使用权由某县人民政府无偿划拨。
二、现有场地利用情况
现有场地已达五通一平,场址除稍加平副处,现无任何施工障碍物。
三、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性
(一)选址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概况
1、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某县东、西有寒武、奥陶系地质构成。
山丘平行延伸两侧,其余均为平原,海拔一般为23.5-32.5米,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坡度为万分之一。
北区第四纪地层分布广泛,地基承载力山前地带可达18吨/平方米。
地下水层多为石灰岩层隙间水,含水较丰富。
项目区最大冻土深度20厘米,地震烈度6度。
建设用地的综合自然条件较好。
某县区域大地构造属中淮地台鲁西隆起区南极,区境范围内除寒武系、奥陶系有部分裸露外,其余均为第四系掩盖和低山残丘。
本区第四系分布广泛,孔隙水储存于第四系砂层之中,主要大气降水为主补给水源。
浅层地下水流向与地形坡降及河流方向一致,由西北向东南。
地下水位升降随季节(降水量)变化,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作用。
2、地震设防
地震烈度为6度,历史上未发生过较大地震。
地基承载力约为12千牛/平方米。
3、自然条件对项目建设的影响
某县良好的自然条件为项目建设提供了优越的基础。
由于地处暖热带,光照充足,无霜期短,冰冻期更少,项目建设施工期可充分保证。
总的来说有利于施工。
从工程地质和地形地貌条件来讲,对工程方案影响也较小。
某县能源和建材等资源丰富,无需长途运输,工程建设主要建筑材料(除钢材外)能自给自足,将大大降低工程造价。
二、交通运输条件
某县东邻江苏徐州市25公里,素有“徐州的西大门”之称。
南接淮北29公里,西距河南商丘市150公里,北连山东济宁130公里,县城距合肥、南京、济南、郑州4省会均为3小时路程,距徐州观音机场40公里,连云港出海口260公里。
陇海、符夹铁路纵横穿境,连霍、合徐高速公路于县境内交汇,310、311国道,301、101、202省道与县乡道路交织成网,境内公路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30公里,已形成公路、铁路、航空相结合的,内外相联的立体交通网络,承东启西,南引北联,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环境条件
(一)地段环境优越
本项目位于某县新城区的核心地段,作为某县城市未来发展的主方向,作为徐州都市圈卫星城和后花园的定位。
北临某县交通主动脉——龙凤大道,其拓建工程已经动工,预计2012年底将全部竣工,届时将大大改善目前需绕道进入市中心的状况,实现本项目与城内的零距离接触,在相当大程度上增强本项目的地理优势。
(二)周边生活配套完善
紧邻本项目周边的有“安粮中央花园”、体育中心、县委与县政府大楼、市府广场、寄宿制中学、凤山花园小区和第一人民医院;其中县委与县政府大楼、市府广场、寄宿制中学、实验小学和第一人民医院均为安粮建设;本项目将规划教育教学条件先进,师资力量强大的国际双语幼儿园,让您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同时本项目地块上将规划建设现代超市化的新区综合农贸市场、文化广场与星级酒店,以提升整个社区的服务档次和文化品位;本项目地块上还将打造集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大型主题特色的街区,其中涵括购物中心、主力店、专业店、专卖店和各种娱乐休闲业态。
总之,本项目周边将拥有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最先进的医疗条件和最完善的商业配套,尽享现代都市生活的便利与惬意。
第五章主要设备供应
一、主要设备供应
煤矿安全类专业实训基地实训项目与设备配置推荐性方案(草案)
序号
实训项目
主要实训内容
主要设备、设施名称
数量
(台/套)
1
地压管理实训
1、煤岩石的物理力学参数测定
2、支架载荷试验
3、围岩位移监测
4、地压观测
5、锚杆锚固力测定
6、地表位移、陷落监测
收敛计
5
支架(柱)压力测定仪
5
单双臂两用电桥
1
围岩多点位移计仪
20
锚杆测力计
4
各种锚杆
40
100T压力试验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