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必记的知识点复习提纲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684526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24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必记的知识点复习提纲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中考物理必记的知识点复习提纲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中考物理必记的知识点复习提纲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中考物理必记的知识点复习提纲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中考物理必记的知识点复习提纲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必记的知识点复习提纲版.docx

《中考物理必记的知识点复习提纲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必记的知识点复习提纲版.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物理必记的知识点复习提纲版.docx

中考物理必记的知识点复习提纲版

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初中物理计算公式导读一览表

名称

公式

备注

重力

G=mg

速度

单位有两种:

1m/s=3.6km/h

平均速度:

v=s总/t总

密度

ρ是物体本身的性质,它不与m成正比,不与V成反比

单位有两种:

1g/cm3=1000kg/m3

压强

“万能公式”

固体压强

计算:

先压力(F=G)后压强(

液体压强

P液=ρ液gh

计算:

先压强(P液=ρ液gh)后压力(F=pS)

浮力的计算

①F浮=G物=m物g

②F浮=G物-F拉

③F浮=F向上-F向下

④F浮=G排=m液g

⑤F浮=G排=ρ液gV排

①平衡法,仅用于漂浮和悬浮

②称重法,一般用弹簧测力计配合

③压力差法,浮力产生的原因

④排液法,阿基米德原理

⑤公式法,“万能公式”

物体浮沉条件

上浮:

F浮>G、ρ液>ρ物

下沉:

F浮<G、ρ液<ρ物

悬浮:

F浮=G、ρ液=ρ物

漂浮:

F浮=G、ρ液>ρ物

漂浮物体只浸入一部分,其余情况是全部浸入(浸没)

杠杆平衡条件

F1l1=F2l2

单位不定要国际制单位,但要统一(如长度都用cm)

W=Fs[W=Pt]

千瓦时是电学单位,不能用于力学

功率

[P=Fv]

第二个公式由P=W/t、W=Fs、v=s/t推导而来(物体做匀速运动)

滑轮组

F=(G物+G轮)/nS=nh

V绳=nv物W总=FsW有=Gh

机械效率:

η=Gh/Fs=G/nF

F=f/nS=nL

V绳=nv物W总=FsW有=fL

机械效率:

η=fL/Fs=f/nF

机械效率

η<1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热量计算

Q吸=cm(t-t0)

Q放=cm(t0-t)

Q放=qm=qV

注意是“升高到t℃”还是“升高了t℃”,后者的公式是Q=cmΔt

熟记:

C水=4.2×103J/kgoC

热效率

计算

燃料加热

η=Q吸/Q放

电加热

η=Q吸/W电

W=UIt

机动车

η=W有/Q放

W有=Fs(车匀速F=f)

欧姆定律

必须是同一导体在同一时刻的物理量

该公式在电动机(转动的线圈)、超导体中不适用

电阻

[

]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与U、I无关

电功

[W=UIt=I2Rt=

]

[W=Pt]

研究时抓住不变的量

电功率

P=UI

[P=I2R=

]

研究时抓住不变的量

焦耳定律

Q=I2Rt

[Q=W=UIt=

=Pt]

①“万能公式”

②只能用于纯电阻电路

串联电路特点

研究时抓住电流相等的特点

并联电路特点

研究时抓住电压相等的特点

做计算题的注意事项:

(1)必须写“解:

”,必须有公式和原数据最后有答案。

(2)读题时注意思考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且思考应该使用什么样的公式。

电学题要做电路分析(复杂电路要在草稿纸上画出简化图),力学题要做受力分析。

(3)数字后面必须带单位,只有倍数、比例、机械效率(要加%号)除外。

(4)绝大多数公式的单位都是已经确定的(国际主单位)。

上面有三个公式可以使用两种单位。

杠杆平衡条件可以不使用主单位(但是必须使用统一的单位)。

(5)对于有很多“0”的数字,最好用科学计数法。

用kg/m3作为密度单位时,必须写成“△×103kg/m3”(固体、液体)和“△kg/m3”。

(6)注意g的取值。

(7)最终的计算结果不能写成分数。

对于除不开的数,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具体依题目要求为准)。

(8)分步求出每个量,做到求一个未知量用一个公式。

(9)解答一道题的不同部分时,最好标清题号。

这是对自己、对评卷老师都有好处的事情。

第二部分(基本概念)

一、声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无法传声;

③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④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一般(v固﹥v液﹥v气)

⑤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

影子、小孔成像(倒立的实像)、日食和月食、激光准直。

2、乐音

要素及决定因素:

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HZ)越大,音调越高(弦的音调与长短、松紧、粗细有关,前高后低)

A、人耳的听声范围:

20~20000HZ

B、超声波:

振动频率大于20000HZ,作用:

超声碎石等

C、次声波:

振动频率小于20HZ,大型爆炸、地震会产生次声波

②响度(dB)是指声音的大小,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通过鼓面纸屑弹起的高度来辨别振幅的大小,转换法)。

0dB:

人刚好能听到的声音30~40dB:

安静的环境70dB:

影响工作谈话90dB:

影响听力

③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可辨别发声体。

3、噪声的控制:

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二、光

1、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总结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光路是可逆的。

2、平面镜成像特点:

①像与物等大②平面镜成像为虚像③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

④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到镜面的距离垂直

3、光的折射规律:

①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③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4、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c=3×108m/s

5、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

6、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7、近视眼矫正应佩带凹透镜,远视眼矫正应佩带凸透镜

8、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物距u和焦距f的关系

像的性质

像的位置

应用举例

正立或倒立

放大或缩小

实像或虚像

同侧还是异侧

v和f的关系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异侧

f

照相机

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异侧

v=2f

测焦距

f

倒立

放大

实像

异侧

v>2f

投影仪

u=f

不成像

u

正立

放大

虚像

同侧

v>u

放大镜

三、热

1、熔化: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吸热;

①、晶体熔化特点:

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非晶体熔化特点:

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②、晶体熔化的条件:

⑴达到熔点。

⑵继续吸热。

2、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放热,。

3、汽化:

汽化吸热

①、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②、汽化的两种方式:

沸腾和蒸发

③、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④、沸腾的条件:

a温度达到沸点。

b继续吸热。

沸腾的特点:

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⑤、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⑥、蒸发快慢决定因素:

a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b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c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4、液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放热.

①、液化的两种方法:

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②、常见的液化:

雾和露的形成;冰棒周围的“白气”;冷饮瓶外的水滴。

5、升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吸热。

①、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有制冷作用(人工降雨等)。

②、常见的升华现象:

樟脑丸先变小最后不见了;寒冷的冬天,积雪没有熔化却越来越少,最后不见了;用久的灯丝变细。

6、凝华: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放热。

常见的凝华现象:

玻璃窗上的冰花;霜;用久的灯泡变黑;冰棒上的“白粉”。

7、比热容:

描述物体吸放热本领的物理量

单位:

焦每千克摄氏度(J/(㎏·℃)符号:

C热量的计算公式:

Q吸=Cm(t-t0)

8、热值:

描述燃料放热本领的物理量

单位:

焦每千克、立方米(J/㎏、J/m3)计算公式:

Q放=mqQ放=Vq

9、热机知识:

①、汽油机(柴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

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②、汽油机(柴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曲轴转动两周对外做功一次在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中发生了能量转化,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做功冲程中燃料燃烧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又转化为机械能。

四、物质

1、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质量:

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的大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3、天平的使用: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2)把游码放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①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线或左右摆动幅度相等,②调平前,如果指针向左偏(右盘高)就向右调节平衡螺母,如果指针向右偏(左盘高)就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3)把物体放到左盘,右盘放砝码(加减砝码要用镊子),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

(4)读数:

M物=M砝码+M游码示数

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属性;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定值。

5、密度计算公式:

单位:

kg/m3 g/cm3 。

6、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特性),可以用来辨别物质的种类。

五、运动和力

1、运动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静止,参照物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 

2、速度的计算公式:

1m/s=3.6km/h ;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5、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只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6、惯性: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7、二力平衡:

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8、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9、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G=mg.

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指向地心)。

10、决定摩擦力(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

(实验原理:

二力平衡,实验过程略)实验结果:

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11、增大摩擦力方法:

使接触面粗糙些和增大压力。

12、减小有害摩擦方法:

(1)使接触面光滑;

(2)减小压力;(3)用滚动代替滑动;(4)使接触面分开(加润滑油、形成气垫)。

13、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

14、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

L1>L2,F1

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

(如剪铁剪刀,铡刀,起子)

(2)费力杠杆:

L1F2。

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

(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

L1=L2,F1=F2。

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如:

天平)

15、定滑轮特点:

(轴固定不动)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16、动滑轮特点:

省一半力(忽略摩擦和动滑轮重),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 (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17、滑轮组:

①、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G为总重,n为承担重物绳子段数)

②、S=nh(n同上,h 为重物被提升的高度)

③、v绳=nv物(n同上,v绳为绳子拉动的速度,v物为物体移动的速度)。

18、压力:

(水平面时:

F=G物)[压力的方向:

垂直物体表面]

19、压力的作用效果:

使得物体发生形变

(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跟压力、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实验结论:

①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②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20、压强公式:

P=F/s

21、增大压强方法:

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或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

减小压强的方法:

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或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22、液体压强特点:

①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②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③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23、液体压强计算:

 ,液压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24、连通器的应用:

船闸、茶壶、下水管道。

25、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强存在。

26、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

托里拆利实验(最先测出):

实验中玻璃管上方是真空,管外水银面的上方是大气,是大气压支持管内这段水银柱不落下,大气压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27、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3×105pa=10.3m水柱。

28、大气压的利用:

抽水机、吸饮料、吸盘。

29、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30、飞机的升力:

飞机前进时,由于机翼上下不对称,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较小,下方流速小,压强较大,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力差,这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31、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32、阿基米德原理:

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F浮=G排=m排g

33、计算浮力方法有:

(1)平衡法:

F浮=G物 (适合漂浮、悬浮) 

(2)称重法:

F浮=G物-F拉(3)压力差法:

F浮=F向上-F向下(4)阿基米德原理:

F浮=G排=m排g(5)公式法:

F浮=ρ液gV排

34、物体沉浮条件:

浮沉情况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

浮力与重力关系

F浮<G

F浮=G

F浮>G

F浮=G

密度关系

ρ液<ρ物

ρ液=ρ物

ρ液>ρ物

ρ液=ρ物

35、潜艇:

通过改变自重实现沉浮

气球和飞艇:

通过改变气囊里气体的密度,从而实现沉浮

密度计:

由F浮=G可知F浮一定,再F浮=ρ液gV排得V排越大(密度计越深)ρ液越小

六、功和能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功的计算:

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W=FS。

3、功的原理:

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

即: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机械效率计算公式:

η=W有用/W总 

4、功率计算公式:

;推导公式:

P=Fv(匀速时)。

5、动能:

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

6、重力势能:

质量相同的物体,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7、弹性势能: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8、机械能守恒:

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住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保持不变。

9、分子动理论:

①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②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0、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做功和热传递(等效的)。

11、.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七、电学

1、①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

②某处断开的电路叫开路或断路,电路断路时用电器是不工作的。

③将电源正、负极直接用导线连在一起的电路叫短路。

2、电流表的使用①电流表接入电路时应和被测用电器串联;让电流从正接线柱流进,从负接线柱流出;电路中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量程;绝不允许将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两极上,这样如同短路,会很快将电流表烧坏,甚至损坏电源。

3、①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I=I1=I2;②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I1+I2

4、保险丝的主要材料是铅锑合金。

火线和零线间的电压是220V。

5、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使用电压表之前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电压表与所测量的用电器并联;让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进,从“-”接线柱流出;电压表可以直接接在电源两极上,待测电压不能的量程,无法估测电压时,可采用试触法来选择量程。

6、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

即:

U=U1+U2。

7、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并联电路两端的电压 与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即:

U=U1=U2。

8、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的性质有关,此外,导体的电阻还和温度有关。

同种导体的长度越长,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9、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串联在电路中;两接线头要采用一上一下的接法。

10、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11、欧姆定律的内容: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欧姆定律表达式:

 

12、电能:

单位是焦耳(J),常用的单位kW·h,1kW·h=3.6×106J。

电功率的单位是:

瓦特(W),常用单位:

千瓦(KW)1KW=103W

13、电流在一段电路上做的功跟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成正比,即W=UIt。

14、电能表:

电能表是测量电功的仪表,即测量用电器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电能多少的仪表。

电能表的读数方法:

电能表的表盘上某段时间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即为这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单位是kW·h。

15、电功计算公式:

①w=pt②w=

16、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关系:

若U实>U额,则P实>P额,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严重时会影响用电器的使用寿命,甚至会烧坏用电器。

若U实=U额,则P实=P额,用电器正常工作。

若U实

注意小灯泡的亮度是由其实际功率决定的。

17、利用用电器铭牌求正常工作时的功率、电阻和电流①已知U额、I额则P额=U额I额;R=U额/I额  ②已知U额、P额则I额=P额/U额;R=U额2/P额

18、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导体的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在电阻和通电时间一定时,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19、焦耳定律:

①内容: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②公式:

Q=I2Rt③对于任何电路都可以用Q=I2Rt计算。

在纯电阻电路中Q=W=Pt=UIt=U2t/R=I2Rt。

串、并联电路中放出的总热量Q=Q1+Q2+…+Qn。

焦耳定律与电功的关系:

在纯电阻电路中W=Q,表明电流做的功全部转化为电阻的内能;在非纯电阻电路中W>Q,表明电流做的功只有一部分转化为内能,另一部分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计算非纯电阻电路中通过导体转化为内能的部分只能用Q=I2Rt

20、电热功率的计算:

Q=I2Rt,电能转化为热时的发热功率即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功率跟导体中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八、电磁学

1、磁感线:

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从它北极出来,回到南极。

(磁感线是不存在的,用虚线表示,且不相交,磁体内部,磁感线是从南极到北极)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2、奥斯特(丹麦)最先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即电与磁的关系)。

3、电流的磁效应:

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甲乙),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甲丙)

 

4、安培定则:

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

5、电磁铁的原理:

电流的磁效应[决定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①、匝数相同,电流越大,磁性越强。

②、线圈匝数;电流相同,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

6、电磁继电器:

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工作电路通断的开关。

它利用低电压、弱电流电路的通断来间接地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的电路的装置。

7、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电动机原理),力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磁感线的方向都有关系。

(电流方向或磁感线的方向改变时,通电导线的受力方向改变)[电生磁实验]

 

8、法拉第(英)发现了电磁感应,进一步揭示了电与磁的联系。

9、电磁感应: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而产生电流的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方向既跟导体的运动方向有关,又跟磁感线的方向有关)[磁生电]

 

赠送相关资料

考试答题的技巧

拿到试卷之后,可以总体上浏览一下,根据以前积累的考试经验,大致估计一下试卷中每部分应该分配的时间。

安排答题顺序关于考试时答题顺序,一种策略是按照试卷从前到后的顺序答题,另外一种策略是按照自己总结出的答题顺序。

无论采取哪种策略,你必须非常清楚每部分应该使用的最少和最多的答题时间。

按照自己总结的答题顺序:

先做那些即使延长答题时间,也不见得会得分更多的题目,后做那些需要仔细思考和推敲的题目。

例如,数学先做会做的题目,再做难题,所谓难题,就是你思考了好几分钟仍然无法做出的题目。

再例如,英语和语文,你可以先把填空、选择、作文等题目做完,然后再做阅读题目。

  数学处于高级阶段的贾甲在某次考试时,做到第5题时,实在做不出来,于是就先不做,继续往下做,到了第10题时,又做不出来了,心里有点着急,就暗自对自己说,“平静”、“平静”,于是隔过去往下做,到了第15题,又做不出来了。

于是就回头做第5题,想了几分钟后,仍然做不出来,于是就再做第10题,想了一会儿,突然想到了解题思路,于是就很快的做出来了,这时心情已经平静下来了,然后接着做第15题,想了一大会儿,只是想出了某一步骤,于是就把这一步骤写在试卷上,并猜了个答案写上,然后再回头做第5题,想了一会儿就做出来了。

然后,他用了几分钟检查了所有题目,发现没有大的错误后,他就再做第15题,他在脑子里把与这道题目相关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逐一回忆,由于他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回忆了几遍之后,他终于想出了第15题的解题思路,于是就很快的做出来了。

一、答题原则

大家拿到考卷后,先看是不是本科考试的试卷,再清点试卷页码是否齐全,检查试卷有无破损或漏印、重印、字迹模糊不清等情况。

如果发

答题时,一般遵循如下原则:

1.从前向后,先易后难。

通常试题的难易分布是按每一类题型从前向后,由易到难。

因此,解题顺序也宜按试卷题号从小到大,从前至后依

次解答。

当然,有时但也不能机械地按部就班。

中间有难题出现时,可先跳过去,到最后攻它或放弃它。

先把容易得到的分数拿到手,不要

“一条胡同走到黑”,总的原则是先易后难,先选择、填空题,后解答题。

2.规范答题,分分计较。

数学分I、II卷,第I卷客观性试题,用计算机阅读,一要严格按规定涂卡,二要认真选择答案。

第II卷为主观性试

题,一般情况下,除填空题外,大多解答题一题设若干小题,通常独立给分。

解答时要分步骤(层次)解答,争取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