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音乐9.docx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音乐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音乐9.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音乐9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音乐-9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
30,分数:
60.00)
1.教学策略直接关系着教学的全过程与最终结果,是教学实施中的核心环节。
下列关于教学策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重视情景创设
∙B.注重音乐体验
∙C.加强知识讲授
∙D.关注合作探究
A.
B.
C. √
D.
解析:
2.1834年《新音乐杂志》的创刊人是______。
∙A.勃拉姆斯
∙B.舒曼
∙C.门德尔松
∙D.贝多芬
A.
B. √
C.
D.
解析:
舒曼,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曾在莱比锡大学学法律,19岁起师从维克学钢琴,1834年创办《新音乐报》,刊发了大量评论文章,成为当时德国音乐艺术生活中革新与进步艺术倾向的喉舌。
3.下列力度记号中,表示强弱程度最强的是______。
∙A.ff
∙B.mf
∙C.pp
∙D.f
A. √
B.
C.
D.
解析:
4.门德尔松的《第三交响曲》也叫《______交响曲》。
∙A.苏格兰
∙B.意大利
∙C.芬兰
∙D.捷克
A. √
B.
C.
D.
解析:
《第三交响曲》(《苏格兰交响曲》)和《第四交响曲》(《意大利交响曲》)是门德尔松最为著名的两部交响曲作品。
5.春节晚会渐渐成为老百姓特殊的“年夜饭”。
晚会往往会以欢腾喜庆的《春节序曲》为开场和结尾音乐,其音乐形式是______。
∙A.打击乐
∙B.交响乐
∙C.管弦乐
∙D.歌剧
A.
B.
C. √
D.
解析:
《春节序曲》是《春节组曲》的序曲部分,集中表现中国人过春节的热闹景象。
它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李焕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
这首乐曲是采用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与陕北民歌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
6.下列不属于三大安魂曲的是______。
∙A.莫扎特的d小调安魂曲
∙B.威尔第的安魂曲
∙C.佛瑞的安魂曲
∙D.亨德尔的安魂曲
A.
B.
C.
D. √
解析:
三大安魂曲有莫扎特的d小调安魂曲、威尔第的安魂曲和佛瑞的安魂曲。
7.西方音乐史上享有“钢琴诗人”美称的音乐家______是______人。
∙A.李斯特,匈牙利
∙B.肖邦,波兰
∙C.奥芬巴赫,法国
∙D.斯美塔那,捷克
A.
B. √
C.
D.
解析:
波兰著名钢琴家、作曲家弗里德里克·肖邦被人们誉为“钢琴诗人”。
他善于通过钢琴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在他的音乐作品中,每一个旋律、每一个装饰音,都充满了诗一般的幻想。
8.《沂蒙山小调》其旋律来自花鼓调《十二月调》,曾被填上《打黄河会》的歌词,这首新民歌总称为“小调”,但是其旋律舒展,感情奔放,带有明显的______风格。
∙A.民谣
∙B.童谣
∙C.山歌
∙D.信天游
A.
B.
C. √
D.
解析:
《沂蒙山小调》是带有山歌风格的小调。
9.《牧童短笛》是由贺绿汀所作的一首______。
∙A.小提琴曲
∙B.大提琴曲
∙C.钢琴曲
∙D.笛子独奏曲
A.
B.
C. √
D.
解析:
《牧童之笛》是驰名世界的中国优秀钢琴作品之一。
1934年,欧洲著名作曲家、钢琴家亚历山大·齐尔品来我国征集“中国风味的钢琴作品”时,曾举办了“中国钢琴作品比赛”,当时正在上海国立音专求学的贺绿汀以《牧童短笛》应征,荣获头奖。
此后齐尔品把这首钢琴曲带到欧洲亲自演奏,并在日本出版。
从此,这首钢琴曲闻名国内外,成为各国钢琴家们的常备曲目之一。
10.调式音级以主音为中心,主音上方大七度的音,叫做______。
∙A.上中音
∙B.导音
∙C.下属音
∙D.下中音
A.
B. √
C.
D.
解析:
11.民歌的创作和演唱以______为基本特征。
∙A.自由性
∙B.即兴性
∙C.创作性
∙D.生动性
A.
B. √
C.
D.
解析:
12.下列作品属于肖邦创作的是______。
∙A.《苏格兰交响曲》
∙B.《冬之旅》
∙C.《d小调前奏曲》
∙D.《诗人之恋》
A.
B.
C. √
D.
解析:
《苏格兰交响曲》是舒伯特的代表作;《诗人之恋》是舒曼的代表作;《冬之旅》是舒伯特的代表作;《d小调前奏曲》是肖邦的代表作。
13.长鼓舞是下列哪一个民族的舞蹈?
______
∙A.蒙古族
∙B.满族
∙C.朝鲜族
∙D.鄂伦春族
A.
B.
C. √
D.
解析:
长鼓舞,中国少数民族舞蹈。
以击打长鼓,边击边舞而得名。
中国流传长鼓舞的有好几个少数民族,但以朝鲜族和瑶族最具代表性。
长鼓舞素有朝鲜族舞坛上的一颗明珠之美称,历来备受朝鲜族人民的珍爱。
长鼓舞具有上千年的历史,始终以其典雅飘逸的舞姿驰名中外。
14.莫扎特的歌剧《唐璜》又称______。
∙A.《唐·乔万尼》
∙B.《唐纳》
∙C.《石客》
∙D.《浮士德》
A. √
B.
C.
D.
解析:
15.音量是由下列哪项决定的?
______
∙A.振动的频率
∙B.振动的幅度
∙C.振动的方式
∙D.振动的时间
A.
B. √
C.
D.
解析:
16.《西厢记》的作者是______。
∙A.关汉卿
∙B.白朴
∙C.马致远
∙D.王实甫
A.
B.
C.
D. √
解析: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5本21折5楔子。
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今北京)人。
他一生写作了14部剧本,《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是他的代表作。
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汜天下夺魁”。
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
17.下列不属于混声合唱的是______。
∙A.男声+童声的混声合唱
∙B.男女四部混声合唱
∙C.男女声+童声的混声合唱
∙D.女声+童声的混声合唱
A.
B.
C.
D. √
解析:
混声合唱是合唱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由女声(或童声)与男声混合组织的合唱。
18.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在贝多芬的______交响曲的展开部的末尾,音乐描写“英雄在号角声中从死亡的深渊里站起”。
∙A.第三
∙B.第五
∙C.第六
∙D.第九
A. √
B.
C.
D.
解析:
19.我国第一所音乐学校——国立音专的校长是______。
∙A.任光
∙B.肖友梅
∙C.黄自
∙D.刘天华
A.
B. √
C.
D.
解析:
肖友梅,音乐教育家、作曲家。
字雪朋,号思鹤。
在蔡元培的支持下,他于1927年在上海创办了国立音乐院,这是中国第一所专业音乐院,为音乐教育事业与培养专业音乐人才奠定了基础。
20.1959年首演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获得极大成功的小提琴演奏家是______。
∙A.盛中国
∙B.闵惠芬
∙C.陈刚
∙D.俞丽拿
A.
B.
C.
D. √
解析:
1959年《梁祝小提琴协奏曲》首演,年仅18岁的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一举成名。
俞丽拿演奏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唱片发行量多达一百多万张,是中国器乐唱片发行量最多、影响面最广的唱片,为此她获得了中国首届金唱片奖,她还首演了许多中国作曲家的新作品,为中国作品演奏风格的研究做出重要的贡献。
21.柏辽兹是浪漫派作曲家中创作______的佼佼者。
∙A.钢琴作品
∙B.声乐作品
∙C.小提琴作品
∙D.标题交响乐
A.
B.
C.
D. √
解析:
在柏辽兹的音乐遗产中占首要地位的是交响乐。
他写了四部交响曲,其他管弦乐作品也不少。
理论方面他的《管弦乐配器法》很有影响。
在他的作品里,直接继承了贝多芬交响乐的传统,同时又表现了他的大胆革新,创作了自己新型的交响曲,即在交响曲的开头和每个乐章都加上标题(有时标题写得很详细),使音乐与文学更为接近,力图将文学中所捕写的生动而具体的形象,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使器乐的表现力更加具体和深刻,这就是常被人们称道的“标题交响乐”。
22.周小燕是______。
∙A.花腔女高音歌唱家
∙B.戏剧女高音歌唱家
∙C.抒情女高音歌唱家
∙D.通俗女高音歌唱家
A. √
B.
C.
D.
解析:
周小燕,上海音乐学院终身教授,是中国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故选A。
23.门德尔松首创了______体裁。
∙A.声乐套曲
∙B.钢琴套曲
∙C.无词歌
∙D.素歌
A.
B.
C. √
D.
解析:
在创作上,门德尔松首创了高雅纯净、形式短小的钢琴曲《无词歌》,指的是在那种伴奏音型衬托下,旋律如歌的钢琴小品,像日记一样把日常感受记录下来。
24.中国古代将收集民歌叫______。
∙A.收藏
∙B.采律
∙C.采风
∙D.踏青
A.
B.
C. √
D.
解析:
在我国古代,“采风”的含义主要是指采集民歌。
25.下列属于合唱中女中音声部音域的是______。
∙A.a1—g2
∙B.c1—a2
∙C.c1—b2
∙D.d2—c3
A. √
B.
C.
D.
解析:
26.音乐术语Allegro的中文含义是______。
∙A.慢板
∙B.快板
∙C.中板
∙D.急板
A.
B. √
C.
D.
解析:
27.“三全音”是______。
∙A.增四度或减五度音程
∙B.三和弦的三个音先后发音
∙C.大调式开头的三个音
∙D.三和弦的三个音同时发音
A. √
B.
C.
D.
解析:
28.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有歌剧______。
∙A.《胡桃夹子》
∙B.《黑桃皇后》
∙C.《伊奥兰特》
∙D.《曼弗雷德》
A.
B. √
C.
D.
解析: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十几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
他的音乐是俄罗斯文化在艺术领域内的最高成就之一,其风格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很多后者;主要音乐作品有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芭蕾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及六部交响曲、三部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音乐会序曲《1812》等。
29.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法,综合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形式,表现特定的人物和戏剧情节的舞台表演艺术被称为______。
∙A.歌剧
∙B.舞剧
∙C.京剧
∙D.吕剧
A.
B. √
C.
D.
解析:
舞剧是舞台剧本的一种,是以舞蹈作为主要表达手段的舞台艺术。
舞剧由若干要素组成,其中最主要的是人物、事件、矛盾冲突。
30.《伏尔加船夫曲》是______。
∙A.日本民歌
∙B.朝鲜民歌
∙C.俄罗斯民歌
∙D.加拿大民歌
A.
B.
C. √
D.
解析:
《伏尔加船夫曲》是一首流传很广的俄罗斯民歌。
故选C。
二、音乐编创题(总题数:
1,分数:
10.00)
31.为《静夜思》歌词创作旋律,要求旋律流畅,音乐形象符合诗词意境。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根据所提供的歌词,创作八小节的作品。
(简谱或五线谱均可。
)
(1)旋律与歌词形象符合。
(2)歌曲的结构规整,曲调流畅。
)
解析:
三、音乐作品分析题(总题数:
1,分数:
15.00)
32.分析歌曲《同一首歌》谱例,写出:
(1)调式调性;
(2)曲式结构:
(3)旋律特点。
(分数:
1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
(1)歌曲为F大调,4/4拍。
(2)歌曲结构为两段体(带再现的二部曲式)。
(3)A段由4个乐句构成,第一、二乐旬(第1~8小节)音乐流畅、平和,主题深沉、亲切、凝重,第三乐句(第9~16小节)是这个乐段的小高潮,接着连接第四乐句结束。
A段音乐抒发人们经过辛勤劳动获得丰硕成果、欢聚一堂亲切交流时的真挚感情。
B段也由4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第17~20小节)以下属和弦的分解形式,从高音开始,造成柔和的色彩和热烈的气氛,力度逐渐加强的处理,形成全曲高潮,抒发了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并与A乐段形成对比。
第二乐句(第21~24小节)是第一乐句的的变化重复,并有“#4”音的出现,形成暂时的离调,力度逐渐减弱的处理。
使感情进一步深化,体现发自内心的倾诉。
第三乐句(第25~28小节)是A段音乐主题的变化再现,第四乐句中的几度大跳,再次抒发出人们兴高彩烈的喜悦心情。
歌曲最后的结束句是一个典型的由下属功能转到主功能的补充终止形式,使歌曲在祥和、喜庆的气氛中结束。
B段音乐揭示了歌曲的主题思想——我们向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目标,唱着“同一首歌”去迎接新的辉煌。
)
解析:
四、教学设计题(总题数:
1,分数:
35.00)
33.对《同一首歌》谱例的分析,设计一课时的音乐课。
[要求]
(1)教学目标:
从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进行目标设计,注意行为动词的表述,具有可操作性。
(2)教学环节:
关注音乐本体,注重参与体验,注意学习方式,培养学习能力,方法适合全体学生。
(分数:
3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
同一首歌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同一首歌》,在歌声中回忆、抒发、诉说同窗之情,感受同学间的真挚情感。
2.通过学唱歌曲,激发对人间真情的追求,学会与人沟通,关爱他人。
能用真挚、深情的歌声表达人们对人间真情的渴望、呼唤,并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来体验、深化歌曲的意境、内涵。
教学重、难点:
学唱歌曲时各个声部之间的配合。
能够正确理解歌词的内涵,并能与歌曲产生共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同学们三年的初中生活就要结束了,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这三年只是短短的一瞬,但同窗的情谊却是难以忘怀的,大家曾经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迷惘、一起长大,今天就让我们在同一首歌的旋律中,回忆述说我们走过的美好时光。
(播放学生三年在校的学习生活)
二、教授新课
1.介绍歌曲
师:
歌曲创作于1950年,作为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电视直播的片头曲。
播出后受到人们热烈的欢迎。
《同一首歌》由陈哲、迎节作词,孟卫东作曲。
1996年,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曾和孩子们在上海举行的特奥会上唱过这首歌,以后中央三台又设置了“同一首歌”栏目,《同一首歌》就是此栏目的主题歌。
由此,《同一首歌》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进了千家万户,成了一首风靡全国的歌曲。
2.学习歌曲
师:
这首歌曲大部分同学都熟悉,但是否真正了解歌曲的内涵呢?
并且是否能用歌声真切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呢?
4月14号青海玉树发生7.1级大地震,全国人民齐心合力渡难关,而最能表现此情此景的就是《同一首歌》!
因此,我们应该学习一下,为玉树加油!
下面我就跟大家一起,把这首歌深入的了解一下。
3.在歌曲旋律的背景中,师生共同有表情地朗诵歌词。
4.学生分组思考
(1)你对歌词“大地知道你心中的每个角落”,“同样的感受给了我们同样的渴望”中的“角落”“渴望”是如何理解的?
(2)歌词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生:
回答(略)。
师:
角落——失意、孤独、无助;感受——对人间真善美的感悟、沟通、理解、鼓励;渴望——友谊、友情、真情:
主题思想——人间真情。
5.教师有表情地范唱,同时请同学们思考回答:
(1)A、B前后两段的旋律,在节奏、音区上有什么不同?
(2)教师在演唱过程中,A段与B段有什么不同的处理?
生:
回答(略)。
师:
(1)A段节奏疏缓,起音在5旋律起伏不大,B段节奏相对紧凑,旋律起音在1,且有几处是八度、九度大跳。
(2)A段情绪较为平缓,是用叙述的口吻演唱的,B段情绪较为激动,是用呼唤的口吻演唱的。
6.学生跟琴演唱并纠错
提示:
(1)句尾长音,时值要足,#4记号要唱准;
(2)八度、九度大跳时,声音、情绪要有思想准备;
(3)演唱时要真诚投入。
7.跟着伴奏演唱一遍
师:
歌曲像师长的谆谆教诲,又像同学之间的款款深情,既像充满阳光的母爱,又像儿女敬慕长辈之情,但是歌词中没有出现一个“爱”字,却以充满深情的口吻,表达了人间的真情——浓浓的爱。
特别是“春天把友好的故事传说”让人们沐浴在爱的阳光里。
8.师:
现在同一首歌已经唱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有多种演唱形式,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首不同版本的同一首歌,边听边思考采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
生:
略。
师:
合唱,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用“WU”演唱第二声部。
(1)老师唱第二声部,学生唱第一声部;
(2)老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
(3)加入歌词演唱。
9.学生自由讨论构思一种能比较恰当表现歌曲思想感情的艺术处理方式并实践。
10.最后请同学们欣赏由毛阿敏演唱的《同一首歌》。
三、欣赏并创作
师:
即将离开母校,你一定有许多不舍,你想对母校、老师、同学、好友说些什么呢?
欣赏完下面这段艺术院校大学生表演的诗朗诵,一定会带给你很多启示。
尝试着也创作一段作品,表达一下自己的心声吧!
1.学生讨论并创作。
2.选出代表进行表演。
四、总结
现在这首歌曲已经传遍整个大江南北,歌曲也采用了很多不同的演唱方式,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唱同一首歌,回忆往昔,共叙友情,相信这青春的旋律和纯真的誓言,一定会伴随我们走向美好的明天。
)
解析:
五、案例分析题(总题数:
1,分数:
15.00)
34.阅读案例,回答问题。
唱歌课《同一首歌》。
学生基本学会歌曲后,教师采用独唱、对唱、小组唱、全体齐唱等多种形式唱了一遍又一遍,但每遍都没有歌唱情感和歌唱技能上的任何提示和要求(如情绪、表情、速度、力度、音色、节奏等)。
结果重复演唱了许多遍后,不仅学生的歌声不见起色,而且大家均流露出厌倦之感。
请思考,歌声为什么会一遍比一遍乏味?
(分数:
1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这种教学现象,反映了音乐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性问题。
很明显,上述课例存在音乐教学目标不清晰,缺乏鲜明的指向性与达成性设计问题。
只重教学形式,就会有活动没体验,有形式没内容,一首歌毫无目的地重复了一遍又一遍,教学缺乏有效性。
其实,重复的意义在于“创造”,在于明确的指向性和达成性,就是说,音乐教学需要的是那种目标明确、活动指向清晰、充满创造意识的重复。
这一现象说明执教教师忽视了对教学目标的研究。
在新课程中,要特别重视对教学目标的研究与设计。
因为音乐课程价值体现在音乐课程目标上,而音乐课程目标则体现在音乐教学目标上,音乐教学目标则具体地体现在学段、学年、学期和学时等目标上。
因此,要重视音乐教学目标的潜效应,认真研究与设计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并紧密围绕目标来设计和展开音乐教学活动。
也就是说,在音乐教学中,形式服从于目标,方法取决于内容。
不管采用什么教学方式与手段,都必须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高水准的音乐教学不仅仅体现为教学形式的丰富,而更在于丰富教学形式所隐含的鲜明意图。
)
解析:
六、课例点评(总题数:
1,分数:
15.00)
35.对下列课例进行点评分析。
[要求]对教学设计进行客观评价。
内蒙草原
[教学目标]
一、了解蒙古民歌的风格特点,感受美丽草原的辽阔、宽广。
二、能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牧歌》。
三、能参与音乐的表现、创造活动。
[教学重点]
感受无伴奏合唱的意境美。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电脑、屏幕、投影仪、课件光盘、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媒体展示,创设情境
播放腾格尔演唱的歌曲《天堂》,投影仪同步显示草原风光的背景画面。
(随着悠扬、宽广、风格浓郁的歌声响起时,多媒体同步展示草原的各种风光图:
奔腾的骏马、欢叫的牛羊、洁白的毡房、劳作的牧人……)
2.讨论分析,引入主题
师:
同学们,刚才你们听的歌曲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它有什么风格特点?
师生交流,得出结论:
这是一首蒙古族歌曲,蒙古草原地域宽广辽阔,蒙古族人民喜欢骑马、狩猎,他们无论是在放牧、劳动时,还是在休闲、娱乐中,都喜欢引吭高歌,以表达内心的情感。
蒙古民歌大致可分为两类:
长调民歌(如《牧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和短调民歌《嘎达梅林》等)。
长调民歌大多为上下两个乐句的单乐段结构,其曲调悠长,起伏较大,节拍自由,节奏宽广。
短调歌曲的特点是:
曲调短小,节奏紧凑,结构对称,叙事性强。
这节课我们主要欣赏一首内蒙古的长调歌曲——《牧歌》。
二、情感唤起
1.初听《牧歌》,介绍无伴奏合唱
师:
本节课我们要欣赏歌曲的另外一种演唱形式,请同学们听听这首歌曲与以前听的合唱歌曲有什么不同,当你聆听这首歌时,仿佛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它是什么体裁的歌曲?
(学生展开想象,引出无伴奏合唱《牧歌》。
出示多媒体课件,解说什么叫无伴奏合唱)
2.熟悉主旋律
(随琴轻声哼唱歌曲旋律,并默数拍子)
3.复听,感受意境美
师:
请同学们仔细听听这首无伴奏合唱共有几个声部?
分别是哪些声部?
这些声部各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歌曲旋律有何特点?
(师生讨论交流,引出人声分类。
多媒体课件展示:
女高、女低、男高、男低)
教师总结:
这首无伴奏合唱由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四个声部组成,男女高声部声音响亮,是蓝天、白云的象征;男女低声部声音浑厚,是肥沃草地、羊群的象征。
歌曲旋律起伏不大,较平稳,每一句的尾音很长,象征茫茫无际的大草原。
作曲家是用丰满的多声部的人声音响,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一派美丽辽阔的景色……
三、情感深入
1.体验蒙古歌舞的风格特点
随着《牧歌》音乐的响起,教师带领学生用身体造型模仿出蒙古草原上的各种场景。
如:
蓝天、白云、骏马、牛羊、毡房等,用形体动作表现美丽的草原景色。
2.主题创编
以“美丽的草原”为题,引导学生用各种形式与方法(如歌词、诗歌、绘画、舞蹈)创编一段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
可分组进行,学生任选其中一项。
四、情感表达
1.按《牧歌》旋律演唱学生创作的歌词。
2.随着学生的歌声将学生们创作的草原风光画通过多面体展示台展现出来。
3.在《牧歌》声中学生表演舞蹈《美丽的草原》。
4.学生表演配乐诗朗诵《美丽草原我的家》。
(背景音乐:
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