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下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的联动机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685889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下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的联动机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下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的联动机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下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的联动机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下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的联动机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下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的联动机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下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的联动机理.docx

《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下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的联动机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下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的联动机理.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下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的联动机理.docx

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下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的联动机理

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下:

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的联动机理

  摘要:

一国经济增长的本质是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贸易是来自外部的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最主要因素。

二者能否协调发展对其经济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传统理论中对二者关系的规律性论断已经难以反映当前的现实,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下,二者之间不再是简单的线性、单向关系,而是一种更加复杂的、网状的、立体的耦合关系。

  关键词:

外贸结构;产业结构;联动机理

  一、文献综述

  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的理论研究大多停留在定性研究上,具体可分为两大类观点:

一种认为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另一种认为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认为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相关文献

  张亚斌(2000)从耦合的角度将外贸结构与产业结构视为两个不同的系统,认为这两个系统的演进作为国民经济结构运动的两种方式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1]。

王岳平(2007)从实质、动因机制等方面剖析其对技术进步继而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

指出产业结构总体上决定贸易结构,贸易结构又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

蒋昭侠(2005)指出产业结构是贸易结构的基础,决定了一国贸易结构的水平;而贸易结构是产业结构的反映,引导着一国产业结构的变化,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原毅军(2008)也认为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贸易与产业结构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吴颖(2005)、赵东(2006)认为在产业间贸易下,外贸商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联系,即产业结构决定一国外贸结构水平,而外贸结构反作用于产业结构[5~6]。

  

(二)认为二者是对立统一关系的相关文献

  国内学者肖云(1994)、谭清文(1997)认为,在违反比较利益原则的情况下进行国际贸易,不会促进产业结构的有序成长,而往往会造成产业结构畸形[7~8]。

黄晓玲(2002)在对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时指出,静态的比较优势具有强化、凝固现有的产业结构的倾向。

陈元(2007)也同样指出:

一般而言,一个开放经济体在对外贸易和国内产业政策扭曲程度较小的情况下,国内的产业结构,尤其是可贸易程度较高的工业品应该和对外贸易结构比较相近,国内产业比重较高的部门也应该是出口较多的产业部门;相反,在对外贸易和国内产业政策扭曲程度较大的情况下,则国内产业结构与对外贸易结构偏离程度越大[10]。

  综上,二方面的研究各有侧重,并不存在必然的矛盾。

只是后者站在发展中国家更强调对立的一面。

但需指出的是: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统理论中的规律性论断已经难以反映当前的现实。

  二、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联动机理

  

(一)产业间分工下:

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

  按照费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发达国家的产品生命周期是“生产—出口—进口”;而按照赤松要的雁型模式,后发国家的产业发展路径是“进口—国内生产(进口替代)—出口”。

将二者联系起来就得到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国际产业转移模式:

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通过产品循环,出现由产品结构推动产业结构进而推动贸易结构,再由贸易结构带动产业结构不断高级化的演变趋势。

显然,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下,二者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二)林氏逻辑下:

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关于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关系研究,在国内颇有影响要数以林毅夫(2007)为代表的学者提出的“比较优势战略”(本文称为“林氏逻辑”)。

该战略指出:

禀赋是一国技术选择和产业选择所面临的最重要的紧约束;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只有根据由经济体的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进行产业选择和技术选择,才会在竞争中具有自身能力;通过资本积累速度的的加快实现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进而实现对外贸易结构的优化;贸易结构优化反过来又带动了资本积累速度的加快,从而使发展中国家国内产业结构得到提升[11]。

显然林氏逻辑下的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忽略了国际产业转移的作用,国际产业转移可以通过资本的积累和技术扩散效应,使一国突破要素禀赋的限制,实现蛙跳型跨越。

  (三)新一轮产业国际转移下:

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的联动机理

  在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和信息产业在全球迅猛发展之前,国际产业转移基本呈现同类产业整体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之间依次梯度转移的特征。

20世纪90年代之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全球化发展态势明朗,国际产业转移更多地表现在全球化产业链条上不同要素密集度的经营链条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异的国家之间梯度转移。

  1.外贸结构作用于产业结构的途径与机制。

(1)外贸结构通过提升要素察赋的途径直接影响产业结构中开放部门的增长。

首先,外贸结构通过不同程度地改变各产业的要素供给弹性,从而使那些受制于国内要素察赋的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其次,外贸结构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各产业的产品需求弹性,进而使受制于国内市场容量的产业得到规模经济效应。

(2)外贸结构通过国际产业联系影响着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关系。

通过国际产业关联实现国内产业结构的改善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消除结构瓶颈,促进结构合理化;二是强化结构转换能力,促进结构高级化。

在这个过程中,外贸结构既可通过产业中间需求,也可通过产品最终需求影响着产业结构的供求关系。

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内产业间的投入产出关系。

而投入产出关系是生产技术水平的反映,所以,外贸结构通过影响生产技术水平的途径作用于产业结构[12]。

产业结构作用于外贸结构的途径与机制。

(1)产业结构通过外贸结构获取比较利益。

在国际交换中,一国出口的是国际价值大于国内价值、本国具有劳动生产率比较优势产业的产品;而进口的是国际价值小于国内价值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处于劣势产业的产品,从而获得贸易利益并在国际分工中形成符合本国比较利益的外贸结构。

(2)产业结构通过外贸结构反映竞争能力。

在国际市场上,一国产业的竞争力通过出口额及其比例表现出来。

产业竞争力越强,其出口结构的比例越高,说明本国产业要素转换效率越高;而产业竞争力越弱,其进口结构比例越高,说明本国产业要素转换效率越低。

发达国家经验表明产业竞争能力变化与产业结构高度化趋势是一致的。

FDI的流动。

20世纪90年代以来,贸易投资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使国际贸易分工的基础由比较优势转变为跨国公司数量和在国际范围内整合资源的能力为主的竞争优势。

FDI的流动成为影响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母国和东道国存在技术差距,FDI一方面会强化东道国技术、管理、市场营销等无形资产的实现,另一方面增加了东道国的资金积累。

因此,FDI在东道国的产业布局,会影响其产业结构,进而影响其贸易结构。

对于母国来说,将国内已经没有竞争优势的产业转移到生产成本较低的国家或地区,用进口来代替出口,可以为其产业结构升级创造条件。

而且,经济全球化的深化,使得国外因素尤其是FDI对外贸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

政府的贸易政策、产业政策。

作为一国外生变量的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对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也有重要的影响。

贸易政策是贸易结构形成的直接因素之一,是指一国或地区运用关税、补贴、进口商品价格或数量限制等政策工具,维护本国贸易或经济利益。

从性质和作用角度看,贸易政策可分为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

在自由贸易政策下,贸易结构一般会遵循国内或区内的比较优势结构;相反,在保护贸易政策下,由于贸易政策工具对进出口结构直接或间接的干预,贸易结构与国内或区内的比较优势结构可能发生背离。

  产业政策是指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提高产业素质、调整产品组织形式和产业结构要求而采取的措施和手段的总和。

产业结构政策是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达到既定的目标。

常见的政策方式有,在一定的时期内,支持某些重点产业的发展,或对某些弱小产业进行必要的保护,或帮助衰退产业平稳地退出市场等等。

而这些方法措施的使用,都对产业结构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

产业政策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如果政府在产业发展方面的决策失误,或者干预过度,都可能导致区域产业结构的畸形,降低结构效率。

  三、结论

  综上,按照古典贸易理论建立在要素禀赋基础上的产业结构决定了比较优势结构,比较优势结构又决定了贸易结构;在开发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是贸易结构的基础,外贸结构是产业结构国际竞争力的体现。

发展中国家尤其中国,在分析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现状时,必须考虑FDI和相关贸易、产业政策等因素。

恰恰是这些因素在中国对外开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如果忽略了这些因素的作用,其研究的说服力将大打折扣,就容易出现似是而非的结论。

  参考文献:

  [1]张亚斌.所有制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耦合研究[M].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

80.

  王岳平.我国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关联特征分析[J].管理世界,2007,

(2).

  蒋昭侠.产业组织问题研究[M].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235.

  原毅军.产业结构的变动与优化:

理论解释和定量分析[M].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139-140.

  吴颖.吉林省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D].吉林:

东北师范大学,2005:

15.

  赵东.广东省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D].广东: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

  肖云.我国产业结构的演进及对外经济的战略选择[J].贵州社会科学,1994,(5):

15-19

  谭清文.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体制改革,1997,(4):

67-72.

  黄晓玲.外贸、外资与工业化——理论分析与中国实践研究[M].北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21-33.

  [10]陈元.我国外贸发展对国内外经济的影响与对策研究[M].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41-44.

  [11]林毅夫.经济发展与转型——思潮、战略与自生能力[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95.

  [12]周振华.现代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效应[M].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1999:

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