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写作文的小孩作文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681604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怕写作文的小孩作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怕写作文的小孩作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怕写作文的小孩作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怕写作文的小孩作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怕写作文的小孩作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怕写作文的小孩作文教案.docx

《怕写作文的小孩作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怕写作文的小孩作文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怕写作文的小孩作文教案.docx

怕写作文的小孩作文教案

怕写作文的小孩作文教案

入门篇第三课人物描写#神态描写

教学目的:

让孩子掌握神态描写的基本要领

教学重点:

通过五官和脸部肌肉的细微变化来准确、生动、形象地表现某一神态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什么是神态

教学方法:

妈妈先解说,每个方面举一、两个例子,然后让孩子顺着思路举例,能举几个是几个,不要强求。

(备注:

这个内容高年级的孩子可以跟他(她)简单解说,低年级孩子不要求,但讲课的妈妈自己必须有所了解。

1、名词解释:

神,这里指神气和表情;态,这里指态度;神态,即人物的神气、表情和态度。

2、举例:

神气{正面:

满面春风、容光焕发、神采飞扬、神采奕奕、精神抖擞、威风凛凛等

负面:

垂头丧气、无精打采、气急败坏、失魂落魄、气势汹汹、歇斯底里等

表情{正面:

兴奋、欢喜、得意、安详、大方、慈祥、稳重、妩媚等

负面:

痛苦、悲伤、失望、烦躁、害羞、生硬、凶恶、轻浮等

态度{正面:

友善、慈和、热情、尊敬、严肃、认真等

负面:

凶狠、粗暴、冷淡、轻视、滑稽、浮躁等

3、神态的外在表现:

主要通过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牙齿、舌头、耳朵和面部肌肉的运动变化表现出来。

所以,神态描写实际上就是动态的肖像描写。

二、照图说话

教学方法:

妈妈找到各种人物表情的图片,让孩子指出图片头像是那一类神态(如开心、生气、害羞等等),然后要求他(她)认真观察,说出眉毛、眼睛等的变化情况,每说完一个头像,便将刚才的话写下来。

图片(在网上有N多表情图片,妈妈们可自己找)

注意事项:

准确、生动、形象、传神

准确——指描写要符合观察到的事实;

生动——指描写要抓住微小的细节变化;

形象——用类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传神——抓住重点(最显眼和突出的地方),适当夸张。

三、实际操练

教学方法:

妈妈让孩子随身携带笔和小本本,选取一个具体的人物,可以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家人,也可以是同学朋友等熟悉的人,或者是街头随便逮一个陌生人,认真观察他们在不同情况下的神态,随时记录下来。

督促一星期左右,让他(她)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入门篇第四课人物描写#动作描写

教学目的:

让孩子掌握动作描写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将大动作分解成一系列小动作的训练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动作的描述——动词+修饰语

教学方法:

妈妈在每个小项目中一边做示范动作,一边口述例句,然后指出其中的动词和修饰语,然后让孩子做一个动作并用文字造句,着重标示出动词和修饰语。

(具体动作和句子由各自的教学环境确定,是“即兴表演”。

1、方向+动词:

例子:

他高高地举起了手;我向右转了个身。

2、轻重+动词:

例子:

他的拳头重重地打在了墙上;妈妈轻轻地摸了摸囡囡的头。

3、动词+数量:

例子:

他迅速地后退了几步;我踢了他一脚。

4、快慢+动词:

例子:

手里的菜刀飞快地舞动着;他被吓得马上跳了起来。

5、程度+动词:

例子:

他深深地吸了口气;他牢牢地抓住了我的手。

6、质量+动词:

例子:

他麻利地拆开了包裹;我一个漂亮的转身躲开了狗狗的攻击。

7、比喻+动词:

例子:

球象箭一样飞了出去;她象一只刚出笼的小鸟,在操场上奔跑、跳跃。

二、动作的细分

教学方法:

妈妈选取一个日常动作,一边演示,一边让孩子注意发出动作的是身体的那一个部位(手、脚、头、腰等),以及这个动作的方向、轻重、数量、快慢、程度、质量等,然后记录下来造句、润色。

(补充说明:

许多孩子在作文中无话可说,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平时不注意观察,不注意观察的原因又主要是不懂得怎么样去观察,因为他们的思维是跳跃性的、感性的,思路很难有一个清晰的途径,所以家长应该在平时就进行有效的引导。

我在教学中注意到这个问题,是因为教科书只是说观察如何如何重要,却没有可操作性强的、体系化的观察能力训练指导,于是才另辟蹊径,以观察能力的训练为入门作文的中心。

范例:

削苹果

妈妈开始削苹果了,只见她左手捏着苹果,右手拿着一把水果刀,水果刀的刀口对准苹果的“额头”“亲”了一口,妈妈的右手手腕稍稍一偏,再轻轻地沿着苹果弯弯的“额头”转动起来,于是就有一片苹果皮离开果肉翘了起来;接下来,妈妈的左手慢慢地转动手中的苹果,拿刀的右手均匀地用力,苹果皮便象纸条一样,一圈一圈地离开果肉;不一会儿,一个水灵灵的苹果就削好了。

三、连续性动作描写

教学方法:

妈妈选取一个日常事务,例如拖地、洗衣服、炒菜、做饭等,这些事务都是由一系列较大的动作组成的连续性动作,而每一个较大的动作又还可以细分为许多小动作,每个小动作都有方向、轻重、数量、快慢、程度、质量等,且都可以用比喻来修辞。

妈妈可以先示范,让孩子观察各个动作要领并作简单笔录,再让孩子自己操作加深印象,最后将整个事务用文字表达出来。

范例:

我来到厨房烧小菜了。

我打开煤气灶,放上铁锅,倒入少些菜油。

过了一会儿,油开始冒烟了,我就把刀豆倒下去,用铁铲翻了几下,就把浇好的肉骨头放进去,又放了一些水。

接着,我放了一些调料,盖上锅盖让它烧。

过了两分钟,我把火关小一些,再让它烧。

又过了五分钟,爸爸说:

“差不多了。

”我就去揭开锅盖,放一些味精,又拌了几下,我就把刀豆烧肉骨头盛起放在碗里,端到了菜桌上。

入门篇第五课人物描写#语言描写

教学目的:

让孩子掌握语言描写的常见方法

教学重点:

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的性格和说话时的情景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名词解释

教学方法:

妈妈跟孩子简单解说一下就行了。

语言:

简单地说,语言就是人说出来的话,包括对话和独白,对话为人物之间的交谈,独白即是自言自语。

语言描写:

就是把人物的话用文字记录下来。

二、写好说话内容的几个简单技巧

教学方法:

妈妈先说几个词,然后让孩子接龙,看他(她)能说出几个,妈妈可以补充,举造句的例子也是如此。

特别提醒:

下面这些词语在整篇作文中要用得适当,不要用得太多让人觉得太花哨,关键时候用一两个就够了。

1、运用语气词、象声词、感叹词

用在句首的词有:

喂、哎、咦、、嗯、哼、唉、呸、哇、哎呀、哇噻等等

用在句尾的词有:

啊、呀、呢、吗、哈哈、呵呵、呜呜、嘿嘿、啦等等

例子:

“喂,你到哪里去?

”“哦——,我去领奖,中大奖啦!

2、运用一些方言、土语或特定语言

例子:

方言——“唔该,去天河城点走哇?

”一个老大爷问街上的保安。

土语——“跟他说话,真是鸡同鸭讲,一点都说不来啊。

特定语言——“菜鸟一个!

”“哇噻,发现一个青蛙!

3、套用一些成语、歇后语

例子:

成语——“说起我家那小子,那可真是一表人才、万里挑一,打着灯笼都难找的绝代天骄啊!

歇后语——“一点到他的痛处,他就好像屁股底上安了弹簧——一蹦老高,反应大得很咧!

4、特殊字音的注解

例子:

“OK,长城,VeryGood!

(牛,长城真牛!

)”一个外国老头兴奋地喊道。

三、写活说话人的几个方法:

教学方法:

妈妈在举例子的时候辅之于相应的动作、表情等,对例子的选择,最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另外造个句子,讲完例子之后,再让孩子模仿造句2~4个句子。

1、对话+动作:

例子:

老师走上讲台,放下课本,喊道:

“上课!

2、对话+表情:

例子:

“我错了。

”小明低着头,满脸通红。

3、对话+心理:

例子:

我吓了一跳,心想,完了,不由长叹:

“好惨啊!

4、对话+语气:

例子:

“大小姐,你怎么啦?

嘴巴翘得那么高?

”妈妈嘻嘻笑道。

5、对话+语调:

例子:

“我绝对不会放过你的!

”老狼恶狠狠地咆哮。

6、对话+音质:

例子:

“阿姨,那边的花好好看喔!

”一个清脆的童音在我耳边响起。

四、对话内容要紧扣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当时情景

1、解说

教学方法:

妈妈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用孩子能听懂的话转述下面的内容。

同时举一些身边的例子,比如家人、邻居、同学、朋友的性格特征和他们说的一些话,让孩子有更切实际的感受和理解。

言为心声,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遇到同一件事,各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说出的话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平时就要留意不同性格的人说的话,这样,在写作文的时候才能把人写活;另外,同样一个人,面对不同的情景所说的话也是不一样的,这也需要我们平时多多留意。

例子:

情景——教室门不知被谁打了一个大洞,以下是各人的对话:

“是谁?

是谁踢坏的?

”一向慈和的班主任刘老师瞪着眼吆喝道。

“看我干嘛?

”小勇小声嘀咕,“又不是我,我怎么知道。

淘气鬼小明吐了吐舌头:

“嘻嘻,谁又要倒大霉了!

“老师!

我知道。

”“小燕子”紫云高高地举起了手,“是王军!

“你放狗屁!

我碰都没碰!

”王军气得满脸通红,恶狠狠地朝紫云高喊。

2、练笔

教学方法:

布置下题目后让孩子先写,大概10分钟左右,然后检查,先挑出优点表扬一下(比如很生动、很贴切等等),再跟孩子提一下进一步提高的建议(如词语的运用、说话人的动作表情等)。

情景题目范例:

1、讲价钱;2、我做错了,妈妈很生气;3、我做对了,妈妈很开心等等

入门篇第六课人物描写#心理描写

教学目的:

让孩子掌握心理描写的具体运用方法和要点

教学重点:

心理描写的方法和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名词解释

教学方法:

妈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跟孩子大致说一下,以了解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心理:

简单地说,就是内心的想法

解说:

当人们遇到某件事时,心里都会产生一定的想法。

比如,当你做错了一件事,害怕大人会惩罚,你心里会怎么想?

后来大人并没有惩罚,而是耐心细致地教你怎么做才能做对,你心里又会怎么想?

把这些想法用文字写下来,就是心理描写。

同样的道理,当别人遇到另外的事情时,他的心里也肯定会有什么想法,你可以根据他的性格,还有他当时的处境,猜测他会有什么样的想法,把这些猜测用文字写下来,也是心理描写。

总之,心理描写就是把人物心里的想法写出来。

二、心理描写的方法

教学方法:

妈妈先讲解一些,然后举例子,下面的例子只供参考,妈妈可以自己造一个孩子比较熟悉容易接受的句子,然后让孩子仿照造句2-3句。

1、用“XX觉得”、“XX认为”等词,或“XX想起”的句式,引导出这个人的心理活动

例子:

爸爸觉得事情有点奇怪,明明放在桌子上的钥匙,怎么一转眼就不见了呢?

老师认为刘华肯定欺负了小王,因为当时只有他们两个人在教室。

看到爷爷的相片,我不禁想起小时候的事情——

2、通过自言自语来引出心理活动的内容

例子:

“完了。

”小明暗叫,“明天就要开学了,可我的寒假作业还有那么多没做呢!

我该怎么来跟老师说呀?

3、通过幻觉、梦境来描写心理活动

例子:

梦境——过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

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说坐着他的爷爷,耷拉着两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凡卡》)

幻觉——《卖火柴的小女孩》里,小女孩划了一根火柴、两根火柴和三根火柴时在火光中看到幻觉。

4、与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结合起来描写心理活动

例子:

小明走着走着,突然,前面一团黑影掠过,“我的妈呀!

”吓得他脖子一缩,感到两脚冰凉,提不起来,“那是什么东西?

”他想起一部动画片里的故事,一只凶猛的老虎从动物园里跑了出来,还吃了两个小孩子——

四、课堂练笔

教学方法:

妈妈选择一个自己的孩子不久前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者对他(她)来说记忆深刻的事情,简单提示过后,让孩子进入写作,时间控制在5——10分钟左右,字数不限制。

孩子写完后再评点,评点的方式是“夹心饼干”——先表扬,然后指出缺点,最后再表扬和鼓励。

题目范例:

1、写一段做错了事时,自己的心理活动;

2、写一段成功完成了一项大人交待的任务时,自己的心理活动;

3、写一段曾经做过的梦。

教学目的:

让孩子把握定点观察静态景物的基本顺序

教学重点:

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地观察、分解景或物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单个物的定点静态描写

教学方法:

妈妈选择一个常见的物品作为教学道具,为了利于展开观察,最好不要太复杂,但又必须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和色彩层次,我的建议是盆景或台灯等小摆设,如果没有这些,种养的花草也好,花草也没有的话,那就麻烦去菜市场买几颗蔬菜吧。

将道具摆放在课桌前,按照下面的顺序引导孩子观察和记录,最后整理润色成文就OK了。

1、整体形象:

轮廓——高大、小巧、精致、魁梧、挺拔等;形状——伞状、球冠状、圆球状、圆锥体等;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红、黑、白等;气味——香、臭、清香、浓香、淡淡的香等;风格——可爱、漂亮、秀气、古朴、端庄等。

(备注:

根据道具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两个方面就行了)

例文:

今年的六.一节,妈妈送给我一盏卡通台灯,一条小狗趴在柔和的灯光下,可爱极了!

2、将道具分成上、中、下(或者前、中、后)三个部分,按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或者从前到后或从后到前)的顺序进行排列。

上面这个台灯,就可以分成上、中、下三个部分,上部为灯罩、中部为毛绒狗狗,下部为底板。

3、每一个部分为一个小段,按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由表及里地描绘道具的形状、颜色、光泽、质地、状态、风格等。

还是以上面的台灯为例。

例文:

(上部)台灯的灯罩连接在一根头部弯曲的小铁杆上,是一个梯形的圆柱,上面蒙着一层米黄色的棉布,棉布在灯罩下摆部位褶皱成花瓣的形状,整个灯罩看起来就像一朵被累累的果实压弯了脖子的向日葵,而灯泡,就藏在向日葵的肚子里面,只要一开灯,它就散发出温暖而又柔和的光芒。

设计师的心思很是细腻,考虑非常周到,灯罩的棉布用松紧带套在小铁丝编织的笼子上的,如果脏了,就可以脱下来给它“洗澡”。

(中部)最可爱的是那只趴在灯光下的小狗,这是一只毛绒做的狮子狗,全身披着长长的毛发,嫩黄嫩黄的,摸上去非常柔软细腻。

我估计这只小狗应该是个小女孩,因为她的头上扎着两个蝴蝶装的发结,身上穿的也是碎花布做的连衣裙。

(下部)把小狗托起来的,是台灯的底板,底板上面铺着和灯罩一样的米黄色的棉布,底板的周边,棉布也褶皱成花瓣的形状,小狗狗趴在那里,就像趴在观音菩萨的莲花座上一样。

4、对道具进行总体的评价。

续上例。

例文:

我很喜欢这个可爱的台灯,更感谢妈妈给了我快乐的童年,我要在台灯下好好学习,让妈妈经常有愉快的心情。

二、景的定点静态描写

教学方法:

妈妈带孩子到阳台上放眼观察,如果只看到对面的墙的话就只有出门了。

选择的景点范围不要太大,但景观要有一定的纵深(就是从远到近都要有景物,远处不要太空旷,近处也不要太浓密,一眼看过去,不会被近前的东西遮挡,并且远处能看到东西)。

1、首先确定描写顺序:

从远到近,从近到远,从上到下,从下到上。

2、按选择的顺序将景物分成远处、中间、近处三个部分,每个部分为一个小段落。

3、将每个部分所看到的具体内容(树啊、房子啊、车啊、湖啊、山啊、云彩啊等等)记录到相应的段落。

4、通过各种修辞手法将前面的内容润色。

5、通过朗读的方法再次修改,直到念起来通顺为止。

例文:

建议看看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写荷花(就是“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的那一段)。

入门篇第八课景物描写#移步静态描写

教学目的:

让孩子把握较大空间范围的基本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

制定观察的路线和先后顺序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确定描写对象

教学方法:

根据孩子的年级选择相应的描写对象,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自己两室一厅以上的房子就可以了;三、四年级的孩子,可以选择自己居住的小区,如果小区很大,则选择小区的其中一部分;五、六年级的孩子,则可以选择大型超市或购物中心,也可以选择公园或大型小区;初中的孩子则选择旅游风景区或大一点的社区。

二、制定观察路线

教学方法:

在观察之前,妈妈先与孩子一起共同制定观察路线。

首先,画下描写对象的平面地图,先标注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然后在地图上标上大致的物品或景点;

其次,制定一条合理的观察路线,要求不要重复,又能全部观察一遍;

再次,依据观察路线,按先后顺序给物品或景点标上1、2、3、4——的序号;

最后,确定一至三个物品或景点作为重点观察对象。

举例:

(很遗憾,画的平面图传不上来,网站不支持BMP格式,可我的电脑又没有图片格式转换的工具)

三、实地观察记录

教学方法:

妈妈与孩子一起按照前面的规划实地观察,带上笔和笔记本,将观察到的主要物品或景物简单记录。

记录要求:

写下各种物品或各个景点的名称,并记录下它们的形状、颜色、质地、光泽、状态等(即本教材第一课的内容)。

四、整理润色成文

教学方法:

妈妈让孩子根据记录的内容单独完成写作,然后评讲。

写作前讲明要求:

1、文章的先后顺序符合先前制定的路线图;2、有一定的比喻、作比较、夸张等手法;3、语句通顺

评讲:

1、看孩子的作品有没有达到要求;2、挑出可以表扬的地方;3、指出应该改进的地方;4、激励

入门篇第九课景物描写#定点动态描写

教学目的:

让孩子把握对运动事物观察和描写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准确抓住描写对象运动部位的动态变化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课题引入

教学方法:

妈妈用自己的话将下面的内容跟孩子解说一下就OK了,尽量口语化。

1、妈妈提问:

如果我们留心观察周围的景物,比如花草树木山石水土,或者流水星星等等,就会发现,它们并不是一直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的,而是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当中,例如风吹过时,小草会摇曳,你能不能举出其它一些会动的景物的例子来呢?

2、孩子回答:

(提示:

河水、雨水、瀑布、湖水、池水等水的运动,风吹过时花草树木的运动,天上云彩的变化,星星的闪烁,汽车、火车、飞机、风筝、摩天轮等人造事物的运动等等。

3、妈妈表扬并适当补充:

4、解说: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景物的运动变化,我们的世界才不会死气沉沉,而是充满了活泼的生机。

可是,这些东西老是在动,我们要怎样写,才能把它们写出来呢?

还记得我们前面学过的人物动作描写吗?

(停顿,让孩子回答)实际上呢,人物的动作和景物的运动是一样的,都是在动,所以,景物的动态描写和人物的动作描写,方法也是一样的,区别就是一个写的是人,一个写的是花草树木山石水土等景。

5、复习动作描写的笔记

(一、动作的描述——动词+修饰语

1、方向+动词:

2、轻重+动词:

3、动词+数量:

4、快慢+动词:

5、程度+动词:

6、质量+动词:

7、比喻+动词:

二、动作的细分

注意发出动作的是身体的那一个部位(手、脚、头、腰等),以及这个动作的方向、轻重、数量、快慢、程度、质量等

三、连续性动作描写

一个日常事务,例如拖地、洗衣服、炒菜、做饭等,是由一系列较大的动作组成的连续性动作,而每一个较大的动作又还可以细分为许多小动作,每个小动作都有方向、轻重、数量、快慢、程度、质量等,且都可以用比喻来修辞。

6、妈妈归纳总结:

写景物的变化和写人物的动作一样,首先要知道怎么样来描述它的运动变化,然后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对它的变化进行细分,而一个连续性的景物变化,我们也可以把它细分成许多小变化。

接下来,我们就来练习一下对景物的动态描写,根据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这节课我们先练习定点描写,也就是站在一个固定的地方看景物,然后将这些景物写下来。

二、单个动态物件的定点描写

教学方法:

一定要有实物,让孩子认真观察,可以让物件不断重复运动模式,直到孩子能够根据当前看到的现象脱口说出下一步的运动状态为止。

1、确定描写对象

根据孩子而定,参考:

低年级的孩子可以选择动作变化相对复杂一点的电动玩具作为描写对象,中高年级的孩子可以选择一棵小树(盆景树木即可),通过风扇来制造不同速度的运动。

2、观察记录

观察指导:

密切关注描写对象主要的运动部位,以及这个运动部位的方向、轻重、快慢等。

例如电动狗的眼睛滚动、四脚爬行、尾巴和头的摆动,是朝那个方向动,速度快不快,各个部位运动的先后顺序是怎么样的,等等;风吹着的小树,它的树干是动不动?

树枝和树叶又动不动?

如果动,又是朝哪个方向动?

速度快不快?

等等。

观察记录:

将观察到的内容用词语记录下来。

3、整理成文

将记录的词语扩展为句子,然后用上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再把描写对象与平时看到过的类似现象做一些简单的比较。

大约50到100个字就行了。

三、多个动态物件的定点描写

教学方法:

低年级的孩子,可以同时摆放三个以上开动电动玩具;中高年级的孩子则可以去游乐场所定点观察三个以上的开动的娱乐器械,或者公园里的喷泉假山,或者夜景中的车流和煽动灯光等;有条件的,比如农村的孩子,直接观察流动的水草和摇曳的树木就行了。

1、确定描写的顺序:

从远到近,从近到远,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东到西,从西到东等等都可以,总之,要有一个顺序。

2、按照顺序,对每一个确定对象进行描写就行了,也就是刚刚学过的单个动态物件的描写。

3、让孩子自己通读写好的文字,看各个物件之间有没有适当的连接词进行衔接,念起来通不通顺。

入门篇第十课景物描写#动静结合描写

教学目的:

让孩子了解对景物综合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描写的顺序和景物动态与静态的比较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课程引入

教学方法:

妈妈将下面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向孩子讲述就OK了。

解说:

我们分别从定点和移步两个方面,学习了对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掌握了一些景物描写的方法。

但是,在现实中,并没有一直静止不动的景物,也没有一直动个不停的景物,而是有的时候是静止的,有的时候是运动的;另外,在一个大范围的风景里,也是有的景物在运动,同时又有一些景物是保持静止。

这就是所谓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相互结合,才是我们经常看到的现象。

我们写景物,就是用笔作“摄影机”,把看到的景物通过文字记录下来,既然现实中的景物是动静结合的,我们的描写当然也要动静结合。

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就是怎么样来对景物进行动静结合的描写。

二、范文评析

教学方法:

妈妈依照下面的步骤执行就行了。

1、妈妈让孩子看范文,并朗读一遍: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比喻)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排比+比喻)。

(静态景物)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比喻)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比喻)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起风前),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起风后)【对起风前后的景物作比较】。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动态景物)

2、评析第一步:

让孩子指出哪些是静态的景物描写,哪些是动态的景物描写。

(提示:

黑色文字部分为静态描写,红色文字部分为动态描写。

评析第二步:

让孩子分别指出静态描写部分和动态描写的描写顺序是什么。

(提示:

静态部分为由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到点【点缀着些白花】,动态部分为从高【叶子】到低【流水】)

评析第三步:

让孩子指出比较明显的修辞手法。

(提示:

有下划线的为比喻句,倾斜的文字为作比较)

评析第四步——妈妈小结: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对景物的描写,要做到动静结合,既有静态的描写,又有动态的描写,在描写之前,还要确定一定的描写顺序,这样才不会东一下西一下搞得颠三倒四,在描写的过程中,最好展开积极的想象,把自己看到的景物通过修辞手法表达出来。

记住了吗?

请你复述一遍我刚才说的话(注:

意思到了就行)。

三、实际操练

教学方法:

妈妈确定描写对象之后,带孩子实地观察,充分发挥他的视觉、嗅觉、味觉、听觉和触觉的全面功能,指导孩子按照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提醒孩子那些地方应该做必要的观察记录。

完后,让孩子根据记录独自写作,最后妈妈评点,让孩子根据评点内容修改。

1、确定描写对象

低年级的孩子可以选择小区一角或假山、小山,中高年级的孩子可以选择公园一角,选择的风景最好有花草树木,还有流动的水,有动物或车辆走动也可以。

2、确定描写顺序

描写的顺序,其实在观察时就应该形成,观察时确定了顺序,好奇心强的孩子才不会东张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