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纲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67577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史纲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史纲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史纲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史纲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史纲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史纲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docx

《史纲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史纲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史纲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docx

史纲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

史纲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

第一章

【课后经典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近代中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前提是

  A.振兴实业              B.政体变革

 C.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D.改革教育制度

【答案】C

【答案解析】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

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只有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推翻封建主义,解放生产力,实现国家繁荣富强。

C项正确。

2、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

A.文化渗透B.经济掠夺C.军事侵略D.政治控制

【答案】C

【答案解析】资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等,都是靠军事侵略实现的。

用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之后,便开始了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

3、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反对国内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的斗争是

A.三元里人民的斗争B.太平天国农民运动C.义和团农民运动D.辛亥革命

【答案】B

【答案解析】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武装斗争,它只是反侵略,并非反封建。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是第一次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

B项为正确答案。

义和团运动只反帝,并没有反封。

辛亥革命反封,有间接反帝,但不是第一次。

4、从1840年至1919年的80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

但历史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的。

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其根本原因是

A.军事战略错误B.社会制度腐败C.经济技术落后D.思想观念保守

【答案】B

【答案解析】毛泽东对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原因的总结是:

社会制度的腐败,经济技术的落后。

而前者为根本原因。

经济技术落后是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重要原因。

5、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是在

A.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中日甲午战争之后D.八国联军侵华之后

【答案】C

【答案解析】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的思考、探索和奋起。

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但只是在少数官僚阶层觉醒。

中日甲午战争,小小的日本打败了偌大的清王朝。

从此,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6、中国近代历史上赔款最多的条约是

 A.《辛丑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答案】A

【答案解析】《辛丑条约》规定的赔款额4.5亿两白银,是所有不平等条约中赔款最多的。

7、《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新”,主要体现在

 A.勒索中国巨额赔款,控制中国财政B.通商深入中国内地,操纵中国经济命脉

C.反映列强资本输出、分割世界要求D.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答案】C

【答案解析】《马关条约》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外国资本家争先恐后地涌向中国投资。

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由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

二多项选择题

1、鸦片战争后的几年内,西方列强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主要有

A.中英《南京条约》B.中美《望厦条约》

C.中法《黄埔条约》D.中日《马关条约》

【答案】ABC

【答案解析】清政府和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接着,1843年10月,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

美国、法国等西方列强趁火打劫,逼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1844年7月签订中美《望厦条约》,10月签订中法《黄埔条约》。

2、鸦片战争以后,以下涉及对香港的割让的条约有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答案】AC

【答案解析】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中英《北京条约》规定,割让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归英属香港界内”,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实际使香港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点有

A.帝国主义操纵中国财政和经济命脉       

B.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依然保持着,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程度是世界上罕见的

 C.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要的经济形式

【答案】ABC

【答案解析】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概括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ABC项是这个特征的表现。

D项表述错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从来没有成为国家经济的主要经济形式。

4、毛泽东1948年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概括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把官僚资本主义作为革命对象,是因为官僚资本主义具有

A.买办性B.封建性C.软弱性D.垄断性

【答案】ABD

【答案解析】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是大官僚与大买办的结合。

一些地主、官僚,开始把从地租剥削和贪污、搜刮积累起来的财富投资于工商业。

所以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和垄断性。

C项是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

5、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接踵而来的瓜分狂潮,使中华民族的各阶级、各阶层普遍产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感,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普遍觉醒,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主要口号有

A.“师夷长技以制夷”B.救亡图存C.振兴中华D.“自强”、“求富”

【答案】BC

【答案解析】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图谋瓜分中国,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严复最先喊出了“救亡”的口号。

孙中山喊出“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A项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魏源提出来的。

D项是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提出的洋务目标。

6、西方列强通过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的主权有

A.领土主权     B.领海主权C.关税主权   D.司法主权

【答案】ABCD

【答案解析】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国等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权。

如:

割占香港岛,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外国船舰在中国领海自由航行,破坏中国的领海主权;外国人享受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协定关税,则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7、19世纪70至8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从侵占中国周边邻国发展到蚕食中国边疆地区,使中国陷入“边疆危机”,具体包括

A.英国侵入西藏、云南B.法国侵犯广西

C.俄国入侵新疆D.日本吞并琉球、侵犯中国台湾

【答案】ABCD

【答案解析】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终目的,是要瓜分中国、灭亡中国。

19世纪70至90年代,中国陷入“边疆危机”:

英国入侵西藏、云南。

法国侵犯广西。

俄国入侵新疆。

日本吞并琉球、侵犯中国台湾。

第二章

【课后经典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太平天国运动与洋务运动、维新运动的共同点是

A.坚决反帝的姿态B.坚决反封建的姿态

C.以救亡图存为目的D.代表先进的生产力

【答案】C

【答案解析】洋务派和维新派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不可能坚决彻底提出反帝反封建的主张,AB项错误。

太平天国是旧式的农民起义,不可能像维新派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D项错误。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采取的方式虽然不同,但都是在面临民族危亡时,希望通过起义或改革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它们的目的都是救亡图存。

C项符合题意。

2、在一定程度上说,太平天国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这种说法的根据是

A.其时间和空间跨度均属空前B.制定了比较完善的革命纲领

C.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长达十年D.对封建政权的打击非常猛烈

【答案】B

【答案解析】制定完备的革命纲领使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出来。

后期的革命纲领《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3、洋务派举办的民用企业,除少数采取官办或官商合办外,多数都采取的方式是

A.官督商办   B.民办官助   C.官僚买办   D.国有民办

【答案】A

【答案解析】洋务派共创办20多个民用企业,这些企业除少数采取官办或官商合办方式外,多数都采取官督商办的方式。

这些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

4、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是

A.《资政新篇》B.《天朝田亩制度》C.《万大洪告示》D.《原道醒世训》

【答案】B

【答案解析】《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也是农民战争史上第一次提出解决土地的方案,是近代中国农民阶级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一次伟大尝试。

5、戊戌政变后,新政措施大都被废除,被保留下来的是

A.京师大学堂B.准许旗人自谋生计C.改革财政D.改革行政机构

【答案】A

【答案解析】戊戌新政是十分温和的改良的政策,但遭到守旧势力的激烈反对,戊戌政变后,除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下来以外,其余一切新政措施都被废除。

6、《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具有进步性,其共同点主要体现在

A.主张男女平等B.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C.反对封建制度D.反映农民阶级均分财富的要求

【答案】C

【答案解析】《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是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反封建。

《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发展资本主义就必须反对封建主义。

所以其共同点是反封建。

7、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主要特点是

   A.产生于明末清初   B.是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C.最初来源于农民阶层   D.具有革命性与妥协性这两个鲜明的特点

【答案】D

【答案解析】民族资产阶级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压迫,发展缓慢,但又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联系比较密切。

正因为如此,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表现出两面性:

一面是革命、进步性;一面是妥协、落后性。

二多项选择题

1、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洋务运动中的洋务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标,二者的相同点有

A.都提出学习西方的军事科技,引进西方的机器技术人才

B.都提出学习西方教育模式和内容

C.都提出学习西方经济方面的管理

D.二者学习西方同属器物层面

【答案】ABD

【答案解析】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来自于魏源他们的早期维新思想,但他们只是停留在器物层面的学习。

如军事科技、机器技术、教育模式等。

没有深入到制度层面的学习,洋务派在生产经营方面仍然是封建管理方式。

C项不符题意。

2、《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太平天国领导者想建立的理想社会的特征有

A.有田同耕,有饭同食B.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C.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D.均贫富,等贵贱

【答案】ABC

【答案解析】《天朝田亩制度》的中心内容是有关土地制度的规定,其领导者希望通过施行这样的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3、下列关于洋务运动表述属正确的有

A.洋务运动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兴起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C.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D.洋务派兴办洋务目的是要使中国朝着独立的资本主义方向发展

【答案】ABC

【答案解析】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其指导思想就是具有早期维新思想的冯桂芬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其目的不是要使中国朝着独立的资本主义方向发展。

D错误。

洋务运动发展了若干民用工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等,在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打开了人们的眼界,中国近代教育由此开端,同时引起了社会风气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