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强化刑法二卷M.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684659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4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强化刑法二卷M.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系统强化刑法二卷M.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系统强化刑法二卷M.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系统强化刑法二卷M.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系统强化刑法二卷M.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系统强化刑法二卷M.docx

《系统强化刑法二卷M.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强化刑法二卷M.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系统强化刑法二卷M.docx

系统强化刑法二卷M

2011年系统强化刑法二卷(M)

单选题:

共(20)道

题目:

第1题(ID:

2155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某市市政府集体研究决定,对走私货物一律罚款后放行,该市政府和主管领导触犯了滥用职权罪

B.法院执行员甲某在执行活动中滥用职权,拖延执行,致使50万元执行款无法追回,对甲某应以滥用职权罪定罪处罚

C.某检察院检察官甲某接收犯罪嫌疑人财物,私自将其释放,甲某构成徇私枉法罪

D.某大学校长甲某不顾学校集体研究决定,擅自将学校教学楼项目承包给他人,致使发生事故,甲某构成滥用职权罪

正确答案:

C

参考解析:

关于A选项。

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滥用职权罪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不能是单位,因此,A选项错误。

关于B选项。

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在执行判决、裁定活动中,滥用职权,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致使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滥用职权罪与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是一般法与特殊法的关系,适用特殊法条优于一般法条的原则,对执行员甲应以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定罪处罚。

因此,B选项错误。

关于C选项。

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循情枉法,在刑事诉讼中,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其受到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使其不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

本案中,甲的行为构成徇私枉法罪。

因此,C选项正确。

关于D选项。

滥用职权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某大学校长甲不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符合滥用职权罪的主体条件,不构成滥用职权罪。

因此,D选项错误。

查看评论(3)

题目:

第2题(ID:

21624)关于抢劫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一般情况下,进入集体宿舍实施的抢劫行为不是入户抢劫

B.在小型出租车上实施抢劫行为的,不属于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

C.抢劫信用卡后使用、消费的,信用卡上的余额为抢劫数额

D.驾驶摩托车夺取他人财物时,因被害人不放手而采用强拉硬拽方法劫取财物的,应认定为抢劫罪

正确答案:

C

参考解析:

关于A选项。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规定,关于“入户抢劫”的认定,一般情况下,集体宿舍,旅店宾馆,临时搭建工棚等不应认定为“户”,但在特定情况下,如果确实具有上述两个特征的,一是提供给家人用,二是相对隔离。

也可以认定为“户”。

因此,A选项说法正确,不应选。

关于B选项。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规定,关于“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认定,公共交通工具承载的旅客具有不特定多数人的特点。

在运营中的大、中型公共交通工具上针对司售、乘务人员抢劫的,或者在小型出租车上抢劫的,不属于“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

因此,B选项说法正确,不应选。

关于C选项。

该《意见》第6条规定:

“抢劫信用卡后使用、消费的,其实际使用、消费的数额为抢劫数额。

”因此,C选项说法错误,应当选。

关于D选项。

该《意见》第11条规定:

“对于驾驶机动车、非机动车(以下简称“驾驶车辆”)夺取他人财物的,一般以抢夺罪从重处罚。

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1)驾驶车辆,逼挤、撞击或强行逼倒他人以排除他人反抗,乘机夺取财物的;

(2)驾驶车辆强抢财物时,因被害人不放手而采取强拉硬拽方法劫取财物的;(3)行为人明知其驾驶车辆强行夺取他人财物的手段会造成他人伤亡的后果,仍然强行夺取并放任造成财物持有人轻伤以上后果的。

”因此,D选项说法正确,不应选。

查看评论(0)

题目:

第3题(ID:

21673)甲某是某私营造纸厂(不具法人资格)厂长,2006年初,甲某为骗取贷款,伪造了农业银行某办事处的储蓄章和行政章,制作了2份金额各为100万元的大额存单,并持该假存单到某信用社以某电器厂的名义要求抵押贷款,骗取贷款200万元,用于偿还造纸厂所欠债务。

案发前,归还银行贷款20余万元。

案发后,尚有180万元无法追回。

对于此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甲某个人成立合同诈骗罪[考点精析3009]

B.甲某个人成立骗取贷款罪[考点精析2984]

C.甲某所在的私营造纸厂成立合同诈骗罪

D.甲某所在的私营造纸厂成立贷款诈骗罪[考点精析2985]

正确答案:

B

参考解析:

关于AB选项。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或者以其他方法,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骗取贷款罪,是指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骗取贷款罪与贷款诈骗罪的主要区别在于:

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定骗取贷款罪。

本题中,甲的行为符合骗取贷款罪的构成要件。

因此,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

关于C选项。

根据《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只有具有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才是刑法中的单位。

也就是说,不具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不能成立单位犯罪,只能以自然人犯罪论处。

因此,C选项错误。

关于D选项。

单位不能构成贷款诈骗罪。

因此,D选项错误。

查看评论(0)

题目:

第4题(ID:

21718)某派出所民警石某在夜间巡逻,看阮某形迹可疑,怀疑其为小偷,即把其叫到所里讯问。

阮某否认偷了东西,石某便把阮某捆起来毒打,迫使其招认,结果造成阮某伤残。

石某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

选项:

A.非法拘禁罪

B.刑讯逼供罪

C.故意伤害罪

D.刑讯逼供罪和故意伤害罪

正确答案:

C

参考解析:

非法拘禁罪,是指故意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

刑讯逼供罪与非法拘禁罪的区别主要在于:

(1)犯罪对象不同。

刑讯逼供罪侵害的对象只能是犯罪嫌疑人与被告人;非法拘禁罪侵害的对象可以是任何公民。

(2)犯罪主体不同。

刑讯逼供罪只能由司法工作人员构成;非法拘禁罪可以由任何公民构成。

(3)主观目的不同。

刑讯逼供罪是以逼取口供为目的;非法拘禁罪则不要求以逼取口供为目的。

(4)行为方式不同。

刑讯逼供罪是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口供;非法拘禁罪则是以非法拘禁或其他方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

根据《刑法》第247条的规定:

“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234条(故意伤害罪)、第232条(故意杀人罪)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因此,ABD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

查看评论(0)

题目:

第5题(ID:

21727)甲为总经理乙开车。

某日,甲开车载乙去参加一个重要商务谈判。

甲驾驶中贸然闯红灯,撞上经过此路口的行人丁。

乙见状对甲说:

“赶紧走,现在没有人看见。

”甲想停车下来看看,乙接着说:

“别把生意耽误了,有事我负责”。

甲遂加大油门离开,丁因不能得到救助而死亡。

乙的行为如何认定?

选项:

A.传授犯罪方法罪

B.故意杀人罪

C.过失致人死亡罪

D.交通肇事罪

正确答案:

D

参考解析:

关于AD选项。

传授犯罪方法罪,是指用各种方式把犯罪方法故意传授给他人的行为。

根据《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的规定:

“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

”因此,A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关于B选项。

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主观方面只能是过失。

本题中,甲构成交通肇事罪,乙作为甲的领导指使甲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

因此,B选项错误。

关于C选项。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

刑法分则中明文规定某些犯罪包含致人死亡结果的,以该种犯罪定罪处罚,不定过失致人死亡罪。

因此,C选项错误。

查看评论(0)

题目:

第6题(ID:

21769)甲某开设夜总会组织多名少女卖淫,同时以其夜总会雇佣服务员为诱饵,从外地诱骗来少女乙某等3人,住进旅店安排其卖淫。

对于不从者,以打骂威胁逼迫卖淫。

有位少女坚决不愿从事卖淫,甲某将其强奸,而后迫使其卖淫。

甲某的行为:

选项:

A.构成强奸罪和组织卖淫罪

B.构成强奸罪和强迫卖淫罪

C.构成组织卖淫罪和强迫卖淫罪

D.构成组织卖淫罪、强迫卖淫罪、强奸罪

正确答案:

C

参考解析:

组织卖淫罪,是指以招募、雇佣、引诱、容留等手段,纠集、控制多人从事卖淫的行为。

强迫卖淫罪,是指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迫使他人卖淫的行为。

根据《刑法》第358条规定,组织他人卖淫或者强迫他人卖淫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组织他人卖淫,情节严重的;

(二)强迫不满14周岁的幼女卖淫的;(三)强迫多人卖淫或者多次强迫他人卖淫的;(四)强奸后迫使其卖淫的;(五)造成被强迫卖淫的人重伤、死亡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强奸后迫使其卖淫的”是强迫卖淫罪的严重情节之一。

本题中,甲某组织多名少女卖淫的行为,成立组织卖淫罪;甲某对于不从者,以打骂威胁逼迫卖淫,又对坚决不愿从事卖淫的将其强奸,而后迫使其卖淫的行为,成立强迫卖淫罪。

因此,ABD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查看评论(0)

题目:

第7题(ID:

2189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无业人员甲与某国有企业财务人员李某勾结,李某故意不锁保险柜,甲潜入财物室窃取李某保管的公款,则甲成立盗窃罪,李某成立贪污罪

B.无业人员乙与某私营企业职员田某勾结,田某将其保管的钢条盗出,由乙销售,对乙应以职务侵占罪共犯论处

C.某企业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赵某与国家工作人员肖某分别利用各自的职务便利,共同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应按照贪污罪定罪处罚

D.国有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张某与无业人员丁相勾结,由丁将自己汽车投保并烧毁该车,由张某理赔,二人将赃物10万元瓜分。

丁成立保险诈骗罪,张某成立贪污罪

正确答案:

B

参考解析:

关于A选项。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第1条的规定:

“行为人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便利,共同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以贪污罪共犯论处。

”因此,A选项的说法错误。

关于B选项。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本题中,无业人员乙与某私营企业职员田某勾结,田某将其保管的钢条盗出,由乙销售,对乙应以职务侵占罪共犯论处。

因此,B选项的说法正确。

关于C选项。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第3条的规定: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分别利用各自的职务便利,共同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按照主犯的犯罪性质定罪。

”因此,C选项的说法错误。

关于D选项。

丁某、张某成立贪污罪的共犯。

因此,D选项的说法错误。

查看评论

(1)

题目:

第8题(ID:

27332)在某刑事诉讼中,证人张甲是被告人张乙的哥哥,为了帮张乙洗脱罪名,张甲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作了虚假的证明。

同时张甲还帮助张乙一起毁灭了作案工具铁榔头一把,则对张甲应当如何定罪处罚?

选项:

A.以伪证罪定罪处罚

B.以帮助毁灭证据罪定罪处罚

C.以妨害作证罪和帮助毁灭证据罪定罪,实行数罪并罚

D.以伪证罪和帮助毁灭证据罪定罪,实行数罪并罚

正确答案:

D

参考解析:

《刑法》第305条规定,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307条规定,……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本题中,张甲作为案件的证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作了虚假的证明,符合了伪证罪的构成要件,因此构成伪证罪。

同时张甲还帮助张乙一起毁灭了作案工具铁榔头一把,是帮助当事人毁灭证据的行为,构成帮助毁灭证据罪。

因此应当对张甲以伪证罪和帮助毁灭证据罪定罪,实行数罪并罚。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查看评论

(1)

题目:

第9题(ID:

27740)赵某是某看守所的监管人员,2004年在其值班之际,为了发泄对看守所领导人员的不满,私自将在押人员钱某放走,致使钱某由此脱逃。

对本案的定性正确的是:

选项:

A.赵某构成私放在押人员罪,钱某是共犯

B.钱某构成脱逃罪,赵某是共犯

C.赵某构成私放在押人员罪,钱某构成脱逃罪,对两者仍适用总则共犯的规定

D.赵某构成私放在押人员罪,钱某构成脱逃罪,对两者不适用总则共犯的规定

正确答案:

D

参考解析:

在刑法分则各本条已经将某种帮助、教唆行为单独规定为犯罪的情况下,通常不适用总则关于共犯的规定。

对赵某而言,其作为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私放在押人员,构成私放在押人员罪;对钱某,则直接认定为脱逃罪而不认为是私放在押人员罪的共犯。

因此,AB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查看评论(0)

题目:

第10题(ID:

28846)甲是某派出所民警。

某日甲在车站遇到其友乙,乙告知甲其因犯杀人罪正在受到追捕。

甲给乙1000元,将乙送上火车。

当追捕乙的公安人员赶到时,甲有意上前搭讪,故意延误追捕时间,使列车出站,乙逃脱。

甲行为构成:

选项:

A.窝藏罪[考点精析3151]

B.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

C.徇私枉法罪[考点精析3238]

D.私放在押人员罪

正确答案:

A

参考解析:

关于A选项。

窝藏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的行为。

本题中,甲明知乙是犯罪的人而帮助其逃匿,其行为构成窝藏罪。

因此,A选项正确。

关于B选项。

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是指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行为。

行为人实施上述行为必须是利用其查禁犯罪活动的职责便利,不论行为的结果如何,只要行为人利用其查禁犯罪活动的职责便利条件,实施了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行为,即构成犯罪。

本题中,甲没有利用其查禁犯罪活动的职责便利条件,所以不构成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

因此,B选项错误。

关于C选项。

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

甲实施本题中所列行为未利用职务之便,不属于徇私枉法罪。

因此,C选项错误。

关于D选项。

本题中,乙不是在押人员,故甲不构成私放在押人员罪。

因此,D选项错误。

查看评论(0)

题目:

第11题(ID:

29211)商某为国家射击队运动员,依法配置有枪支。

一日,成某找到商某,向商某租用枪支作打野猪之用,并许诺租用一天给商某租金200元。

商某犹豫半晌,答应了成某的提议。

成某前后租用商某的枪支合计5天时间。

则下列正确的是哪项?

选项:

A.商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成某的行为构成非法持有枪支罪

B.商某和成某的行为均不构成犯罪

C.商某的行为构成非法出租枪支罪;成某的行为构成非法持有枪支罪

D.商某的行为构成非法出租枪支罪;成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

A

参考解析:

《刑法》第128条规定,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依法配置枪支的人员,非法出租、出借枪支,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1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第2款、第3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1款的规定处罚。

本题中,商某作为国家射击队的运动员,依法配置有枪支,他的身份并非是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

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只要有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的行为,不要求其行为产生危害结果,即构成犯罪;而依法配置枪支的其他人员,如果非法出租、出借枪支,只有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才构成犯罪。

商某出借枪支给成某打野猪,并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商某的行为虽然违反了法律的规定,但不构成犯罪。

而成某违反有关枪支管理的规定,非法持有枪支,构成了非法持有枪支罪。

综合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查看评论(0)

题目:

第12题(ID:

31067)2006年10月,张某、李某得知徐某等人在刘某家中赌博,即穿上盗窃来的治安联防队员的队服,冒充治安联防队员,以抓赌为名,没收赌资2000元,并让徐某等人缴纳罚款3000元。

张某、李某的行为构成?

选项:

A.抢劫罪

B.诈骗罪

C.敲诈勒索罪

D.招摇撞骗罪

正确答案:

C

参考解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9条规定,行为人冒充治安联防队员“抓赌”、“抓嫖”、没收赌资或者罚款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以敲诈勒索罪定罪处罚;在实施上述行为中使用暴力或者暴力威胁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因此,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

查看评论(0)

题目:

第13题(ID:

51613)甲将自己的三间瓦房及杂物向保险公司投保10万元后,为了取得保险赔偿金,他将煤油和白酒洒在棉团上塞在房屋的柱孔中,点燃后离开现场,躲在远处观察动静。

由于被邻居发现,将大火扑灭,未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但烧死了邻居张三。

警方勘察火灾现场后认为,甲有重大嫌疑立即将甲控制,以致甲还没有来得及向保险公司索赔。

甲的行为:

选项:

A.构成放火罪[考点精析2937]

B.构成保险诈骗罪和放火罪[考点精析2991]

C.构成故意杀人罪

D.构成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

正确答案:

B

参考解析:

关于AB选项。

保险诈骗罪的着手为开始向保险公司“理赔”,因甲还没有来得及向保险公司索赔,所以其放火行为即是放火罪的实行行为又是保险诈骗的预备行为。

甲的行为构成保险诈骗罪预备和放火罪。

因此,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

关于CD选项。

放火罪,是指故意引起火灾,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放火罪的结果包容人身伤亡和财产毁损。

所以甲的行为不再定故意杀人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

因此,CD选项错误。

查看评论

(1)

题目:

第14题(ID:

51614)胡某乃一赌徒,嗜赌如命,某日赌博输钱之后,来到其叔父家里,向其叔父提出要借1万元钱,但是,由于其叔父知道胡某的为人,于是不同意借给他,就在此时,一个5岁的小女孩进屋,向胡某叔父说:

“外公,我要一块钱买雪糕吃。

”胡某随即抱起小女孩,并且从口袋里掏出匕首,然后将匕首顶在小女孩的脖子上,威胁其叔父说:

“你今天如果不给钱,我就把她给杀了。

”其叔父被迫无奈,给了胡某1万元钱,胡某得赃款后离开。

问胡某的行为构成:

选项:

A.抢劫罪[考点精析3038]

B.敲诈勒索罪

C.绑架罪

D.抢劫罪和敲诈勒索罪并罚

正确答案:

C

参考解析:

关于AC选项。

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或者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

绑架罪,是指勒索财物或者扣押人质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绑架他人的行为。

抢劫罪和绑架罪的区分不能简单的理解为:

前者是当场劫取财物,后者是事后取财。

二者的区别在于:

抢劫罪的暴力所针对的对象和劫财的对象应当是同一个人,而绑架罪是利用人质以外的第三人对人质安危的担忧勒索财物或者提出其他不法要求,因此,绑架罪中控制的对象和勒索的对象不是同一人。

本题中,胡某成立绑架罪,而非抢劫罪。

因此,A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

关于BD选项。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

敲诈勒索罪与绑架罪的区别在于:

是否使用绑架、劫持人质的行为方式索取财物。

绑架罪限定于使用绑架、扣押人质的方式来非法勒索财物;而敲诈勒索罪则只能是使用绑架、扣押人质方式之外的方式来勒索财物。

本题中,胡某成立绑架罪,而非敲诈勒索罪。

因此,BD选项错误。

查看评论(3)

题目:

第15题(ID:

51615)下列行为不构成强迫交易罪的是:

选项:

A.甲威胁乙购买其公司的产品,情节严重[考点精析3076]

B.甲以暴力手段强迫乙接受其按摩服务

C.甲威胁乙必须退出某投标活动,情节严重

D.甲见某股票行情见涨,威胁乙向其出售持有的该股票,情节严重

正确答案:

B

参考解析:

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第36条规定,将刑法第二百二十六条修改为:

“以暴力、威胁手段,实施下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强买强卖商品的;

(二)强迫他人提供或者接受服务的;(三)强迫他人参与或者退出投标、拍卖的;(四)强迫他人转让或者收购公司、企业的股份、债券或者其他资产的;(五)强迫他人参与或者退出特定的经营活动的。

”因此ACD选项情形构成强迫交易罪,不当选。

B选项不符合情节严重的要求,不构成该罪,当选。

查看评论(0)

题目:

第16题(ID:

51616)关于洗钱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毒品贩子张三将100万美元交给在证券公司的好友甲,称自己在境外做生意发了财,想投资股市,云云。

甲为其所骗,遂为其代买某公司股票若干。

后查明此款项系张三贩毒所得,但甲对此毫不知情。

甲成立洗钱罪[考点精析2982]

B.毒贩李四与在银行工作的好友乙约定,在李四贩毒后由乙利用自己职务便利帮李四将贩毒所得汇往国外,每笔加收20%的手续费。

乙遂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协助李四分三次将其贩毒所得1000万元汇往境外。

乙成立洗钱罪[考点精析2981]

C.黎叔系某盗窃集团首要分子,盗窃所得历年累积达800万元之巨。

为将钱由黑变白,黎叔遂买通在银行工作的丙,由丙协助将这笔款项汇往境外。

丙明知此款项是黎叔盗窃所得,仍然帮黎叔将此款项汇往境外。

丙成立洗钱罪

D.成某系境内高官,在任期间收受下级贿赂无数,宦囊颇丰。

无奈上级反腐,遂将多年所积贿赂共计人民币4000万元,托香港商人丁汇往境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