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测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675684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测试语文试题.docx

《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测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测试语文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测试语文试题.docx

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测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测试语文科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6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选考历史的考生另有30分钟40分的加试卷。

2.答题前,请务必将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卡。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2分)

A.禁受/情不自禁角色/独角戏道行/景行行止蔓延/顺蔓摸瓜

B.辟谷/开天辟地压迫/迫击炮咋舌/咋咋呼呼躯壳/金蝉脱壳

C.滂沱/傍人门户阡陌/歼击机龃龉/深陷囹圄掾吏/不容置喙

D.哂笑/栖栖遑遑薜荔/霹雳舞摈弃/摒绝妄念粘贴/拈花惹草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缄默笔竿沽名钓誉韬光养晦

B.辐射寒暄提纲挈领咄咄逼人

C.木讷荧屏锲而不舍暇不掩瑜

D.攻讦桎梏消声匿迹按图索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

A.手机上垃圾短信滔滔不绝,家里骚扰电话接二连三,电脑上垃圾邮件铺天盖地,已不仅让当事人不堪其扰,更为刑事犯罪提供了土壤,政协委员疾呼为个人信息立法。

B.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江河日下。

如今各国都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积

极采取补救措施。

C.随着5日俄中选委99.3%计票结果的公布,第六届俄联邦总统大选尘埃落定,年届六旬

的普京不孚众望,以63.75%得票的压倒性优势成为首位“三主克宫”的总统。

D.“这笔钱我自己留着用”是“最美妈妈”吴菊萍面对媒体就“奖金怎么用”的一再追问

的坦诚相告,用公司发给她的奖金“为家里人提供好一点的生活(吴菊萍语)”,这一想法本无可厚非,却引来媒体的一番热炒。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日前浙江媒体报道称,人大会议开幕当天,22位来自浙江的女人大代表和女政协委

员将“身着高贵典雅的旗袍集体亮相”。

B.专家认为,凝固型酸奶和搅拌型酸奶加工的工艺不同,而形态和口感也有所不同。

两种加工方法都可以制作出优质的酸奶,因此工艺尚不能成为制定酸奶品质优劣或营养高低的标准。

C.2013年将出现一个火星离地球最近的时段,如果机会错过,则要多等几年,因此,

中国航天界考虑届时将第一次发射中国首颗火星探测卫星。

D.上世纪80年代末出生的高亚琴照顾瘫痪丈夫的事迹,给即将开始承担家庭责任的年

轻人上了生动一课。

5.下面的文字是对沪宁城际铁路动车组列车的说明,请概括该动车先进性的四个特点。

(不超过20字)(4分)

7月1日,沪宁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营运,该线路运行的是目前国产最先进的动车。

列车外观较普通列车更具流线性,富于美感。

车厢明亮、简洁;座椅可360度旋转,乘客始终可面向列车运行方向;前后座可收缩,靠背可自动调节。

车速瞬间高达350公里每小时,从南京到上海,单趟直达只耗时69分钟。

车体外形流线型的设计降低了动车组的空气阻力,因而运行时车厢内没有较大的噪音。

▲▲▲▲

6.作家彭学明为一位去世的作家写了这样一幅挽联:

史一样的作品,铁一样的生命。

(3分)

(1)请写出这位作家的一篇作品。

(2)结合其人其作,写一段表达对他敬意的话,不超过30字。

▲▲▲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测试语文试题

公讳某,始字损之,年十七,以文干张公咏,张公奇之,改公字舜良。

祥符八年,得进士第,为建安主簿。

时尚少,县人颇易之。

既数月,皆畏,翕然,令赖以治。

尝疾病,阖县为祷祠。

县人不时入税,州咎县,公曰:

“孔目吏尚不时入税,贫民何独为邪?

”即与校至府门,取孔目吏以归,杖二十,与之期三日。

尽期,民之税亦无不入,自将已下皆侧目。

为判官临江军,守不法,公遇事辄据争之以故事。

一政吏为文书谩其上,至公辄阁。

豪吏大姓,相与出钱,求转运使出公。

领新淦县,县大治。

今三十年,吏民称说如公在。

改大理寺丞,知庐陵县,又大治。

移知新繁县,改殿中丞。

到县,条宿奸数人上府,流恶处,自馀一以恩信治之,尝历岁不笞一人。

知韶州,改太常博士、尚书屯田员外郎。

部县翁源多虎,公教捕之。

民言虎自毙者五。

令断虎头舆致州,为颂以献。

公麾舆者出,以颂还令。

其不喜怪,不以其道说之不说也如此。

蜀效忠士屯者五百人,代不到,谋叛。

韶,小州,即有变,无所可枝梧,佐吏始殊恐。

公不为动,独捕其首五人,即日断流之,护出之界上。

初,佐吏固争请付狱,既而闻其徒谋,若以首赴狱,当夜劫之以叛,众乃愈服。

公完营驿仓库,建坊道,随所施设,有条理。

长老言:

“自岭海服朝廷,为吾置州守,未有贤公者。

”丁父忧,服除,通判江宁府,阅两将,一以府倚公办。

宝元二年二月二十三日,以疾弃诸孤,享年四十六。

公于忠义孝友,勉也,宦游常奉亲行,独西川以远,又法不听。

在新繁未尝剧饮酒,岁时思慕,哭殊悲。

其自奉如甚啬者,异时悉所有又贷于人。

治酒食,须以娱其亲,无秋毫爱也,人乃或以为奢。

居未尝怒笞子弟,每置酒,从容为陈孝悌仁义之本,古今存亡治乱之理。

其自任以世之重也,卒之官不充其材以夭。

呜呼!

其命也。

(《临川文集·卷七十一》有删改节)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文干张公咏干:

B.与之期三日期:

约定

C.条宿奸数人上府条:

条理

D.佐吏固争请付狱狱:

监狱

8.下列句子中,全部是从侧面表现百姓对公敬服赞颂的一组是(▲)(3分)

①阖县为祷祠②自将已下皆侧目③吏民称说如公在

④为颂以献⑤众乃愈服⑥未有贤公者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②③⑤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舜良事君忠。

虽然一生只做了一些郡县微职,未能充分发挥才能,却毫无怨言,总是踏踏实实地尽心尽职,将管辖地方治理得非常好。

B.王舜良事亲孝。

奉养父母唯恐不尽,外出做官经常带着父母前往,只有当西川路途过于遥远,朝廷制度又不许携亲时,才未能成行。

C.王舜良待子慈。

平时从未怒责子弟,每次置酒,常随口拿孝悌仁义、古今存亡之乱的道理教导他们。

对自己吝啬苛刻,待友却极厚,常倾其所有,一点也不吝啬。

D.王舜良具有出色的政治才能。

在韶州任职时,有屯兵想造反,他大胆冷静果断地将为首五人收捕,并成功地预见到屯兵将会劫狱,因而当天就将五人流放外地。

10.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孔目吏尚不时入税,贫民何独为邪?

(3分)

▲▲▲

②其不喜怪,不以其道说之不说也如此。

(3分)

▲▲▲

③即有变,无所可枝梧,佐吏始殊恐。

(4分)

▲▲▲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忆秦娥

南宋•刘克庄

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

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①遗老。

浙河西面②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

炊烟少。

宣和③宫殿,冷烟衰草。

[注]:

①大梁:

战国时魏国都城,这里指北宋首都汴京。

②浙河西面:

宋代浙江西路,包括镇江一带,即当时接近宋、金分界的前线地方。

③宣和:

北宋徽宗年号。

(1)这首词上片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词人是通过什么意象表明的?

(2分)

▲▲▲

(2)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一下上片的艺术特色。

(4分)

▲▲▲

(3)请简要分析“归鸿”意象在全词传情达意上所起的作用。

(4分)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2)▲,而后乃今将图南。

(庄子《逍遥游》)

(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韩愈《师说》)

(4)▲,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

(5)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6)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8)▲,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老顾

①老顾是省城下放的“右派”,湖南人,个子不高,面色白净,戴一副黑框近视眼镜,烟酒不离身,词曲不离口,颇有诗人气质。

②我俩是在公社农田基本建设大会战工地上认识的。

听说他爱玩成语接龙游戏,没人赢得了他。

我想试试,他让我起头,起了3次,都是我输。

他记忆力惊人,我随便说一条成语,他能应声说出出典,屡试不爽。

休息时,他独自坐在地头抽烟,翻着一本楚图南译的《草叶集选》,我问他“图南”二字可有出处?

他说:

“语出《庄子》内篇《逍遥游》。

”我又问,他们叫你牛鬼蛇神,“牛鬼蛇神”可有出典?

他挠挠头,顿时语塞:

“我以前记得,一时想不起来了。

③彤云密布,气温骤降,傍晚,天空飘起了雪花。

收工回家,厨房的水桶里结了一层薄冰。

老乡家家都在烧炕,村子上空轻烟缭绕。

我睡床,屋里没有火炉,冷得像冰窖。

做饭时,我在灶膛里烧了两块砖,烧热后用帆布包上放在被窝里。

晚上坐被子里看书,我把队里夏天打场用的一只带铁丝护网的200瓦防爆灯泡搁在被子上烤腿。

忽听有人敲门,开门见是老顾,他拍打着身上的雪说:

“我想起来了,杜牧《李长吉歌诗叙》中有‘荒国侈殿,梗莽邱垄,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我俩村子相距三里地,他眼神不好,我送他回家,到了门口,他说:

“雪这么大,你就住我这儿吧。

④下雪天不出工,他把炕烧得很热,我俩各坐一头聊天,一本书看上几页,没兴趣了,便丢在一旁,再翻一本。

书看腻了,我邀朋友来打牌,常常彻夜不眠。

他能喝半斤白酒,醉意微醺时站在炕上朗诵惠特曼的《自己之歌》,他上身微倾,左手夹着烟,右手打着手势,操着湖南味的普通话,声调不高,充满激情,像一位希腊诗人在表演悲剧。

我知道我自己何等尊严,

我不需让我的精神为它自己辩解或求得人的理解,

我知道根本的法则就永不为自己辩解。

我是怎样我便怎样存在着,即使世界上没有人了解这一点……

⑤他在师范学院教过中文,年轻时爱写诗,但他从不给我看他写的诗。

我学写诗词,请他指点,他看过后问我:

“你背过《诗韵》和《声律启蒙》吗?

”我说,读过,但背不出多少。

他问:

“你读过《词律》、《词品》吗?

”我说没读过,只读过《诗品》。

他劝我打消此念:

“一首律诗有两副对子,对不工,就不成其为律诗,其他方面就不用说了。

填词比写诗更难,音韵、格律上的讲究更多,纵使一心两眼,痛下工夫,穷其一生,未必有成。

能真切地品评诗词就不易,何必跃跃欲试?

⑥社员和老顾没来往,同队的知青也不愿沾这个“右派”,落得他孑然一身,形影相吊。

有一天,粮吃完了,村里停电磨不了面,晚上没做饭。

腊月里,生产队开粉房,做好的粉条晾在饲养室后院里,半人高的围墙形同虚设,像我这样的大个子可一跃而过,他让我去拿些粉条:

“我是被改造的人,不敢惹事,你去吧。

”我不敢去。

后半夜,他饿得实在受不了,在屋里直转圈,忽然举着昏暗的油灯从炕上抓起两本书说:

“我把这套《杜诗镜铨》送给你,你跟我去拿粉条,怎样?

”我暗自窃喜:

“好吧,我跟你去。

”我俩顺利地拿了几把粉条回来,煮熟后,拌上盐、醋、蒜苗丝、辣椒油,一人吃了一大碗,撑得他胃疼得直哼哼。

⑦老顾回西安看孩子,买了一套中华书局新出版的《初谭集》,如遇知己。

读到动情处,不免感慨一番。

“张彦真好学博闻,而任情不羁。

意相合者,则倾身与交;如志好或乖,虽王公大人,终不屈也。

常叹曰:

‘其人知我者,胡、越可亲;苟或不然,毋宁独立。

’”李贽批曰:

“卓和尚是。

”老顾眉批:

“顾某亦是。

13.文中第二节写“我”问老顾“牛鬼蛇神”的出典,有何作用?

请结合上下文分析。

(4分)

 

14.本文有好几处引用文学作品原文,试举例分析这种手法对文章内容表达的作用和对语言风格的影响。

(4分)

 

15.结合全文内容,分析老顾的形象特点。

(6分)

 

16.老顾是个爱书的人,文中第六节却写他深夜用《杜诗镜铨》换取粉条。

试探究作者的写作用意和这个故事包含的情感。

(6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7—19题。

不言而喻,唐诗作为一部精神文化史的结果,以及借助强盛的国力和至多的人才而崛起的高峰,使得我们对它的研究,实际上是一种“高峰分析”。

李白、杜甫作为高峰中的高峰,对他们的研究,因而也就成了“双高峰分析”,其间的极端重要性也就不能不辨。

高峰时代是某种精神文化发育得最充分、丰富、完整和精深的时代,作为时代标志的高峰之高峰,则是该时代中最有才华内涵和形式创新能力的样本。

双峰出现在盛唐,是中国文化史一大奇观。

从漫长的时间维度着眼,往前,它意味着对以往一部诗史和文化史极其丰富深刻的接受;往后,它意味着对以后一部诗史和文化史的极其丰富深刻的被接受。

李杜诗学是以生命体验为核心的。

杜甫有两句广为人知的诗,一句是自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句是称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前一句中的“神”字,并非所谓存在于彼岸世界的神,清人贺贻孙《诗笺》认为“神者,吾身之气也”,它是内在于人的心灵的特殊生命体验,标志着这种诗学带有浓郁的对生命世界的体验沟通的意味。

前一句诗讲的是对诗史和文化史的广泛吸收,以及把这种吸收转化为诗的生命的情景。

“破”字,既是“读破”,又是“破蔽”。

破蔽还真,使诗人在充沛的元气中滋养出旺盛的主体创造欲望,对现实、人生有深刻透视,对历史、宇宙有透辟参悟,纵笔所之,自有“惊风雨”“泣鬼神”的力度。

这种充盈着生命、充溢着力度的诗学,体现了盛唐气象。

雄奇是李太白的绝招。

太白写黄河,黄河的大小缓急竟是那么随心所欲,可以是“咆哮万里出龙门”,可以是“黄河如丝天际来”,在心理时空中任意擒纵伸缩,显示出创造主体的非凡魄力和气象。

清人宋征璧《抱真堂诗话》引舒章的话说:

“‘大’字是(杜)工部的家畜。

”杜甫比李白更加脚踏实地,但他也经常用天地、宇宙、乾坤、古今、万里、百年等词语,来包容自己的诗学魄力。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这里的乾坤已经把外在的世界加以内化了,从另一个角度看,它显示了心理时空的无限舒展和巨大的内涵。

这些都是一个时代精神探索元气充沛的体现。

对李杜诗学的探讨,既以这两位诗人及其作品为关注的焦点,但其讨论的过程和结果,往往超越了具体的诗人诗作,透视了一系列的精神文化现象和中国诗学的深层思维方式。

双重高峰的研究,由于获得经典作家和经典作品的权威性的支持,它往往力图追求超越个别性而探讨普遍性。

(选自杨义《李杜诗学》,有删改)

17.为什么说李杜诗学“充盈着生命”、“充溢着力度”?

(6分)

 

18.作者运用哪些论证方法来论述李杜诗学“体现了盛唐气象”的?

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6分)

 

19.“双重高峰的研究”中“双重高峰”的含义是什么?

从全文来看,作者认为“双重高峰的研究”的意义是什么?

(6分)

七、作文(70分)

20.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颗健全的心灵应该有刺——一根锐利的、伴人一生的尖刺,始终对应着自己的恶行。

这根刺,哲学的名称叫“良知”。

孟子所说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今人所说的知耻、知愧、知恩、……,无不诠释着良知的内涵。

可是,当今社会让有良知者痛心疾首的良知沉睡、麻木甚或泯灭之事却时有发生。

请以“唤醒良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不必面面俱到;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10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21.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限6处)(6分)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

22.号五柳先生的是,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大家,谥号靖节先生,诗歌独开一派,

散文造诣也很高。

北宋欧阳修便对他很倾倒,曾说:

“晋无文章,惟《》一篇而已。

”(2分)

23.文中的五柳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2分)

 

二、名著名篇(15分)

24.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雷雨》中鲁大海在得知周朴园用金钱收买工人败类,平息了罢工之后,愤怒地揭示了周朴园的种种罪恶,并毫无惧色地同打手们对打。

B.《哈姆莱特》中老国王的鬼魂嘱咐哈姆莱特在复仇时千万不要伤害到他的母亲,让上帝去裁决她,让她不安的良心时时刺痛她自己就够了。

C.《天狗》是五四时期的一曲惊心动魄的精神赞歌,它以无与伦比的写实手法,奏响了五四时代狂飙突进的最强音。

D.《边城》中傩送为了纯真的爱情,宁愿放弃一座碾坊的陪嫁而选择渡船,天保宁愿牺牲自己的幸福,希望成全弟弟的爱情。

他们都胸怀宽广,光明磊落。

E.在《老人与海》中,小男孩马洛林的性征与老人的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小男孩回归后,老人正是在他的鼓励下坚强不屈的拼搏下去。

25.简答题(10分)

(1)刘备在小沛兵败依附曹操之时,能审时度势,韬光养晦。

请简述他韬光养晦的主要做法及其效果。

(4分)

 

(2)请概括徐庶进曹营的经过及结果。

(6)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随着我国大中城市的机动车增长量持续走高,道路建设却又滞后,城市交通拥堵就成了无以回避的难题。

每到上下班高峰期,一方面是公交车站等车的市民望眼欲穿的眼神,一方面是车辆拥堵在路上难以挪动。

因此,解决行路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民生问题。

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以期解决难题,如尾号限行、车牌拍卖、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等,拥堵得以一定程度的缓解,却未得到根本解决。

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收取城市交通拥堵费”成为近期解决交通问题的热点议题,目的是利用价格机制来限制城市道路高峰期的车流密度,达到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目的,提高整个城市交通的运营效率。

这种运用经济手段、进行交通管理的做法最初来自于上世纪70年代的新加坡,它在交通拥挤时段对近600公顷“控制区域”内的道路使用者收取一定的费用,英国伦敦从2003年2月也开始采取类似的措施。

然而专家们认为,治堵有多种方式,收取拥堵费只是治堵政策之一,造成拥堵的原因也是方方面面的。

很多城市拥堵,因为大量私家车出行,违章停车和行车不守交通法规,所以,我们的用车观念要变,宣传引导用车、出行观念最重要。

26.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

(5分)

 

27.根据文意,简说城市交通拥堵费的概念及其作用。

(4分)

 

28.除收取交通拥堵费外,还有哪些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途径?

(6分)

 

灌云高级中学高二第二次测试

语文科试题答卷纸

选择题:

(前4题每题2分,后3题每题3分)

题号

1

2

3

4

7

8

9

答案

 

5.(4分)

6.(3分)

10.①(3分)

②(3分)

③(4分)

11.

(1)(2分)

(2)(4分)

(3)(4分)

12.(8分)

(1)

(2)

(3)(4)

(5)(6)

(7)⑻

13.(4分)

14.(6分)

15.(4分)

16.(6分)

17.(6分)

18.(6分)

19.(6分)

 

高二文科附加题答题纸

2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

(限6处)(6分)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

22.(2分)

23.(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4.(5分)()

25.

(1)(4分)

(2)(6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26.(5分)

27.(4分)

28.(6分)

参考答案

1.D(A.jīnjué/jiǎohéng/xíngmàn/wànB.bì/pìpò/pǎizé/zhāqiàoC.pāng/bàngqiān/jiānyǔyuàn/huìD.shěn/xībì/pībìn/bìngzhān/niān)

2.BA“笔竿”应为“笔杆”C“暇不掩瑜”应为“瑕不掩瑜”D“消声匿迹”应为“销声匿迹”

3.B(A.“滔滔不绝”象流水那样毫不间断。

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此处用错对象。

应改为“源源不断”;C.“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此处不合语境,应为“不负众望”或“深孚众望”;D.“无可厚非”,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

吴菊萍没有依循媒体“英雄总是主动把奖金捐出去”的通常思维行事,而在媒体的暗示面前坦然说“不”,又一次彰显了她的直率与真诚,无可指摘,应该改为“无可非议”)

4.D(A“22位来自浙江的女人大代表和女政协委员”有歧义。

B.“制定”与“品质优劣或营养高低”不能搭配。

C.“第一次”与“首颗”语意重复,也造成不合逻辑。

5.外观美、人性化(舒适性)、速度快、噪音低。

(1点1分)

6.《我与地坛》(写他的其他作品也可)(1分)

钢铁意志战胜了命运的不幸,生命感悟滋养了年轻的灵魂。

(2分,表达正确1分,有文采1分)

7.C.条:

分条列举或陈述

8.C.(②是豪吏的怨怒④是县令的巴结讨好⑤是佐吏对他才能的佩服。

抓住题干中的“百姓”二字进行排除)

9.D.(“并成功地预见到屯兵将会劫狱”不合文意。

10.①孔目吏尚且不按时交税,怎么偏偏让贫民百姓交纳呢?

(“何”、“独”、句意各1分)

②公不喜欢怪异之事,不用他喜欢的方式让他高兴,他也不会高兴,就像这样啊。

(“怪”、“说”、句意各1分)

③如果有变乱发生,没有可用来抵御的士兵,佐吏们起初都很害怕。

(“即”、“无所”、“枝梧”、句意各1分)

[参考翻译]

公讳某,起初字损之,十七岁时,写了一篇文章求见张公咏,张公看后很惊奇,给公改字叫舜良。

祥符八年,公进士及第,担任建安主簿。

当时公还很年轻,建安县人很轻视他。

几月之后,建安人就都很敬服他了,一县安定,县令很倚重他,让他处理相关事务。

有一次,公生病,全县人都为他祈祷求福,希望他早日康复。

县里有人不按时交纳税收,州里怪罪县里,公就说:

“孔目吏尚且不按时交税,怎么偏偏让贫民百姓交纳呢?

”当即和校尉来到孔目吏家,抓了孔目吏回衙门打了二十脊杖,与他约定三天时间。

到期后,百姓的税收也没有不交纳的,这样一来,从将以下都对公既怨怒又畏惧。

担任临江军判官,当地太守不守法令,公遇到不法之事总是援引旧例据理力争。

有一官吏撰写公文欺骗上级,事情到公这里就被发现止住。

临江当地豪吏大姓们一起出钱请求转运使将公调离。

公兼任新淦县令,新淦县被治理得非常好。

现在过去三十年了,当地官吏百姓仍像公在时那样称颂他。

改任大理寺丞,任职庐陵县令,庐陵也治理得很好。

调任新繁县令,改任殿中丞。

公到任后,将数名一贯作恶的奸邪之徒分条列举他们的罪行上报府里惩治,将他们流放到荒蛮险恶之地,此外全用恩德信义治理,曾经多年没有惩处一人。

任职韶州知州,改任太常博士、尚书屯田员外郎。

下属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