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同步测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687160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4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同步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同步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同步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同步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同步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同步测试.docx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同步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同步测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同步测试.docx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步测试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4分)

1.脊椎动物中原始鱼类全部灭绝的地质年代是(  )

A. 太古代末期                       B. 元古代末期                       C. 古生代末期                       D. 中生代末期

2.读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特点是(   )

A. 全球气温逐渐升高                                              

B. 降水量总的趋势在增加

C. 冷暖、干湿交替出现                                           

D. 气候变化周期长短一致

(2)从①到②是(   )

A. 气候由暖湿变为干冷                B. 冰川面积减少                C. 雪线高度不变                D. 海平面上升

3.以下行为,造成温室效应增强的是( )

A. 围湖造田                           

B. 砍伐森林                           

C. 污水排放                           

D. 退耕还草

4.大气中臭氧总量减少的人为原因是( )

A. 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B. 氟氯烃化合物含量增加           

C. 硫氧化物增多           

D. 太阳活动增强

5.据统计,2008—2009年冬季,我国的平均气温为-2.6°C,较常年偏高1.7°C,为1951—1952年冬季以来历史同期第三高,暖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  )

A. 农作物生长速度加快,有利于产量提高              

B. 暖冬使地温升高,使农作物抗寒能力增加

C. 气温偏高,土壤中水分蒸发严重                         D. 暖冬使虫卵更容易越冬生存,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6.联合国副秘书长提出了“碳中性国家”(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的概念之后,挪威、冰岛、新西兰和哥斯达黎加率先响应,为各自实行“碳中性国家”的计划制定年限和措施,以实现二氧化碳排放为零的目标。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对实行“碳中性国家”不利的措施是(   )

A. 积极开发洁净的新能源          

B.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C. 合理开发水能          

D. 积极植树造林

(2)假如世界大多数国家成为“碳中性国家”,对全球产生的影响是(   )

A. 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农作物减产               

B. 全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

C. 海平面上升速度减缓                                           

D. 南北半球的温带草原区更干旱

7.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的叙述,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全球各地的气温持续上升                                    

B. 我国各地的降水量普遍增多

C. 全球各地的河湖水位上升                                    

D. 我国西部山地冰雪总量减少

8.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上的水稻生产受到直接威胁,对此最为担心的国家(  )

A. 中国                                 

B. 印度                                 

C. 印度尼西亚                                 

D. 南非

9.可能导致全球变暖的重要因素是(  )

A. 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过程中排放的废热               

B. “厄尔尼诺现象”的周期性暴发

C. 硫氧化物、氢氧化物等气体的大量排放               

D. 人类活动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增加

10.据2016年3月14日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

近些年来,祁连山雪线正以年均2米到6.5米的速度不断上升,随着冰雪资源不断减少,河西走廊地区面临着巨大的水资源危机。

祁连山地区冰川面积大幅缩减的原因有(  )

①温室气体大量排放②酸性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酸雨

③臭氧减少紫外线增强④农业生产发展大量引水灌溉

⑤过度砍伐森林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①④⑤

11.针对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应当采取的应对策略是                 (   )

①控制发达国家的碳密集产品和高能耗项目向我国转移

②将东部高能耗企业转移到中西部去发展

③加速调整产业结构,走“循环经济”的路子

④调整能源结构,加快风能、核能、潮汐能等新能源的开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2.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 海南岛的面积将扩大                                           

B. 1月份0℃等温线将移至秦岭一淮河以南

C. 天山的雪线将下移                                              

D. 我国暖温带将北移

13.近年来,北极地区成为各国争夺的“新战场”,北极问题的焦点是北极航道权益的竞争。

北极航道是连接太平洋北部和大西洋北部的重要通道,包括绕过西伯利亚北部的东北航道和绕过加拿大北部的西北部航道。

近年来,北极地区逐渐成为各国争夺的“新战场”的原因是(  )

A. 北极地区是连接太平洋北部和大西洋北部航道的必经之地

B. 北极航道的开通能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

C. 全球变暖,冰川消融,使北极航道成为现实

D. 北极航道能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14.受全球变暖的影响,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A. 亚洲水稻种植范围北移     

B. 极端天气逐年减少     

C. 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     

D. 淡水湖变成咸水湖

15.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   )

A.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 山地永久积雪的下界上升

C. 全球平均降水量持续增加                                    

D. 大陆冰川面积扩大

二、综合题(共3题;共3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全球气候变化第四次评估报告中指出:

由于人类活动与自然因素的共同驱动,全球气候将在21世纪继续变暖.

材料二 如图为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示意图(图1).

(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图2),①②③④表示下表中各字所代表的内容,将数字填在相应位置.

①沿海低地被淹没 ②燃烧矿物燃料 ③毁林 ④极地冰川融化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简要说明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大的原因.

(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有可能上升.这将对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产生影响.为了预防海平面上升所产生的危害,我们可采取哪些措施?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世界海平面变化图.

材料二 森林是陆地生态平衡的主体,从这个角度讲,林业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大力提倡植树造林是保护地球这一人类赖以生存家园的重大举措,也是抑制气候变暖的有效途径.

(1)材料一反映出了海平面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在近现代时期表现出的明显特点是________.

(2)全球变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为了解决全球变暖,除材料二中的方法外,还有哪些措施?

(3)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为防止全球变暖,我国今后应该重点开发的常规能源是什么?

为什么?

18.近年,基里巴斯、库克群岛、瑙鲁、西萨摩亚和图瓦卢等低地岛国面临着被淹没的威胁。

回答下列小题。

(1)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A. 全球气候变暖                      B. 臭氧层空洞                      C. 环境污染                      D. 酸雨危害严重

(2)下列选项中,有效地控制海平面上升的是(   )

A. 全球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B. 营造生态住宅和绿色家居

C. 降低人类社会工业化程度                                    

D. 城市有序扩张和人口迁移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分析】A.太古代最古的地质时代.一般指距今46亿年前地球形成到25亿年前原核生物(包括细菌和蓝藻)普遍出现这段地质时期.在太古代的最初期,地球上尚无生命出现.在距今约33亿年前,形成了地球上最古老的沉积岩,大气圈中已含有一定的二氧化碳,并出现了最早的、与生物活动相关的叠层石;到31亿年前,地球上开始出现比较原始的藻类和细菌.在29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大量蓝绿藻形成叠层石,这表明这一时期地球上已经出现了游离氧以及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这个时期还没有鱼,故不符合题意;B.元古代紧接在太古代之后的一个地质年代.一般指距今24亿年前到5.7亿年前这一段地质时期.元古代时期,海水里的生命活动明显地加强了,生物界由原核细胞形式演变为真核细胞形式,但演变的过程和时间还不清楚.这时细菌和蓝藻开始繁盛,后来又出现了红藻、绿藻等真核藻类.藻类在生长过程中粘附海水中的沉积物颗粒形成层纹状结构物,称作叠层石,叠层石是地球上最早的生物礁,出现于太古代而在元古代达到顶盛.除了藻类生物外,元古代结束前,海洋里出现了一些如海绵等低等无脊椎动物.这个时代也不是鱼灭绝的年代,故不符合题意;C.在晚古生代,脊椎动物开始在陆地生活.鱼类在泥盆纪大量繁衍,并向原始两栖类演化.石炭纪和二叠纪时,两栖类和爬行类已占主要地位.植物也进入依靠孢子繁殖的蕨类大发展时期,石炭纪和二叠纪因有蕨类森林而成为地质历史上的重要成煤期.原始鱼类全部灭绝在这个时代,故正确;D.到中生代末,被子植物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裸子植物仍占据着重要地位.中生代末发生著名的生物绝灭事件,特别是恐龙类绝灭,菊石类全部绝,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此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古生代为显生宙的第一个代.约开始于5.7亿年前,结束于2.5亿年前.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在这个时期里生物界开始繁盛.动物以海生的无脊椎动物为主,脊椎动物有鱼和两栖动物出现.植物有蕨类和石松等,松柏也在这个时期出现.因此时的动物群显示古老的面貌而得名.早古生代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的发展时代,如寒武纪的节肢动物三叶虫、奥陶纪的笔石和头足类、泥盆纪的珊瑚类和腕足类等.最早的脊椎动物无颚鱼也在奥陶纪出现.植物以水生菌藻类为主,志留纪末期出现裸蕨植物.在晚古生代,脊椎动物开始在陆地生活.鱼类在泥盆纪大量繁衍,并向原始两栖类演化.石炭纪和二叠纪时,两栖类和爬行类已占主要地位.植物也进入依靠孢子繁殖的蕨类大发展时期,石炭纪和二叠纪因有蕨类森林而成为地质历史上的重要成煤期.古生代的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深刻影响自然环境的发展.动物群以海生无脊椎动物中的三叶虫、软体动物和棘皮动物最繁盛.古生代意为远古的生物时代,持续了约3亿年.对动物界来说,这是一个重要时期.到中生代末,被子植物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裸子植物仍占据着重要地位.中生代末发生著名的生物绝灭事件,特别是恐龙类绝灭,菊石类全部绝灭.

2.【答案】

(1)C

(2)A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断和全球气候的变化。

图中横坐标为地球的历史时间,坐标分为降水干湿度和气温冷暖。

从气温变化曲线图观察,全球平均气温存在波动,有些时期温度高,有些时期温度低,说明地球气温处于冷暖交替中;从全球平均降水曲线图观察,全球降水量也存在波动,说明地球降水处于干湿交替。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根据气温变化曲线,由①到②,全球气温不断下降,降水量也在减少,所以气候由暖湿变为干冷;全球气候变冷,冰川消融减退,冰川面积增大,海平面降低,高山地区冰雪融化减少,雪线降低。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3.【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大量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对二氧化碳吸收减少等,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可能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4.【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大气环境问题。

制冷工业排放的氟氯烃消耗臭氧层中的臭氧,所以导致臭氧的含量降低。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5.【答案】C

【解析】【分析】考查全球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暖冬,使得农作物的生长时间延长,排除A;提高抗旱能力的提高需要依靠科技,而不是自然条件来改善,排除B;D项词语前后矛盾,排除D。

6.【答案】

(1)B

(2)C

【解析】【分析】

(1)“碳中性国家”是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机械化是以大量消耗能源为代价,所以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提高,能源的消耗,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也增多,就不利于“碳中性国家”的实行,选择B项。

其他选项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

(2)本题主要是考查全球变暖对近代人类的影响。

假如世界大多数国家成为“碳中性国家”,那么向地球环境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大大减少,温室效应减弱,全球气候变暖减缓,两极冰川融化速度减慢,使海平面上升速度减缓,选择C项;

7.【答案】D

【解析】【分析】A.全球变暖后,冰川融水增加导致沿岸北大西洋暖流减弱.欧洲西北部的气温主要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地冰川融水增加,大量向南流的冷海水削弱了北大西洋暖流的势力,导致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减弱,所以沿海陆地气温变低.所以全球变暖不是造成全球各地的气温上升的,故不符合题意;B.全球变暖后,北半球的高纬地区变得更加湿润,温带地区变得更加干旱,故不符合题意;C.全球变暖后,北半球的高纬地区变得更加湿润,温带地区变得更加干旱,不会造成全球各地的河湖水位上升,故不符合题意;D.全球变暖,高山和极地的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因此我国的高山的积雪也会融化,总量减少,故正确.

故选:

D.

【点评】此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变暖的影响:

(1)全球变暖,高山和极地的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

(2)气候变暖,降水和水循环发生改变,许多地区气象灾害频繁发生;(3)导致原有的生态系统发生改变,许多物种可能灭绝;(4)自然资源开发条件改变,影响许多国家的经济结构;(5)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增多,危害人体健康.

8.【答案】C

【解析】【分析】印度尼西亚为东南亚国家之一,位于亚洲东南部,地跨赤道,由上万个岛屿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疆域横跨亚洲及大洋洲,别称“千岛之国”,其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若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上的水稻生产受到直接威胁,对此最为担心的国家应该为选项中的印尼。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了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负面效应。

本题结合选项中国家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分析即可作答。

9.【答案】D

【解析】【分析】近百年来,由于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大面积毁林等原因而导致全球气温波动上升,即全球变暖。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即可。

知识性试题。

10.【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相关知识。

冰川面积缩减,与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导致全球变暖有关,①对。

酸性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酸雨,与冰川融化关系不大,②错。

臭氧减少紫外线增强,温度升高,③对。

农业生产发展大量引水灌溉,与冰川融化加快无关,④错。

过度砍伐森林,吸收二氧化碳能力下降,全球变暖,⑤对。

所以C对。

故答案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1.【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解决途径。

针对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应当积极较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

②将东部高能耗企业转移到中西部去发展并不能减轻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12.【答案】D

【解析】【分析】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1月份0℃等温线将移至秦岭一淮河以北,我国暖温带将北移,B错,D对。

因海平面上升,海南岛的面积可能减小,A错。

气温升高,天山的雪线将上升,C错。

13.【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相关知识。

根据材料,北极地区是连接太平洋北部和大西洋北部航道的重要通到,不是必经之地,A错。

北极航道的开通不能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B错。

全球变暖,冰川消融,使北极航道成为现实,C对。

争夺的原因与北极航道能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无关,D错。

故答案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4.【答案】A

【解析】【分析】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高纬度的热量条件改善,因此亚洲水稻种植范围北移,A正确;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极端天气逐年增多,B错误;由于各地自然环境的变化,导致原来的生态环境不再适合原有生物的生存,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逐渐减少,C错误;全球气候变暖不会导致淡水湖变成咸水湖,D错误。

故A正确。

故答案为:

A

【点评】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高纬度地区的农业种植条件改善。

15.【答案】B

【解析】【分析】全球气候变暖的直接原因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故选项A是属于因果倒置;全球气候变暖会加速冰川的消融,使山地永久积雪的下界上升BD错误;全球气候变暖,蒸发旺盛,有可能使局部的冷湿地区的大气中的水汽汽增加,大气降水有增多的可能,但全球平均降水量不持续增加,C错误。

故选项A、C、D的说法都是错误的,选B。

二、综合题

16.【答案】

(1)③;②;④;①

(2)人口和经济总量大,能源消费总量大,矿物燃料占能源消费构成比重高.

(3)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管理与宣传,提高节能意识;研究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加强城市规划.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全球变暖的过程、影响,从植被破坏和排放二氧化碳量增加导致全球变暖;全球变暖后形成的影响.

(2)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大的原因可以从经济、能源使用率等方面分析.

(3)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能源结构调整、节约能源、提高利用率分析.

故答案为:

(1)A、③;B、②;C、④;D、①.

(2)人口和经济总量大,能源消费总量大,矿物燃料占能源消费构成比重高.(3)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管理与宣传,提高节能意识;研究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加强城市规划.

【点评】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17.【答案】

(1)上升与下降交替出现;海平面呈上升趋势

(2)原因:

主要是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强了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使气温升高.措施:

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等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加强国际合作等.

(3)水能.水能资源是清洁能源;我国水能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居世界首位,而目前可开发利用的很少,发展潜力较大.

【解析】【分析】

(1)根据图中的线的变化个走向分析海平面的变化特点.材料一反映出了海平面的变化特点是上升与下降交替出现,在近现代时期表现出的明显特点是海平面呈上升趋势.

(2)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世界范围内认为全球变暖由于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等)排放过多所造成的.气候变暖主要是碳排放过多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人为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而当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为了缓解全球气候变暖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①发展煤炭气化,液化技术,提高利用率②发展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③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减少CO2排放④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3)水能资源是清洁能源;我国水能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居世界首位,而目前可开发利用的很少,发展潜力较大.所以我国今后应该重点开发的常规能源是水能.

故答案为:

(1〕上升与下降交替出现;海平面呈上升趋势

(2)原因:

主要是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强了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使气温升高.措施:

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等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加强国际合作等.(3)水能.水能资源是清洁能源;我国水能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居世界首位,而目前可开发利用的很少,发展潜力较大.

【点评】此题考查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此题考查海平面的变化特点.根据图中的线的变化走向分析海平面的变化特点.材料一反映出了海平面的变化特点是上升与下降交替出现,在近现代时期表现出的明显特点是海平面呈上升趋势.

(2)此题考查全球变暖产生的主要原因以及解决措施.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世界范围内认为全球变暖由于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等)排放过多所造成的.气候变暖主要是碳排放过多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人为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而当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为了缓解全球气候变暖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①发展煤炭气化,液化技术,提高利用率②发展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③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减少CO2排放④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3)此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